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阻止紗線從倍捻加捻機的供紗筒子上退繞的阻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倍捻加捻(double-torque twisting),更具體地涉及對喂送到加捻機的紗線的控制。
背景技術:
加捻操作在于通過將兩根或多根紗線繞它們的縱向軸捻繞在一起而使它們相結合,從而生產一種新的高質量的、更能抵抗摩擦及磨損、更均勻及外觀及手感得到改善的紗線。
加捻可以這樣地進行,或是供給兩根或多根已經通過并線機而被彼此平行地卷繞并結合在一起的紗線;或是采用工業上更為先進的技術,從兩個單獨的、大致成圓錐形的疊放的筒子上抽取單根紗線。本發明能有效地應用于這后一種類型實現從紗線的兩個筒子上進行加捻,而沒有在并線機上并合或并線的中間步驟。
為了能更好地理解涉及加捻的技術問題,以及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特征及優點,以下將參照由兩個相互疊放的筒子分別供給紗線的加捻機進行描述,該加捻機的類型為本申請人的在先專利EP-B1-417850和EP-B1-528464的主題,分別涉及空心的雙銷和在其中一個加捻機的加捻操作開始時兩根紗線的對齊方法。這些在先專利可作為了解整體加捻機更多細節的參考。
為了說明與倍捻加捻相關的技術問題和技術手段,參照圖1,示意說明一種加捻工作站的傳統方案,通常,倍捻機由多個形成機器正面的并排布置的加捻站組成。
圖1中的加捻錠子F已公知于本申請人的專利EP-417850中1和2表示為加捻提供單根紗線的兩個圓錐形疊放筒子。
供給的紗線是由來自上部的供紗筒子1和下部的供紗筒子2的紗線3及4分別提供的,紗線3和4形成了成為加捻成品的倍捻加捻紗線5。該加捻紗線5穿過導紗環6并朝著加捻成品紗線收集筒子行進,為簡化起見此收集筒子未示出。所述收集筒子的旋轉速度保持恒定,由該速度確定了下方供紗筒子1和2的退繞線速度。其生產速率為約每分鐘幾十直線米的加捻紗線。
截頭圓錐形的供紗筒子1及2的細端朝上,兩個供紗筒子的中心分別為中空的、一個在另一個上面的銷10和11,并且兩個筒子分別被容納于筐13、14中,銷10,11形成加捻錠子芯,其分別設有一個周向的增大部分15、16,它們與下轂17、18一起作為退繞筒子1和2的支撐元件和定心元件,更確切地說,分別作為筒子1、2的卷軸1’及2’。該加捻站被包含在現在被稱之為“氣圈容器”的罩殼19當中。
上轂17被徑向支撐件20支撐,后者與筐13相連接。下筐14上邊緣的一個合適的凸出部21支撐著上筐13并使上筐13居中對齊。
在形成加捻錠子芯的兩個同軸疊放的銷10和11的每個的頂部22、23上,兩根紗線3、4進入中空銷10和11的孔,并一起穿過該孔直至加捻站的底部,在加捻站底部紗線3、4與錠子內部的一個張力裝置31匯合,該裝置在本技術領域中是公知的,例如在本申請人的在先申請EP-528464中所描述的。
在加捻站的底部裝有一個帶有徑向管33和邊緣34的旋轉盤32,倍捻紗線5從該徑向管穿出之后,并由邊緣34引導。
旋轉盤32是加捻錠子F的唯一被驅動部分,其被使得隨帶輪35一起旋轉,帶輪35是通過一條縱向驅動帶所給的切向傳動而被驅動,這條驅動帶是位于加捻機正面的所有加捻站F共有的,并因簡化而末在圖中示出。
在所示的加捻錠子F中,紗線3、4從供紗筒子1、2上退繞,最常發生的異常情況是紗線斷裂。如果加捻紗線5斷裂,其收集就自然會被中斷,而如果被喂送的紗線1或2中的一個斷裂,則收集就會僅用另一根紗線而繼續進行。
在這兩種情況中,如果錠子F持續旋轉,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只有一根或兩根被喂送的紗線都能持續退繞。從供紗筒子1、2上退繞下來的并且沒有與被卷繞在上收集筒子的紗線捻在一起的紗線被卷入到錠子內,發生斷裂和分解,造成有用原材料的浪費,引起弧立的紗段和形成對機器造成損害的粉塵。而那些不受控制的紗線會纏繞在驅動機構上,并干擾其正常運轉。
為了清除這些紗線,操作者需要大量的干預時間以重新設定加捻機的操作條件。
當錠子運行的時候,盡管容易觸碰到紗線3和上供紗筒子1,從而中斷它們的退繞,由于很難觸碰到供紗筒子1、2之間的空間,所以就不容易進行由于紗線4退繞阻塞的直接干預。
在現有技術中,紗線的進一步退繞一般是通過加捻站F的停轉而被間接防止。通過錠子停轉來停止加捻站F,因此阻止了由于錠子本身的離心力作用從供紗筒子上拽回紗線,同時,通過在氣圈的上升區域降下被安裝在上供紗筒子的上部的加捻紗線的探針來停止加捻站F,以干擾上升的紗線,阻止它們被收集。
加捻紗線探針的下落(公知技術)能在加捻紗線缺乏或斷裂時自然發生,或是當僅喂送單根紗線時自然發生,其中此單根絲線未被加捻,因此在其長度方向的第一部分薄弱,不能抵抗探針的壓力。加捻紗線探針的落下也可以由一種機械的或氣動的特殊的啟動器在探測到加捻紗線特征的異常之后引發,該異常特征的探測由安裝在紗線收集通道上的一個探測器完成,例如可以探測張力,扭矩分布以及非所愿缺陷的發生。
錠子F的制動(公知技術)需要一個價格昂貴且結構復雜的機構,因為制動通常根據以下步驟順序操作使切向傳送帶從帶輪35上分離,用安裝在每個錠子上的獨立的塊閘來制動錠子F,保持錠子F和傳送帶分離直到進行人工干預完之后。
整個操作過程很困難,尤其對于切向傳動的機器,因為在分離傳動帶時需要相當大的應力,這會引起傳送帶的張力增加,從而造成機械元件的過載。當干預幾個正在加捻的錠子F時,這種過載尤其危險,例如,在升降操作中當所有錠子都已被停止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向加捻錠子喂送兩根紗線的阻止裝置,它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阻止系統的缺點。
這個目的可以通過本發明中的一種無需停止加捻錠子的紗線喂送直接式阻止裝置得以實現。
給加捻機喂送紗線的阻止裝置的最重要的特征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優選實施例也在從屬權利要求中限定。
根據圖2-6中的幾個實施例來詳細描述本發明,但這些實施例對本發明僅起例證作用而并不起限定作用,參考所附示意圖來闡明本發明的特征和優點。
圖1所示為帶有相互疊放的兩個供紗筒子的一個加捻站的加捻錠子F的透視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中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圖2表示兩個供紗筒子自由退繞,加捻站正常運轉時的配置。圖2BIS表示上中空銷10結構的放大示意圖。圖2TER是紗線探針50和與之相連的機構的結構和功能的放大示意圖。
圖3是表示當發生紗線斷裂、缺少或有缺陷時,紗線探針50的工作原理,3BIS是臂55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表示有一根或更多紗線斷裂時,停止紗線從兩個供紗筒子上退繞的加捻站的配置示意圖。
圖5和圖6表示發明的一個可選實施例,它們分別表示正常運轉條件下的加捻站的配置示意圖和紗線5發生不規則變化時,停止紗線從兩個供紗筒子上退繞的加捻站的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2是加捻站正常運轉時的示意圖。喂料包括兩根紗線3、4,紗線3、4來自位于圓柱形筐13、14中的供紗筒子1、2,并被插入它們的退繞頭,退繞頭包括相互疊放的中空銷10、11的上末端22、23。紗線3、4連續地經過銷10、11的孔,并在錠子F的底部被加捻,倍捻紗線5向外上行,然后在上部被收集。
這兩根紗線3、4以加捻紗線的拉動速率退繞并圍繞它們的供紗筒子旋轉,同時穿過中空銷10、11的頂部。為了降低紗線運行中受到的磨損,這些中空銷的頂部由光滑的圓形金屬墊圈所保護。
倍捻紗線5離開高速旋轉的旋轉盤30上的孔33,其氣圈首先由圓柱形罩殼19的內壁控制,然后由導紗環6控制,倍捻紗線5通過上部卷繞筒施加的拉力而受到牽引。因簡化起見,倍捻紗線5的所述收集筒在圖中未示出。例如所述收集筒為一種有支承筒子的筒子支架臂的已知傳統設計,倍捻紗線卷繞在它的筒管上。所述收集筒通過與一個驅動滾筒接觸而回轉,此驅動滾筒以恒定速度旋轉,并使從兩個供紗筒子1、2開始的倍捻紗線5產生恒定的牽引速度。
如圖2所示,在縱向方向上,上供紗筒子1和上中空銷10的支撐結構本質上包括上筐13,在筐14上部的徑向支持元件20和居中定位銷17以及銷17上部的截頭圓錐部分40,其中銷17和截頭圓錐部分40為一體。
上中空銷10保持在一個向上升起的位置,并在軸向上與下中空銷11分開。在現有技術中,上中空銷相對于下中空銷的升起以及軸向隔開通常都由一個插入在所述上中空銷和固定居中定位銷17內部之間的共軸的彈簧系統來完成。
在圖2,2BIS和3所示的實施例中,截頭圓錐部分40對應著一個圓柱形空腔41,其與中空銷10同軸,因此,在軸向范圍內形成了中空銷10的圓柱形的導紗通道。相似的,中空銷10對應于一個上圓柱形部分43,其具有適于使得其在空腔41內部被導引運動的尺寸,還對應一個較大的罩形的下圓柱形部分45,如下所述。這個圓柱形部分45的徑向尺寸大小使其可以在截頭圓錐部分40的下空腔中運動,罩45的上部可以停靠在截頭圓錐部分40的下空腔的底部。
傳統的共軸彈簧升降系統可以被插入包圍圓柱形部分43的空腔41內。
根據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這些部分被制成彼此可粘合的形式,以便在行進末端可彼此粘合,對于由此處于接觸的這些部分而言,其中一個被制成具有鐵磁性,例如用含鐵的材料或鐵芯制成,例如,與截頭圓錐部分40為一體的鐵墊片46,另一部分中嵌入永磁鐵47。一旦接觸已建立,并且中空銷10到達上行程的末端,墊片46和磁鐵47之間的間距達到最小,相互之間的磁引力達到最大值。退繞紗線上的可能的張力波動受到磁力的抵制,使中空銷停止在其行程末端而不會產生有害的振動。
這個使上中空銷10處于升起位置的維持系統也可以在沒有共軸彈簧的情況下而實現。在這種情況中,一旦上中空銷下降完成,它的重新提升必須通過操作加捻站的人而實施,直到罩45和磁鐵47被重新恢復到它們的上行程末端。
如圖2BIS所示,上中空銷10由幾個帶螺紋的共軸部分制成,以使其可被納入由截頭圓錐部分40的空腔41組成的圓柱形導引通道。朝下突出的類型多樣的元件48安裝在罩形元件45的底部,當中空銷10被下降而靠到下中空銷11的頂部時,起到導紗的作用。
如圖2所示,倍捻紗線5向上進入外罩殼19(為簡化起見,圖中未示出)和容納有兩個供紗筒子的筐13、14之間的圓柱形空間,并穿過導紗環6。在導紗環6的上方,紗線遇到紗線探針50,其由一個鉸接在加捻站結構上的杠桿構成,其末端部分51被擱置在上行的紗線上。
圖2TER是紗線探針50及與其相連元件的放大示意圖。在所述的實施例中,導紗杠桿50的行程是中斷的,其末端有一個與加捻紗線接觸的接觸元件51,接觸元件51由一個與紗線運行方向相垂直的桿構成。紗線探針50與銷52是一體的,銷52能在設置有允許相對于紗線探針杠桿50進行一定程度的自由旋轉的徑向開口54的短管53內轉動。短管53是鉸接在固定結構57上的一個活動臂桿55的一部分,并能夠與紗線探針杠桿50同軸轉動。在正常運轉時,臂55處于幾乎垂直的位置并向后傾斜,以至于它的重心相對于也鉸接在所述機器的固定結構的元件57上的短管53的旋轉軸微微向左偏后。
圖3表示當紗線5斷裂、缺失或有缺陷而不再支撐上述紗線探針時紗線探針50的狀態,紗線探針50被下降并繞其位于短管53中的鉸鏈轉動。在轉動初始時,紗線探針50的杠桿在開口54內轉動,直到其停下來,此時限定了開口54的紗線探針50杠桿的肩部與短管53接合,并且紗線探針50杠桿自身的重量迫使短管53轉動,從而引起臂55下落,根據圖3中箭頭所指的方向繞短管53,其重心沿順時針方向轉動。
圖3BIS是臂55結構的透視圖。臂55的主體由一個壓延件制成,并在末端部分與短管53一起被鉸接到固定結構57,短管53由此容納和導引導紗探針杠桿50。
臂55的主體被制成具有這樣的重量,其足以壓迫上中空銷10,克服使其上升的彈力和/或磁力,迫使上中空銷10下落直至靠到下中空銷11頂部。在上中空銷10的頂部22的上方,一個橫向支撐部件58插入到臂55主體內。一個確定了臂55靠在肩元件(因簡化起見,圖中未示出)上的這樣一個旋轉運動終點的突出部分59也被插裝到短管53上。
紗線探針50和臂55與在帶有開口54的短管53內轉動的轉動銷52共同配置在一起,可以在紗線5斷裂和/或缺失與臂55的下落之間形成一個預先設定的延遲,以中斷紗線3、4從供紗筒子上的退繞。
圖4是當加捻紗線5發生斷裂或缺失,紗線探針50和臂55下落以引發兩個供紗筒子停止退繞時加捻站的結構示意圖。
加捻紗線5的探針50在其中一個行程末端發生順時針下落(因簡化起見,圖中未示出)。在其后部,探針50裝有一個從上供紗筒子1上退繞的紗線3的攔截和中斷元件59,用以阻止紗線3被再次拽回上中空銷10的內部。
紗線3從上供紗筒子上的進一步的退繞被機械攔截裝置59阻止,所述裝置59進入紗線3的退繞區域,中斷并阻止紗線3繼續進入上中空銷10。
相對于探針50有一個小的延遲,臂55也開始下落直到它的重量通過橫向元件58而停靠在上中空銷10的頂部22上。接著,臂55的撞擊使上中空銷10從保持其升起的元件拔出,例如磁鐵47,并使其下落,直到罩形元件45接觸到下中空銷11的頂部23。
安裝在罩形元件45末端的連接件48,在中空銷10接觸到下中空銷11的頂部時,可以攔截和阻止紗線4進一步從筒子2上的退繞,和防止其被再次拽入到上中空銷10內。
紗線4從下供紗筒子2的退繞被機械攔截裝置48向下起動而阻止,該裝置48進入紗線4退繞區域,并阻止紗線進入下中空銷11。
在圖5所示的本發明的可選實施例中,上行紗線5經過導紗環6后,經過一個紗線異常檢測器70,該檢測器70能夠檢測到紗線是否存在和運行,和是否在預先設定的纖度和勻度范圍內。當檢測器70檢測到運行紗線的缺失或者紗線特征異常,會引起臂71的下落,臂71功能類似于上一實施例圖中的臂55。臂71與銷72鉸接在一起,銷72在位于固定結構57上的圓柱形空腔內可以轉動,臂71可以從如圖5所示的上位位置下落到如圖6中所示的下位位置。臂71由支撐元件74支撐在上位位置,支撐元件74具有兩個交替控制位置,一個突出的前進位置以支撐臂71,一個后退位置松開下落的臂71,直到其接觸上中空銷10。這兩個位置都由檢測器70的檢測信號來控制紗線的缺失和異常會引起元件74的后退和臂71的下落,而紗線存在和運行的正常會使元件74保持在臂71的前進支撐位置。
為了這個目的,當臂71由于元件74的收回而下落時,一個橫向銷75插入到臂71主體內以作為上中空銷10頂部21上的一個支撐物。臂71被制成具有這樣的重量,其足以壓迫上中空銷10,并克服保持其升起的彈力和/或磁力。臂71的末端部分裝有攔截和中斷元件77。
圖6是檢測器70在檢測到紗線發生異常后,圖5所示加捻站的示意圖。臂71根據檢測器70檢測到加捻紗線5發生異常或缺失的信號發生下落,引起兩個供紗筒子紗線退繞的停止。
當落下時,臂71用紗線切斷元件77橫切加捻正常進行時氣圈旋轉所依據的突出表面。如果,檢測器70已經檢測到加捻紗線5的異常,臂71下落也會引起紗線的中斷。
當臂71到達上中空銷10的頂部22時,元件77也橫斷紗線3從上供紗筒子1上的退繞路線,中斷紗線3,并阻止其被拽回上中空銷10中。同時通過橫向元件75、臂71將其自身的重量支承在上中空銷10的頂部22,使其下落,也能阻止下供紗筒子的供紗,類似于參照圖4所示。
本發明中的紗線阻止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相當大的優點。阻止紗線3、4從供紗筒子1、2上退繞時無需對錠子進行制動和停轉,這是很清楚的事實。
需要注意的是在現有技術中,當錠子轉動時,由于兩個供紗筒子之間的空間很難進入而不能阻止下供紗筒子的紗線退繞。
每個加捻錠子不需要獨立的制動機構,更加簡化和經濟。
權利要求
1.一種阻止紗線(3,4)從加捻錠子(F)的供紗筒子(1,2)上退繞的退繞阻止裝置,供紗筒子(1,2)同軸地并相互疊置地被插在其各自的中空銷(10,11)上,每根紗線(3,4)均以與另一根紗線同樣的方向向上從其筒子上退繞,直接進入中空銷(10,11),在紗線行進中,不會穿過圍繞另一個供紗筒子的空間,其特征在于下供紗筒子(2)的紗線(4)退繞的阻止裝置包括一個與上中空銷(10)是一體的機械式攔截元件(48),該攔截元件(48)通過啟動裝置(55,71)被啟動以下落進入紗線(4)退繞區域,防止紗線(4)進入到下中空銷(11)內。
2.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下供紗筒子(2)的紗線(4)退繞的阻止裝置與包括一個機械式攔截元件(59,77)的上供紗筒子(1)的紗線(3)退繞的阻止裝置相互配合地聯合在一起,其中機械式攔截元件進入到退繞區域,中斷紗線并阻止紗線進入上中空銷(10)。
3.如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喂送紗線(3,4)的退繞阻止裝置的啟動受到安裝在導紗環(6)的下游的加捻紗線(5)的機械式紗線探針(50)下落的控制。
4.如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喂送紗線(3,4)退繞的阻止裝置的啟動受到加捻紗線(5)的異常檢測器(70)的控制。
5.如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加捻紗線(5)的異常檢測器(70)能夠檢測到上述紗線是否存在,是否正常運行,也能檢測到是否在一個預先沒定的纖度和勻度范圍內。
6.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下供紗筒子(2)的紗線(4)退繞的阻止裝置包括一個或更多個安裝在罩形元件(45)的底部并向下伸出的元件(48),所述元件(45)的底部形成了上中空銷(10)的下末端部分,當銷(10)被降下而靠到下中空銷(11)的頂部時,元件(48)起到導紗的作用。
7.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上中空銷(10)由幾個共軸的螺紋部分制成。
8.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保持上中空銷(10)相對于其轂(17)處于升起位置的系統是磁性的類型,一部分是用含鐵的材料或鐵芯制成,另一部分插入一塊磁鐵(47)。
9.如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紗線退繞(3,4)的阻止裝置的啟動通過機械式連接在一起的可轉動的紗線探針(50)和臂(55)而實現,臂(55)的自重足以在下落時壓迫上中空銷(10),克服保持上中空銷(10)升起的力,并使其下落直到接觸下中空銷(11)的頂端。
10.如權利要求9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可轉動地連接在一起的紗線探針(50)和臂(55),可以在紗線(5)斷裂和/或缺失與臂(55)的下落之間形成一個預先設定的延遲,以中斷紗線(3,4)從供紗筒子(1,2)上的退繞。
11.如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紗線(3,4)退繞的阻止裝置的啟動通過檢測器(70)和臂(71)而聯合實現,檢測器可以根據被檢測的紗線,引起臂(71)的下落或保持其在升起的位置,當臂(71)下落的時候,其自身的自重足以壓迫上中空銷(10),克服保持上中空銷(10)升起的力,使其下落直到到達下中空銷(11)的頂端。
12.如權利要求11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臂(71)由支撐元件(74)保持在上位位置,支撐元件(74)具有兩個交替控制位置,一個突出的前進位置支撐停靠的臂(71),一個后退位置松開臂(71),允許其下落直至到達上中空銷(10)。
13.如權利要求11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臂(71)的末端部分裝有一個攔截和中斷紗線的元件(77)。
14.如權利要求13中所述的紗線退繞的阻止裝置,其特征在于臂(71)下落行程中,通過元件(77),臂(71)切入加捻紗線(5)旋轉的氣圈表面,也切斷了紗線(3)從上供紗筒子(1)上退繞的路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供紗筒子互相交疊插在中空銷上的加捻錠子的紗線從供紗筒子退繞的阻止裝置。其中,機械式攔截元件通過安裝在導紗環下游的加捻紗線檢測裝置被啟動,進入到位于每個中空銷進口的退繞區域內阻止紗線的退繞。
文檔編號D01H1/00GK1661142SQ200510065629
公開日2005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9日
發明者R·巴迪亞利, R·尼科德莫, G·吉納米 申請人:Savio紡織機械責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