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機洗絹絲針織物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針織織物及其生產工藝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機洗的天然絹絲針織物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絹絲是利用蠶繭的繭衣、薄皮繭、穿口繭及繅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長吐和織造過程中產生的廢絲,經發酵脫膠后制成綿球或綿條,再經紡紗工程而制成的一種純真絲短纖維紗線。長期以來,絹絲主要用于梭織,織成絹絲綢面料。由于梭織物的經緯密度很高,能確保織物表面的光潔,適合制作各類服飾。而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識的提高,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織物深受市場歡迎,因而絹絲現已被大量應用于內衣的針織生產。但是目前按常規方法生產的絹絲針織物存在不能機洗的缺點,因機洗后織物容易伸長或收縮變形和表面起毛球,因此人們只能采用手工輕柔洗滌,頗感麻煩。為了克服上述缺點,目前一般采用絹絲與氨綸化纖混紡交織的工藝,來減輕織物洗滌后的變形和表面起毛球問題,然而它卻影響了織物的導濕透氣性和手感,削弱了“纖維皇后”的優越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宜于機洗并保持機洗后不變形和表面不起毛球的純絹絲針織物及其生產工藝。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可機洗絹絲針織物,是由纖維長度為7~8CM、含絲膠量為4.5%以下的蠶絲綿球或綿條紡制成捻度為700~800捻/m、120支的雙股絹紗,并經燒毛處理后,作為編織原料紗,通過針織機針織而成的編織密度系數為1.05~1.25mm.tex的絹絲針織物。
上述可機洗絹絲針織物的生產工藝,包括下列工藝步驟①,原料的選擇,采用纖維長度為7~8CM并經脫膠處理后絲膠含量為4.5%以下的蠶絲綿球或綿條為原料;②,紡紗,將上述原料先紡制成捻度為700~950捻/m、S捻向的單股絹紗,然后再合股成捻度為700~800捻/m、Z捻向的120支雙股絹紗;③,燒毛,對上述紗線用燒毛機進行燒毛,去除毛羽;
④,編織,將上述燒毛后的絹紗線作原料紗線,采用12~16針機型的針織機生產絹絲針織物,其中12針機型使用4股組合的絹紗線,14~16機型使用3股組合的絹紗線,編織密度系數為1.05~1.25mm.tex。
上述工藝原理捻度控制,本發明絹紗線的捻度比常規絹紗線捻度550捻/m高出30%左右,采用本捻度指標,可有效增加紗線內纖維之間的抱合力,減少其軸向滑移,保持紗線及其制成品的尺寸穩定性。
燒毛,主要是燒去紗線表面的毛羽。因為針織物結構疏松,在穿著、洗滌過程中由于摩擦作用,易使紗線表面毛羽纏繞而起毛球現象,故需先通過燒毛機燒去紗線表面的毛羽。本發明通過連續三次燒毛達到較佳效果。
為了進一步提高織物防起毛球的質量,在織物成型后還可進行織物后整理。織物后整理工藝是將絹絲針織物先浸漬于加有后整理助劑的水溶液中,后整理助劑采用絲蛋白加工劑,用量為織物重量的5%,浸漬浴比(重量)為織物/浸漬水溶液=1/20,控制溶液溫度為40℃,浸漬時間為30分鐘,然后進行脫水,并經80~100℃烘干后,熨燙定型。經過后整理的織物,其絹紗表面包覆了一層絲心蛋白膜,不僅為抗起毛球增加了一道保險,而且助劑中的絲心蛋白等成份是親膚型柔軟劑,具有良好的吸收水份和釋放水份的功能,使織物手感更加柔軟滑爽,穿著感覺涼爽舒適。
編織密度,提高編織密度,主要為了保證絹絲織物的結構緊密,從而保持織物尺寸穩定,不變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純絹絲織物機洗后尺寸穩定,不起毛球,成功地解決了長期以來純絹絲織物只能手工洗滌而不能機洗的難題,使天然、保健的絹絲織物也能與普通織物一樣便于洗滌,從而進一步提高絹絲織物的質量檔次。本發明的可機洗絹絲織物生產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生產成本低。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以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①,紡紗原料,采用纖維長度為7~8CM并經脫膠處理后含絲膠量為4.5%以下的蠶絲綿球或綿條;②,紡紗,將上述原料先紡制成捻度為780捻/m、S捻向的單股的絹紗,然后合股成捻度為700捻/m、Z捻向的120支雙股絹紗;③,燒毛,對上述紗線用燒毛機連續進行三次燒毛;④,編織,將上述燒毛后的絹紗4根一組合,在12針橫機上針織成絹絲衫,編織密度系數為1.10mm.tex。
機洗試驗,使用家用洗衣機對上述工藝織造的絹絲衫進行洗滌,按每公斤織物加入2克中性合成洗滌劑的比例,稱取洗滌劑溶于溫水中,洗滌浴比為1∶30,織物在洗衣機內洗滌5分鐘后,脫水,然后用清水漂洗2分鐘,再次脫水后用清水漂洗2分鐘,爾后脫水烘干,在溫度20±2℃、相對濕度65±2%的埸所放置24小時。
測定織物收縮率及起毛球指標,分別按國標FZ/T 70009和GB/T 4802.3標準方法測定。
本絹絲針織衫經上述機洗方法機洗1次、5次、10次后分別測得其長度和寬度的收縮率和起毛球質級為 實施例2,①,紡紗原料,與實施例1相同;②,紡紗,將上述原料先紡制成捻度為800捻/m、S捻向的單股的絹紗,然后合股成捻度為730捻/m、Z捻向的120支雙股絹紗;③,燒毛,同實施例1;④,編織,將上述燒毛后的絹紗3根一組合,在14針橫機上針織成絹絲內衣,編織密度系數為1.05mm.tex。
上述針織內衣按實施例1的機洗方法機洗后,測定得
實施例3,①,紡紗原料,同實施例1;②,紡紗,將上述原料先紡制成捻度為850捻/m、S捻向的單股的絹紗,然后合股成捻度為770捻/m、Z捻向的120支雙股絹紗;③,燒毛,同實施例1;④,編織,將上述燒毛后的絹紗3根一組合,在16針橫機上針織成絹絲衫,編織密度系數為1.25mm.tex。
⑤,后整理,將上述針織絹絲內衣先浸漬于加有后整理助劑的水溶液中,后整理助劑采用K-500絲蛋白加工劑,其用量為織物重量的5%,浸漬浴比(重量)為織物/浸漬水溶液=1/20,控制溶液溫度為40℃,浸漬時間為30分鐘,然后離心脫水,并經80~100℃烘干后,熨燙定型。
將上述定型后的針織絹絲衫按實施例1的機洗方法機洗后,測定得 實施例4,①,紡紗原料,同實施例1;②,紡紗,將上述原料先紡制成捻度為950捻/m、S捻向的單股的絹紗,然后合股成捻度為800捻/m、Z捻向的120支雙股絹紗;③,燒毛,同實施例1;④,編織,將上述燒毛后的絹紗3根一組合,在12針橫機上針織成絹絲內衣,編織密度系數為1.20mm.tex。
⑤,后整理,將上述針織絹絲內衣先浸漬于加有后整理助劑的水溶液中,后整理助劑采用K-500絲蛋白加工劑,其用量為織物重量的5%,浸漬浴比(重量)為織物/浸漬水溶液=1/20,控制溶液溫度為40℃,浸漬時間為30分鐘,然后離心脫水,并經80~100℃烘干后,熨燙定型。
將上述定型后的針織絹絲內衣按實施例1的機洗方法機洗后,測定得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機洗絹絲針織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纖維長度為7~8CM、含絲膠量為4.5%以下的蠶絲綿球或綿條紡制成捻度為700~800捻/m、120支的雙股絹紗,并經燒毛處理后,作為編織原料紗,通過針織機針織而成的編織密度系數為1.05~1.25mm.tex的絹絲針織物。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機洗絹絲針織物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工藝步驟①,原料的選擇,采用纖維長度為7~8CM并經脫膠處理后絲膠含量為4.5%以下的蠶絲綿球或綿條為原料;②,紡紗,將上述原料先紡制成捻度為700~950捻/m、S捻向的單股絹紗,然后合股成捻度為700~800捻/m、Z捻向的120支雙股絹紗;③,燒毛,對上述絹紗線用燒毛機進行燒毛,去除毛羽;④,編織,將上述燒毛后的絹紗線作原料紗線,采用12~16針機型的針織機生產絹絲針織物,其中12針機型使用4股組合的絹紗線,14~16機型使用3股組合的絹紗線,編織密度系數為1.05~1.25mm.tex。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機洗絹絲針織物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對絹紗燒毛的次數為3次。
4.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機洗絹絲針織物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織物成型后還進行織物后整理,織物后整理工藝是將絹絲針織物先浸漬于加有后整理助劑的水溶液中,后整理助劑采用絲蛋白加工劑,用量為織物重量的5%,浸漬浴比(重量)為織物/浸漬水溶液=1/20,控制溶液溫度為40℃,浸漬時間為30分鐘,然后進行脫水,并經80~100℃烘干后,熨燙定型。
全文摘要
一種可機洗絹絲針織物及其生產工藝,是由纖維長度為7~8CM、含絲膠量為4.5%以下的蠶絲綿球或綿條,紡制成捻度為700~800捻/m、120支的雙股絹紗,并經三次燒毛處理后,作為編織原料紗,通過12~16針機型的針織機針織而成的編織密度系數為1.05~1.25mm.tex的絹絲針織物。本發明純絹絲織物機洗后尺寸穩定,不起毛球,成功地解決了長期以來純絹絲織物只能手工洗滌而不能機洗的難題,使天然、保健的絹絲織物也能與普通織物一樣便于洗滌,從而進一步提高絹絲織物的質量檔次。本發明的可機洗絹絲織物生產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生產成本低。
文檔編號D06M15/01GK1851091SQ20061004929
公開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27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27日
發明者邱金元, 姬樹人 申請人:湖州珍貝羊絨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