本發明屬于中醫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治療頸肩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頸肩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為常見病,尤見于中老年人。腰腿痛患者多有腰部勞損史,或急性腰扭傷后未治療徹底而轉為慢性腰痛。腰腿痛患者腰部僵硬,酸痛,可向臀部或下肢部放射。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間盤退化導致頸椎間隙變窄、骨贅增生,從而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脊髓、椎動脈或交感神經等組織,并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神經根型頸椎病以頸肩臂疼痛及上肢麻木為主要癥狀;脊髓型頸椎病表現為四肢麻木、肌力減弱、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行走,嚴重者可發展至四肢癱瘓;椎動脈型頸椎病以眩暈為主要癥狀,常伴有惡心、耳鳴、猝倒;交感型頸椎病癥狀復雜,有眼部干澀、脹痛、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皮溫降低、多汗或無汗,心率異常等。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癥狀群。坐骨神經痛也屬于腰腿痛的范疇,有部分是由腰椎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所致。
目前的治療治療頸肩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方法,西醫治療本病常以消炎止痛、激素、封閉、紫外線照射、牽引、手術等方法。其缺點是治標不治本,治療時間長,療效差,費用大,且手術危險性極高。中醫采用內服中藥,煎煮內服中藥不方便,或者有的中藥對胃有刺激,產生不良的副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更加安全可靠、服用方便、療效顯著的治療頸肩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治療頸肩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川斷9-14份、杜仲7-12份、牛膝9-13份、黃芪7-12份、桑枝11-17份、地鳳9-15份、艾葉6-11份、虎杖7-13份、三七10-16份、連翹8-13份。
進一步地,所述的中藥組合物還包含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蘇木7-13份、秦艽11-18份、穿地龍9-15份、茜草8-13份、大青鹽15-25份、白芥子11-15份、獨活12-18份、血竭16-25份。
優選的一種治療頸肩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川斷12份、杜仲9份、牛膝11份、黃芪10份、桑枝15份、地鳳12份、艾葉8份、虎杖10份、三七12份、連翹10份。
優選的,所述的中藥組合物還包含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蘇木9份、秦艽15份、穿地龍12份、茜草10份、大青鹽20份、白芥子12份、獨活15份、血竭20份。
使用方法:將上述中藥組合物粉碎為40目,裝入茶飲袋中,每袋30克,放在保溫杯中,用開水沖泡半個小時,即可飲用。一袋沖泡4-5杯水。每天一袋,20袋為一個療程,輕者2-3療程,重者4-5個療程,即可治愈或明顯減輕癥狀。
服用茶飲同時,配合本發明人的宮氏膏藥,將膏藥貼在疼痛部位,治療效果尤佳。
本發明的一種治療頸肩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主要針對頸椎病、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風濕病、氣血不通引起的痛麻漲,還有頸椎病和腰間盤突出、膨出、狹窄、等病癥長期壓迫脊椎神經,而造成的手臂痛、麻、漲,腰椎病壓迫引起的臀部、大腿后外側,小腿后外側、足外側發生的疼痛和麻木癥狀群,本方有明顯的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祛寒去濕的作用,達到治療腰頸肩腿痛和坐骨神經痛的效果。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屬純中草藥,用藥合理,配伍科學,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療效明顯,以茶泡飲,對腸胃無刺激,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藥理:
川斷:苦辛微溫。入肝腎經。補肝腎,續筋骨,調血脈。
續斷:補肝腎,壯筋骨功效,本配方取其補肝腎續筋骨壯筋骨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肝、脾、肺、腎經。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
牛膝:苦,平。入肝經。善于活血祛瘀,對婦科、傷科各種瘀血凝滯的病癥有效。
桑枝:清熱,祛風,通絡。
地風:微苦、澀,平。清熱活血,行氣止痛。善于祛風濕,通經絡,達四肢,利關節,并有鎮痛作用,無論風寒、風熱均可用。艾葉:主治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
連翹:主治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
虎杖:祛風利濕破瘀通經。
三七:散瘀消腫定痛止血。
蘇木:甘;咸;辛涼;歸心;肝;胃;脾經;活血祛瘀,消腫定痛。
秦艽:味辛、苦,性平;歸歸胃、肝、膽經;有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退虛熱的作用;用于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筋脈拘攣,骨節酸痛,濕熱黃疸,骨蒸潮熱,小兒疳積發熱。
穿地龍:苦,平;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用于風濕麻木,跌打損傷,積食飽脹,消化不良。
茜草:涼血活血,祛瘀,通經。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痹痛、跌撲腫痛。
大青鹽:瀉熱,涼血,明目,潤燥。常用于尿血,吐血,齒舌出血,目赤腫痛,風眼爛弦,牙痛,大便秘結
白芥子:無臭,味辛、辣。“入手太陰經。”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
獨活:味辛、苦,性微溫。歸腎、膀胱經。祛風除濕,痛痹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要洗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風寒挾濕頭痛
血竭:甘、咸,平。歸心、肝經。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用于跌打損傷,心腹瘀痛,外傷出血,瘡瘍不斂。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川斷120克、杜仲90克、牛膝110克、黃芪100克、桑枝150克、地鳳120克、艾葉80克、虎杖100克、三七120克、連翹100克上述中藥組合物粉碎為40目,裝入茶飲袋中,每袋30克,放在保溫杯中,用開水沖泡半個小時,即可飲用。一袋沖泡4-5杯水。每天一袋,20袋為一個療程,輕者2-3療程,重者4-5個療程。
實施例2:
將川斷12克、杜仲9克、牛膝11克、黃芪10克、桑枝15克、地鳳12克、艾葉8克、虎杖10克、三七12克、連翹10克、蘇木9克、秦艽15克、穿地龍12克、茜草10克、大青鹽20克、白芥子12克、獨活15克、血竭20克粉碎為40目,裝入茶飲袋中,每袋30克,放在保溫杯中,用開水沖泡半個小時,即可飲用。一袋沖泡4-5杯水。每天一袋,20袋為一個療程,輕者2-3療程,重者4-5個療程。
實施例3:
將川斷9克、杜仲12克、牛膝13克、黃芪12克、桑枝11克、地鳳15克、艾葉6克、虎杖13克、三七6克、連翹13克、蘇木7克、秦艽11克、穿地龍9克、茜草13克、大青鹽15克、白芥子15克、獨活12克、血竭25克粉碎為40目,裝入茶飲袋中,每袋30克,放在保溫杯中,用開水沖泡半個小時,即可飲用。一袋沖泡4-5杯水。每天一袋,20袋為一個療程,輕者2-3療程,重者4-5個療程。
實施例4:
將川斷9克、杜仲12克、牛膝9克、黃芪12克、桑枝17克、地鳳9克、艾葉11克、虎杖13克、三七16克、連翹8克、蘇木13克、秦艽18克、穿地龍15克、茜草8克、大青鹽25克、白芥子11克、獨活18克、血竭16克粉碎為40目,裝入茶飲袋中,每袋30克,放在保溫杯中,用開水沖泡半個小時,即可飲用。一袋沖泡4-5杯水。每天一袋,20袋為一個療程,輕者2-3療程,重者4-5個療程。
本發明人對200例病例臨床觀察,一般用藥2—5個療程,用藥3個療程結果,治愈,88例,占44%;顯效66例,占33%;有效29例,占14.5%;無效17例,占8.5%;總有效率91.5%。典型臨床病例
趙某,男58歲,山東萊陽市人。12年腰間盤突出患者,用藥5天明顯見效,50天治愈,至今5年沒復發。
孫某某,男62歲,萊陽市建筑工人,嚴重腰椎突出,患病7年,壓迫坐骨神經兩條腿都痛漲。用藥7天明顯見效,三副藥60天治愈。至今3年沒復發。
楚某某,57歲,萊陽市沐浴店人腰椎突出,壓迫坐骨神經痛,臥床半年,用藥10天見效,用藥50天治愈,至今2年沒復發。
張某,女46歲。頸椎突出,壓迫上肢手臂麻木3年,用藥5天見效,40天治愈,至今8年正常沒復發。
于某某,女51歲,頸椎管狹窄,突出,壓迫腦供血不足,頭暈,左手臂麻木。用藥5天見效,40天治愈,至今5年沒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