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移動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動助力機構及移動式c形臂x線機。
背景技術:
c型臂x線機是指機器具有c型的機架,產生x射線的球管,采集圖像的影像增強器和ccd攝像機,以及圖像處理的工作站,主要用于各種手術中的透視造影、攝影等工作。在醫療領域,采用c型臂x線機進行治療,具有高密度組織進行成像,可以滿足長時間、大量手術的需要,全脈沖透視,智能曝光控制,實現超低輻射劑量,多種工作模式,滿足各種臨床需要等優點。
在院內治療的過程中,c型臂x線機通常采用移動式,即:在c型臂x線機的下端面前部安裝兩個腳輪,后部安裝兩個腳輪,為了使c型臂x線機的移動方式更加靈活,兩個前腳輪通常采用萬向輪,兩個后腳輪通常采用單方向轉向輪,便于在手術室內進行使用。
上述現有技術中,由于c型臂x線機的重量比較重,兩個前腳輪采用萬向輪,兩個后腳輪采用單方向轉向輪,整個機器前進移動轉彎的時候,就會比較費力,c型臂x線機的擺放位置就會不好調整;并且四個輪子不能準確的定位,剎車后進行手術,將會導致機器移動,從而直接影響圖像的偏移,對手術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助力機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c型臂x線機的底部采用四個腳輪的結構,由于整個機器的重量沉,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機器不能很好定位,對手術造成影響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移動式c形臂x線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c型臂x線機的使用方式不便,對手術造成影響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動助力機構,包括驅動裝置、固定板、彈性連接組件和腳輪;
所述驅動裝置連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面,所述彈性連接組件連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面;所述驅動裝置的一端穿過所述固定板與所述彈性連接組件的一端連接,所述彈性連接組件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腳輪;所述驅動裝置能夠帶動所述彈性連接組件的一端沿著豎直方向運動,所述彈性連接組件的一端與所述腳輪的運動方向相反。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連接組件包括支撐架和彈性件;
所述支撐架的一端與所述驅動裝置的一端連接,所述支撐架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腳輪;所述彈性件的一端連接在所述支撐架內,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面。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裝置的一端設有限位架,所述支撐架的一端設有限位板;
所述限位架和所述限位板通過第一固定件相配合,對所述驅動裝置移動的位置進行限定。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件內套接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包括兩個連接塊;
一個連接塊與所述支撐架固定連接,另一個連接塊與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面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架上設有連接孔,所述限位板上設有限位槽;
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在所述限位槽內活動連接;所述限位架的寬度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寬度,所述限位槽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寬度。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面設有安裝座,所述連接件的另一個連接塊連接在所述安裝座內;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面設有第一安裝架,所述支撐架與所述第一安裝架通過第二固定件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面設有第二安裝架,所述驅動裝置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安裝架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腳輪內設有驅動器和控制器,所述驅動器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腳輪正轉或者翻轉。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裝置為電動推桿,所述電動推桿的軸頭與所述彈性連接組件的一端連接。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移動式c形臂x線機,包括機體和所述的電動助力機構;
所述機體上安裝所述的電動助力機構。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動助力機構,所述驅動裝置連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所述彈性連接組件連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下端面,以使所述驅動裝置和所述彈性連接組件處于所述固定板相對應的兩面;所述驅動裝置的下端穿過所述固定板與所述彈性連接組件的左端連接,以使所述驅動裝置沿著豎直方向運動時,能夠帶動所述彈性連接組件的左端沿著豎直方向運動,所述彈性連接組件的右端連接所述腳輪,所述彈性連接組件的左端沿著豎直方向運動時,所述腳輪也沿著豎直方向運動,并且所述彈性連接組件的左端與所述腳輪的運動方向相反,以使所述彈性連接組件在豎直運動的過程中,能夠對所述腳輪的使用狀態進行控制,使所述腳輪的使用更加的靈活。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移動式c形臂x線機,在所述機體的底部安裝上述電動助力機構,需要移動機器時,只需要啟動所述驅動裝置,即可對腳輪的運行狀態進行控制,使整個設備的運行狀態平穩,整個設備的穩定性更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電動助力機構上部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電動助力機構下部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電動助力機構側面示意圖;
圖4為圖3中a部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驅動裝置和固定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彈性連接組件和腳輪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標:11-驅動裝置;12-固定板;13-彈性連接組件;14-腳輪;111-限位架;121-安裝座;122-第一安裝架;123-第二安裝架;131-支撐架;132-彈性件;133-限位板;134-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電動助力機構上部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電動助力機構下部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電動助力機構側面示意圖;圖4為圖3中a部放大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驅動裝置和固定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彈性連接組件和腳輪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如圖1~6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動助力機構,包括驅動裝置11、固定板12、彈性連接組件13和腳輪14;
所述驅動裝置11連接在所述固定板12的一端面,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連接在所述固定板12的另一端面;所述驅動裝置11的一端穿過所述固定板12與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一端連接,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腳輪14;所述驅動裝置11能夠帶動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一端沿著豎直方向運動,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一端與所述腳輪14的運動方向相反。
如圖1所示,所述驅動裝置11連接在所述固定板12的上端面左端位置,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連接在所述固定板12的下端面左端位置,以使所述驅動裝置11和所彈性連接組件13在所述固定板12相對的兩個面設置,所述固定板12采用鐵板,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金屬材料制作的板,所述固定板12水平設置,以對所述驅動裝置11和彈性連接組件13的平衡進行調節;所述固定板12上設有通孔,所述驅動裝置11的下端穿過所述固定板12上的通孔,與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左端連接,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右端連接有腳輪14,所述驅動裝置11能夠沿著豎直方向做往復運動,所述驅動裝置11沿著豎直方向做往復運動時,能夠帶動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左端沿著豎直方向做往復運動,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右端與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左端運動方向相反,在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右端連接腳輪14,從而使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左端的運動方向與所述腳輪14的運動方向相反,利用所述驅動裝置11的驅動作用,對腳輪沿著豎直方向的運行方向進行控制,從而對腳輪14的運動方向進行控制;當所述驅動裝置11向下運動時,帶動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左端向下運動,此時右端的腳輪14向上抬起,與地面脫離,使整個機器的固定位置穩定,即可進行手術,手術完畢后,所述驅動裝置11向上運動,帶動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左端向上運動,此時右端的腳輪14向下運動,直至與地面接觸,啟動腳輪14后,即可帶動整個機器向前運行或者向后運行。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包括支撐架131和彈性件132;
所述支撐架131的一端與所述驅動裝置11的一端連接,所述支撐架131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腳輪14;所述彈性件132的一端連接在所述支撐架131內,所述彈性件132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固定板12的另一端面。
如圖1、圖6所示,所述支撐架131為框架的結構,所述支撐架131包括兩個側板,所述彈性件132連接在所述框架內,所述支撐架131的左端與所述驅動裝置11的下端連接,并且采用活動連接的方式,所述支撐架131的右端與所述腳輪14連接,所述腳輪14采用螺栓和螺母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撐架131的右端,即兩個側板中間的位置;所述彈性件132采用彈簧,所述彈簧的右端采用螺栓和螺母與所述支撐架131靠近腳輪14的位置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左端采用螺栓和螺母固定連接在所述固定板12的下端面。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裝置11的一端設有限位架111,所述支撐架131的一端設有限位板133;
所述限位架111和所述限位板133通過第一固定件相配合,對所述驅動裝置11移動的位置進行限定。
如圖3、圖4所示,所述驅動裝置11的下端設有限位架111,所述限位架111包括上端的方形頂板和與頂板左側垂直連接的側板,所述驅動裝置11的下端與所述頂板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架131的左端設有限位板133,所述限位板133為長方形,由于所述支撐架131包括兩個長方形的側板,在兩個側板的右端與腳輪固定連接,兩個側板的左端與限位板133連接,所述限位板133垂直連接在頂板的下端面,兩個側板、限位板133和腳輪14之間形成一個長方形的框架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件132內套接有連接件134,所述連接件134包括兩個連接塊;
一個連接塊與所述支撐架131固定連接,另一個連接塊與所述固定板12的另一端面固定連接。
如圖1、圖6所示,所述連接件134包括兩個結構相同的連接塊,所述連接塊包括圓柱形連接座和半圓形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設有連接孔,所述連接板垂直連接在所述連接座的一端,所述連接座的另一端與彈簧的一端卡合連接;在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卡合連接一個連接塊,右端的連接塊通過螺栓、螺母與支撐架131連接,左端的連接塊與所述固定板12的下端面固定連接,以使所述支撐架131的左端沿著豎直方向運動時,所述彈簧在兩端的連接塊拉力作用下,能夠進行拉伸和收縮運動。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架111上設有連接孔,所述限位板133上設有限位槽;
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在所述限位槽內活動連接;所述限位架111的寬度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寬度,所述限位槽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寬度。
如圖3、圖4所示,所述限位架111的側板下部設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可以采用螺紋孔,所述限位板133上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為通槽的結構,所述通槽的兩端均形成圓弧形,所述第一固定件為圓柱形,并且第一固定件的左段直徑比較細,左段上還形成有螺紋,便于左段的螺紋處與所述限位板133的螺紋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左段還可以與所述限位板133采用焊接連接的方式;所述第一固定件右段的直徑比較粗,右段卡合連接在通槽內,以使所述驅動裝置11向下按壓所述限位架111時,所述第一固定件向下運動至通槽的下端,然后按壓所述限位板133向下運動,從而帶動所述腳輪14向上運動,所述驅動裝置11向上運動時,所述第一固定件脫離通槽的下端向上運動,利用限位架111側板的下端卡住限位板133的外側面,所述限位板133的上端向上頂所述限位架111的頂板,所述腳輪14向下運動,整個運動過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粗段在所述通槽內上下運動;所述限位架111的側板寬度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寬度,防止所述第一固定件在運動過程中,側板卡入限位槽內造成卡死現象,所述限位槽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寬度,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粗段能夠卡合在限位槽內進行上下運動。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板12的另一端面設有安裝座121,所述連接件134的另一個連接塊連接在所述安裝座121內;所述固定板12的另一端面設有第一安裝架122,所述支撐架131與所述第一安裝架122通過第二固定件連接。
如圖2、圖5所示,所述固定板12下端面的中間位置設有安裝座121,在安裝座121的中間位置設有安裝槽,所述連接件134左端的連接塊通過螺栓、螺母固定連接在安裝槽內;所述固定板12的下端面靠左端的位置還設有第一安裝架122,所述第一安裝架122包括兩個安裝板,在兩個安裝板上分別設有螺紋孔,所述支撐架131靠左端的位置的兩個側板上也分別設有螺紋孔,兩個安裝板和兩個側板分別采用第二固定件連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為螺栓、螺母。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板12的一端面設有第二安裝架123,所述驅動裝置1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安裝架123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固定板12的上端面設有第二安裝架123,所述第二安裝架123包括兩個側板和一個頂板,兩個側板的上端與頂板的兩端固定連接,兩個側板的下端分別連接有與側板垂直的連接板,兩個連接板采用螺栓、螺母固定連接在所述固定板12上;所述頂板上設有方形的通孔,所述驅動裝置11的上端穿過通孔,以使所述驅動裝置11在所述通孔內沿著豎直方向運動,對所述驅動裝置11的移動位置進行限定。
進一步的,所述腳輪14內設有驅動器和控制器,所述驅動器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腳輪14正轉或者翻轉。
所述腳輪14內設有驅動器和控制器,所述驅動器采用電機,電機驅動所述腳輪14運轉,所述控制器可以采用單片機、或者數字信號處理器等,所述控制器可以設置在機器上,采用開關控制,所述控制器上可以設有正轉開關和反轉開關,所述正轉開關、反轉開關、控制器、驅動器和腳輪14之間采用信號連接;手動按下正轉開關,所述電機驅動腳輪14正轉向前運行,手動按下反轉開關,所述電機驅動腳輪14反轉向后運行。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裝置11為電動推桿,所述電動推桿的軸頭與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一端連接。
所述驅動裝置11可以采用電動推桿,所述電動推桿下端的軸頭與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左端連接,所述電動推桿的上端可以設置在機器內,并且與機器內的開關信號連接,以使所述開關啟動時能夠對所述電動推桿的運動進行控制;所述驅動裝置11也可以采用液壓缸的結構,所述液壓缸的液壓桿下端與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左端連接,所述液壓缸的上端與機器內的開關信號連接,以使所述開關啟動時,能夠對所述液壓缸的運動進行控制;所述驅動裝置11還可以采用電機和蝸輪蝸桿的連接結構,所述電機驅動蝸輪蝸桿運動時,蝸桿的下端與所述彈性連接組件13的左端連接,所述電機設置在機器內,并與機器內的開關信號連接,以使所述開關啟動時,能夠對電機的啟閉進行控制,從而對蝸桿的上下運動進行控制。
本發明提供的電動助力機構,在機器上可以設有控制電動推桿的第一啟動開關和控制腳輪的第二啟動開關,當處于常態時,所述電動推桿處于拉伸狀態,腳輪向上抬起,處于待機位置,此時即可進行手術;當需要移動機器時,按下第一啟動開關,電動推桿處于縮回狀態,腳輪向下降至地面上,按下第二啟動開關,并想前推動第二啟動開關,腳輪具有向前的推動力,帶動機器向前運動,需要機器向后移動調整機器位置時,按住第二啟動開關,并向后推動第二啟動開關,腳輪具有向后的推動力,帶動機器向后運動,以對機器的位置進行調整;調整完畢后,松開第二啟動開關,腳輪停止運動,松開第一啟動開關,所述電動推桿再次處于拉伸狀態,腳輪向上抬起,處于待機位置。本發明采用電動推桿對腳輪的位置進行控制,使腳輪處于抬起或者運行狀態,可以自由方便的移動機器,節省了人力,在腳輪內設有電機,電機與控制器連接,利用控制器對電機的正反轉進行控制,從而對腳輪的正反轉進行控制,實現了機器自動前進或者后退的過程。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移動式c形臂x線機,包括機體和所述的電動助力機構;
所述機體內安裝所述的電動助力機構。
本發明提供的移動式c形臂x線機,在所述機體上安裝上述電動助力機構,便于隨時對整個機器進行移動,移動方式簡單,使用方便;此外,所述的電動助力機構也可以安裝在其他的機器上,例如u形臂x線機、g形臂x線機等。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