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滾筒式洗衣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滾筒式洗衣機。
背景技術:
以往的滾筒式洗衣機的結構如以下那樣。即,旋轉滾筒形成為有底圓筒形,以旋轉 軸從開口的正面側朝向成為底部的背面側呈水平或呈從水平方向向下傾斜方式被設置在 水槽內。而且,旋轉滾筒被驅動而旋轉,洗滌所收容在旋轉滾筒內的被洗滌物。還已知有具 有利用循環泵使水槽內的洗滌水循環的循環功能的滾筒式洗衣機(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 10-127978號公報和日本特開2008-073128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0-127978號公報的滾筒式洗衣機形成彼此角度錯開一些的多個噴 射口,從旋轉滾筒前側向旋轉滾筒中心側進行利用循環部件的向旋轉滾筒內的噴射。其結 果,高效率地洗滌大體積的被處理物。日本特開2008-073128號公報的滾筒式洗衣機的循環泵的泵殼體具有,與泵葉輪 的正反轉相對應地切換噴出的兩個噴出口。由此,與旋轉滾筒的正反轉相對應地在洗滌時 和漂洗時洗滌水噴出方向產生改變。但是,在日本特開平10-127978號公報公開的水循環技術中,因為形成彼此角度 錯開一些的多個的噴射口噴射柱狀的噴灑流(shower),所以各個噴灑流位于局部的范圍。 為了彌補噴灑流位于局部的范圍,形成了不同角度的多個噴射口,然而在以節約用水為目 的的滾筒式洗衣機中,需要以少量的水量進行水循環,利用噴射口的數量進行彌補存在極 限。此外,在日本特開2008-073128號公報中公開的水循環技術具有與泵葉輪的正反 轉相對應地切換噴出的兩個噴出口。由此,與旋轉滾筒的正反轉相對應地改變洗滌時和漂 洗時的洗滌水噴出的方向。對在旋轉滾筒向正反旋轉方向旋轉時落下的被洗滌物噴射噴灑 流,增加被洗滌物的重量,提高由捶洗帶來的洗滌力。但是,特別在大體積的被洗滌物的情 況下,無法成為捶洗的狀態,從而無法得到捶洗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在利用循環泵使水槽內的洗滌水循環 時由洗滌水的自循環泵起的噴出側通路的向旋轉滾筒內被洗滌物噴出的效率和洗滌水向 被洗滌物的滲入性,洗滌力高的滾筒式洗衣機。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滾筒式洗衣機包括旋轉滾筒,形成為有底圓筒形;水槽,以 從正面側朝向成為底部的背面側使旋轉滾筒旋轉軸方向呈水平或從水平方向向下傾斜的 方式設置有旋轉滾筒;電動機,用于控制旋轉滾筒旋轉;水循環系統,利用循環泵使水槽內 的洗滌水經由與水槽連接的循環通路向旋轉滾筒內循環,該滾筒洗衣機能通過驅動電動機 和循環泵而進行洗滌工序、漂洗工序當中的至少1個工序,其中,水循環系統設有入水口, 設于水槽的外周壁,與自循環泵起的噴出側通路連接;導水路,設于水槽的前端壁,與入水口連結,并且使洗滌水分流;多個噴出口,設于導水路,用于使洗滌水向水槽的前端壁背面 和旋轉滾筒前端壁正面之間噴出;多個噴射口,用于將從多個噴出口噴出的洗滌水向旋轉 滾筒內噴射,多個噴出口在水槽的前端壁背面和旋轉滾筒前端壁正面之間在規定的周向范 圍內開口,水槽的前端壁背面具有用于使從多個噴出口噴出的洗滌水朝向旋轉滾筒的內部 流動的引導面,使從多個噴出口噴出的洗滌水沿著水槽的前端壁的背面和引導面流動并從 多個噴射口被噴出,入水口、多個噴出口和多個噴射口的開口方向朝向旋轉滾筒的旋轉中 心側。這樣的滾筒式洗衣機能夠盡可能地降低在水循環系統中的入水口的水流壓力的 損失。此外,通過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噴出口的水流壓力,即使以少量的水量也能夠從多個 噴射口噴射高水流壓力的洗滌水。因此,能夠分別對小體積和大體積的被洗滌物噴射更強 力的洗滌水,能提高洗滌水對被洗滌物的滲入性和洗滌效果。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滾筒式洗衣機的概略構造的剖視圖。圖2A是用于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循環泵的剖視圖。圖2B是用于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循環泵的側視圖。圖3A是該滾筒式洗衣機的水槽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3B是從內部看該滾筒式洗衣機的水槽的前壁的后視圖。圖4是該滾筒式洗衣機的水循環通路的導水路附近的剖視圖。圖5是表示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噴射洗滌水的狀態的主視圖。圖6是從旋轉滾筒的旋轉軸方向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2的滾筒式洗衣機的水 槽的前壁的后視圖。圖7是從內部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3的滾筒式洗衣機的水槽的前壁的后視 圖。圖8A是從內部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4的滾筒式洗衣機的水槽的前壁的后視 圖。圖8B是用L-L線剖切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導水路時的放大剖視圖。圖8C是用R-R線剖切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導水路時的放大剖視圖。圖9A是從內部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5的滾筒式洗衣機的水槽的前壁的后視 圖。圖9B是用Ll-Ll線剖切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導水路時的放大剖視圖。圖9C是用L2-L2線剖切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導水路時的放大剖視圖。圖9D是用L3-L3線剖切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導水路時的放大剖視圖。圖10是表示噴射該滾筒式洗衣機的洗滌水的狀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一邊參照附圖一邊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另外,本實用新型不限定于 該實施方式。(實施方式1)[0029]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滾筒式洗衣機的概略構造的剖視圖,圖2A 是用于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循環泵的剖視圖,圖2B是用于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循環泵的側視 圖。本實施方式1的滾筒式洗衣機根據模式設定和控制程序,具有自動控制圖1所示 的電動機6、供水系統7、排水系統8、干燥系統9,至少進行洗滌工序、漂洗工序、脫水工序、 干燥工序的功能。但是,能省略干燥系統9。此外,除上述之外,還能夠根據需要在洗滌準備 工序時、洗滌工序時、漂洗工序時等,利用水循環系統16使水槽3內的洗滌水循環,謀求洗 滌劑的快速溶解和防止洗滌劑的局部集中,提高洗滌和漂洗的功能。另外,供水系統7能夠通過電磁閥的開閉如以實線箭頭標記所示那樣適時地供 水,還能夠利用供水,將洗滌劑收容部的洗滌劑適時地投入水槽3內。排水系統8能夠利用 排水閥19的開閉在洗滌工序結束時、漂洗工序結束時等有需要的時侯如以虛線箭頭標記 所示那樣排水。此外,水循環系統16反復進行利用循環泵20將水槽3內的洗滌水吸入、再 使洗滌水返回水槽3內這樣的動作。S卩,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滾筒式洗衣機包括旋轉滾筒4、水槽3、電動機6、 水循環系統16,通過驅動電動機6、循環泵20而進行洗滌工序、漂洗工序當中的至少1個工 序。在此,旋轉滾筒4形成為有底圓筒形。在水槽3中以從正面側朝向成為底部的背面側 使旋轉滾筒4的旋轉軸10方向呈水平或呈從水平方向向下傾斜的方式設置有旋轉滾筒4。 電動機6控制旋轉滾筒4旋轉。水循環系統16利用循環泵20使水槽3內的洗滌水經由與 水槽3連接的循環通路到達旋轉滾筒4內而進行循環。運轉過程等模式和各種功能的選擇從設于洗衣機主體2的前表面上部的操作面 板21輸入。控制系統22基于該輸入信息,通過顯示于操作面板21上的顯示部件上而將運 轉過程等告知使用者。此外,在利用操作面板21的輸入設定了部件設定運轉開始時,輸入 來自檢測水槽3內的水位的水位檢測部件等的數據而開始驅動,控制排水閥19、供水閥等 的動作,進行洗滌、脫水、干燥等運轉。另外,在洗衣機主體2正面側設有主體開口 2b,構成為經由設于水槽3正面側的第 2開口 13和設于旋轉滾筒4正面側的第1開口 54,將被洗滌物放入旋轉滾筒4內或從旋轉 滾筒4內取出被洗滌物。在主體開口 2b設有開閉門5。開閉門5借助安裝在第2開口 13 的口緣上的密封構件14封閉第2開口 13,并能夠打開該開閉門5。另外,旋轉滾筒4的驅動包括正反連續旋轉驅動模式和進行急速正反弧線旋轉的 正反弧線旋轉驅動模式。在此,急速正弧線旋轉是旋轉滾筒4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旋 轉。正反弧線旋轉驅動模式交替地反復進行急速正弧線旋轉和急速反弧線旋轉。正反連續 旋轉驅動模式以表現出由旋轉滾筒4的旋轉所被舉起的被洗滌物自其自重占優的高度位 置落下的動作的旋轉速度使旋轉滾筒4正反交替地反復連續旋轉。在洗滌工序、或洗滌工 序和漂洗工序中,交替地執行正反弧線旋轉驅動模式和正反連續旋轉驅動模式。由此,通過旋轉滾筒4的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急速弧線旋轉和緊急制動,使 被洗滌物最大限度地被舉起到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位置。并且,利用舉起被洗滌物的 最后階段的緊急制動產生制動狀態,利用被洗滌物的慣性和自重使被洗滌物從旋轉滾筒4 的內表面剝離,利用其自重使其能夠下落到與舉起側左右相反的一側。因此,能特別地對含 有洗滌水而充分潤濕,且處于松弛、容易滑動的狀態的被洗滌物施加較高解開作用,并且能對被洗滌物作用機械力,因此能提高洗滌性能。而且,正反弧線旋轉驅動模式交替地重復進行弧線旋轉驅動的正向的急速正弧線 旋轉和反向的急速反弧線旋轉。利用正反弧線旋轉驅動模式,使得在正反交替的急速弧線 旋轉驅動下的被洗滌物的舉起位置、落下位置在每次弧線旋轉驅動中左右交替地調換。因 此,能避免被洗滌物纏繞并更進一步提高解開作用。此外,能增加被洗滌物所受到的機械力 的次數,因此能提高洗滌性能。此外,利用高解開作用,能抑制在進行洗滌、漂洗工序時被洗滌物彼此產生纏繞。 由此,長時間地執行正反弧線旋轉模式的有效的捶洗,能提高洗滌效果和漂洗效果。此外,如果只用正反弧旋轉驅動模式,則被洗滌物的纏繞、扭轉、起皺等雖得到減 輕,但難以調換被洗滌物上下方向的位置,旋轉滾筒4底部的被洗滌物難以運動。因此,容 易產生洗滌不均勻,而通過并用正反連續旋轉驅動模式,則能實現被洗滌物上下方向的位 置調換。即,減輕正反連續旋轉驅動模式的被洗滌物纏繞、扭轉、起皺。并且減輕正反弧旋 轉驅動模式下作用于被洗滌物的機械力的不均衡,由此利用兩模式而能對洗滌、漂洗中的 被洗滌物施加2種不同的動作。即,具體來說,利用正反弧旋轉驅動模式,減輕被洗滌物的 纏繞、扭轉、起皺并能施加可靠的手搓洗的動作。此外,利用正反連續旋轉驅動模式,使被洗 滌物大幅地連續運動,一邊減輕不均勻,一邊進行洗滌,對均勻且頑固的污漬施加有效的洗 滌作用。如圖1所示,循環泵20固定在底板2a上。水循環系統16的自循環泵20起的噴 出側通路16b朝向第2開口 13所位于的洗衣機主體2的前方延伸。具體來說,如圖2A、圖 2B所示,循環泵20的收容有葉輪20a的樹脂制的泵殼體20b為該循環泵20的開口側。另 外,循環泵20與處于循環電動機20c的電動機殼體20d前端的軸承隔壁20dl抵接而一體 化,葉輪20a與電動機軸20e直接連結,該循環泵20嵌裝在樹脂制的安裝座35上。此外,圖3A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滾筒式洗衣機的水槽的主要部分立體 圖,圖3B是從內部看該滾筒式洗衣機的水槽的前壁的后視圖,圖4是該滾筒式洗衣機的水 循環通路的導水路附近的剖視圖。如圖3A所示,在水槽3的前壁3h的下方形成有呈大致U 字狀、向前方鼓出的鼓出部3a。如圖3B、圖4所示,外形與鼓出部3a大致相同形狀的覆蓋 構件55以從內部將密封件55a夾在覆蓋構件55與鼓出部3a之間的方式,通過螺紋連結等 方式進行安裝,形成導水路55b。如圖3A所示,在鼓出部3a的左下方部(在圖3B中為右下方部)即比旋轉滾筒4 的旋轉中心靠左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沿旋轉滾筒4的垂線方向開口的入水口 51。為使入水口 51的開口處于封閉狀態,將該入水口 51的開口與水循環系統16的噴出側通路16b連接。 此外,形成為大致U字狀的覆蓋構件55的各自的上端部分形成有不包括密封件55a的非密 封構成的缺口部55c。利用缺口部55c,在導水路55b的上端部分,在缺口部55c和與缺口 部55c相對應的水槽3的前端壁3h的背面之間形成有具有沿周向區域擴展的開口的噴出 口 55d。在此,導水路55b由鼓出部3a和覆蓋構件55呈大致U字狀地分支地形成。被循環泵20加壓的洗滌水經由水循環系統16的噴出側通路16b從入水口 51流 入導水路55b。然后,洗滌水從噴出口 55d向水槽3的前端壁3h的背面和與前端壁3h相對 應的旋轉滾筒4的前端壁4b的正面之間噴出。洗滌水在形成于前端壁3h的背面和前端壁 4b的正面之間的流路52中經過。而且,洗滌水經由設于水槽3正面側的第2開口 13、在朝向旋轉滾筒4方向的引導面56引導下,從噴射口 53向旋轉滾筒4內(圖4的箭頭標記a 方向)噴射。此外,入水口 51、噴出口 55d和噴射口 53的開口方向朝向旋轉滾筒4的大致旋轉 中心側(圖3B的箭頭標記方向)。此外,從1個位置的入水口 51到2個位置的噴出口 55d 之間,分別由被封閉的導水路55b連通。因此,特別是對于距離入水口 51遠的噴出口 55d而 言,利用導水路55b的內部形狀抑制洗滌水的水流壓力從入水口 51到噴出口 55d的降低。這樣,水循環系統16設有入水口 51、導水路55b、多個噴出口 55d和多個噴射口 53。在此,入水口 51設于水槽3的外周壁,與從循環泵20起的噴出側通路16b連接。導水 路55b設于水槽3的前端壁3h,與入水口 51連結,并且使洗滌水分流。多個噴出口 55d設 于導水路55b,向水槽3的前端壁3h背面和旋轉滾筒4的前端壁4b正面之間噴出洗滌水。 從多個噴出口 55d噴出的洗滌水自多個噴射口 53向旋轉滾筒4內噴射。此外,多個噴出口 55d在水槽3的前端壁3h背面和旋轉滾筒4的前端壁4b正面 之間在規定的周向范圍內開口。而且,水槽3的前端壁3h背面具有使從多個噴出口 55d噴 出的洗滌水朝向旋轉滾筒4的內部流動的引導面56。而且,從多個噴出口 55d噴出的洗滌 水沿著水槽3的前端壁3h的背面和引導面56流動,從多個噴射口 53噴射。而且,入水口 51、多個噴出口 55d和多個噴射口 53的開口方向朝向旋轉滾筒4的旋轉中心側。通過上述 的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滾筒式洗衣機能夠抑制洗滌水的從入水口 51到噴出口 55d的水流壓力損失。因此,即使很小水量也能夠從兩個噴射口 53噴射高水流壓力的洗滌 水,對小體積和大體積的被洗滌物均能夠噴射更強力的洗滌水。其結果,因為本實用新型的 實施方式1的滾筒式洗衣機能提高洗滌水向洗滌物的滲入性,所以能夠提高洗滌效果。此外,圖5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滾筒式洗衣機噴射洗滌水的狀態的 主視圖。開始洗滌時的被洗滌物在未含有洗滌水的狀態下體積大時,即使圖5所示的左側 的噴射口 53附近由被洗滌物沿周向堵塞的情況下,也能從右側的噴射口 53朝向旋轉滾筒4 的第1開口 54附近地進行噴射。然后,迅速地潤濕噴射口 53附近的被洗滌物,體積減小, 從而能由解決由于被洗滌物造成的左側的噴射口 53附近的堵塞。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滾筒式洗衣機不論旋轉滾筒4內的被洗滌物的 多少都能夠有效地使洗滌水發揮作用。此外,因為噴出口 55d位于不與旋轉滾筒4內的被 洗滌物接觸的位置,所以能夠防止因勾掛被洗滌物而影響洗滌、漂洗、干燥等必須的動作或 防止損傷、弄破被洗滌物。通過組合在正反連續旋轉驅動模式中的上下調換被洗滌物的動 作和在正反弧線旋轉驅動模式時的左右調換被洗滌物的動作提高洗滌水的噴射效果。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1的滾筒式洗衣機通過增加噴出口 55d的個數、改變 與噴出口 55d相對應的噴射口 53的形狀,能夠使洗滌水相對于旋轉滾筒4的旋轉軸10的 噴射角度和噴射的展開角度不同。這樣一來,從一方的噴射口 53朝向旋轉滾筒4的旋轉軸10方向的展開寬度小,進 行朝向旋轉滾筒4的內側方向的噴射。此外,從另一方的噴射口 53進行具有大的展開寬度 的噴射,難以潤濕的旋轉滾筒4的中心附近的內側部分的被洗滌物也迅速地被潤濕,提高 洗滌效果。此外,通過使洗滌水滲入旋轉滾筒4的中心附近的內側部分的被洗滌物而減小 該被洗滌物的體積,在旋轉滾筒4內的被洗滌物容易提前動作。因此,也能夠提高捶洗的效 果,并且能夠通過由于被洗滌物的體積減小而形成的間隙向被洗滌物整體噴射洗滌水,能進一步提高洗滌效果。另外,在本實施方式1中,在左右2個位置具有噴出口 55d,然而也可以在3個位置 以上具有噴出口。(實施方式2)圖6是從旋轉滾筒的旋轉軸方向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2的滾筒式洗衣機的水 槽的前壁的后視圖。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2中,對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構成要素標注 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其說明,說明不同的點。如圖6所示,在與旋轉滾筒4的旋轉軸10方向垂直的平面中,連結旋轉滾筒4的 旋轉中心和入水口 51的線為第1線61。然后,在該平面中的第1線61的兩側設有距入水 口 51距離不同的多個噴出口 55d。連結旋轉滾筒4的旋轉中心和距入水口 51距離近的噴 出口 55d的線為第2線62,連結旋轉滾筒4的旋轉中心和距入水口 51距離遠的噴出口 55d 的線為第3線63。此外,角度α為第1線61和第2線62所成的角度,角度β為第1線 61和第3線63所成的角度。而且,將經過旋轉滾筒4的旋轉中心的鉛垂線投影到與旋轉滾 筒4的旋轉軸10方向垂直的平面上而成的線為第4線64。入水口 51被配置在距第4線64角度γ的位置。S卩,第1線61和第4線64所成 的角度是角度Y。在角度α =角度β成立的情況下,從入水口 51經由導水路55b,從噴 出口 55d噴出并從噴射口 53噴出的洗滌水的兩方的噴射成為大致均等的壓力。相對于此,在角度α <角度β的情況下,從角度α側的噴射口 53噴出的洗滌水 的噴射與角度α =角度β的情況相比成為較大的水流壓力。相反地,從角度β側的噴射 口 53噴出的洗滌水的噴射與角度α =角度β的情況相比成為較小的水流壓力。這樣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2的滾筒式洗衣機為角度α <角度β。根據上述 的結構,如圖5所示,從正面看來自左側的噴射口 53的洗滌水如噴灑流形狀A那樣朝向大 致上方向,且以具有大致直線狀的展開寬度的角度噴射。從正面看來自右側的噴射口 53的 洗滌水如噴灑流形狀B那樣,朝向噴灑流形狀A的下方向,且以具有比噴灑流形狀A寬的展 開寬度的扇形狀噴射。S卩,從各自的噴出口 55d噴射的洗滌水具有不同的水流壓力,從左右的噴射口 53 經由圖1的第1開口 54向旋轉滾筒4內噴射。因此,能夠實現相對于旋轉滾筒4的旋轉軸 10的噴射角度不同的噴射、噴射寬度和展開角度不同的噴射。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入水口 51被配置在圖6中的與右側的噴出口 55d的距離 比與左側的噴出口 55d的距離近的位置。因此,距離近的右側的噴出口 55d的噴出水壓能 夠高于距離遠的噴出口 55d的噴出水壓。此外,在來自距入水口 51距離近的噴射口 53噴 射洗滌水時,與距入水口 51距離遠的噴射口 53的噴射相比,能夠增大相對于旋轉滾筒4的 旋轉軸10的噴射角度。而且,能夠提高噴出水壓、減小噴射的展開角度,也能夠對旋轉滾筒 4背面側(內側)的被洗滌物噴射洗滌水。另一方面,在從相對于入水口 51距離遠的噴射口 53噴射洗滌水時,與從距入水口 51的距離近的噴射口 53噴射洗滌水相比,也能夠減小相對于旋轉滾筒4的旋轉軸10的噴 射角度。而且,能夠降低噴出水壓、增大噴射的展開角度,也能夠對旋轉滾筒4正面側(開 口側)的被洗滌物噴射洗滌水。因此,從作為與圖6翻轉位置的圖5所示的左側的噴射口 53進行朝向旋轉滾筒4的旋轉軸10方向展開寬度小、朝向旋轉滾筒4的內側方向的噴射。因此,即使是對利用來自 右側的噴射口 53的具有大的展開寬度的噴射所難以潤濕的旋轉滾筒4的中心附近內側部 分的被洗滌物而言,也能夠噴射洗滌水。此外,通過使洗滌水滲入旋轉滾筒4的中心附近內 側部分的被洗滌物中而減小該被洗滌物的體積,容易使被洗滌物在旋轉滾筒4內移動。其 結果,洗滌時的捶洗效果也提高,并且能夠從由被洗滌物的體積減小而形成的間隙對被洗 滌物整體噴射洗滌水。此外,即使在開始洗滌時的被洗滌物在未含有洗滌水的狀態下體積大,圖5所示 的左側的噴射口 53附近由被洗滌物沿周向堵塞的情況下,也會成為如下所述的情況。艮口, 從右側的噴射口 53朝向旋轉滾筒4的第1開口 54附近進行具有大的展開寬度的噴射,噴 射口 53附近的被洗滌物迅速潤濕,體積減小。由此,解決了由被洗滌物造成的左側的噴射 口 53附近的堵塞。而且,若將入水口 51的位置設定在循環泵20的配置側,則能夠使從循環泵20向 入水口 51連接的噴出側通路16b最短化。而且,能盡可能地降低水循環系統16內的水流 壓力的損失,而且最大限度地確保噴出口 55d的水流壓力。由此,即使以少量的水量也能夠 從噴射口 53噴射水流壓力較高洗滌水,對小體積或大體積的被洗滌物均能噴射更強力的 洗滌水,由于洗滌水向被洗滌物的滲入性增強,所以能提高洗滌效果。而且,通過組合在正反連續旋轉驅動模式中的上下調換被洗滌物的動作和在正反 弧線旋轉驅動模式時的左右調換被洗滌物的動作進一步提高洗滌水的噴射效果。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作為將噴射口 53、噴出口 55d、入水口 51左右翻轉的 結構也能夠發揮同樣的效果。(實施方式3)圖7是從內部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3的滾筒式洗衣機的水槽的前壁的后視 圖。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3中,對于與實施方式1或實施方式2相同的構成要素,標注 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其說明。如圖7所示,入水口 51的開口截面積為S51、在相對于旋轉軸10配置在左右2個 位置的噴出口 55d中,正面(在此的正面是指圖5的主視方向)左側的噴出口 55d的開口 截面積為S55d(L)、正面(在此的正面是指圖5的主視方向)右側的噴出口 55d的開口截面 積為 S55d(R)、截面積比 S55d(L)/S51 = SL,截面積比 S55d(R)/S51 = SR。在截面積比SL = SR(> 1或≤1)成立的情況下,從入水口 51經由導水路55b,從 噴出口 55d噴出并從噴射口 53噴出的洗滌水的兩方的噴射成為大致均等的噴出壓力。相對于此,在截面積比SL < SR、SL < 1且SR≥1成立的情況下,從入水口 51到 正面左側的噴出口 55d產生的洗滌水的水流壓力比截面積比SL = SR成立時的水流壓力 大。從正面左側的噴射口 53噴出的洗滌水噴射時的水流壓力比截面積比SL = SR成立時 的水流壓力強。相反地,從正面右側的噴射口 53噴出的洗滌水噴射時的水流壓力比截面積 比SL = SR成立時的水流壓力小。在這樣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3的滾筒式洗衣機中,使多個噴出口 55d的開口 截面積相對于入水口 51的開口截面積的比率不同。根據上述的結構,如圖5所示,從正面看來自左側的噴射口 53的洗滌水如噴灑流 形狀A那樣朝向大致上方向,且以具有大致直線狀的展開寬度的角度噴射。從正面看來自右側的噴射口 53的洗滌水如噴灑流形狀B那樣,朝向噴灑流形狀A的下方向,且以具有比 噴灑流形狀A寬的展開寬度的扇形狀噴射。S卩,從各噴出口 55d噴射的洗滌水具有不同的水流壓力,從左右的噴射口 53經由 圖1的第1開口 54向旋轉滾筒4內噴射。因此,能夠實現相對于旋轉滾筒4的旋轉軸10 的噴射角度不同的噴射、噴射寬度和展開角度不同的噴射。因此,從作為與圖7翻轉位置的圖5所示的左側的噴射口 53進行朝向旋轉滾筒4 的旋轉軸10方向展開寬度小、朝向旋轉滾筒4的內側方向的噴射。因此,即使是對利用來自 右側的噴射口 53的具有大的展開寬度的噴射所難以潤濕的旋轉滾筒4的中心附近內側部 分的被洗滌物而言,也能夠噴射洗滌水。此外,通過使洗滌水滲入旋轉滾筒4的中心附近內 側部分的被洗滌物中而減小該被洗滌物的體積,容易使被洗滌物在旋轉滾筒4內移動。其 結果,洗滌時的捶洗效果也提高,并且能夠從由被洗滌物的體積減小而形成的間隙對被洗 滌物整體噴射洗滌水。此外,即使在開始洗滌時的被洗滌物在未含有洗滌水的狀態下體積大,圖5所示 的左側的噴射口 53附近由被洗滌物沿周向堵塞的情況下,也會成為如下所述的情況。艮口, 從右側的噴射口 53朝向旋轉滾筒4的第1開口 54附近進行具有大的展開寬度的噴射,噴 射口 53附近的被洗滌物迅速潤濕,體積減小。由此,解決了由被洗滌物造成的左側的噴射 口 53附近的堵塞。而且,通過組合在正反連續旋轉驅動模式中的上下調換被洗滌物的動作和在正反 弧線旋轉驅動模式時的左右調換被洗滌物的動作進一步提高洗滌水的噴射效果。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作為將噴射口 53、噴出口 55d、入水口 51左右翻轉的 結構也能夠發揮同樣的效果。(實施方式4)圖8A是從內部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4的滾筒式洗衣機的水槽的前壁的后視 圖,圖8B是以L-L線剖切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導水路時的放大剖視圖,圖8C是以R-R線剖切 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導水路時的放大剖視圖。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4中,對于與實施方 式1相同的構成要素,標注相同附圖標記,省略其說明。如圖8A所示,入水口 51和相對于旋轉軸10配置在左右2個位置的噴出口 55d分 別經由封閉的大致平面狀的呈大致U字狀擴展的導水路55b連通。在此,如圖8B、圖8C所 示,正面左側(在此的正面是指圖5的主視方向)的導水路55b的截面積為S55b(L),正面 右側(在此的正面是指圖5的主視方向)的導水路55b的截面積為S55d(R)。在兩個導水路55b中,在截面積S55b(L)=截面積S55d(R)成立的情況下,從入水 口 51經由導水路55b,從噴出口 55d噴出且從噴射口 53噴出的洗滌水的兩方的噴射成為大 致均等的壓力。相對于此,在截面積S55b(L) <截面積S55d(R)成立的情況下,從入水口 51到正 面左側的噴出口 55d的洗滌水的水流壓力比截面積S55b(L)=截面積S55d(R)成立時的 水流壓力大。相反地,從正面右側的噴射口 53噴出的洗滌水噴射時的水流壓力比截面積 S55b (L)=截面積S55d(R)成立時的水流壓力小。在這樣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4的滾筒式洗衣機中,導水路55b具有多種截面 積。[0084]根據上述的結構,如圖5所示,從正面看來自左側的噴射口 53的洗滌水如噴灑流 形狀A那樣朝向比較靠上的方向,且以具有大致直線狀的展開寬度的角度噴射。從正面看 來自右側的噴射口 53的洗滌水如噴灑流形狀B那樣,朝向噴灑流形狀A的下方向,且以具 有呈扇形狀展開寬度的角度的噴射。即,從各自的噴出口 55d噴射的洗滌水具有不同的水流壓力,從左右的噴射口 53 經由第1開口 54向旋轉滾筒4內噴射。因此,能夠實現相對于旋轉滾筒4的旋轉軸10的 噴射角度不同的噴射、噴射寬度和展開角度不同的噴射。此外,若縮小導水路55b的規定位置的截面積,則能夠提高與導水路55b連結的噴 出口 55d的噴出壓力。而且,在來自噴射口 53的洗滌水的噴射中,能夠增大相對于旋轉滾 筒4的旋轉軸10的噴射角度,能夠進一步減小噴射寬度和展開角度。從作為與圖8翻轉位置的圖5所示的左側的噴射口 53進行朝向旋轉滾筒4的旋轉 軸10方向展開寬度小、朝向旋轉滾筒4的內側方向的噴射。因此,即使是對利用來自右側 的噴射口 53的具有大的展開寬度的噴射所難以潤濕的旋轉滾筒4的中心附近內側部分的 被洗滌物而言,也能夠噴射洗滌水。此外,通過使洗滌水滲入旋轉滾筒4的中心附近內側部 分的被洗滌物中而減小該被洗滌物的體積,容易使被洗滌物在旋轉滾筒4內移動。其結果, 洗滌時的捶洗效果也提高,并且能夠從由被洗滌物的體積減小而形成的間隙對被洗滌物整 體噴射洗滌水。此外,即使在開始洗滌時的被洗滌物在未含有洗滌水的狀態下體積大,圖5所示 的左側的噴射口 53附近由被洗滌物沿周向堵塞的情況下,也會成為如下所述的情況。艮口, 從右側的噴射口 53朝向旋轉滾筒4的第1開口 54附近進行具有大的展開寬度的噴射,噴 射口 53附近的被洗滌物迅速潤濕,體積減小。由此,解決了由被洗滌物造成的左側的噴射 口 53附近的堵塞。而且,通過組合在正反連續旋轉驅動模式中的上下調換被洗滌物的動作和在正反 弧線旋轉驅動模式時的左右調換被洗滌物的動作進一步提高洗滌水的噴射效果。另外,在 本實施方式中,即使作為將噴射口 53、噴出口 55d、入水口 51左右翻轉的結構也能夠發揮同 樣的效果。(實施方式5)圖9A是從內部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5的滾筒式洗衣機的水槽的前壁的后視 圖,圖9B是以Ll-Ll線剖切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導水路時的放大剖視圖,圖9C是以L2-L2線 剖切該滾筒式洗衣機的導水路時的放大剖視圖,圖9D是以L3-L3線剖切該滾筒式洗衣機的 導水路時的放大剖視圖。此外,圖10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5的滾筒式洗衣機的噴 射洗滌水被噴出的狀態的主視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5對于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構成 要素,標注相同附圖標記,省略其說明。如圖9A所示,入水口 51和配置在旋轉軸10左右的2個噴出口 55d分別經由在 封閉的狀態下大致平面狀(使前后的凹凸差盡量小)呈大致U字狀擴展的導水路55b連 通。在此,在圖9B所示在正面左側(在此的正面是指圖10的主視方向)的導水路55b中 具有入水口 51附近的截面部。此外,如圖9C所示,具有設置于水槽3的鼓出部3a處的肋 3f的截面部。而且,如圖9D所示,在水槽3的鼓出部3a的彎曲部跟前的位置,具有鼓出部 3a的槽寬度比入水口 51附近的截面部的槽寬度窄的截面部,各截面的截面積為S55b (Li)、S55b (L2)、S55b (L3)。在S55b (Li) > S55b (L2)、S55b (Li) > S55b (L3)成立的情況下,從入水 口 51 到 正面左側的噴出口 55d產生的洗滌水的水流壓力在具有S55b (Li)的截面積的截面部幾乎 不改變。但是,在肋3f的截面部和鼓出部3a的槽寬度窄于入水口 51附近的截面部寬度的 截面部,洗滌水的水流壓力變大。從入水口 51經由正面左側的導水路55b,從噴出口 55d 噴出并從噴射口 53噴出的洗滌水噴射時的水流壓力比截面積S55b(Ll) = S55b (L2)= S55b(L3)時的水流壓力強。在這樣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5的滾筒式洗衣機中,導水路55b的截面積隨著 接近噴出口 55d而減小。而且,若為S55b(Ll) > S55b (L2) > S55b (L3) > S55d的截面積 這樣的結構,則經由正面左側的噴出口 55d從噴射口 53噴射的洗滌水能夠以更強的壓力向 被洗滌物噴射。如圖10所示,噴灑流形狀A'位于噴灑流A的稍下方向,且以具有比噴灑 流A稍展開的角度噴射洗滌水。但是,根據上述結構,從正面看來自左側的噴射口 53的洗 滌水如噴灑流形狀A那樣,朝向比噴灑流形狀A'靠上的方向,且以與噴灑流形狀A'相比 稍微抑制了直線狀的展開寬度的角度噴射。即,通過使導水路55b的通路內的截面積變化, 能夠使導水路55b的水流壓力、水流速度、水流流量自由地變化。其結果,在來自噴射口的 洗滌水的噴射中,也能夠調整相對于旋轉滾筒4的旋轉軸10的噴射角度、噴射寬度和展開 角度。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作為將噴射口 53、噴出口 55d、入水口 51左右翻轉的 結構也能夠發揮同樣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滾筒式洗衣機,包括 旋轉滾筒,形成為有底圓筒形;水槽,以從正面側朝向成為底部的背面側使上述旋轉滾筒的旋轉軸方向呈水平或呈從 水平方向向下傾斜的方式設置有該旋轉滾筒; 電動機,用于控制上述旋轉滾筒旋轉;水循環系統,利用循環泵使上述水槽內的洗滌水經由與上述水槽連接的循環通路向上 述旋轉滾筒內循環,該滾筒式洗衣機能通過驅動上述電動機和上述循環泵而進行洗滌工序、漂洗工序當中 的至少1個工序,其特征在于, 上述水循環系統設有入水口,設于上述水槽的外周壁,與自上述循環泵起的噴出側通路連接; 導水路,設于上述水槽的前端壁,與上述入水口連結,并且使洗滌水分流; 多個噴出口,設于上述導水路,用于使洗滌水向上述水槽的前端壁背面和上述旋轉滾 筒前端壁正面之間噴出;多個噴射口,用于將從多個上述噴出口噴出的洗滌水向上述旋轉滾筒內噴射, 多個上述噴出口在上述水槽的前端壁背面和上述旋轉滾筒前端壁正面之間在規定的 周向范圍內開口,上述水槽的前端壁背面具有用于使從多個上述噴出口噴出的洗滌水朝向 上述旋轉滾筒的內部流動的引導面,使從多個上述噴出口噴出的洗滌水沿著上述水槽的前 端壁的背面和上述引導面流動并從多個上述噴射口被噴出,上述入水口、多個上述噴出口 和多個上述噴射口的開口方向朝向上述旋轉滾筒的旋轉中心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筒式洗衣機,其特征在于,在與上述旋轉滾筒的上述旋轉軸方向垂直的平面中,以連結上述旋轉滾筒的旋轉中心 和上述入水口的線為第1線,在上述第1線的兩側設有與距上述入水口的距離不同的多個 上述噴出口,以連結上述旋轉中心和距上述入水口的距離近的上述噴出口的線為第2線, 以連結上述旋轉中心和距上述入水口的距離遠的上述噴出口的線為第3線,上述第1線和 上述第2線所成的角度比上述第1線和上述第3線所成的角度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筒式洗衣機,其特征在于,使多個上述噴出口的開口截面積相對于上述入水口的開口截面積的比率不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筒式洗衣機,其特征在于, 上述導水路具有多種截面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滾筒式洗衣機,其特征在于, 上述導水路的截面積隨著接近上述噴出口而減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包括旋轉滾筒、水槽、電動機和水循環系統的滾筒式洗衣機,水循環系統設有入水口、導水路、多個噴出口和多個噴射口,多個噴出口在水槽的前端壁背面和旋轉滾筒前端壁正面之間在規定的周向范圍內開口,水槽的前端壁背面具有使從多個噴出口噴出的洗滌水導向旋轉滾筒的內部的引導面,使從多個噴出口噴出的洗滌水沿著水槽的前端壁的背面和引導面流動,從多個噴射口噴射,多個噴出口和多個噴射口的開口方向朝向旋轉滾筒的旋轉中心側。
文檔編號D06F37/26GK201785630SQ20102052550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8日
發明者久保光市, 村尾剛, 福田毅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