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動物或礦物原料的醫用配制品,特別涉及一種治療 過敏性鼻炎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過敏性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細菌、變應原、各種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 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癥。過敏性鼻炎主要病理改變是鼻腔黏膜充血、腫脹、滲出、增 生、萎縮或壞死等。
[0003] 1.癥狀 (1)鼻塞鼻塞特點為間歇性。在白天、天熱、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或寒 冷時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點為交替性。如側臥時,居下側之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良 好。由于鼻塞,間或有嗅覺減退、頭逋、頭昏、說話呈閉塞性鼻音等癥狀。
[0004] (2)多涕常為黏液性或黏膿性,偶成膿性。膿性多于季發性感染后出現。
[0005] (3)嗅覺下降多為兩種原因所致,一為鼻黏膜腫脹、鼻塞,氣流不能進入嗅覺區 域;二為嗅區黏膜受慢性炎癥長期刺激,嗅覺功能減退或消失。
[0006] (4)頭痛、頭昏慢件鼻竇炎多表現為頭沉重感。
[0007] (5)全身表現多數人有頭痛、食欲不振、易癰倦、記憶力減退及失眠等。
[0008] 過敏性鼻炎屬中醫學鼻淵范疇。多因風熱邪毒凝集鼻竅;或熱邪內蘊,邪毒循經上 蒸;或肝膽失于疏泄,膽火循經上犯傷及鼻竅,均可燔灼氣血,化為膿濁而成。治宜清熱解 毒,逐瘀排膿.現代醫學認為慢性鼻炎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全身免疫力低下、 機體變態反應性增高,局部致病菌感染及竇口鼻道復合體畸形、微循環障礙等因素。慢性鼻 炎患者免疫力低下,一旦感冒受涼,引起鼻黏膜充血腫脹,就可導致鼻炎。本病病程較長,易 反復發作,不易徹底根治,常給患者帶來煩惱與痛苦。目前國內外除鼻內窺鏡手術外尚無理 想的治療藥物(抗菌消炎等常規治療效果欠佳)和方法,尤其是控制復發更困難。
[0009] 過敏性鼻炎鼻炎屬中醫學"鼻淵"范疇,多因外感風邪。久治不愈,肺失清肅,痰濕 停于肺,肺經郁火,結滯鼻竅,灼傷鼻竇肌膜所致。病位在鼻,在臟屬肺,與脾胃亦有一定關 系。《靈樞·脈度》:"肺氣通于鼻,肺和則能知香臭矣"。慢性鼻炎除了急性鼻炎繼續發展所 致外,也有為正氣衰弱不能勝邪所致。《名醫雜著》:"鼻塞不聞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 感風寒便塞,不明舉發者,世俗皆以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溫之藥,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經 素有火邪·…·"其病機為本虛標實或虛實夾雜。故治療原則應為扶正祛邪,通鼻開竅,清熱解 毒。
[0010] 治療: 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時治療全身性慢性疾病、過敏性鼻炎、臨近感染病灶和鼻中隔 遍血等。改善生活和工作環境,鍛煉身體,提高機體抵抗力。而功能性鼻竇炎手術由于手術 及術后口腔清理均較痛苦,患者不愿意接受而影響療效,導致鼻炎成為臨床難治性疾病。臨 床迫切需要一種既簡單又針對性的中藥組合物,能有效改變患者抗拒中藥氣味的新藥,緩 解痛苦。
【發明內容】
[0011]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一種配方簡單、制作工藝簡便,毒副作用 小且給藥方便,藥劑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藥。本發明使鼻部病灶受到良性刺激,疏通經 絡,消除氣血阻滯,促進血液暢通,達到扶正祛邪作用,內外結合治療,臨床療效甚佳。本發 明采用不同藥性的中藥材,進行了科學配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 制備簡單,能直達病灶,治愈時間短,治愈后不易復發。
[0012]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組合物,內服藥 物中各種原料藥為:玄參、玉蘭花、土貝母、鵝不食草、一枝黃花、瓜萎、玉米須、紫花地丁、川 木通、龍膽草、巴山虎、密陀僧、羅漢果根、郁金、薔薇葉、三顆針、辛夷;外用藥物中各種原料 藥為:蒲公英、金銀花、山白菊、兒茶、羅漢果根、蘆薈、郁金、薔薇葉、玉蘭花、土貝母、鵝不食 草、絲瓜花、辛夷。本發明使鼻部病灶受到良性刺激,疏通經絡,消除氣血阻滯,促進血液暢 通,達到扶正祛邪作用,內外結合治療,臨床療效甚佳。
[0013] 方中的主要成分為玄參、玉蘭花、土貝母、鵝不食草、一枝黃花、瓜萎、玉米須、紫花 地丁、川木通等。具有疏通鼻竅、清熱解毒,疏風除濕止痛,消腫排膿生肌,具有收斂作用并 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分泌物吸收;諸藥合用具有燥濕、健脾宣肺通竅,解毒止痛,對多 種真菌有抑制作用,具有抗過敏功效;并且還有疏風熱、祛風功能,能促進鼻黏膜分泌而去 除黏膜上的黏液,具有消炎止痛作用。全方立意在于祛除濁物,清、散、通、養,攻不傷正,標 本兼顧,用藥平和,避其苦寒及辛散太多,便于久服。本病常因外感誘發或加重,可根據風寒 或風熱的不同適當加味,病久體虛可根據肺氣不足及腎精虧損的不同加味。本病治愈率隨 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提高,而且對泛發性、慢性十數年及做過穿刺術或手術的患者同 樣能達到治愈目的。
[0014] 本發明所選用藥物的藥性及藥理分別為: 玄參: 【化學成分】:含微量揮發油、植物留醇、油酸、亞麻酸、糖類、左旋天冬酰胺及生物堿。
[0015] 【性味歸經】:味甘、苦、咸;性微寒。歸肺,胃,腎經。
[0016] 【功效】: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
[0017] 【主治】:溫邪入營,內陷心包,溫毒發斑,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骨蒸勞 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
[0018] 玉蘭花: 【性味】性味辛、溫。
[0019] 【功能主治】具有祛風散寒通竅、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頭痛、血瘀型瘇魚、鼻塞、 急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癥。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玉蘭花對常見皮膚真菌有抑制作 用。其花瓣可供食用,肉質較厚,具特有清香,清代《花鏡》謂:"其(花)瓣擇洗清潔,拖面 産濁煎食極佳,或蜜浸亦可。"玉蘭花含有揮發油,其中主要為檸檬醛、丁香油酸等,還含有 木蘭花堿、生物堿、望春花素、癸酸、蘆丁、油酸、維生素 A等成分,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0020] 土貝母: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肺、脾經。
[0021] 【功能主治】散結,消腫,解毒。用于乳癰,瘰疬,乳腺炎,頸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 炎,肥厚性鼻炎。
[0022] 鵝不食草: 【功效】發散風寒,通鼻竅,止咳,解毒。
[0023] 【主治】盛置;頭痛;鼻迦;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聾;目赤翳膜;患鳳濕痹痛; 跌打損傷;腫毒;疥癬。治療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單純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變態反應 性鼻炎等。
[0024] -枝黃花: 【性味歸經】辛、苦,平。入肝、膽二經。
[0025]【功用】疏風清熱,抗菌消炎。用于風熱感冒頭痛,(風寒忌)清熱解毒,消腫除痛。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咳血,急、慢性腎炎,小兒疳積, 外用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瘡瘍腫毒,乳腺炎,1、抗菌作用: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多引起化膿炎,皮膚疥癰,小兒支氣管炎),綠膿桿菌(肺炎),痢疾(急性菌痢),傷寒桿菌(腸 道傷害,忌長期慎用,易出血)、肺炎雙球菌(大葉性肺炎),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扁桃體炎)及 紅色蘚菌、白色念珠菌(屬于真菌引起鵝掌風、灰指甲、腳癬、女性霉菌性陰道炎)均有抑制 作用。
[0026]瓜萎: 【性味歸經】甘、微苦,寒。歸肺、胃、大腸經。
[0027]【功能主治】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用于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 結胸痞滿,乳癰,肺癰,腸癰腫痛,大便秘結。
[0028] 玉米須: 【性味】性平,味甘淡,無毒。
[0029]【功用主治】利尿,泄熱,平肝,利膽。治腎炎水腫,腳氣,黃疸肝炎,高血壓,膽囊炎, 膽結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淵,乳癰。
[0030] 紫花地丁: 【性味歸經】苦、圭、塞,無毒;歸心、肝經。
[0031] 【功能主治】可入藥,其性寒味微苦,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 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等。
[0032] 川木通: 【性味歸經】淡、苦,寒。歸心、肺、小腸、膀胱經。
[0033]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清心除煩,通經下乳。用于水腫、口舌生瘡,濕熱痹痛,淋病, 小便不通,關節痹痛,經閉乳少。
[0034] 龍膽草: 【性味歸經】苦,寒。歸肝、膽經。
[0035]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用于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強中,濕疹瘙癢, 目赤,耳聾,脅痛,口苦,驚風抽搐。
[0036] 巴山虎: 【性味】苦,平。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苦。②《嶺南采藥錄》:味苦,性寒。③《南寧市 藥物志》:苦,平。④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淡,涼,有小毒。
[0037]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祛瘀消腫。治風濕痹痛,痧氣腹痛,頭痛,牙痛,咽炎,扁桃體 炎,疳積,跌打損傷,瘰疬。①《生草藥性備要》:跌打將死,煲酒服。②《南寧市藥物志》:清 熱,止渴,止咳。治痧氣肚痛,五疳,小兒發熱,蛇傷。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散瘀消 腫,消炎止痛。治咽炎,扁桃體炎,淋巴結炎,胃痛。
[0038] 密陀僧: 【性味歸經】性咸、辛、平、有毒;入肝、脾經。
[0039] 【功效】消腫、殺蟲、收斂防腐、墜痰鎮驚、經試驗對多種致病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 的抑制作用,能收縮粘膜及潰瘍處的血管,使分泌減少,并有消炎的防止感染等作用。
[0040] 羅漢果根: 【性味】甘、涼,入肺; 【功用】搗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