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種植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綠化種植裝置,包括支撐架(1),支撐架(1)設有第一側壁(3),第一側壁(3)豎直設置,第一側壁(3)上設置有套孔(4),還包括種植杯(2),種植杯(2)的結構與套孔(4)的結構相適應,種植杯(2)固定在套孔(4)內,種植杯(2)的杯口朝向套孔(4)的外部。本實用新型將綠色植物的種植面豎直布置,可以設置在墻體或者板材上,形成綠化墻,綠色植物種植在種植杯內,種植杯設置在支撐架的套孔內,當需要更換種植杯內的植物時,可以通過置換種植杯完成更換植物,省時,省力,成本低。
【專利說明】 綠化種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綠化種植裝置,屬于綠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由于當前自然環境的日趨惡化,因此綠化工程成為改善自然環境的重中之重,為此多采用設置綠化帶,在綠化帶內種植綠色植物。但是綠化帶的形式簡單,結構單一,并且受場地的限制。
[0003]為了便于綠化的推廣,本案 申請人:曾申請了一件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320553039.7,具體公開了一種模塊式垂直綠化系統。可以將植被垂直設置,從而適應更多的環境,比如室內、墻體、板材等。
[0004]但是,當綠色植物枯萎后難以移栽綠色植物至培養基質,重新種植綠色植物又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因此,快速更換枯萎植物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綠化種植裝置,將綠化植物的種植面豎直設置,可以設置在墻體或者板材上,可以快速更換枯萎的綠色植物,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7]—種綠化種植裝置,包括支撐架,支撐架設有第一側壁,第一側壁豎直設置,第一側壁上設置有套孔,還包括種植杯,種植杯的結構與套孔的結構相適應,種植杯固定在套孔內,支撐架對種植杯起支撐和固定的作用,種植杯的杯口朝向套孔的外部。將植物首先移栽至種植杯,或者直接在種植杯內培養,可以將支撐架固定在墻體或者板材上,然后將內置綠色植物的種植杯設置在支撐架的套孔內,形成墻狀的綠色植物帶。當種植杯內的綠色植物枯萎需要更換時,直接取下種植杯,然后更換成種植有狀態良好的綠色植物的種植杯。相對于現有技術,采用本裝置可以快速實現對枯萎植物的更換,從而增加效率,節省時間。
[0008]為了種植杯能夠牢固的固定在套孔內,種植杯的側壁設有掛扣,套孔的頂部邊沿設有卡孔,種植杯通過掛扣和卡孔的配合固定在套孔內。
[0009]本綠化種植裝置中,掛扣設置在種植杯的杯口邊沿的側壁上。當掛扣卡合在卡孔內時,種植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成傾斜設置,種植杯的底部低于杯口,種植杯的主體在套孔內,可以有效的防止種植杯從套孔內脫落。
[0010]為了防止種植杯內的植物根部腐爛,種植杯的側壁中部設有透孔。由于種植杯是傾斜設置的,因此,在澆水的過程中種植杯內會存有適量的水分,而多余的水分會從透孔內流出,并且由于種植杯設有透孔,可以促進種植杯內的空氣流通,進一步防止綠色植物的根系腐爛。
[0011]本裝置可以設置在墻體或者板材上,支撐架上與第一側壁相對的側壁上設有掛鉤和透氣孔,掛鉤呈“7”字形。可以在墻體或者板材上固定角鐵,角鐵成“L”狀,將支撐架通過掛鉤掛靠在墻體或者板材上的角鐵上。根據需要,支撐架可以成排、成列設置。
[0012]支撐架呈六面體盒狀結構,支撐架的頂端設有卡扣,支撐架的上表面設有多個通孔。卡扣用于固定滴水管,在支撐架的頂部設置有卡扣固定的滴水管,由于支撐架的頂部設有多個通孔,從滴水管流出的水滴從通孔進入支撐架內部,然后流入種植杯的內部,作用于植物的根系,從而實現自動化管理,無需人工澆水。
[0013]為了便于生產,支撐架包括本體和蓋板,本體為一端開口的六面體盒狀結構,蓋板固定在本體的開口處,本體的底部設有凹槽,凹槽貫穿本體的底部。設置凹槽是為了方便將滴水管從卡扣內取出,卡扣呈大于180度的弧形,在取出滴水管時,首先將滴水管從卡扣內取出,此時,滴水管位于凹槽內,然后將滴水管從凹槽內抽出。由于卡扣對滴水管具有一定的加持力,直接將滴水管從卡扣內抽出較為費力,強行抽出有可能損壞卡扣,因此設置凹槽方便了取出滴水管的操作。并且,當本裝置成排、成列設置時,當需要取下設置在中間的支撐架時,抬起支撐架,掛鉤從角鐵內脫離,卡扣進入凹槽內,便可卸下支撐架。因此,本裝置在緊湊設置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將設置在中間的支撐架獨立卸下,而不用卸下其他的支撐架。
[0014]前述綠化種植裝置中,本體的底部設有槽體,槽體的上表面高于本體的底部,槽體的底部設有漏水孔。由滴水管流出的水滴,作用于綠色植物的根系,多余的水分從種植杯內流出至本體的底部,當本體底部的水面高于槽體的上表面時,水經槽體底部的漏水孔流出,未流出的水分作用于種植杯內部的綠色植物。
[0015]前述綠化種植裝置中,支撐架呈長方體盒狀結構,本體為上端留有開口的六面體盒狀結構,本體上設有第二卡扣,蓋板上設有第二卡孔,蓋板通過第二卡孔與第二卡扣的配合安裝在本體上;本體的底面與第二卡孔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二凹槽。當本綠化種植裝置成列設置時,上方的支撐架的底部位于下方的支撐架的頂部,此時,第二卡扣穿過第二卡扣,第二卡扣穿過第二卡孔的部分位于第二凹槽內,使本綠化種植裝置可以設置的更加緊湊,并且由于第二卡扣位于第二凹槽內,兩者的配合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使支撐架固定的更加牢固。
[0016]前述綠化種植裝置中,第一側壁兩側的側壁上設有孔位,孔位內通過骨位連接有板體。骨位可以承受的力較小,可以折斷骨位,將板體從孔位內卸下,用于放置種植杯,骨位的作用是便于拆卸的連接板體。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綠色植物的種植面豎直布置,可以設置在墻體或者板材上,形成綠化墻,綠色植物種植在種植杯內,種植杯設置在支撐架的套孔內,當需要更換種植杯內的植物時,可以通過置換種植杯完成更換植物,省時,省力,成本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支撐架和種植杯的設置方式示意圖;
[0019]圖2是種植杯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支撐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支撐架的后視圖;
[0022]圖5是支撐架的側視圖;
[0023]圖6是蓋板的立體關系示意圖;
[0024]圖7是支撐架的固定方式示意圖。
[0025]附圖標記:1-支撐架,2-種植杯,3-第一側壁,4-套孔,5-掛扣,6_透孔,7_卡孔,8_本體,9-蓋板,10-槽體,11-漏水孔,12-掛鉤,13-透氣孔,14-孔位,15-骨位,16-板體,17-凹槽,18-卡扣,19-通孔,20-固定條,21-滴水管,22-第二卡扣,23-第二卡孔,24-第二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綠化種植裝置,包括支撐架1,支撐架I設有第一側壁3,第一側壁3豎直設置,第一側壁3上設置有套孔4,還包括種植杯2,種植杯2的結構與套孔4的結構相適應,種植杯2固定在套孔4內,種植杯2的杯口朝向套孔4的外部。其中套孔4的形狀可以是圓形、方形、正六邊形等。
[0027]如圖2和圖3所示,種植杯2的側壁設有掛扣5,套孔4的頂部邊沿設有卡孔7,種植杯2通過掛扣5和卡孔7的配合固定在套孔4內。
[0028]掛扣5設置在種植杯2的杯口邊沿的側壁上。
[0029]種植杯2的側壁中部設有透孔6。其中透孔6的形狀可以是圓形、矩形、正六邊形坐寸ο
[0030]如圖6所示,支撐架I呈六面體盒狀結構,支撐架I的頂端設有卡扣18,支撐架I的上表面設有多個通孔19。
[0031]如圖3所示,支撐架I包括本體8和蓋板9,本體8為一端開口的六面體盒狀結構,蓋板9固定在本體8的開口處,本體8的底部設有凹槽17,凹槽17貫穿本體8的底部。
[0032]本體8的底部設有槽體10,槽體10的上表面高于本體8的底部,槽體10的底部設有漏水孔11。
[0033]如圖3和圖4所示,支撐架I呈長方體盒狀結構,本體8為上端留有開口的六面體盒狀結構,本體8上設有第二卡扣22,蓋板9上設有第二卡孔23,蓋板9通過第二卡孔23與第二卡扣22的配合安裝在本體8上;本體8的底面與第二卡孔23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二凹槽24。
[0034]實施例2:如圖1所示,1.一種綠化種植裝置,包括支撐架1,支撐架I設有第一側壁3,第一側壁3豎直設置,第一側壁3上設置有套孔4,還包括種植杯2,種植杯2的結構與套孔4的結構相適應,種植杯2固定在套孔4內,種植杯2的杯口朝向套孔4的外部。
[0035]如圖5所示,,支撐架I上與第一側壁3相對的側壁上設有掛鉤12和透氣孔13,掛鉤12呈“7”字形。
[0036]如圖6所示,支撐架I呈六面體盒狀結構,支撐架I的頂端設有卡扣18,支撐架I的上表面設有多個通孔19。
[0037]如圖5所示,支撐架I包括本體8和蓋板9,本體8為一端開口的六面體盒狀結構,蓋板9固定在本體8的開口處,本體8的底部設有凹槽17,凹槽17貫穿本體8的底部。
[0038]如圖3所示,本體8的底部設有槽體10,槽體10的上表面高于本體8的底部,槽體10的底部設有漏水孔11。
[0039]支撐架I呈長方體盒狀結構,本體8為上端留有開口的六面體盒狀結構,本體8上設有第二卡扣22,蓋板9上設有第二卡孔23,蓋板9通過第二卡孔23與第二卡扣22的配合安裝在本體8上;本體8的底面與第二卡孔23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二凹槽24。
[0040]實施例3:如圖1所示,一種綠化種植裝置,包括支撐架1,支撐架I設有第一側壁3,第一側壁3豎直設置,第一側壁3上設置有套孔4,還包括種植杯2,種植杯2的結構與套孔4的結構相適應,種植杯2固定在套孔4內,種植杯2的杯口朝向套孔4的外部。
[0041]如圖3和圖6所示,支撐架I呈六面體盒狀結構,支撐架I的頂端設有卡扣18,支撐架I的上表面設有多個通孔19。
[0042]如圖5所示,支撐架I包括本體8和蓋板9,本體8為一端開口的六面體盒狀結構,蓋板9固定在本體8的開口處,本體8的底部設有凹槽17,凹槽17貫穿本體8的底部。
[0043]本體8的底部設有槽體10,槽體10的上表面高于本體8的底部,槽體10的底部設有漏水孔11。
[0044]支撐架I呈長方體盒狀結構,本體8為上端留有開口的六面體盒狀結構,本體8上設有第二卡扣22,蓋板9上設有第二卡孔23,蓋板9通過第二卡孔23與第二卡扣22的配合安裝在本體8上;本體8的底面與第二卡孔23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二凹槽24。
[0045]實施例4:如圖1所示,一種綠化種植裝置,包括支撐架1,支撐架I設有第一側壁3,第一側壁3豎直設置,第一側壁3上設置有套孔4,還包括種植杯2,種植杯2的結構與套孔4的結構相適應,種植杯2固定在套孔4內,種植杯2的杯口朝向套孔4的外部。
[0046]如圖5所示,第一側壁3兩側的側壁上設有孔位14,孔位14內通過骨位15連接有板體16。
[0047]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圖7所示,在墻體或者板材上設置固定條20,將支撐架I通過固定條20固定在墻體或者板材上,通過卡扣18固定滴水管21。成排、成列固定支撐架I形成綠化墻,將種有綠色植物的種植杯2通過掛扣5固定在套孔4內。滴水管內流出的水滴經支撐架I上的通孔19和種植杯2的透孔6進入種植杯2內,作用于綠色植物的根系。當種植杯2內的水量過多時,水經透孔6流出,滴至本體8的底部,當本體8底部的水面高于槽體10的上表面時,水經漏水孔11流入下方的支撐架I的底部,依次循環。當種植杯2內的綠色植物由于枯萎等原因需要更換時,直接將種植有綠色植物的種植杯2與其置換,可以快速的實現綠色植物的更換過程,省時,省力。
【權利要求】
1.一種綠化種植裝置,包括支撐架(I),其特征在于,支撐架(I)設有第一側壁(3),第一側壁(3)豎直設置,第一側壁(3)上設置有套孔(4),還包括種植杯(2),種植杯(2)的結構與套孔⑷的結構相適應,種植杯⑵固定在套孔⑷內,種植杯⑵的杯口朝向套孔(4)的外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種植杯(2)的側壁設有掛扣(5),套孔(4)的頂部邊沿設有卡孔(7),種植杯(2)通過掛扣(5)和卡孔(7)的配合固定在套孔⑷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綠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掛扣(5)設置在種植杯(2)的杯口邊沿的側壁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綠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種植杯(2)的側壁中部設有透孔(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架(I)上與第一側壁(3)相對的側壁上設有掛鉤(12)和透氣孔(13),掛鉤(12)呈“7”字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綠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架(I)呈六面體盒狀結構,支撐架⑴的頂端設有卡扣(18),支撐架⑴的上表面設有多個通孔(19)。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綠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架(I)包括本體(8)和蓋板(9),本體(8)為一端開口的六面體盒狀結構,蓋板(9)固定在本體(8)的開口處,本體(8)的底部設有凹槽(17),凹槽(17)貫穿本體(8)的底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綠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本體(8)的底部設有槽體(10),槽體(10)的上表面高于本體(8)的底部,槽體(10)的底部設有漏水孔(11)。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綠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撐架(I)呈長方體盒狀結構,本體(8)為上端留有開口的六面體盒狀結構,本體(8)上設有第二卡扣(22),蓋板(9)上設有第二卡孔(23),蓋板(9)通過第二卡孔(23)與第二卡扣(22)的配合安裝在本體(8)上;本體(8)的底面與第二卡孔(23)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二凹槽(24)。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化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側壁(3)兩側的側壁上設有孔位(14),孔位(14)內通過骨位(15)連接有板體(16)。
【文檔編號】A47G7/02GK204146089SQ201420556913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5日
【發明者】趙艷麗, 卿上蔥 申請人:深圳市潤和天澤城市立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