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可洗希爾克絨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紡織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為一種羊毛紗線的加工工藝和產品。
背景技術:
國際超細羊毛嚴重供不應求,但它在細度、絨度等方面不如羊絨,而羊絨的原料來自山羊,山羊連草根都吃光,使草原荒漠化,嚴懲影響生態平衡,此外,羊絨產品存在彈性差、起球、下垂性差等問題,其大部分羊絨產品不可機洗,人工洗滌時會變形,費時、費工。而且羊絨的價格相比羊毛產品甚高,如何對羊毛產品進行精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使其在性能優、成本低的條件下超過羊絨產品,已經成為行內人士研究的方向。
下面結合現有的加工工藝及產品,對絲光防縮和生態絨處理工藝及達到的效果作以介紹一、目前一般絲光防縮工藝流程及工藝處理1、洗線采用2%左右的非離子洗劑105或209,溫度控制在45℃,處理1 5分鐘,沖清、放光水;2、脫鱗加入2%左右的滲透劑JFC,溫度控制在25-28℃,處理10-15分鐘,加入冰醋酸調節PH值至4.5-5左右,再加入3%的二氯異氰脲酸鈉,溫度控制在25-28℃,處理45分鐘,再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4-4.5,再加入3%的二氯異氰脲酸鈉,在28℃溫度下處理90分鐘,沖洗10分鐘,放水到水位,升溫至40℃,沖洗或不沖洗;3、脫氯用5%的焦亞硫酸鈉Na2S2O5,在40℃下處理30分鐘,沖清、放光水;4、蛋白酶酶用碳酸鈉調節PH值至8.5左右,加入丹麥諾維信的諾和-16蛋白酶,方向性差,PH值在8.5左右,在45-50℃溫度條件下處理30-40分鐘,因羊毛不耐堿,對羊毛損傷大,使彈性蓬松度降低。用量為0.14-0.16%,在45-50℃條件下處理30-40分鐘,沖清、放光水;(目前許多單位不用該道工序)5、中和用冰醋酸中和;6、染色用山德蘭MF或弱酸性染料;7、柔軟處理用冰醋酸調節PH值在5.5-5.6范圍內,加入1%滲透劑JFC,再加5-8%氨基硅油柔軟劑633#、600#;8、脫水—烘燥—回潮—成栓—成品出廠。
該工藝處理的毛紗失重達4-6%,強力下降15%左右,超細纖維在10%左右,蓬松度、彈性比生態絨還要差,易變形,抗起球差。
二、生態絨的生產工藝1、洗線用1.5-2%的非離子洗劑(或209),在45℃條件下處理15分鐘,沖清、放光水;2、脫鱗用2%左右的滲透劑JFC,溫度控制在25-28℃,處理10-15分鐘,加入冰醋酸調節PH值至4.5-5左右,再加入3-4%的二氯異氰脲酸鈉,溫度控制在25-28℃,處理45分鐘,再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4-4.5,再加入3-4%的二氯異氰脲酸鈉(或將6-8%的二氯異氰脲酸鈉分成4次加)沖清、放水至水位,(或沖2分鐘后,放水到水位);3、脫氯用5%焦亞硫酸鈉或亞硫酸鈉用,在40℃下處理30分鐘,沖清(或沖5分鐘)、放光水;4、蛋白酶先加入2%滲透劑JFC,在40-45℃條件下,運轉10分鐘,再用0.15-0.25%丹麥諾維信的諾和-16蛋白酶,先用純堿調節PH值在8.5左右,在45-50℃溫度下處理30-40分鐘,溢清、放光;(或沖5分鐘后放光),重新進水、沖清、放光水;5、中和用冰醋酸室溫中和15分鐘,沖清、放光;必要時用1%平平加O在45℃下處理15-30分鐘,沖清、放光水;6、染色用山德蘭MF或弱酸性染料染色,亦需控制上染速率;7、柔軟用1.5-2%的冰醋酸調節PH值在5.5-5.6左右,加1%滲透劑JFC,加6-8%氨基硅油柔軟劑及平滑劑;8、脫水—烘燥—回潮成栓—成品出廠。
該工藝中二氯異氰脲酸鈉用量比絲光防縮處理多用2-4%,蛋白酶從0.14-0.16%增加到0.15-0.25%,失重從5-6%達到8-10%,強力下降15-20%,紗支細度提高2-3s/2增加到3-4s/2,只是仿羊絨,只是發生了量的變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機可洗希爾克絨(又稱雪絨)及其生產工藝,其產品抗起球性強,更具有優良的彈性、下垂性、機可洗特性,尤其是穿著后起的小球機洗后能自動打開,洗后絨感更強。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機可洗希爾克絨,其具體以下特性
a、其相比同支數同細度普通毛紗抗起球高一級以上;b、相比同支數同細度普通毛紗彈性高20-80%,強力下降15-20%;c、相比原紗羊毛支鏈增高3-15%,失重達10-40%,紗支提高10-20支;d、機洗、手洗后起的小球能自動打開;e、成衣后面積縮率在1.5-5%以內;f、在自狀態下其圓胖度為原紗的115%-170%。
上述機可洗希爾克絨的生產工藝,其工藝流程如下(1)洗線可選用染色機或洗線機進行洗線選用64s以上羊毛紡制的毛紗為原料,放入染缸,加水至水位,加入非離子型洗劑洗滌,其用量為相當于毛紗坯重的0.5-5%,溫度控制在15~70℃(優選40~50℃),洗線5~60分鐘(優選15~20分鐘),然后沖清,將水放光,控制含油率在0.8%(優選0.5%)以下;(2)預處理重新進水至水位,將洗滌后的毛紗浸水至水位,在水中分別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0.5-4%滲透劑和0.5-20%膠體保護劑,然后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水溫控制在12℃~40℃(優選20~30℃),處理10~40分鐘(優選15-20分鐘);(3)失重處理再往染缸中分次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用量相當于毛紗坯重的8-30%(優選10-23%),反應溫度為10-40℃(優選12~36℃),控制失重在9-40%,溢流15-25分鐘,放水至水位;(4)脫氯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5-10%的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焦亞硫酸鈉或其混合物,在30~45℃下處理30~50分鐘,沖清、放光水;(5)酶處理重新進水至水位,采用相當于毛紗坯重0.2-5%的基因改性的孢桿菌經深度發酵的復合蛋白酶(如蛋白酶1102、丹麥諾維信諾和-16、或美國杰能1999-5),在30~50℃下處理30-60分鐘,再沖清、放光水;(6)沖洗重新進水至水位,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加相當于毛紗坯重0.5-2%(優選1%)的平平加O,在40~50℃處理15~20分鐘,至時沖清、放光水,出缸后脫水,使含水率在7~15%左右,再彈線至蓬松;(7)染色前處理
根據失重的大小、前處理紗存放的時間的長短,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1~3%平平加O,溫度控制在50~75℃,處理20~45分鐘,采用適量的碳酸氫鈉或氨水將PH值中和至弱酸性直至接近中性;(8)后整理用冰醋酸調節PH至5-6(5.2~5.8)左右,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0.5-4%滲透劑,將溫度升至32~45℃;再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10~20%的超細粒徑10納米以下的氨基硅油及少量的羥氨基硅酮混合物,溫度控制在30~45℃,處理30~50分鐘,直接放光水出缸;(9)脫水烘干至成品脫水使含水率控制在8~10%,彈線至蓬松,再烘干,回潮后經成品檢驗,打絞或打球后為成品出廠和服飾出廠。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的優點羊毛鱗片只占羊毛重量的10%左右,希爾克絨(又稱雪絨)失重達到10-36%,仍還保留10-30%左右的鱗片,強力只下降18.12%,而生態絨失重最高達8-12%,強力下降20%以上,絨感、彈性、蓬松度遠不及希爾克絨,只是仿羊絨,只是發生了量的變化,不是發生質的變化,而希而克絨已達到質的變化。
希爾克絨失重在18-36%,強力下降平均只有18.12%,失重達18%以上的生態絨,強力下降30-35%,抗起球亦要下降一級以上,落毛嚴重,原料用66支、70支,處理后達到100支的超細纖維,希爾克絨為30-60%。
雪絨是針對以上問題,通過高科技的生化處理,使羊毛成為高附加值的超細纖維。改善了生態平衡,克服羊絨產品彈性差、起球、下垂性差的缺點。產品可機洗,省時省力,尺寸穩定性好,即能改變國際超細羊毛供不應求的局面,又克服了羊絨存在的缺陷。雪絨的原料采用64支以上羊毛紡成的16支-56支毛紗及16支以上粗紡紗。
雪絨有優良的彈性、尺寸穩定性,根據國際羊毛局檢測全羊毛標記,標準面積縮率小于8%,實測為1.7%,抗起球達到4級以上,它有羊絨的輕、細、豐滿、滑糯的特點,更具有優良的彈性、下垂性、機可洗特性,尤其是經機洗后絨感更強,穿著后起的小球機洗后能自動打開。同時有優良的透氣性,吸濕性、親和性、適宜貼身穿,不刺癢皮膚,它是一種環保、高附加值、高科技的產品。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染色工序的升溫曲線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發明機可洗希爾克絨的生產工藝,工藝流程如下(1)洗線選用64s以上羊毛紡制的紗支為16s毛紗坯線100公斤,放入Y600開門式絨線染色機的染缸,Y600容量為200公斤,最佳加工量為120公斤毛紗,加水至水位,加入2公斤非離子型洗劑105洗滌,溫度控制在40℃,洗線15分鐘,然后沖清,將水放光,控制含油率在0.5%以下;(2)預處理用助劑來降低羊毛表面張力,使二氯異氰脲酸鈉等便于進入鱗片層、角質的外層和皮質到細胞間質,另外用酰化酞及它的衍生物羊毛保護劑,使羊毛處理時提高表面張力并產生膠體保護液,使反應處于最有效和最穩定狀態,保證羊毛最低限度的損傷,和需要的彈性和強力,該酰化酞衍生物是指在酰化酞結構中的第二個碳位增加一個羥基,其鄰位上增加一個羥氨基。
將洗滌后的毛紗浸水至水位,在水中分別加入0.5公斤滲透劑如SP-200,3公斤酰化酞膠體保護劑,然后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水溫控制在20℃,處理15分鐘;(3)失重處理再往染缸中分次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其,分子式為C3Cl2N3O3·Na,總用量為10公斤,反應溫度為10-30℃左右,用碘化鉀淀粉試紙測定終點,控制失重在9-40%,溢流15分鐘,放水至水位;在上液中將二氯異氰脲酸鈉總用量分6次加入來保持一定的濃度梯度,具體為a、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10~15℃,處理15分鐘;b、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10~15℃,處理20分鐘;c、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15~20℃,處理30分鐘;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3.4-4.5左右;d、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20~25℃,處理30分鐘;
e、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20~25℃,處理20分鐘;f、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25~30℃,處理100分鐘;(4)脫氯加入5公斤的亞硫酸鈉Na2SO3、亞硫酸氫鈉NaHSO3、焦亞硫酸鈉Na2S2O5或其混合物,其配比6∶3∶1,在30~35℃下處理30~35分鐘,沖清、放光水;其離子反應式為(5)酶處理采用5公斤的基因改性的孢桿菌經深度發酵的復合蛋白酶如澳大利亞產的蛋白酶1102,它屬接近中性蛋白酶,反應時不需用堿來調節PH值,在30~50℃下處理30-60分鐘,再沖清、放光水;(6)沖洗重新進水至水位,用冰醋酸調節至弱酸性,加1公斤的平平加O,在40~42℃處理15分鐘左右,至時沖清、放光水,出缸后脫水,使含水率在7~10%左右,再彈線至蓬松;(7)染色前處理根據失重的大小、前處理紗存放的時間的長短,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1~3%平平加O,溫度控制在50~55℃,處理20~25分鐘,主要解決纖維表面硬化變粘,為防止低溫時上色過快,采用適量的碳酸氫鈉或氨水將PH值中和至弱酸性直至接近中性;(8)染色選用毛用活性染料(蘭鈉素、蘭鈉賽脫及山德蘭MF等染料),在工藝過程如圖2所示,采用低溫勻染(冷染),加酸采用二次加酸,控制上染速率,克服色花,做至機可洗;二次加酸法的染色過程在20-30℃溫度下,先加助劑5公斤的元明粉,5分鐘后再加0.3公斤的阿白克B,5-10分鐘后,再加0.3公斤分散劑WA,5-10分鐘后加冰醋酸調節PH值至6-7左右,10分鐘后加入染料冷染20-25分鐘,再以1℃/2-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70℃,保溫15分鐘,再1℃/1.5-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98℃,10分鐘后加入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保溫45-50分鐘,再溢流以2℃/1分鐘的速度降溫至45-50℃,放光水;(9)后整理
用冰醋酸調節PH至5.2~5.5左右,加入0.5公斤高效滲透劑SP-200(生產廠家為上海順楊實業有限公司),將溫度升至32~35℃;在上述溫度和PH值情況下加入10公斤的超細粒徑10鈉米以下的氨基硅衍生物如二甲基硅氧烷,型號為RS,及微量的反應性測鏈氨基聚硅酮。溫度控制在30~35℃,處理30~35分鐘,直接光水出缸;(10)脫水烘干至成品脫水使含水率控制在8~10%,彈線至蓬松,再烘干采用熱風烘燥機90-95℃烘干,為防止開始溫度過高,柔軟劑會產生硬殼現象,即中間不干的情況,熱風烘燥機分預熱、烘燥、冷卻三步驟進行,回潮后經成品檢驗,打絞或打球后為成品出廠或成服飾出廠。
實施例21)洗線選用70s羊毛紡制的紗支為26s紗線100公斤,放入Y600開門式絨線染色機的染缸,Y600容量為200公斤,加工最佳容量為120公斤,進水至水位,加入非離子型洗劑JU洗滌,其用量為相當于毛紗坯重的百分比為4.5%,溫度控制在48~50℃,洗線15~20分鐘,然后沖清,將水放光,控制含油率在0.5%以下;(2)預處理將洗滌后的毛紗浸水至水位,在水中分別加入4公斤滲透劑JFC和14公斤酰化酞衍生物膠體保護劑(該衍生物是在酰化酞結構中的第二個碳位增加一個羥基,其鄰位上增加一個羥氨基),然后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水溫控制在27~30℃,處理35~40分鐘;(3)失重處理再往染缸中分次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分子式為C3Cl2N3O3·Na),總用量23公斤,反應溫度為35~38℃,用碘化鉀淀粉試紙測定終點,控制失重在9-40%,溢流20-25分鐘,放水至水位;在上液中將二氯異氰脲酸鈉總用量分6次加入來保持一定的濃度梯度,具體為g、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35~38℃,處理25-30分鐘;h、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35~38℃,處理35-40分鐘;i、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35~38℃,處理55-60分鐘;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3.4-4左右;j、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35~38℃,處理55-60分鐘;k、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35~38℃,處理55-60分鐘;1、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35~38℃,處理190-200分鐘;(4)脫氯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5公斤的亞硫酸鈉Na2SO3與5公斤亞硫酸氫鈉NaHSO3,在30~35℃下處理30~35分鐘,沖清、放光水;其離子反應式為(5)酶處理采用相當于0.3公斤的基因改性的孢桿菌微生物如丹麥諾維信諾和-16,它屬弱方向性堿性蛋白酶,反應時需用堿來調節PH至8.5左右,在45~50℃下處理55-60分鐘,再沖清、放光水;(6)沖洗重新進水至水位,用冰醋酸調節至弱酸性,加0.6公斤的平平加0,在48~50℃處理15~20分鐘,至時沖清、放光水,出缸后脫水,使含水率在10~15%左右,再彈線至蓬松;(7)染色前處理根據失重的大小、前處理紗存放的時間的長短,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3公斤平平加O,溫度控制在70~75℃,處理40~45分鐘,主要解決纖維表面硬化變粘,為防止低溫時上色過快,采用適量的碳酸氫鈉或氨水將PH值中和至弱酸性直至接近中性;(8)染色選用毛用活性染料蘭鈉賽脫,在工藝上如圖2所示,采用低溫勻染(冷染),加酸采用后加酸法,控制上染速率,克服色花,做至機可洗;后加酸法的染色過程在15-30℃溫度下,先加助劑8公斤的元明粉,5分鐘后再加3公斤的阿白克B,5-10分鐘后再加5公斤的分散劑WA,5-10分鐘后加入染料蘭鈉賽脫,10分鐘后再加冰醋酸調節PH值至6-7左右,以1℃/2-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70℃,保溫1 5分鐘,再1℃/1.5-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98℃,保溫85-90分鐘,再溢流以2℃/1分鐘的速度降溫至45-50℃,放光水;
(9)后整理用冰醋酸調節PH至5-5.5左右,加入4公斤的滲透劑JFC,將溫度升至40~45℃;在上述溫度和PH值情況下加入20公斤的超細粒徑羥氨基硅酮,其型號為NS,粒徑為10納米以內,及微量的反應性測鏈氨基聚硅酮。溫度控制在40~45℃,處理45~50分鐘,直接放光水出缸;(10)脫水烘干至成品脫水使含水率控制在8~10%,彈線至蓬松,再烘干采用熱風烘燥機90-95℃烘干,為防止開始溫度過高,柔軟劑會產生硬殼現象,即中間不干的情況,熱風烘燥機分預熱、烘燥、冷卻三步驟進行,回潮后經成品檢驗,打絞或打球后為成品出廠或服飾出廠。
實施例3(1)洗線選用80s羊毛紡制的紗支為32s毛紗坯線60公斤,放入Y300開門式絨線染色機的染缸,Y300容量為100公斤,加水至水位,加入1.2公斤非離子型洗劑105洗滌,溫度控制在65~70℃,洗線8~12分鐘,然后沖清,將水放光,控制含油率在0.5%以下;(2)預處理將洗滌后的毛紗浸水至水位,在水中分別加入0.9公斤滲透劑JFC和4.8公斤膠體保護劑酰化酞,然后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水溫控制在25℃~30℃,處理35~40分鐘;(3)失重處理再往染缸中分4次加入總重為10公斤二氯異氰脲酸鈉,其分子式為C3Cl2N3O3·Na,反應溫度為20-25℃,用碘化鉀淀粉試紙測定終點,控制失重在9-40%,溢流15-20分鐘,放水至水位;在上液中將二氯異氰脲酸鈉總用量分4次加入來保持一定的濃度梯度,具體為a、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4,溫度控制在20~25℃,處理25-30分鐘;b、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4,溫度控制在20~25℃,處理30-35分鐘;加過二次后,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4-4.5左右;c、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4,溫度控制在20~25℃,處理55-60分鐘;d、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4,溫度控制在20~25℃,處理180-190分鐘;(4)脫氯加入4.8公斤的亞硫酸氫鈉NaHSO3,在35~40℃下處理40~45分鐘,沖清、放光水;其離子反應式為(5)酶處理加入1.2公斤基因改性的孢桿菌經深度發酵的復合蛋白酶如美國杰能1999-5,它屬弱堿性蛋白酶,反應時不需用堿來調節PH值,在35~40℃下處理45-50分鐘,再沖清、放光水;(6)沖洗重新進水至水位,用冰醋酸調節至弱酸性,加1.2公斤平平加O,在45℃左右處理15~20分鐘,至時沖清、放光水,出缸后脫水,使含水率在10%左右,再彈線至蓬松;(7)染色前處理根據失重的大小、前處理紗存放的時間的長短,加入1.2公斤平平加O,溫度控制在60~65℃,處理30~35分鐘,主要解決纖維表面硬化變粘,為防止低溫時上色過快,采用適量的氨水將PH值中和至弱酸性直至接近中性;(8)染色選用毛用活性染料山德蘭MF染料,在工藝過程如圖2所示,采用低溫勻染,加酸采用二次加酸,控制上染速率,克服色花。
二次加酸法的染色過程在20-25℃溫度下,先加助劑4.2公斤的元明粉,5分鐘后再加0.6公斤的再加阿白克B,5-10分鐘后再加1.2公斤的分散劑WA,5-10分鐘后再加冰醋酸調節PH值至5-6左右,10分鐘后再加入染料冷染25-30分鐘,再以約1℃/2-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70℃左右,保溫15分鐘左右,再以約1℃/1.5-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98℃左右,10分鐘后加入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保溫60-65分鐘,再溢流以約2℃/1分鐘的速度降溫至45-50℃,放光水;(9)后整理用冰醋酸調節PH至5.2~5.8左右,加入1.8公斤滲透劑(JFC,將溫度升至37~40℃;在上述溫度和PH值情況下加入9公斤的超細粒徑10鈉米以下的氨基硅酮羥基衍生物如羥氨基硅酮,型號為SWF-5,其分子量在5萬-8萬,粒徑小于10納。溫度控制在38~42℃,處理40~45分鐘,直接放光水出缸;(10)脫水烘干至成品脫水使含水率控制在8~10%,彈線至蓬松,再烘干采用熱風烘燥機90-95℃烘干,為防止開始溫度過高,柔軟劑會產生硬殼現象,即中間不干的情況,熱風烘燥機分預熱、烘燥、冷卻三步驟進行,回潮后經成品檢驗,打絞或打球后為成品出廠。
實施例4(1)洗線選用70s羊毛紡制的紗支為56s紗線60公斤,放入Y300開門式絨線染色機的染缸,Y300容量為100公斤,加水至水位,加入2.4公斤非離子型洗劑JU洗滌,溫度控制在20~25℃,洗線10~15分鐘,然后沖清,將水放光,控制含油率在0.8%以下;(2)預處理將洗滌后的毛紗浸水至水位,在水中分別加入1.8公斤滲透劑SP-200和0.6公斤膠體保護劑酰化酞,然后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水溫控制在30C~35℃,處理35~40分鐘;(3)失重處理再往染缸中分8次加入總量為1.8公斤的二氯異氰脲酸鈉,其分子式為C3Cl2N3O3·Na,反應溫度為30-35℃,用碘化鉀淀粉試紙測定終點,控制失重在9-40%,溢流20-25分鐘,放水至水位;在上液中將二氯異氰脲酸鈉總用量分8次加入來保持一定的濃度梯度,具體為a、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8,溫度控制在30~35℃,處理15-25分鐘;b、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8,溫度控制在30~35℃,處理25-30分鐘;c、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8,溫度控制在30~35℃,處理30-40分鐘;d、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8,溫度控制在30~35℃,處理30-60分鐘;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3.4-4.5左右;
e、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8,溫度控制在30~35℃,處理55-60分鐘;f、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8,溫度控制在30~35℃,處理20-30分鐘;g、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8,溫度控制在30~35℃,處理30-40分鐘;h、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8,溫度控制在30~35℃,處理60-140分鐘;(4)脫氯加入4.8公斤的焦亞硫酸鈉Na2S2O5,在30~35℃下處理40~50分鐘,沖清、放光水;其離子反應式為(5)酶處理加入2.4公斤的基因改性的孢桿菌經深度發酵的復合蛋白酶1102,反應時不需用堿來調節PH值,在40~45℃下處理45-50分鐘,再沖清、放光水;(6)沖洗重新進水至水位,用冰醋酸調節至弱酸性,加0.3公斤的平平加O,在45~50℃處理15~20分鐘,至時沖清、放光水,出缸后脫水,使含水率在8%左右,再彈線至蓬松;(7)染色前處理根據失重的大小、前處理紗存放的時間的長短,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0.8公斤平平加O,溫度控制在60~65℃,處理30~35分鐘,主要解決纖維表面硬化變粘,為防止低溫時上色過快,采用適量的碳酸氫鈉將PH值中和至弱酸性直至接近中性;(8)染色可選用毛用活性染料蘭鈉素染料,其工藝過程如圖2所示,采用低溫勻染(冷染),加酸采用后加酸法,控制上染速率,克服色花,做至機可洗;后加酸法染色過程在25-30℃溫度下,先加助劑4.5公斤的元明粉,5分鐘后再加1.8公斤的阿白克B,5-10分鐘后再加3公斤分散劑WA,5-10分鐘后加入染料,10分鐘后再加冰醋酸調節PH值至4.5-5.5左右,以1℃/2-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70℃左右,保溫1 5分鐘,再1℃/1.5-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98℃,保溫80-85分鐘,再溢流以2℃/1分鐘的速度降溫至45-50℃,放光水;(9)后整理用冰醋酸調節PH至5-5.2左右,加入2.4公斤的滲透劑JFC,將溫度升至32~35℃;在上述溫度和PH值情況下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9公斤的超細粒徑氨基硅衍生物二甲基硅氧烷,型號為RS,分子量為5萬-10萬,粒徑為10納米以內,及微量的反應性測鏈氨基聚硅酮。溫度控制在30~35℃,處理40~45分鐘,直接放光水出缸;(10)脫水烘干至成品脫水使含水率控制在8~10%,彈線至蓬松,再烘干采用熱風烘燥機90-95℃烘干,為防止開始溫度過高,柔軟劑會產生硬殼現象,即中間不干的情況,熱風烘燥機分預熱、烘燥、冷卻三步驟進行,回潮后經成品檢驗,打絞或打球后為成品出廠。
實施例5(1)洗線選用64s羊毛紡制的紗支為32s粗紡紗60公斤,放入Y300開門式絨線染色機的染缸,Y300容量為100公斤,加水至水位,加入3公斤非離子型洗劑105洗滌,溫度控制在45~50℃,洗線55~60分鐘,然后沖清,將水放光,控制含油率在0.5%以下;(2)預處理將洗滌后的毛紗浸水至水位,在水中分別加入0.4公斤的滲透劑SP-200和10公斤的膠體保護劑酰化酞,然后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水溫控制在35℃~38℃,處理30~35分鐘;(3)失重處理再往染缸中分次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其分子式為C3Cl2N3O3·Na,總用量相當于毛紗坯重的6公斤,反應溫度為20~25℃,用碘化鉀淀粉試紙測定終點,控制失重在9-40%,溢流15-20分鐘,放水至水位;在上液中將二氯異氰脲酸鈉總用量分3次加入來保持一定的濃度梯度,具體為a、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3,溫度控制在20~25℃,處理25-30分鐘;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4左右;b、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3,溫度控制在20~25℃,處理55-60分鐘;c、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3,溫度控制在20~25℃,處理190-200分鐘;(4)脫氯加入3公斤的亞硫酸鈉Na2SO3、亞硫酸氫鈉NaHSO3、焦亞硫酸鈉Na282O5的混合物,三者的比例可任意,在30~35℃下處理45~50分鐘,沖清、放光水;其離子反應式為(5)酶處理采用3公斤的基因改性的孢桿菌經深度發酵的復合蛋白酶如澳大利亞產的蛋白酶1102,它屬有方向性的蛋白酶,反應時不需用堿來調節PH值,在35~40℃下處理55-60分鐘,再沖清、放光水;(6)沖洗重新進水至水位,用冰醋酸調節至弱酸性,加相當于毛紗坯重1公斤的平平加O,在45~50℃處理15~20分鐘,至時沖清、放光水,出缸后脫水,使含水率在12左右,再彈線至蓬松;(7)染色前處理根據失重的大小、前處理紗存放的時間的長短,加入1.5公斤的平平加O,溫度控制在70~75℃,處理40~45分鐘,主要解決纖維表面硬化變粘,為防止低溫時上色過快,采用適量的碳酸氫鈉或氨水將PH值中和至弱酸性直至接近中性;(8)染色選用毛用活性染料(蘭鈉素、蘭鈉賽脫及山德蘭MF等染料),在工藝上如圖2所示,采用低溫勻染(冷染),加酸采用二次加酸,控制上染速率,克服色花,做至機可洗;二次加酸法染色過程在25-30℃溫度下,先加助劑4.5公斤的元明粉,5分鐘后再加1.5公斤的阿白克B,5-10分鐘后,再加2.5公斤的分散劑WA,5-10分鐘后加冰醋酸調節PH值至3.5-4左右,10分鐘后加入染料冷染35-40分鐘,再以1℃/2-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70℃,保溫15分鐘,再1℃/1.5-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98℃,10分鐘后加入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保溫45-90分鐘,再溢流以2℃/1分鐘的速度降溫至45-50℃,放光水;(9)后整理用冰醋酸調節PH至5-6左右,加入1.5公斤的滲透劑JFC,將溫度升至38~42℃;在上述溫度和PH值情況下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6.5的超細粒徑氨基硅衍生物如二甲基硅氧烷,其型號為RS,其分子量為8萬-10萬,粒徑為10納米以內。溫度控制在35~40℃,處理30~35分鐘,直接放光水出缸;(10)脫水烘干至成品脫水使含水率控制在8~10%,彈線至蓬松,再烘干采用熱風烘燥機90-95℃烘干,為防止開始溫度過高,柔軟劑會產生硬殼現象,即中間不干的情況,熱風烘燥機分預熱、烘燥、冷卻三步驟進行,回潮后經成品檢驗,打絞或打球后為成品出廠。
權利要求
1.一種機可洗希爾克絨,其具體以下特性a、其相比同支數同細度普通毛紗抗起球高一級以上;b、相比同支數同細度普通毛紗彈性高20-80%,強力下降15-20%;c、相比原紗羊毛支鏈增高3-15%,失重達10-40%,紗支提高10-20支;d、機洗、手洗后起的小球能自動打開;e、成衣后面積縮率在1.5-5%以內;f、在自然狀態下其圓胖度為原紗的115%-170%。
2.權利要求1機可洗希爾克絨的生產工藝,其工藝流程如下(1)洗線選用64S以上羊毛紡制的毛紗為原料,放入染缸,加水至水位,加入非離子型洗劑洗滌,其用量為相當于毛紗坯重的0.5-5%,溫度控制在15~70℃,洗線5~60分鐘,然后沖清,將水放光,控制含油率在0.8%(最佳0.5%)以下;(2)預處理重新進水至水位,將洗滌后的毛紗浸水至水位,在水中分別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0.5-4%滲透劑和0.5-20%膠體保護劑,然后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水溫控制在12℃~40℃,處理10~40分鐘;(3)失重處理再往染缸中分次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用量相當于毛紗坯重的8-30%,反應溫度為10-40℃,控制失重在9-40%,溢流15-25分鐘,放水至水位;(4)脫氯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5-10%的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焦亞硫酸鈉或其混合物,在30~45℃下處理30~50分鐘,沖清、放光水;(5)酶處理重新進水至水位,采用相當于毛紗坯重0.2-5%的基因改性的孢桿菌經深度發酵的復合蛋白酶,在30~50℃下處理30-60分鐘,再沖清、放光水;(6)沖洗重新進水至水位,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加相當于毛紗坯重0.5-2%的平平加O,在40~50℃處理15~20分鐘,至時沖清、放光水,出缸后脫水,使含水率在7~15%左右,再彈線至蓬松;(7)染色前處理根據失重的大小、前處理紗存放的時間的長短,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1~3%平平加O,溫度控制在50~75℃,處理20~45分鐘,采用適量的碳酸氫鈉或氨水將PH值中和至弱酸性直至接近中性;(8)后整理用冰醋酸調節PH至5-6左右,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0.5-4%滲透劑,將溫度升至32~45℃;再加入相當于毛紗坯重10~20%的超細粒徑10納米以下氨基硅油,溫度控制在30~45℃,處理30~50分鐘,直接放光水出缸;(9)脫水烘干至成品脫水使含水率控制在8~10%,彈線至蓬松,再烘干,回潮后經成品檢驗,打絞或打球后為成品出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可洗希爾克絨的生產工藝,經染色前處理工序后,進行染色工序,其工藝過程為選用毛用活性染料蘭鈉素、蘭鈉賽脫或山德蘭MF染料,在工藝上采用低溫勻染,加酸采用二次加酸法或后加酸法,控制上染速率;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可洗希爾克絨的生產工藝,預處理工序中所述滲透劑為SP-200或JFC;膠體保護劑采用酰化酞及其衍物,其用量相當于毛紗坯重3~14%。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可洗希爾克絨的生產工藝,失重處理工序中二氯異氰脲酸鈉分3-8次加入;總用量相當于毛紗坯重的10-23%;反應溫度控制在12~38℃。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機可洗希爾克絨的生產工藝,失重處理工序中二氯異氰脲酸鈉分6加入,其具體步驟為a、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12~38℃,處理15-30分鐘;b、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12~38℃,處理20-40分鐘;c、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12~38℃,處理30-60分鐘;用冰醋酸調節PH值至3.4-4.5左右;d、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12~38℃,處理30-60分鐘;e、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12~38℃,處理20-60分鐘;f、加入二氯異氰脲酸鈉總量的1/6,溫度控制在12~38℃,處理100-200分鐘。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可洗希爾克絨的生產工藝,酶處理工序中采用的基因改性的孢桿菌經深度發酵的復合蛋白酶為蛋白酶1102、丹麥諾維信諾和-16或美國杰能1999-5。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可洗希爾克絨的生產工藝,染色工序中所述二次加酸法為在20-30℃溫度下,先加助劑相當于毛紗坯重5-8%的元明粉,5-10分鐘后,再加相當于毛紗坯重0.3-3%的阿白克B,5-10分鐘后,再加相當于毛紗坯重0.3-5%分散劑WA,5-10分鐘后,加冰醋酸調節PH值至3.2-7左右,10分鐘后,加入染料冷染20-40分鐘,再以1℃/2-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70℃,保溫15分鐘,再1℃/1.5-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98℃,10分鐘后加入冰醋酸調節PH值至弱酸性及酸性,保溫45-90分鐘,再溢流以2℃/1分鐘的速度降溫至45-50℃,放光水。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可洗希爾克絨的生產工藝,染色工序中所述后加酸法為在20-30℃溫度下,先加助劑相當于毛紗坯重5-8%的元明粉,5-10分鐘后,再加相當于毛紗坯重0.3-3%的阿白克B,5-10分鐘后,再加相當于毛紗坯重0.3-5%分散劑WA,5-10分鐘后,加入染料,10分鐘后,再加冰醋酸調節PH值至3.2-7左右,以1℃/2-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70℃,保溫15分鐘,再1℃/1.5-3分鐘的速度升溫至98℃,保溫45-90分鐘,再溢流以2℃/1分鐘的速度降溫至50-55℃,放光水。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可洗希爾克絨的生產工藝,后整理工序所述滲透劑為SP-200或JFC;超細粒徑氨基硅油選用范圍為分子量為30000-100000,羥氨基硅酮選用范圍為分子量在20000-80000萬。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機可洗希爾克絨(又稱雪絨)及其生產工藝,其產品抗起球性強,更具有優良的彈性、下垂性、機可洗特性,尤其是穿著后起的小球機洗后能自動打開,洗后絨感更強。機可洗希爾克絨,其具體以下特性a、其相比同支數同細度普通毛紗抗起球高一級以上;b、相比同支數同細度普通毛紗彈性高20-80%,強力下降15-20%;c、相比原紗羊毛支鏈增高3-15%,失重達10-40%,紗支提高10-20支;d、機洗、手洗后起的小球能自動打開;e、成衣后面積縮率在1.5-5%以內;f、在自然狀態下其圓胖度為原紗的115%-170%。其工藝流程如下洗線-預處理-失重處理—脫氯—酶處理—沖洗—染色前處理—后整理—脫水烘干至成品。
文檔編號D06P1/38GK1664180SQ20041001422
公開日2005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5日
發明者繆長春, 繆清, 徐玉媛 申請人:繆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