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蹦床連接結構,屬于運動器具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蹦床護網支撐圈。
背景技術:
在蹦床設計中,為了使運動更加安全,在蹦床的周圍設計上護欄并在護欄上設置護網,將蹦床的運動區域圍起來,確保使用者的安全。所述的護網頂部或底端均設置有支撐圈將護網支撐起來。目前,支撐圈是由若干根可彎曲的中空玻璃鋼桿(或金屬桿)通過連接件首尾相連而成的。玻璃鋼桿重量輕,強度高,彈性好,抗老化,且有足夠的剛性確保支撐圈在使用時保持圓形。每根玻璃鋼桿的兩端各設置有中空的管接頭,與連接件連接的玻璃鋼桿稱為首管和尾管,其余的玻璃鋼桿稱為中間管。首管與中間管連接的管接頭上設置有彈柱,首管與連接件連接的管接頭上設置有彈柱和定位孔;尾管與中間管連接的管接頭上設置有供彈柱伸出的彈柱孔和定位孔,尾管與連接件連接的管接頭上設置有彈柱和定位孔;中間管的一端管接頭上設置有彈柱孔和定位孔,另一端管接頭上設置有彈柱;連接件是一中空管,兩端各設置一彈柱孔,這樣玻璃鋼桿通過管接頭和連接管將有彈柱的一端插入有彈柱孔的一端,并使彈柱從彈柱孔中伸出,首尾相連圍合成支撐圈。
這種支撐圈的存在問題是:每根中空玻璃鋼桿(或金屬桿)兩端頭管接頭上的彈柱和彈柱孔以及連接管上的彈柱孔的中心必須在同一條直線上,才能組裝起來。這對設計、加工、裝配單根玻璃鋼桿的彈柱和彈柱孔之間相對位置的精度要求極高,如在加工中定位不準確或組裝中稍有偏差就會使整個支撐圈難以圍合起來,實際操作中極難實現,通常需要反復修正各孔才能勉強組裝成功,生產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成型支撐圈的外觀也顯得粗糙不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蹦床護網支撐圈,對管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不增加制作成本,蹦床護網支撐圈的組裝方便、快捷,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蹦床護網支撐圈,包括首管、連接管、尾管和中間管,所述連接管兩端分別設置第一彈柱孔和第二彈柱孔,所述首管及尾管分別與連接管兩端插接,所述中間管相互插接并與所述首管及尾管插接形成圓環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柱孔包括沿所述連接管圓周壁一圈均勻設置的4個或3個圓孔,所述第二彈柱孔為沿所述連接管圓周壁開設的長圓孔,所述長圓孔的開槽角度θ1不小于相鄰所述兩圓孔之間的角度θ2。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首管兩端分別為A連接端和B連接端,所述尾管兩端分別為A連接端和C連接端,所述中間管兩端分別為B連接端和C連接端,所述A連接端由外端向內依次設置彈柱、定位孔,所述B連接端設置彈柱,所述C連接端由外端向內依次設置彈柱孔、定位孔。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圓孔和長圓孔的孔徑略大于所述彈柱的外徑。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管上一端的長圓孔與另一端的圓孔之間的中心距L大于或等于:首管的A連接端的彈柱到端部的距離L1與尾管的A連接端的彈柱到端部的距離L2之和。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管上長圓孔的定位起點與另一端至少1個圓孔重合。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首管、連接管、尾管及中間管均為中空的玻璃鋼桿或金屬桿。
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改進連接管第一彈柱孔的數量和第二彈柱孔的形狀,用上述結構的連接管組裝蹦床護網支撐圈不會出現因為連接位置的變化而造成無法組裝的現象。對插接管件上開孔位置及彈柱安裝位置的加工精度要求低,節約了加工時間,結構簡單,且不增加零部件和制作成本。蹦床護網支撐圈的組裝方便、快捷,只要一次即可完成,可減輕勞動強度,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蹦床護網支撐圈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連接管連接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發明一種蹦床護網支撐圈的連接管的立體圖;
圖4是本發明一種蹦床護網支撐圈中連接管在圓孔處的橫截面圖;
圖5是本發明一種蹦床護網支撐圈中連接管上長圓孔處的橫截面圖;
圖6是本發明一種蹦床護網支撐圈中連接管的裝配示意圖;
圖7是現有技術蹦床護網支撐圈中連接管的裝配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一種蹦床護網支撐圈在蹦床上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的序號為:1-首管、2-連接管、2.1-圓孔、2.2-長圓孔、3-尾管、4-中間管、5-彈柱、6-彈柱孔、7-定位孔、8-支撐圈、9-邊框、10-支撐桿、11-護網。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見圖1-圖6,本發明一種蹦床護網支撐圈的實施例,包括首管1、連接管2、尾管3和中間管4,所述連接管2兩端分別設置第一彈柱孔2.1和第二彈柱孔2.2,所述首管1及尾管3分別與連接管2兩端插接,所述中間管4相互插接并與所述首管1及尾管3插接形成圓環形。第一彈柱孔2-1包括沿所述連接管2圓周壁一圈均勻設置的3-4個圓孔2.1,所述第二彈柱孔2.2為沿所述連接管2圓周壁開設的長圓孔2.2,所述長圓孔2.2的開槽角度θ1不小于相鄰所述兩圓孔2.1之間的角度θ2。
具體而言:上述首管1兩端分別為A連接端和B連接端,尾管3兩端分別為A連接端和C連接端,中間管4兩端分別為B連接端和C連接端;A連接端由外端向內依次設置彈柱5、定位孔7,B連接端設置彈柱5, C連接端由外端向內依次設置彈柱孔6、定位孔7。
上述的圓孔2.1和長圓孔2.2的孔徑略大于彈柱5的外徑。上述連接管2上一端的長圓孔2.2與另一端的圓孔2.1之間的中心距L大于或等于:首管1的A連接端的彈柱5到端部的距離L1與尾管3的A連接端的彈柱5到端部的距離L2之和。上述連接管2上長圓孔2.2的定位起點與另一端至少1個圓孔2.1重合。
上述連接管2上的圓孔2.1為4個時(如圖3所示),相鄰圓孔2.1之間的夾角θ2為90°(如圖4所示),長圓孔2.2的開槽角度θ1不小于90°(如圖5所示);若連接管2上的圓孔2.1為3個時,相鄰圓孔2.1之間的夾角θ2為120°,長圓孔2.2的開槽角度θ1不小于120°。
上述首管1、連接管2、尾管3及中間管4均為中空的玻璃鋼桿或金屬桿。
如圖6所示,而本發明的連接管2兩端的4個圓孔2.1和1個長圓孔2.2都給組裝預留了足夠的調節余地。組裝時,先將各中間管4首尾相連,再分別將首管1、尾管3與中間管4相連,最后將首管1(或尾管3)插入連接管2上長圓孔2.2的一端,并使首管1(或尾管3)上的彈柱5從長圓孔2.2中伸出,再將尾管3(或首管1)插入連接管2上圓孔2.1的一端,并根據尾管3(或首管1)上彈柱5的角度選擇4個圓孔2.1中的一個,使彈柱5從該圓孔2.1中伸出。由于另一端的彈柱5位于長圓孔2.2中,如果彈柱5與圓孔2.1不匹配,可以旋轉連接管2,此時長圓孔2.2中的彈柱5調節余地比較大,直到彈柱5與某個圓孔2.1在一條直線上,就可以方便地將首管1和尾管3連接到一起。
組裝時,也可以先安裝圓孔2.1的一端,再連接長圓孔2.2的一端,如果彈柱5角度不合適,再次選擇其他圓孔2.1。
圖7給出了現有技術蹦床護網支撐圈中連接管的裝配示意圖,現有技術的連接管只有在兩端各設置一個圓形彈柱孔,當首管(或尾管)插入連接管的一端并使彈柱在圓形彈柱孔中定位后,如果尾管(或首管)上的彈柱與連接管另一端的圓形彈柱孔不在一條直線上,就無法將首管與尾管連接到一起,只能根據具體誤差重新加工連接管上的圓形彈柱孔,由于各首管、尾管、中間管的加工誤差不盡相同,首管、尾管與若干根中間管組裝后的積累誤差也不盡相同,生產時需要逐個修正,費時費力,組裝難度大,生產效率低下。
圖8是本發明的支撐圈8在蹦床上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在護網11上下兩端每間隔一段距離設置上一定長度的套筒,將組裝好的空心玻璃鋼桿穿過套筒用連接管2連接成支撐圈8,這時護網11就形成了一個圓形,護網11下端的支撐圈8固定在蹦床邊框9上,護網11上端的支撐圈固定在蹦床支撐桿10上。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所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