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木塑新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木塑新材料,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由廢舊塑料和廢舊木質纖維及工業廢渣紅泥等加工制作而成的新型材料。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建筑材料充實著市場,以滿足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需要,特別是各種各樣的新型材料先后問世,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隨之也出現了白色污染、工業廢渣等,嚴重的造成了環境的污染,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空間;另一方面,森林的砍閥造成了水土的流失和自然災害的發生,為此,人們為了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都在想方設法的利用廢舊塑料、廢舊木質纖維(包括鋸末、樹木的枝叉、桔桿、糠殼、花生殼等)和工業廢渣等制造新的建材材料。但現有的一些建材材料其機械性能與硬木相比不夠理想,不能釘、鋸、刨;還有一些吸水性太強,不防潮,制成的板材(如、刨花板、鋸末板)易變形;還有一些價格太昂貴,總之,現有的建筑材料不夠理想。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廢舊塑料和廢舊木質纖維及工業廢渣紅泥等加工制作而成的木塑新材料。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由高密度聚乙稀、廢舊聚乙稀料、木質纖維素、工業廢碴紅泥、輕質活性碳酸鈣、四季戌四醇脂、亞磷酸三苯脂、2.6-二叔丁基對甲酚、雙水楊酸雙酚A脂、八溴聯苯、三氧化銻、氯化聚乙稀、聚丙稀酸脂、硬脂酸鈣、硬脂酸、聚乙稀蠟、膠合劑組成,經將廢舊塑料分撿、清洗、加工造粒;制備膠合劑;再經配料、捏合、高溫高壓復合、成型、斷料、檢驗、包裝入庫而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材料高密度聚乙稀2.0-8.0 廢舊聚乙稀料 37.0-47.0木質纖維素 30.0-40.0工業廢碴紅泥 1.5-4.5輕質活性碳酸鈣 0.5-3.5 四季戊四醇脂 0.25-0.35
亞磷酸三苯脂 0.32.6-二叔丁基對甲酚 0.4雙水楊酸雙酚A脂 0.4八溴聯苯2.0-4.0三氧化銻 1.0氯化聚乙稀 0.4聚丙稀酸脂 0.3硬脂酸鈣0.2硬脂酸 0.2聚乙稀蠟2.0-4.0膠合劑 1.0-5。
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膠合劑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備的聚酰胺樹脂 89 磷酸三苯脂9石臘 2。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它不僅可以替代木制包裝和鋪墊材料,還能用于建筑模板、地板、門窗框、托盤、包裝箱等產品,其機械性能與硬木相當,可釘、鋸、刨,吸水量小,不易受潮,不易變形,價格便宜,不被任何蟲蛀,不長真菌,抗酸堿,耐沖擊,穩定性強,是一種既有利環保、防治污染,又可保護自然資源的木塑新材料。
實施例①經將廢舊塑料分撿、清洗、加工造粒;②商購聚酰胺樹脂89kg、磷酸三苯脂9kg、石臘2kg制備膠合劑;③配備并稱重(kg)下述原料,高密度聚乙稀(HDPE)5 廢舊聚乙稀料 42木質纖維素35工業廢碴紅泥 3輕質活性碳酸鈣2 四季戌四醇脂(1010)0.3亞磷酸三苯脂(TPP) 0.3 2.6-二叔丁基對甲酚(BHT) 0.4雙水楊酸雙酚A脂(BAD) 0.4 八溴聯苯 3三氧化銻 1.0 氯化聚乙稀(CPE) 0.4聚丙稀酸脂(ACR) 0.3 硬脂酸鈣 0.2硬脂酸0.2聚乙稀蠟 3膠合劑3④經機械捏合、高溫高壓復合、成型、斷料、檢驗、包裝入庫,即成本發明的木塑新材料。
權利要求
1.一種木塑新材料,它由高密度聚乙稀、廢舊聚乙稀料、木質纖維素、工業廢碴紅泥、輕質活性碳酸鈣、四季戌四醇脂、亞磷酸三苯脂、2.6-二叔丁基對甲酚、雙水楊酸雙酚A脂、八溴聯苯、三氧化銻、氯化聚乙稀、聚丙稀酸脂、硬脂酸鈣、硬脂酸、聚乙稀蠟、膠合劑組成,經將廢舊塑料分撿、清洗、加工造粒;制備膠合劑;再經配料、捏合、高溫高壓復合、成型、斷料、檢驗、包裝入庫而成,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材料高密度聚乙稀2.0-8.0 廢舊聚乙稀料 37.0-47.0木質纖維素 30.0-40.0 業廢碴紅泥 1.5-4.5輕質活性碳酸鈣 0.5-3.5 四季戊四醇脂 0.25-0.35亞磷酸三苯脂0.3 2.6-二叔丁基對甲酚 0.4雙水楊酸雙酚A脂 0.4 八溴聯苯 2.0-4.0三氧化銻1.0 氯化聚乙稀 0.4聚丙稀酸脂 0.3 硬脂酸鈣 0.2硬脂酸 0.2 聚乙稀蠟 2.0-4.0膠合劑 1.0-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木塑新材料,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膠合劑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備的聚酰胺樹脂89磷酸三苯脂9石臘 2。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木塑新材料,它由廢舊聚乙烯料、木質纖維素、工業廢渣紅泥等組成,經配料、捏合、高溫高壓復合、成型、斷料、檢驗、包裝入庫而成,它不僅可以替代木制包裝和鋪墊材料,還能用于建筑模板、地板、門窗框、托盤、包裝箱等產品,其機械性能與硬木相當,可釘、鋸、刨,吸水量小,不易受潮,不易變形,價格便宜,不被任何蟲蛀,不長真菌,抗酸堿,耐沖擊,穩定性強,既有利環保、防治污染,又可保護自然資源。
文檔編號B27N3/00GK1240804SQ9911105
公開日2000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1999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1999年7月29日
發明者馬召義, 馬奎 申請人:馬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