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強化實木復合企口地板塊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地板塊的生產方法,特別是一種實木復合企口地板塊的生產方法。
已有的實木地板塊,一般是采用貴重木材,不僅耗用了大量珍稀闊葉樹材,使地板塊成本高,不經濟,用戶不易接受,更主要的是實木地板塊易漲縮,翹曲變形,安裝縫口大,易腐蝕、易蟲蛀、耐磨性差、抗彎強度差;已有的強化復合地板塊,由于芯材采用高密度纖維板或刨花板,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醛類物質,使消費者對纖維板材不夠信任。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已有實木地板塊和強化地板塊存在的問題,研究開發一種實用性好,成本低,不耗用國家珍稀木材資源的強化實木復合企口地板塊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利用松軟木材或速生林材,經過以下生產步驟制得一、選材選用硬雜木中的中性結構的松軟木材或人工速生林材或多層板的實木,按所需規格選材或下料;二、干燥將選好的規格材放入木材干燥窯內進行蒸汽脫脂,消除內應力和生理水份,使含水率達6-8%,使出窯后的回潮期含水率為11-12%;三、加工1、將干燥出窯后的毛料規格材經平刨、壓刨、指切、涂膠、指接工藝順序加工,并拼接成型材;2、用四面刨對經過上述加工后拼接成的型材進行拼板、砂光工藝制成板材;3、以上述成型板材為芯板,在芯板上表面用膠粘貼木紋裝飾層;4、在成型板材的木紋裝飾層上再用膠粘貼一層三氧化二鋁耐磨層;5、對完成了上述工藝、具有耐磨層、木紋裝飾層、芯板、防潮阻燃平衡層的板材進行常規高溫處理工藝,溫度控制在135°-165°,使各層之間緊密結合,形成一體;6、在芯板底面粘貼防潮、阻燃平衡層,該平衡層可采用三聚氫氨;7、在每塊地板塊的四周開掘凸凹企口,要求尺寸精確,以確保地板塊企口相互之間緊密配合,即得強化實木復合地板塊。
采用上述生產方法生產的強化實木復合企口地板塊克服了現有實木地板塊和強化地板塊的缺陷,集實木地板塊和強化地板塊的優點于一身,既具有實木地板塊的天然木感,又有強化地板塊的耐磨、耐腐、耐濕、阻燃、抗靜電、紋理美觀、顏色光澤好、抗彎強度好、漲縮性小、使用壽命長、安裝簡單、價廉、易于清潔保養的優點,使普通消費者花較少的錢即可得到高級、豪華實木地板塊的享受。
采用強化實木復合企口地板塊,可大量節約天然林的珍稀闊葉樹材,又使松軟木材和人工速生林材的用途和價值得到開發和較大提升,且成本比珍稀天然闊葉樹材的地板塊降低30-50%,比強化地板塊的成本降低20-30%,完全可以達到高級實木地板塊的品位和檔次。
下面舉出實施例一、選材采用麻柳為芯材料,厚度2.2cm,寬度3.2cm,長度為60cm。
二、將選好的規格長條材送入干燥窯進行烘干,使含水率達到12%。
三、加工步驟1、將出窯后的麻柳毛料材順序按照平刨、壓刨、指切、涂膠、指接工藝拼接成型材;2、用四面刨對經過上述加工工藝拼接成的型材進行拼板、砂光,制成板材;3、以上述成型板材作為芯板,在芯板上表面粘貼木紋裝飾層;4、在木紋裝飾層上粘貼一層三氧化二鋁耐磨層;5、對完成了上述各工序,具有耐磨層、木紋裝飾層、芯板、防潮阻燃平衡層的板材進行常規高溫處理,溫度在135°-165°之間,使各層之間緊密結合,形成一體;6、在芯板底面粘貼三聚氫氨防潮阻燃平衡層;7、在每塊地板塊的四周開掘凸凹企口,要求加工尺寸精確,以確保地板塊相互之間緊密配合。
經上述步驟處理后,即得所需的強化實木復合企口地板塊。
權利要求
1.強化實木復合企口地板塊生產方法,其特征是利用松軟木材或速生林材,經過以下生產步驟制得一、選材選用硬雜木中的中性結構的松軟木材或人工速生林材或多層板的實木,并按所需規格選材或下料;二、干燥將選好的規格材放入木材干燥窯內進行蒸汽脫脂,消除內應力和生理水份,使含水率達6-8%,使出窯后的回潮期含水率保持在11-12%;三、加工(1)、將出窯后的毛料規格材經平刨、壓刨、指切、涂膠、指接工藝順序加工并拼接成型材;(2)、對經過上述工藝拼接成的型材進行拼板、砂光工藝制成板材;(3)、以上述成型板材為芯板,在芯板上表面粘貼木紋裝飾層;(4)、在成型板材的木紋裝飾層上再粘貼一層三氧化二鋁耐磨層;(5)、對完成了上述工序,具有耐磨層、木紋裝飾層、芯板、防潮阻燃平衡層的板材進行常規高溫處理,溫度控制在135°-165°,使各層之間緊密結合,形成一體;(6)、在芯板底面粘貼防潮、阻燃平衡層,該平衡層采用三聚氫氨;(7)、在每塊地板塊的四周開掘凸凹企口,確保地板塊相互之間緊密配合,即得強化實木復合地板塊。
全文摘要
本生產方法是利用松軟材或速生林材,制成拼板,即指接板,將此指接板或多層板按常規加工步驟加工成成型芯板,在芯板表層粘貼木紋裝飾層,在木紋裝飾層上粘貼三氧化二鋁耐磨層,經常規高溫處理(130°—165°),使芯板和裝飾層、耐裝層緊密結合,芯板底面粘貼三聚氫氨防潮阻燃平衡層。最后在制成的強化實木地板塊四周開掘凹凸企口,即制得強化實木復合企口地板塊。
文檔編號B27M3/04GK1282654SQ9911505
公開日2001年2月7日 申請日期1999年8月3日 優先權日1999年8月3日
發明者楊智良 申請人:楊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