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真空吸塵器集塵桶裝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真空吸塵器;更詳細的說,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集塵桶裝卸裝置(Device for mounting and releasing dust casing for cacuumcleaner),讓集塵桶維持安裝在真空吸塵器主體的狀態,或用于把集塵桶從主體拆卸。
背景技術:
首先,參照圖1,對傳統的直立式真空吸塵器進行說明。如圖所示,直立式真空吸塵器包括吸塵頭2、機殼4、把手6。吸塵頭2可以從地面吸入含有異物的空氣。機殼4設置在上述吸塵頭2的上側,其內部設有可以吸入空氣的吸入裝置。把手設置在上述機殼4的上部,供使用者把握。
隨著真空吸塵器進行工作,上述吸塵頭2以靠近需要進行清潔的地面的狀態,進行移動,通過其底面的吸入口,吸入含有異物的空氣。
上述機殼4的內部,設有吸入裝置,吸入裝置可以通過上述吸塵頭2吸入空氣。隨著內設在上述機殼4的吸入裝置進行工作,空氣會通過上述吸塵頭2的底面流入。另外,上述機殼4的底部與上述吸塵頭2的背面鉸接,可以保持與上述吸塵頭2傾斜的狀態。
上述機殼4的上部形成有把手6。使用者使用真空吸塵器時,可以把握上述把手6,操作整個吸塵器。比如,使用者可以在把握上述把手6的狀態下,調節吸塵頭2和機殼4的傾斜角,對所需要的部位進行清潔。
另外,上述機殼4的正面中心部位以可裝卸的方式設置集塵桶8。上述集塵桶8可以對通過吸塵頭2流進的空氣,進行過濾,把空氣含有的異物截留在內部。傳統結構中,上述集塵桶8采用旋流式集塵方式,截留吸入空氣中的異物。
隨著使用真空吸塵器,異物會沉積在上述集塵桶8的內部。因此,要定期地對上述集塵桶8進行清理。為了清理上述集塵桶8內部的異物,需要把上述集塵桶8從上述機殼4分離。圖2為集塵桶8與上述機殼4的分離狀態示意圖。
如圖2所示,上述集塵桶8包括容器主體8a和蓋8b。容器主體8a的頂面處于開放狀態,其內部可以盛裝異物。蓋8b用于開閉上述容器主體8a開放的頂面。這里,通過操作裝卸旋鈕7,把上述集塵桶8從上述機殼4分離。即,上述集塵桶8安裝在機殼4內的狀態下,上述裝卸旋鈕7后端部的掛鉤,掛在上述集塵桶8蓋8b頂面的組裝槽8c,可以防止上述集塵桶8任意脫離。
另外,為了清理集塵桶8內部的異物,需要把上述集塵桶8從上述機殼4分離。這時,使用者按動上述裝卸旋鈕7。當上述裝卸旋鈕7的前端部被按動時,結合在上述組裝槽8c的掛鉤,會從上述組裝槽8c脫離,可以從正面抽出上述集塵桶8。
上述裝卸旋鈕7處于按一側方向被彈性支撐的狀態。上述集塵桶8處于安裝狀態時,上述裝卸旋鈕7的后端部處于被向下彈性支撐的狀態,上述后端部的掛鉤保持與上述組裝槽8c結合的狀態。
為了按一個方向支撐上述裝卸旋鈕7,傳統技術中使用額外的彈簧(比如扭力簧)。即,通過在上述裝卸旋鈕7內部的結合軸上設置扭力簧,讓上述裝卸旋鈕7以結合軸為中心,被彈性支撐在一個方向。但是設置額外的彈簧時,不僅增加部件數,提高成本,而且其組裝工序也會變得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為提供一種集塵桶的裝卸裝置,通過簡化結構,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組裝工序中的組裝效率。
本發明涉及真空吸塵器的集塵桶裝卸裝置,上述裝卸裝置用于從真空吸塵器機殼的集塵桶安裝槽部裝卸集塵桶。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集塵桶裝卸裝置包括如下裝卸旋鈕、蓋、彈性片、支撐部。裝卸旋鈕設置在上述集塵桶安裝槽部的頂部,可以以結合軸為中心進行旋轉,并具有按動端部和組裝掛鉤部,上述按動端部突出在機殼的正面,上述組裝掛鉤部向下延伸形成在與按動端部相反的裝卸旋鈕另一側。蓋的頂面形成有與上述組裝掛鉤部結合的組裝槽,蓋用于開閉上述集塵桶開放的頂面。彈性片一體形成在上述裝卸旋鈕,并具有一定彈性。支撐部形成在機殼內部的固定位置,并與上述彈性片的某一側接觸,按上述組裝掛鉤部與組裝槽結合的方向,彈性支撐上述裝卸旋鈕。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上述彈性片按一定長度向上延伸形成在按動端部和組裝掛鉤部之間,上述支撐部與上述彈性片的頂面一側接觸,向下彈性支撐上述組裝掛鉤部。
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上述裝卸旋鈕的兩側面中間部位形成有結合軸,機殼的集塵桶安裝槽部的頂面向上延伸形成有支撐肋,上述結合軸結合在上述支撐肋,可旋轉地支撐上述裝卸旋鈕。
本發明的集塵桶的裝卸裝置中,裝卸旋鈕用于維持集塵桶安裝在機殼內部的狀態,而裝卸旋鈕不使用額外的彈簧等部件。從而不僅減少部件,降低成本,而且還能提高組裝工序的組裝效率。
圖1為傳統的直立式真空吸塵器示意圖;圖2為傳統的直立式真空吸塵器集塵桶分離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真空吸塵器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真空吸塵器集塵桶分離狀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裝卸旋鈕示意圖;圖6為把本發明的裝卸旋鈕按裝在機殼上的,部分結構放大示意圖。
主要部件附圖標記說明10吸塵頭 20機殼22集塵桶安裝槽部頂面 24支撐肋26支撐部 30把手50集塵桶 54蓋54a組裝槽 60組裝旋鈕62按動端部64組裝掛鉤部66彈性片 68結合軸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3所示,本發明的直立式真空吸塵器包括吸塵頭10、機殼20、把手30。吸塵頭10以靠近地面的狀態移動,吸入含有異物的空氣。機殼20的內部設有可以產生吸力的吸入裝置,通過上述吸塵頭10吸入含有異物的空氣。把手30設置在上述機殼20的上部,供使用者把握。
上述吸塵頭10以靠近需要進行清潔的地面的狀態,進行移動,通過其底面的吸入口,吸入空氣。上述吸塵頭10上方,設置可以按一定角度旋轉的機殼20。上述機殼20的內部,設有吸入裝置,吸入裝置用于產生吸力。在上述吸入裝置的作用下,吸塵頭10吸入空氣。
上述機殼20相對于吸塵頭10可以在一定傾斜角度范圍內向后旋轉。使用者可以握著把手30,按需要的方向調整上述機殼20的角度,對地面進行清潔。
上述機殼20的中心部位安裝有集塵桶50。即,如圖4所示,機殼20的中心部位凹陷形成有集塵桶安裝槽部52。集塵桶50以可裝卸的方式安裝在上述集塵桶安裝槽部52。上述集塵桶50用于截留通過吸塵頭10流入的空氣中的異物。比如,上述集塵桶50可以通過旋流式集塵方式過濾異物,也可以通過濾芯式過濾方式過濾異物,也可以同時采用上述旋流式和濾芯式工作方式截留異物。
另外,為了截留異物,上述集塵桶50安裝在機殼20內部。為了清理其內部的異物,上述集塵桶50以可拆卸的方式設置在上述機殼20。機殼20上設有裝卸旋鈕60,裝卸旋鈕60或讓上述集塵桶50保持安裝狀態,或用于拆卸上述集塵桶50。上述集塵桶50的頂面處于開放狀態。蓋54用于開閉上述開放的頂面。集塵桶50的正面,一體形成有提手56,取出集塵桶50時,使用者可以把握上述提手56。
圖5為本發明的裝卸旋鈕60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的裝卸旋鈕60突出設置在機殼的前方,包括按動端部62、組裝掛鉤部64、彈性片66。按動端部62突出在上述機殼的前方,以便使用者按動。組裝掛鉤部64具有從按動端部62后端部向下延伸的形狀,并彈性結合在蓋54頂面的組裝槽54a。彈性片66具有彈力,讓上述組裝掛鉤部64彈性結合在蓋54頂面的組裝槽54a。上述彈性片66具有一定長度,有外力作用時,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產生彈性變形。另外,本發明的裝卸旋鈕60由合成樹脂注塑成型。因為合成樹脂本身具有彈性,因此上述彈性片66具有充分的彈力。
具有上述結構的裝卸旋鈕60結合在機殼20內部時,兩者通過上述裝卸旋鈕兩側面的結合軸68結合。因此裝卸旋鈕60可以以上述結合軸68為中心心境旋轉。與此同時被上述彈性片66向一側方向彈性支撐。
圖6為上述裝卸旋鈕60安裝在上述機殼20內部的狀態示意圖。為了顯示上述裝卸旋鈕60的安裝狀態,這里只顯示機殼20的后方部位。
如圖所示,上述裝卸旋鈕60的結合軸68可旋轉地與支撐肋24結合。支撐肋24一體形成在機殼20上。在這種結合狀態下,形成在裝卸旋鈕60后端部的組裝掛鉤部64,貫穿機殼20的集塵桶安裝部52頂面22,位于其下方。因此上述組裝掛鉤部64實際上結合在蓋54頂面的組裝槽54a。當組裝掛鉤部64與上述組裝槽54a結合后,集塵桶50被固定在上述機殼20的內部。而,這種狀態下,吸塵器工作時,灰塵會匯集在上述集塵桶50的內部。
為了讓上述組裝掛鉤部64掛在上述組裝槽54a,需要向下彈性支撐上述組裝掛鉤部64。從上述裝卸旋鈕60的中間部位向上延伸的彈性片66,與支撐部26處于接觸狀態。支撐部26一體形成在上述機殼20的內部。上述支撐部26限制上述彈性片66的向上移動,讓彈性片66以結合軸68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彈性支撐上述裝卸旋鈕60。即,彈性片66掛在上述支撐部26的底面。因此可以向下支撐上述組裝掛鉤部64,讓組裝掛鉤部64彈性結合在上述蓋的組裝槽64a。
另外,如圖中的實施例所示,上述支撐部26一體形成在上述機殼20的內部。因為上述支撐部26固定在上述機殼20的內部,因此,只要讓上述支撐部26與上述彈性片66的頂面接觸,即可充分地向下彈性支撐上述組裝掛鉤部64。比如,上述支撐部26和彈性片66的接觸或結合關系,也可以是彈性片66的端部接觸在支撐部26的下側面,后者向下彈性支撐前者的關系。另外,也可以在上述支撐部26上,形成可以插入上述彈性片開槽,把彈性片66的端部插入在上述開槽,讓彈性片66頂面的一側部位與支撐部26接觸,讓彈性片66向下支撐上述組裝掛鉤部64。
即,上述支撐部26形成在機殼20的內部,壓在上述彈性片66頂面的一側面,讓上述組裝掛鉤部64彈性結合在蓋54的組裝槽54a。在這種技術范圍內,形狀、位置等可以存在其他許多變形。
另外,附圖的實施例中,上述彈性片66形成在組裝掛鉤部64的頂部,通過與支撐部26的接觸,向下彈性支撐上述組裝掛鉤部64。這里,上述彈性片66只要能以結合軸68為中心,向下彈性支撐上述組裝掛鉤部64即可,其形狀、形成位置都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
上述彈性片66可以形成在上述按動端部62和組裝掛鉤部64之間的頂面、底面等任意位置。另外,上述彈性片66的位置變更時,支撐部26的位置也要發生變化。
另外,如圖3、圖4所示,裝卸旋鈕60的按動端部62突出在上述機殼20的正面,便于使用者進行操作。
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明,其集塵桶50的裝卸過程如下。
上述裝卸旋鈕60處于結合在機殼20內部的狀態,比如處于結合在集塵桶安裝部52頂面22的狀態。在安裝的狀態下,上述裝卸旋鈕60的組裝掛鉤部64以結合軸為中心處于被向下彈性支撐的狀態。
在集塵桶50安裝在機殼20的集塵桶安裝部52的狀態下,上述組裝掛鉤部64結合在集塵桶50蓋54頂面的結合槽54a。因為組裝掛鉤部64處于結合在結合槽54a的狀態,上述集塵桶50不會向前脫離,保持固定的狀態,可以進行清潔作業。
隨著進行清潔作業,灰塵等異物會沉積在上述集塵桶50的內部。這時,為了清理上述異物,需要從上述機殼20拆卸上述集塵桶50。
為了拆卸集塵桶50,使用者要按動上述裝卸旋鈕60的按動端部62。當按動端部62被向下按動時,上述裝卸旋鈕60會以結合軸68為中心,按逆時針方向旋轉,讓上述組裝掛鉤部64處于從集塵桶50蓋54的組裝槽54a分離的狀態。這一狀態下,上述集塵桶50和裝卸旋鈕60之間的結合關系已經被解除,可以從機殼20的集塵桶安裝部52向前抽出集塵桶50。
由此,使用者可以從機殼20拆卸集塵桶50,對集塵桶50內部的異物進行清理。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基本技術思想為,在裝卸旋鈕60中,不使用彈簧的情況下,利用彈性片66解除組裝掛鉤部64和組裝槽54a之間的結合關系。
另外,附圖的實施例中,以直立式真空吸塵器為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的集塵桶裝卸裝置也可以應用在直立式吸塵器以外的其他設備。即,只要具有用于截留異物的集塵桶并具有把集塵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在機殼上的結構,即可應用于任何吸塵器。
對于具有本行業一般技術的人來說,在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思想范圍內,可以進行很多的變形。本發明的權利應以權利請求事項為基礎進行解釋。
權利要求
1.一種真空吸塵器集塵桶裝卸裝置,用于從真空吸塵器機殼的集塵桶安裝槽部裝卸集塵桶,其特征在于,包括裝卸旋鈕、蓋、彈性片、支撐部;裝卸旋鈕設置在上述集塵桶安裝槽部的頂部,可以以結合軸為中心進行旋轉,并具有按動端部和組裝掛鉤部,上述按動端部突出在機殼的正面,上述組裝掛鉤部向下延伸形成在與按動端部相反的裝卸旋鈕另一側;蓋的頂面形成有與上述組裝掛鉤部結合的組裝槽,用于開閉上述集塵桶開放的頂面;彈性片一體形成在上述裝卸旋鈕上,并具有一定彈性;支撐部形成在機殼內部的固定位置,并與上述彈性片的某一側接觸,按上述組裝掛鉤部與組裝槽結合的方向,彈性支撐上述裝卸旋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集塵桶裝卸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彈性片按一定長度向上延伸形成在按動端部和組裝掛鉤部之間,上述支撐部與上述彈性片的頂面一側接觸,向下彈性支撐上述組裝掛鉤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塵器集塵桶裝卸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裝卸旋鈕的兩側面中間部位形成有結合軸,機殼的集塵桶安裝槽部的頂面向上延伸形成有支撐肋,上述結合軸結合在上述支撐肋,可旋轉地支撐上述裝卸旋鈕。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真空吸塵器集塵桶裝卸裝置包括裝卸旋鈕、蓋、彈性片、支撐部。裝卸旋鈕設置在機殼的集塵桶安裝槽部頂部,可以以結合軸為中心進行旋轉,并具有按動端部和組裝掛鉤部,上述按動端部突出在機殼的正面,上述組裝掛鉤部向下延伸形成在與按動端部相反的裝卸旋鈕另一側。蓋的頂面形成有與上述組裝掛鉤部結合的組裝槽,蓋用于開閉上述集塵桶開放的頂面。彈性片一體形成在上述裝卸旋鈕,并具有一定彈性。支撐部形成在機殼內部的固定位置,并與上述彈性片的某一側接觸,按上述組裝掛鉤部與組裝槽結合的方向,彈性支撐上述裝卸旋鈕。
文檔編號A47L9/10GK1729916SQ20041002026
公開日2006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6日
發明者金石勇, 樸尚俊, 樸太真, 文強元, 文石玄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