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新型一次性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91868閱讀:594來源:國知局
新型一次性采血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醫用采血器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帶彈射機構的頭部按壓式一次性使用的安全采血器(或稱采血針)。該采血器作為一次性使用產品結構簡單,工作可靠,產品價格低,具有市場競爭潛力。



背景技術:

在醫用采血領域中,一次性采血器以其體積小、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為特色深受醫護人員和病人歡迎,目前在各醫療機構以及糖尿病患者中大量使用。這種采血器自帶彈射機構,結構緊湊,整體一次性使用,既安全又方便,因此具有較強的市場發展潛力。

中國專利cn2619583y曾公告授權了一件名稱為《自鎖型一次性安全自動采血針》的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給出了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蓋帽型頭部按壓式一次性采血器。其結構由外殼、端蓋、針芯、彈簧、推發器和蓋帽六個零件組成。在裝配狀態下,蓋帽套裝在采血器頭部,端蓋上設有一對彈性爪,該彈性爪利用卡鉤和夾持力將針芯兩側的側耳卡住,彈簧頂壓在端蓋與針芯之間,當采血器頭部受到按壓時,推發器向后移動通過斜面迎擊兩個彈性爪并迫使彈性爪張開,從而引發針芯脫鉤并在彈簧的推動下產生射擊穿刺。

中國專利cn205107692u公告授權了一件名稱為《改進型頭部按壓式一次性采血器》的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的附圖1至附圖4給出了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扭帽型頭部按壓式一次性采血器。其基本結構以及工作原理與上述中國專利cn2619583y類似,不同之處在于:采血器頭部采用扭帽的結構形式,使用時先要擰轉扭帽,使針芯與保護桿之間的頸部斷裂,然后拔掉保護桿和扭帽。

隨著市場的發展,醫用一次性采血器產品多種多樣,但從總體發展趨勢來看,市場的接受度已變為完全以產品價格低、結構簡單及工作可靠為導向。上述兩類頭部按壓式一次性采血器都由五到六個零件組成,相對而言零件數量較多,結構相對復雜,制造成本較高。因此如何在此基礎上,減少零部件數量,降低制造成本,簡化結構設計,提高產品可靠性,加強用戶體驗是這類產品的今后發展方向。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一次性采血器,其目的是要解決上述采血器零部件多,結構復雜,成本高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一次性采血器,包括外殼、針芯、彈簧以及推發器。

在發射前裝配狀態下,針芯被卡夾定位在外殼內,彈簧頂壓在針芯上,彈簧的彈性力作用在針芯的彈射方向上,推發器頭部從外殼前端伸出,推發器身體滑動連接在外殼中。

其創新在于:所述推發器尾部向后延伸設置有至少兩個彈性引腳,彈性引腳為彈性懸臂結構,懸臂的末端為作用端;所述彈性引腳上設有用來鎖定針芯的卡鉤;所述彈性引腳沿自身長度方向相隔設有第一彎曲點和第二彎曲點,第一彎曲點和第二彎曲點均是彎曲時彈性引腳上發生應力集中的疲勞點;以作用端為基準,所述第二彎曲點至作用端的距離大于第一彎曲點至作用端的距離;所述卡鉤在彈性引腳長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彎曲點附近。

對應所述彈性引腳的作用端在外殼內設有斜面,該斜面上設有阻擋面;所述斜面的傾斜方向在迎擊彈性引腳作用端時,能夠迫使作用端至第一彎曲點的一段彈性引腳向所述采血器橫截面的中心彎曲。

對應所述卡鉤在針芯上設有卡合面,該卡合面與卡鉤配合用來鎖定針芯。

在發射前裝配狀態下,所有彈性引腳共同形成一個彈性夾,所述針芯被卡夾定位在彈性夾中,其中,彈性引腳上的卡鉤與針芯上的卡合面配合,使針芯處于鎖定狀態;所述彈性引腳布置在斜面前部,其中,彈性引腳的作用端迎面設置在斜面前方。

在使用狀態下,當推發器頭部受到按壓時,推發器相對外殼向后移動,外殼內的斜面對應迎擊各自彈性引腳的作用端并迫使所有彈性引腳作用端至第一彎曲點的一段向所述采血器橫截面的中心彎曲,同時彈性引腳的作用端沿斜面滑移至阻擋面后受阻,此時阻擋面對彈性引腳產生頂壓作用,最終迫使所有彈性引腳在第一彎曲點和第二彎曲點處彎曲或折彎,使彈性引腳的第一彎曲點側向向外拱起變形,當所有彈性引腳拱起至卡鉤與卡合面脫鉤臨界點后針芯在彈簧作用下發射穿刺。

上述技術方案的有關內容和變化解釋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殼”、“針芯”、“彈簧”和“推發器”是頭部按壓式一次性采血器的基本結構,其基本功能和作用均為現有技術,可以參見本發明背景技術所引用的技術內容。

2.上述方案中,所述“前端”、“前部”和“前方”中的“前”是指采血器中針尖所指方向。所述“向后”中的“后”是指“前”的反方向。所述“推發器頭部”是指推發器朝前的端部,而所述“推發器尾部”是指推發器朝后的端部。

3.上述方案中,所述“斜面”包括平面、弧面或錐面,但不論如何均相對采血器軸線傾斜設置,從而構成斜面。換句話說,斜面具有平面形式的斜面、凹面形式的斜面(斜面在傾斜方向上由多段直線構成,在垂直傾斜方向上形成凹面或凸面,但本質還是斜面)、錐面形式的斜面和弧面形式的斜面(斜面在傾斜方向上由至少一段凹弧或/和凸弧構成,但本質還是斜面)四種類型。在本發明中任何一種均可適用,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其中,第一種是平面形式的斜面;第二種是凹面形式的斜面;第三種是錐面形式的斜面;第四種是弧面形式的斜面。

4.本發明頭部按壓式一次性采血器包含扭帽型和蓋帽型兩種結構。即本發明一次性采血器通常情況下設有保護帽,而保護帽的結構形式可以采用扭帽型或蓋帽型。這并不影響實現本發明目的。

本發明的設計原理和構思是:為了簡化結構,降低成本,本發明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作出了以下幾點改變:第一,將原來的外殼與端蓋合并為一體,即將原來的外殼和端蓋兩件構件合并成一個構件;第二,將原來設在外殼或者端蓋上的彈性夾(用來鎖定針芯)改設在推發器尾部;第三,將原來設在推發器上的斜面改設在外殼上;第四,改進后的斜面上設有阻擋面,其中,阻擋面對彈性夾末端起頂壓作用;第五,將原來斜面迫使彈性夾末端向外側張開從而實現針芯解鎖,改成斜面迫使彈性夾末端先向內側合攏,然后在阻擋面的軸向頂壓作用下彈性夾中部拱起,從而實現針芯解鎖。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

1.本發明除彈簧而外,只要外殼、針芯和推發器三個結構件,而且這三個結構件均比較容易通過模具注塑成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至少省去一個結構件。從大批量生產角度來看,既簡化了結構,又可以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2.本發明突破了原來利用斜面迫使彈性爪末端向外側張開來實現針芯解鎖的模式,而創立了利用斜面迫使彈性夾末端先向內側合攏,然后在阻擋面的軸向頂壓作用下彈性夾中部拱起來實現針芯解鎖的模式。正因為這一創新使得彈性夾可以改設在推發器上,從而使外殼的內部結構大大簡化,可以采用一體注塑成型來實現,不需采用分體拼接結構來實現。

3.本發明中的斜面與現有技術中的斜面有著本質區別:第一,現有技術中斜面均設在推發器上,而本發明中斜面設在外殼上;第二,現有技術中斜面上沒有阻擋面,而本發明中斜面上設有阻擋面;第三,現有技術中斜面的傾斜方向迫使彈性夾向外張開,而本發明中斜面的傾斜方向迫使彈性夾末端向內合攏,然后在阻擋面的軸向頂壓作用下彈性夾中部向外拱起,當彈性夾中部向外拱起擴張至卡鉤與卡合面脫鉤臨界點后針芯在彈簧作用下發射穿刺。

4.本發明合理的利用了彈性夾末端在斜面作用下向內合攏,然后在阻擋面的軸向頂壓作用下彈性夾中部向外拱起來實現針芯解鎖,其技術構思巧妙,工作可靠,操作時手感輕巧,打破了以往傳統現有技術中,斜面迫使彈性夾末端張開的工作模式,創立了斜面先迫使彈性夾末端向內合攏,然后在阻擋面的軸向頂壓作用下彈性夾中部向外拱起的模式(見圖18、圖19和圖20),因此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針芯和扭帽第一視角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針芯和扭帽第二視角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1推發器第一視角立體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1推發器第二視角立體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1外殼第一視角立體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1外殼第二視角立體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1外殼局部剖立體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1初始裝配狀態剖視圖;

圖11為圖10狀態的局部剖立體圖;

圖12為圖10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1卸除針帽后按壓推發器狀態剖視圖;

圖14為圖13狀態的局部剖立體圖;

圖15為圖13狀態的局部剖視圖;

圖16為本發明實施例1針芯脫鉤狀態剖視圖;

圖17為本發明實施例1發射后狀態剖視圖;

圖18為本發明針芯脫鉤原理圖a;

圖19為本發明針芯脫鉤原理圖b;

圖20為本發明針芯脫鉤原理圖c;

圖21為本發明實施例2立體圖;

圖22為本發明實施例2立體分解圖;

圖23為本發明實施例2初始裝配狀態剖視圖;

圖24為本發明實施例2調節頭結構立體分解圖。

以上附圖中的標號說明如下:

1.外殼;2.針芯;3.彈簧;4.推發器;5.彈性引腳;6.卡鉤;7.第一彎曲點;8.卡合面;9.第二彎曲點;10.斜面;11.扭帽;12.掛鉤;13.擋肩;14.內端面;15.調節頭;16.阻擋面;17.作用端;s.偏置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一種新型一次性采血器(扭帽型頭部按壓式一次性采血器)

如圖1-圖12所示,該一次性采血器由外殼1、扭帽11、針芯2、彈簧3和推發器4組成(見圖1和圖2)。其中,針芯2和扭帽11為一體注塑成型結構(見圖3和圖4),可以算作一個部件。

在發射前裝配狀態下(見圖10),針芯2被卡夾定位在外殼1內,彈簧3頂壓在針芯2上,彈簧3的彈性力作用在針芯2的彈射方向上,針芯2前部設有一體成型的扭帽11,推發器4頭部從外殼1前端伸出,推發器4身體滑動連接在外殼1中。

本實施例以上內容均為現有技術,本發明的創新在于:所述推發器4尾部向后延伸設置有四個彈性引腳5(見圖5和圖6),彈性引腳5為彈性懸臂結構,懸臂的末端為作用端17。在四個彈性引腳5中,兩兩彈性引腳5的根部為連體結構,彈性引腳5的內側面上均設有用來鎖定針芯2的卡鉤6。在本實施例中,兩個彈性引腳5共用一個卡鉤6(見圖5和圖6)。所述彈性引腳5沿自身長度方向相隔設有第一彎曲點7和第二彎曲點9,第一彎曲點7和第二彎曲點9均是彎曲時彈性引腳5上容易發生應力集中的疲勞點。以作用端17為基準,所述第二彎曲點9至作用端17的距離大于第一彎曲點7至作用端17的距離。所述卡鉤6在彈性引腳(5)長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彎曲點7附近。在本實施例中,卡鉤6位于第一彎曲的7和第二彎曲點9之間,并靠近第一彎曲點7的位置上(見圖18、圖19和圖20)。

對應所述彈性引腳5的作用端17在外殼1內設有斜面10(見圖7、圖9和圖10),該斜面10上設有阻擋面16。所述斜面10的傾斜方向在迎擊彈性引腳5作用端17時,能夠迫使作用端17至第一彎曲點7的一段彈性引腳5向所述采血器橫截面的中心彎曲(見圖18、圖19和圖20)。在圖20中,s表示彈性引腳5與阻擋面16之間的偏置距離,該偏置距離大小、橫截形狀,橫截面積大小以及材料的彈性影響軸向推壓手感。

對應所述卡鉤6在針芯2上設有卡合面8(見圖3和圖4),該卡合面8與卡鉤6配合用來鎖定針芯2(見圖10)。

所述推發器4側部設有掛鉤12和擋肩13(見圖5和圖6),對應該掛鉤12和擋肩13在外殼1內壁上設有內端面14(見圖10),在發射前裝配狀態下,推發器4上的掛鉤12與內端面14配合形成第一限位,以阻止推發器4相對外殼1向前移動。

本實施例使用時動作過程如下:

(1)初始裝配狀態

如圖10、圖11和圖12所示,整個采血器由外殼1、扭帽11、針芯2、彈簧3和推發器4組成,其中,彈簧3處于預壓狀態,在發射前裝配狀態下,所有彈性引腳5共同形成一個彈性夾,所述針芯2被卡夾定位在彈性夾中,其中,彈性引腳5上的卡鉤6與針芯2上的卡合面8配合,使針芯2處于鎖定狀態。所述彈性引腳5布置在斜面10前部,其中,彈性引腳5的作用端17迎面設置在斜面10前方。推發器4上的掛鉤12與內端面14配合形成第一限位,以阻止推發器4相對外殼1向前移動。

(2)卸除針帽后按壓推發器狀態

如圖13、圖14和圖15所示,一只手握持采血器外殼1,另一只手扭轉并撥除扭帽11。接著,手持外殼1將采血器頭部對準采血部位按壓,當推發器4頭部受到按壓時,推發器5相對外殼1向后移動。

(3)針芯脫鉤狀態

如圖16、圖18、圖19和圖20所示,隨著推發器5持繼向后移動,外殼1內的斜面10對應迎擊各自彈性引腳5的作用端17并迫使所有彈性引腳5作用端17至第一彎曲點7的一段向所述采血器橫截面的中心彎曲,同時彈性引腳5的作用端17沿斜面10滑移至阻擋面16后受阻,此時阻擋面16對彈性引腳5產生頂壓作用,最終迫使所有彈性引腳5在第一彎曲點7和第二彎曲點9處彎曲或折彎(見圖18、圖19和圖20),使彈性引腳5的第一彎曲點7側向向外拱起變形,當所有彈性引腳5拱起至卡鉤6與卡合面8脫鉤臨界點后針芯2在彈簧3作用下發射穿刺。

(4)發射后狀態

如圖17所示,針芯2處于穿刺狀態,然后縮回外殼1內。推發器4上的擋肩13與內端面14配合形成第二限位,以阻止推發器4相對外殼1回退,使推發器4頭部相對外殼1頭部處于平齊或縮進狀態。

實施例2:一種帶調節頭結構的新型一次性采血器(自帶調節頭的扭帽型頭部按壓式一次性采血器)

如圖21-圖24所示,該采血器由外殼1、調節頭15、扭帽11、針芯2、彈簧3和推發器4組成(見圖21和圖2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外殼1頭部設有能夠改變穿刺深度的調節頭15結構。而能夠改變穿刺深度的調節頭15可以采用現有技術,比如采用申請號為201610158481.8,公布號為cn105816188a,名稱為《改進型一次性可調穿刺深度安全采血針》的中國專利申請所公開的結構,或者采用專利號為201620212700.1,授權公告號為cn205586011u,名稱為《改進的一次性可調穿刺深度安全采血針》的中國專利所公開的結構,在此不再詳細描述。

其它內容與實施例1相同,這里不再重復描述。

下面針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情況以及變化作如下說明:

1.以上實施例1盡管給出的是扭帽型頭部按壓式一次性采血器,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也適用于蓋帽型頭部按壓式一次性采血器。扭帽和蓋帽是采血器保護帽的兩種形式,但這兩種形式與本發明的創新點無關,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

2.在以上實施例1中,所述推發器4尾部向后延伸設置有四個彈性引腳5(見圖5和圖6)。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本質上本發明的彈性夾應由至少兩個彈性引腳5構成。所以從彈性引腳5數量上來看可以是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等等。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

3.在以上實施例1中,兩兩彈性引腳5的根部為連體結構,而且兩個彈性引腳5共用一個卡鉤6(見圖5和圖6)。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本發明彈性引腳5可以兩兩根部連體,也可以一個彈性引腳5與另一個彈性引腳5之間相互獨立,位于針芯2同一側的卡鉤6可以共用,也可以分立。這不影響本發明的實施。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變化情況。

4.在以上實施例1中,從圖13與圖16對比,或者從圖18與圖20對比來看,所述彈性引腳5為直臂形彈性懸臂結構。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所述彈性引腳5也可以是曲臂形彈性懸臂結構,或者是折臂形彈性懸臂結構。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實施例1基礎上能夠理解和認知的情況。

5.在以上實施例1中,彈簧3是一個獨立的金屬元件,也可以將彈簧3設計為塑料彈簧,并與針芯2制作成一體。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這樣的變化情況。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