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向軸線平行于縱向,并且其中基礎結構102沿縱向MD彼此間隔開。間隔開的基礎結構102的相對的腰區116,118隨后連接至推進的連續長度的第一彈性帶基底406和第二彈性帶基底408。然后沿側向軸線折疊基礎結構102以使第一彈性帶基底406和第二彈性帶基底408成面對關系,并且第一彈性帶基底和第二彈性帶基底沿間歇地沿縱向間隔開的區336連接在一起。每個區336均可包括一個或多個離散的粘結部位336a。然后沿區336切割彈性帶基底406,408以產生離散的尿布100,諸如圖1所不O
[0069]如圖4和5A所示,在縱向MD上將連續長度的基礎結構組件302推進至載體設備308并用刀輥306切割成離散的基礎結構102。連續長度的基礎結構組件可包括腿彈性部件、阻隔腿箍、夾置在頂片材料138和底片材料136之間的吸收組件140等。基礎結構組件的一部分被切除以示出頂片材料138的一部分和吸收組件140。
[0070]在使用刀輥306切割了離散的吸收基礎結構102之后,載體設備308旋轉并在縱向MD上以圖5B1所示的取向推進離散的基礎結構102,其中基礎結構102的縱向軸線124大致平行于縱向MD。雖然圖5B1所示的基礎結構102被示出具有作為前緣的第二側向延伸的端邊146和作為后緣的第一側向延伸的端邊144,但應當理解,在其它構型中,可按其它取向來推進基礎結構102。例如,基礎結構可取向成使得第二側向延伸的端邊146成為后緣并且第一側向延伸的端邊144成為前緣。載體設備308也旋轉,同時改變推進的基礎結構102的取向。載體設備308也可改變基礎結構102在縱向MD上推進的速度。應當理解,各種形式的載體設備與本文的方法一起使用,例如,美國專利7,587,966所公開的載體設備。圖5B2示出了基礎結構102在縱向上推進時在載體設備308上的取向。更具體地,圖5B2示出了如下基礎結構102,其中基礎結構102的側向軸線126大致平行于縱向MD,并且其中第二縱向側邊130為前緣且第一縱向側邊128為后緣。
[0071]如下文參照圖3,5C, 5D, 5E和5F所述,基礎結構102從載體設備308上轉移并且與推進的連續長度的帶基底406,408組合,所述帶基底隨后被切割以形成尿布100上的第一彈性帶106和第二彈性帶108。
[0072]參考圖4和5C,基礎結構102從載體設備308轉移至載體設備308和載體設備318之間的輥隙316,在該輥隙處基礎結構102與推進的連續長度的前帶406基底和后帶408基底組合。前帶基底406和后帶基底408各自限定面向穿著者的表面312和相對的面向衣服的表面314。第一帶基底406的面向穿著者的表面312可沿第一腰區116與基礎結構102的面向衣服的表面134組合,并且第二帶基底408的面向穿著者的表面312可沿第二腰區118與基礎結構102的面向衣服的表面134組合。如圖4所示,在與離散的基礎結構102組合之前,在輥318和載體設備308之間的輥隙316處,可將粘合劑320間歇地施加到第一帶基底406和第二帶基底408的面向穿著者的表面312上。
[0073]參考圖4和5D,連續長度的吸收制品400由多個離散的基礎結構102限定,所述多個離散的基礎結構沿縱向MD彼此間隔開并通過第二帶基底408和第一帶基底406彼此連接。如圖4所示,連續長度的吸收制品400從輥隙316推進至折疊設備500。在折疊設備500處,在橫向⑶上沿側向軸線126折疊每個基礎結構102以將第一腰區116 (具體地,面向身體的內表面132)放置成與第二腰區118的身體的內表面132成面對的表面對表面取向。基礎結構的折疊也將在每個基礎結構102之間延伸的第二帶基底408的面向穿著者的表面312定位成與在每個基礎結構102之間延伸的第一帶基底406的面向穿著者的表面312成面對關系。參見圖4,5D和5E,與第一帶基底406和第二帶基底408連接的折疊的離散的基礎結構102從折疊設備500被推進至粘結機設備334。粘結機設備334操作以粘結重疊區域362,因此產生離散的粘結部位336a。重疊區域362包括第一基底層407和第二基底層409,它們在圖5G中分別被示出為在每個基礎結構102之間延伸的第二帶基底408的一部分和在每個基礎結構102之間延伸的第一帶基底406的一部分。重疊區域362可由如圖5G所示的厚度C限定。厚度C為未壓縮且未熔融的第一基底406和第二基底408的組合厚度,諸如圖5G所示。參見圖4和5F,連續長度的吸收制品從粘結機334被推進至刀輥338,在該刀輥處沿橫向切入區336以在吸收制品100上產生第一側縫178并在隨后推進的吸收制品上產生第二側縫180。
[0074]雖然吸收制品被描述為具有第一帶基底和第二帶基底,但應當理解,吸收制品可具有僅一個帶基底。另外,還應當理解,吸收制品的基礎結構和帶基底可為一個連續基底,使得重疊區域由相同的基底形成。因此,粘結機設備可操作以在重疊區域處粘結連續基底以形成一個或多個離散的粘結部位。
[0075]參考圖4,轉換加工設備可包括粘結機設備334。例如,圖6A示出了可與本文的方法和設備一起使用的粘結機設備334的詳細的示意性側視圖。如圖6A所示,粘結機設備334可包括轉筒364和鄰近轉筒364定位的砧輥368。砧輥368包括外圓周表面370并且適于圍繞旋轉軸線372旋轉。包括外圓周表面370的砧輥368可包括柔順材料。轉筒364也可包括外圓周表面376并且適于圍繞旋轉軸線374旋轉。轉筒364可包括位于外圓周表面376中的一個或多個轉筒孔366。此外,多個縫接工位348從外圓周表面376和轉筒孔366徑向向內定位。如下所更詳述,參照圖6B,每個接縫工位348可包括流體噴嘴378和壓制構件380。雖然圖6A所示的轉筒364包括六個接縫工位348,但應當理解,轉筒364可被構造成包括多于或少于六個接縫工位348。
[0076]在操作期間,轉筒364可在圖6A所示的方向上圍繞旋轉軸線374旋轉,并且砧輥368可在圖6A所示的方向上圍繞旋轉軸線372旋轉。吸收制品400可在縱向MD上推進到外圓周表面376上,其中第一帶基底406位于第二帶基底408和外圓周表面376之間。當轉筒364旋轉時,縫接工位348的流體噴嘴378朝位于外圓周表面376中的轉筒孔366徑向向外移動,如圖6B所示。將流體加熱至足以至少部分地熔融重疊區域的溫度。流體噴嘴378引導受熱流體的射流穿過轉筒孔366并到達第一基底406和第二基底408的重疊區域上以部分地熔融重疊區域。
[0077]參見圖6A和6B,當轉筒364繼續旋轉時,流體噴嘴378從轉筒孔366徑向向內回縮,轉筒112繼續圍繞旋轉軸線374旋轉,并且壓制構件徑向向外移位穿過轉筒孔366。吸收制品400隨后穿過形成于壓制構件380和砧輥368之間的輥隙332,如圖6A所示。壓制構件380抵靠外圓周表面370壓縮所述部分地熔融的重疊區域,從而在第一帶基底406和第二帶基底408之間產生一個或多個離散的粘結部位336a。當壓制構件380抵靠外圓周表面370壓縮所述部分地熔融的重疊區域時,壓制構件380可朝旋轉軸線372使砧輥368的外圓周表面370徑向向內變形。同時,第一基底406和第二基底408的重疊區域在非切向于壓制構件380的外表面425和砧輥368的外圓周表面370的方向Z上被變形,如下文所更詳述。因此,當吸收制品400推進穿過輥隙332時,壓制構件380壓縮重疊區域的時間多于一瞬間。轉筒364繼續旋轉,并且壓制構件從轉筒孔366徑向向內回縮。
[0078]轉筒的每個縫接工位均可包括流體噴嘴和壓制構件。圖7示出了縫接工位348的詳細分解圖。如圖7所示,接縫工位348包括基座構件340,所述基座構件固定地與轉筒連接并與其一起旋轉。基座構件340為基本上正方形的并且由基座構件頂部表面382和基座構件底部表面383限定。基座構件340包括基座孔350,所述基座孔延伸穿過基座構件頂部表面382和底部表面383,使得流體噴嘴384和壓制構件380可延伸穿過基座孔350。此夕卜,基座構件底部表面383與基座聯接件352固定地連接。如下所述,基座聯接件352的一個端部連接至基座構件底部表面383,并且基座聯接件352的另一個端部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移位聯接件354。
[0079]繼續參見圖7,接縫工位348也包括凸輪從動件構件358以及與凸輪從動件構件358滾動地連接的第一組凸輪滾柱388和第二組凸輪滾柱390。凸輪從動件構件358為基本上T形的,并且由凸輪從動件構件第一部分360、凸輪從動件構件第二部分362、和凸輪從動件構件頂面363限定。凸輪從動件構件第一部分360在凸輪從動件構件358上相同的位置可操作地與第一移位聯接件354和第一組凸輪滾柱388連接。此外,第二組凸輪滾柱390在第一組凸輪滾柱388的徑向外側的位置可操作地連接到凸輪從動件構件第二部分362。一組第二移位聯接件356也可操作地連接至凸輪從動件構件358。該組第二移位聯接件356在第二組凸輪滾柱390相對外側的位置將基座構件340可操作地連接至凸輪從動件構件第一部分360。
[0080]如下所更詳述,參照圖6A1和6B,第一組凸輪滾柱388和第二組凸輪滾柱390被構造成在轉筒364旋轉時沿固定式凸輪軌道滾動。固定式凸輪軌道293圍繞旋轉軸線374并且由內圓周表面395和半徑R限定,所述半徑從固定式凸輪軌道392的內圓周表面395延伸至旋轉軸線374,如圖6A1所示。在一些示例性構型中,固定式凸輪軌道392可包括各種彎曲區和/或直區,使得固定式凸輪軌道392在沿固定式凸輪軌道392的內圓周表面395的不同點由相對較長和較短的半徑R限定。當轉筒364旋轉時,第一組凸輪滾柱388和第二組凸輪滾柱390在固定式凸輪軌道392上滾動。第一移位聯接件354、第二移位聯接件356、和第三移位聯接件385樞轉,其中固定式凸輪軌道392的半徑R隨著第一組凸輪滾柱388和第二組凸輪滾柱390沿固定式凸輪軌道392的滾動而增加或減小。同時,在其中固定式凸輪軌道392由相對較長半徑R限定的區域中,凸輪從動件構件385徑向向外移位穿過基座孔。而在其中固定式凸輪軌道392由相對較短半徑R限定的區域中,凸輪從動件構件徑向向內移位穿過基座孔。應當理解,凸輪軌道392可被構造成具有各種其它形狀和尺寸。例如,在一些示例性構型中,凸輪軌道392可被構造成具有相對于旋轉軸線374偏置或偏心的圓形形狀。從該旋轉軸線偏置固定式凸輪軌道導致凸輪從動件構件隨著第一組凸輪滾柱和第二組凸輪滾柱沿固定式凸輪軌道滾動而移位。
[0081 ] 參照圖7和8,接縫工位348可還包括彈簧構件394。彈簧構件394可為基本上U形的并且由彈簧構件頂面410、彈簧構件底面411、和彈簧構件側開口 412限定。參照圖7,彈簧構件底面411固定地連接至凸輪從動件構件頂面363。彈簧構件394可沿整個凸輪從動件構件頂面363延伸。如下文所述更詳述,當壓制構件抵靠外圓周表面壓縮所述部分地熔融的重疊區域時,彈簧構件側開口 412允許彈簧構件394撓曲。
[0082]縫接工位也可包括壓制構件380,如圖7所示。壓制構件380可為基本上矩形的形狀,并且由壓制構件頂面420、壓制構件底面421、和壓制構件長度387限定。壓制構件380可包括基本上正方形的突出部423,所述突出部從壓制構件頂面420向外延伸。突出部423可由外表面425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