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齒輪傳動的構件片益智積木,包含數個多邊形幾何板片狀的構件片、連接桿及附件齒輪,構件片各側邊設有一凹型連接部,通過連接桿扣合連接數個構件片,構成平面或立體幾何模型;其特征在于含有至少一個以上的附件齒輪,該附件齒輪外周的輪齒,由直形齒輪及錐形齒輪兩部分構成,附件齒輪的中心設有彈性連接軸,動配合軸設于構件片上的穿孔內。本實用新型不僅可在模型上通過附件齒輪上的直形齒輪,組成平面齒輪傳動鏈,還可在立體模型上通過附件齒輪上的錐形齒輪,實現90度相交的附件齒輪之間的嚙合傳動,從而組合出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動態模型玩具,對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具有良好的益智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玩具領域,涉及一種構件片組合的積木玩具,尤其是具有機械傳動效果的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
【背景技術】
[0002]玩具是兒童智力健康發育必不可少的產品,特別是益智類積木玩具,更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對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具有益智教育的良好效果。
[0003]幾何構件片式積木是積木領域中的一個品種,且占據積木產品一定的份額。目前市場現有傳統的幾何構件片式積木,大都利用連接桿實現組合連接,即在連接桿的兩端各設置有一對凹圓球狀的扣合部,在幾何構件片各側邊設有凹型連接部,在凹型連接部的二相對側端各分別設有一凸圓球狀的扣合部,因此,當連接桿扣合在相鄰兩塊幾何構件片的凹型連接部時,即可實現積木的基本連接組合。
[0004]同時,兩塊幾何構件片能沿該對接邊的軸線作樞轉,以達到扣合后提供活動樞轉的使用目的,只要將多數塊幾何構件片以上述組合拼組方式組裝成一體,就能疊加組合出各種平面模型或立體模型,例如各種幾何造型物、動物、汽車、坦克、直升飛機、建筑物等。
[0005]但上述幾何構件片式積木組合出的各種幾何模型均為靜態模型,自身不具有任何機械傳動結構,不能產生任何動態效果,只能作為擺放物品觀賞,這與兒童天性活潑好動的性格不符,如長時間操作一種靜態的積木玩具,會使兒童感到枯燥無味,失去耐心和好奇心并喪失對兒童的吸引力,從而達不到激發兒童思維能力的目的,并束縛了兒童的創造力。
[0006]雖然有些改進品種的幾何構件片式積木,增加了普通的直齒齒輪附件,也只能作為幾何構件片式積木模型的造型裝飾,以及平面齒輪之間的簡單傳動,因此,此類現有的技術產品仍顯得單調、枯燥。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構件片組合的積木玩具,尤其是一種具有機械傳動力及動態效果的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克服上述現有傳統技術的缺點,既可組合出靜態模型玩具,還可在立體模型上通過附件齒輪上的錐形齒輪,實現兩只90度相交齒輪之間的相互嚙合傳動,產生更加豐富的趣味動態積木模型,從而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新穎性、趣味性對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具有良好的益智教育效果。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9]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包含數個多邊形幾何板片狀的構件片、連接桿及附件齒輪,所述構件片的各側邊至少設有一凹型連接部,在凹型連接部的二相對側端各分別設有一凸圓球狀的扣合部,構件片上還設有至少一個穿孔;以及,扣合在凹型連接部內的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各設置有一對凹圓球狀的扣合部,籍以扣合連接數個構件片,構成平面或立體幾何模型,本實用新型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內:
[0010]至少含有一個以上的附件齒輪,所述的附件齒輪外周的輪齒,由直形齒輪及錐形齒輪兩部分構成,該附件齒輪的中心設有彈性連接軸,動配合軸設于構件片上的穿孔內。
[0011]其中,上述的附件齒輪外周上的錐形齒輪,設置于附件齒輪上設有彈性連接軸的一側;
[0012]其中,正方形構件片上分布有至少一個以上的穿孔,其對角線上兩個穿孔的中心距,與相鄰扣合的正方形構件片對角線上的穿孔的中心距相等,且與所述附件齒輪的分度圓直徑也相等;
[0013]作為優選,所述附件齒輪外周上的錐形齒輪的分度圓錐角δ =45度;
[0014]作為優選,所述的附件齒輪上設有預置高度的凸圈,使得安裝在90度相交構件片上的兩只附件齒輪,其上的錐形齒輪的分度園相切。
[0015]作為優選,兩只附件齒輪,通過其上的兩只錐形齒輪相互之間嚙合,其軸線間軸角Σ = 90 度;
[0016]作為優選,所述的附件齒輪的中心,設有連接附件搖柄的搖柄連接槽;
[0017]作為優選,所述的附件齒輪上設有嵌入附件套管的套管凹槽,該套管凹槽與附件齒輪為同心圓。
[0018]依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使用者可充分發揮想象力,組合出各種靜態的幾何模型,如將數只所述的附件齒輪按上述技術特征,安裝在構件片上分布的穿孔內,既可組成平面傳動的齒輪傳動鏈,又可組成90度立體傳動的齒輪傳動鏈,即具有機械傳動力及動態效果的構件片模型玩具。
[001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傳統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依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優點和有益效果:
[0020]1、本實用新型使兒童既可組合出靜態模型玩具,也可組合出具有機械傳動力的動態積木模型玩具,從而提升了兒童的成就感,其新穎性、趣味性對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具有良好的益智教育效果;
[0021]2、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僅可在平面模型上通過附件齒輪上的直形齒輪,組成平面傳動鏈來實現齒輪之間的傳動,還可在立體模型上通過附件齒輪上的錐形齒輪,實現兩只90度相交的附件齒輪之間的相互嚙合傳動,從而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知識性及趣味性;
[0022]3、本實用新型可通過多種趣味的動態模型組合,激發兒童學習科普知識的興趣,可使孩子在快樂中學習物理、幾何、機械傳動及力學知識,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本實用新型共有13幅說明書附圖,其中:
[002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方形、三角形構件片(I)的平面外觀圖;
[0025]圖2是本實用新型正方形、三角形構件(I)片及連接桿(2)的立體結構圖;
[0026]圖3是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的正方形、三角形構件片(I)及連接桿(2)平面組合體的立體結構圖;
[0027]圖4是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的正方形、三角形構件片(I)及連接桿(2)組合成一個立體模型的立體結構圖;
[0028]圖5是現有的附件齒輪(30)的結構透視示意圖;[0029]圖6是兩只現有的附件齒輪(30),安裝在90度相交的構件片(I)上的穿孔(1_3)內,相互嚙合的結構透視示意圖;
[0030]圖7是本實用新型附件齒輪(3)的結構透視示意圖;
[0031]圖8是圖7附件齒輪(3)的外觀立體結構圖;
[0032]圖9是兩只附件齒輪(3),安裝在90度相交的構件片⑴上的穿孔(1-3)內,通過錐形齒輪(3-2)組成90度立體齒輪傳動的結構透視示意圖;
[0033]圖10是兩塊正方形構件片(I)通過連接桿(2)組合連接后,其對角線上兩個穿孔(1-3)中心距特征的示意圖;
[0034]圖11是數只附件齒輪(3)安裝在構件片(I)上的穿孔(1-3)內,通過直形齒輪(3-1)組成平面齒輪傳動鏈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旋轉蘑菇的外觀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6]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 —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復合動態汽車的外觀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通過下面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并結合附圖和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產生的效果,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0038]參照附圖1、圖2、圖3、圖4,其中的正方形、三角形構件片為多邊形幾何板片狀的構件片(1),構件片(I)上還設有至少一個穿孔(1-3);當然,也用于等腰三角形幾何片、直角三角形幾何片、長方形幾何片、五邊形幾何片、六邊形幾何片、梯形幾何片的各種幾何形狀的結構上,于此不再多加說明。
[0039]上述述構件片(I)的各側邊至少設有一凹型連接部(1-1),在凹型連接部(1-1)的二相對側端各分別設有一凸圓球狀的扣合部(1-2),以及,扣合在凹型連接部(1-1)內的連接桿(2),所述連接桿(2)的兩端各設置有一對凹圓球狀的扣合部(2-1)。
[0040]因此,當連接桿⑵扣合在相鄰兩塊幾何構件片⑴的凹型連接部(1-1)內時,即可實現積木的基本組合,同時,兩塊幾何構件片(I)能沿該對接邊的軸線作樞轉,以達到扣合后提供活動樞轉的使用目的。只要將多數塊幾何構件片(I)以上述組合方式組裝成一體,就能疊加組合出各種平面或立體靜態的如圖3、圖4的幾何模型。
[0041]參照附圖5、圖6,其中,圖5是現有附件齒輪(30)的結構透視示意圖,顯然,這種齒輪外周的輪齒,由單一的直形齒輪構成,因此,只能作為平面齒輪之間的簡單傳動。如兩只附件齒輪(30),安裝在90度相交的構件片(I)上的穿孔(1-3)內,實現兩只90度相交的附件齒輪(30)之間的嚙合傳動時,則出現如圖6所示的狀況:附件齒輪(30)外周的輪齒(30-1)及輪軸(30-3)抵死、阻力極大且齒輪傾斜而無法正常嚙合傳動。
[0042]參照附圖7、圖8,本實用新型至少含有一個以上的附件齒輪(3),所述的附件齒輪(3)外周的輪齒,由直形齒輪(3-1)及錐形齒輪(3-2)兩部分構成,附件齒輪(3)的中心設有彈性連接軸(3-3),動配合軸設于構件片(I)上的穿孔(1-3)內;
[0043]上述附件齒輪(3)外周上的錐形齒輪(3-2),設置于附件齒輪(3)上設有彈性連接軸(3-3)的一側;[0044]作為優選,附件齒輪(3)外周上的錐形齒輪(3-2)的分度圓錐角δ = 45度。
[0045]依據上述技術特征,參照附圖9,兩只附件齒輪(3),安裝在90度相交的構件片(I)上的穿孔(1-3)內,其中,兩只附件齒輪(3),通過其上的兩只錐形齒輪(3-2)相互嚙合,其軸線間軸角Σ = 90度;且附件齒輪(3)上設有預置高度的凸圈(3-4),使得兩只90度相交的附件齒輪(3)上錐形齒輪(3-2)的分度園相切,因此,通過附件齒輪(3)外周的錐形齒輪(3-2),可實現90度相交的立體齒輪傳動。
[0046]參照附圖10,本實用新型包含數個多邊形幾何板片狀的構件片(I),其中,所述正方形構件片(I)上分布有至少一個以上的穿孔(1-3),其對角線上兩個穿孔(1-3)的中心距(al),與相鄰扣合的正方形構件片(I)對角線上的穿孔(1-3)的中心距(a2)相等,且與所述附件齒輪(3)的分度圓直徑也相等。
[0047]借此,參照圖11即可在數個組合的正方形構件片(I)上,通過所述附件齒輪(3)外周的直形齒輪(3-1),實現平面齒輪傳動鏈。
[0048]附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旋轉蘑菇的外觀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9]依據上述技術特征,連接件(2)扣合連接數個正方形構件片(I),構成實施例1的長方形立體狀幾何構件片積木模型,模型的上部平面由10只附件齒輪(3),通過其外周的直形齒輪(3-1)相互嚙合,實現平面傳動的齒輪傳動鏈;安裝在90度相交的正方形構件片
(I)側面上的附件齒輪(3),通過其外周的錐形齒輪(3-2),與上部平面上的附件齒輪(3)外周的錐形齒輪(3-2)相互嚙合,實現90度相交的立體齒輪傳動;
[0050]所述的附件齒輪(3)的中心,設有連接附件搖柄⑷的搖柄連接槽(3-5),因此,當搖動安裝在搖柄連接槽(3-5)內的附件搖柄(4)時,上述齒輪傳動鏈內的所有附件齒輪
(3)均旋轉。
[0051]所述的附件齒輪(3)上設有嵌入附件套管(5)的套管凹槽(3-6),該套管凹槽(3-6)與附件齒輪⑶為同心圓。
[0052]借此,嵌入套管凹槽(3-6)的附件套管(5)也隨之旋轉,與此同時,與附件套管(5)相連接的蘑菇狀構件片模型也一起旋轉。
[0053]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復合動態汽車的外觀立體結構示意圖。
[0054]實施例2與實施例1原理基本相同,區別之處在于,當搖動安裝在搖柄連接槽(3-5)內的附件搖柄(4)時,齒輪傳動鏈內的與附件套管(5)相連接的蘑菇狀構件片模型產生旋轉;與此同時,齒輪傳動鏈內的附件齒輪(3),也就是汽車的后輪也同步旋轉,由于地面摩擦力的作用,模型汽車前進或后退,因此,實施例2可產生復合動態效果。
[0055]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通過其它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式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而并非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或等同于本實用新型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含。
【權利要求】
1.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包含數個多邊形幾何板片狀的構件片、連接桿及附件齒輪,所述構件片的各側邊至少設有一凹型連接部,在凹型連接部的二相對側端各分別設有一凸圓球狀的扣合部,構件片上還設有至少一個穿孔;以及,扣合在凹型連接部內的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各設置有一對凹圓球狀的扣合部,籍以扣合連接數個構件片,構成平面或立體幾何模型,其特征在于: 至少含有一個以上的附件齒輪,所述的附件齒輪外周的輪齒,由直形齒輪及錐形齒輪兩部分構成,該附件齒輪的中心設有彈性連接軸,動配合軸設于構件片上的穿孔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齒輪外周上的錐形齒輪,設置于附件齒輪上設有彈性連接軸的一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齒輪外周上的錐形齒輪的分度圓錐角δ =45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件齒輪上設有預置高度的凸圈,使得安裝在90度相交構件片上的兩只附件齒輪,其上的錐形齒輪的分度園相切。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其特征在于:兩只附件齒輪,通過其上的兩只錐形齒輪相互嚙合,其軸線間軸角Σ = 90度。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形構件片上分布有至少一個以上的穿孔,其對角線上兩個穿孔的中心距,與相鄰扣合的正方形構件片對角線上的穿孔的中心距相等,且與所述附件齒輪的分度圓直徑也相等。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件齒輪的中心,設有連接附件搖柄的搖柄連接槽。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齒輪傳動構件片益智積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件齒輪上設有嵌入附件套管的套管凹槽,該套管凹槽與附件齒輪為同心圓。
【文檔編號】A63H33/12GK203507544SQ201320494629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6日
【發明者】陳忠偉, 李健 申請人:浙江大圣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