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集梳紡紗裝置及集梳紡紗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紗裝置及紡紗工藝,尤其涉及一種集梳紡紗裝置及集梳紡紗生
產工藝。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多樣化和具有功能性的高檔服裝面料,不但要求服裝面料風格好,還要具有保健性和綠色環保等項功能;目前國內乃至國際生產的梳棉機,均是基于一種單棉卷進行梳理的傳統梳棉技術,只能滿足原來生產單一棉卷的梳理工作,經過梳理后的成條再經過并條機三并才能達到相對均勻的束狀纖維混合的目的,無法實現不同原料單纖維混合的效果,也不能實現多組分原料單纖維混合。傳統梳棉技術用工多、耗電多。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不足,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集梳紡紗裝置及集梳紡紗生產工藝,解決了織造廠家高檔產品著色不勻而降低其產品檔次的問題,即在高速梳棉機上安裝導棉裝置和自動給棉裝置,使兩個不同原料的棉卷或多組分原料的兩個棉卷同時進行梳理,使不同原料經過梳理后由原來的束狀混合,形成單纖維混合。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集梳紡紗裝置,包括兩個退繞架、棉卷喂入板,退繞架由導棉溝槽羅拉、羅拉凳、棉卷羅拉支撐架、支撐腿構成,導棉溝槽羅拉安裝在兩個棉卷羅拉支撐架之間,導棉溝槽羅拉的一側還連接導棉鏈輪,導棉溝槽羅拉、導棉鏈輪能自由轉動,兩個退繞架的導棉鏈輪通過鏈條連接,前面退繞架的導棉鏈輪與給棉輪連接,給棉輪帶動前面退繞架的導棉鏈輪,電機帶動給棉輪,羅拉凳固定在棉卷羅拉支撐架上,支撐腿與棉卷羅拉支撐架一端固定,兩個退繞架的棉卷羅拉支撐架連接在一起,前面退繞架的棉卷羅拉支撐架與梳棉機后區的給棉羅拉架連接,棉卷喂入板設在前面退繞架的導棉溝槽羅拉下方,與棉卷羅拉支撐架固定,同時棉卷喂入板也設在給棉羅拉下方,與給棉羅拉架固定。所述的支撐腿高755毫米,棉卷羅拉支撐架長、寬、高分別是500毫米、85毫米、80毫米,退繞架的兩個棉卷羅拉支撐架的間距為1269mm,導棉溝槽羅拉長1269mm、直徑152mm,棉卷喂入板長、寬、高分別是1025毫米、335毫米、60毫米,導棉鏈輪有23齒、外徑125毫米,鏈條的鏈節間距15.875毫米、節數是60節。一種集梳紡紗生產工藝,在集梳紡紗裝置的羅拉凳上放置兩個棉卷,電機的動力帶動導棉鏈輪,導棉鏈輪帶動導棉溝槽羅拉,導棉溝槽羅拉帶動兩個棉卷,兩個緊密平行的棉卷同時、同速度通過棉卷喂入板,進入給棉羅拉,把兩個棉卷輸送到梳棉機內進行混合梳理,達到單纖維混合成條,得到集梳紡紗產品。所述兩個棉卷為兩個不同原料的棉卷或多組分原料的棉卷。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改變了基于一種單棉卷進行梳理的傳統梳棉技術,形成了兩個不同原料的棉卷或多組分原料的兩個棉卷同時進行梳理的新型紡紗技術,產品的光潔、滑數、色澤均勻度極好,條干cv%值提高一個百分點,強力提高15%,可免去蝕毛工藝步驟,省時省工節能,成紗后各纖維間均勻排列,抱合力更強,是一種低碳、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第二、該發明在現有梳理機上進行安裝,簡單易行,成本較低,每臺費用1300元左右,利用梳棉機的電機輸送動力,不增加新能源,便于實施,并可長期使用。第三、成紗條干CV%值比相同品種相比降低I個百分點左右,強力提高15%。每噸紗可節約用電25.75度,按每月生產500噸計算,每月可節約用電1.4萬度電,節能效果顯著;生產每噸紗并可節約用工費用17.5元,每月可節約用工費用8750元,每年可節約用工費用10.5萬元,省工省時,用工成本降低。第四、生產的各類線織造的面料表面光潔、滑數、色澤均勻度好;尤其是多組分原料的產品達到了單纖維混合的狀態,經過后工序加工的成衣有獨特的風格,色澤均勻亮麗,手感柔軟、混色均勻,成紗條干cv%值比均優于市場上流行的多組分產品,質量顯著提高。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為退繞架結構圖,圖3為棉卷喂入板結構圖。圖中1、導棉溝槽羅拉,2、羅拉凳,3、棉卷羅拉支撐架,4、棉卷喂入板,5、導棉鏈輪,
6、鏈條,7、給棉輪,8、電機,9、支撐腿,10、給棉羅拉,11、給棉羅拉架。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2、3所示,一種集梳紡紗裝置,包括兩個退繞架、棉卷喂入板4,退繞架由導棉溝槽羅拉1、羅拉凳2、棉卷羅拉支撐架3、支撐腿9構成,導棉溝槽羅拉I安裝在兩個棉卷羅拉支撐架3之間,導棉溝槽羅拉I的一側還連接導棉鏈輪5,導棉溝槽羅拉1、導棉鏈輪5能自由轉動,兩個退繞架的導棉鏈輪5通過鏈條6連接,前面退繞架的導棉鏈輪5與給棉輪7連接,給棉輪7帶動前面退繞架的導棉鏈輪5,電機8帶動給棉輪7,羅拉凳2固定在棉卷羅拉支撐架3上,支撐腿8與棉卷羅拉支撐架3 —端固定,兩個退繞架的棉卷羅拉支撐架3連接在一起,前面退繞架的棉卷羅拉支撐架3與梳棉機后區的給棉羅拉架11連接,棉卷喂入板4設在前面退繞架的導棉溝槽羅拉I下方,與棉卷羅拉支撐架3固定,同時棉卷喂入板4也設在給棉羅拉10下方,與給棉羅拉架11固定。所述的支撐腿9高755毫米,棉卷羅拉支撐架3長、寬、高分別是500毫米、85毫米、80毫米,退繞架的兩個棉卷羅拉支撐架3的間距為1269mm,導棉溝槽羅拉I長1269mm、直徑152mm,棉卷喂入板4長、寬、高分別是1025毫米、335毫米、60毫米,導棉鏈輪5有23齒、外徑125毫米,鏈條6的鏈節間距15.875毫米、節數是60節。一種集梳紡紗生產工藝,在集梳紡紗裝置的羅拉凳2上放置兩個棉卷,電機8的動力帶動導棉鏈輪5,導棉鏈輪5帶動導棉溝槽羅拉1,導棉溝槽羅拉I帶動兩個棉卷,兩個緊密平行的棉卷同時、同速度通過棉卷喂入板4,進入給棉羅拉10,把兩個棉卷輸送到梳棉機內進行混合梳理,達到單纖維混合成條,得到集梳紡紗產品。所述兩個棉卷為兩個不同原料的棉卷或多組分原料的棉卷。
權利要求
1.一種集梳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退繞架、棉卷喂入板,退繞架由導棉溝槽羅拉、羅拉凳、棉卷羅拉支撐架、支撐腿構成,導棉溝槽羅拉安裝在兩個棉卷羅拉支撐架之間,導棉溝槽羅拉的一側還連接導棉鏈輪,導棉溝槽羅拉、導棉鏈輪能自由轉動,兩個退繞架的導棉鏈輪通過鏈條連接,前面退繞架的導棉鏈輪與給棉輪連接,羅拉凳固定在棉卷羅拉支撐架上,支撐腿與棉卷羅拉支撐架一端固定,兩個退繞架的棉卷羅拉支撐架連接在一起,前面退繞架的棉卷羅拉支撐架與梳棉機后區的給棉羅拉架連接,棉卷喂入板設在前面退繞架的導棉溝槽羅拉下方,與棉卷羅拉支撐架固定,同時棉卷喂入板也設在給棉羅拉下方,與給棉羅拉架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梳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腿高755毫米,退繞架的兩個棉卷羅拉支撐架的間距為1269mm,棉卷喂入板長、寬、高分別是1025毫米、335毫米、60毫米,導棉鏈輪有23齒,鏈條的鏈節間距15.875毫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梳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腿高755毫米,棉卷羅拉支撐架長、寬、高分別是500毫米、85毫米、80毫米,退繞架的兩個棉卷羅拉支撐架的間距為1269mm,導棉溝槽羅拉長1269mm、直徑152mm,棉卷喂入板長、寬、高分別是1025毫米、335毫米、60毫米,導棉鏈輪有23齒、外徑125毫米,鏈條的鏈節間距15.875毫米、節數是60節。
4.一種集梳紡紗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在集梳紡紗裝置的羅拉凳上放置兩個棉卷,電機的動力帶動導棉鏈輪,導棉鏈輪帶動導棉溝槽羅拉,導棉溝槽羅拉帶動兩個棉卷,兩個緊密平行的棉卷同時、同速度通過棉卷喂入板,進入給棉羅拉,把兩個棉卷輸送到梳棉機內進行混合梳理,達到單纖維混合成條,得到集梳紡紗產品。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集梳紡紗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兩個棉卷為兩個不同原料的棉卷或多組分原料的棉卷。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集梳紡紗裝置及集梳紡紗生產工藝,集梳紡紗裝置包括兩個退繞架、棉卷喂入板,退繞架由導棉溝槽羅拉、羅拉凳、棉卷羅拉支撐架、支撐腿構成,導棉溝槽羅拉的一側還連接導棉鏈輪,導棉鏈輪由梳棉機的電機帶動,棉卷喂入板設在前面退繞架的導棉溝槽羅拉下方,同時棉卷喂入板也設在給棉羅拉下方。集梳紡紗生產工藝包括在集梳紡紗裝置的羅拉凳上放置兩個棉卷,導棉溝槽羅拉帶動兩個緊密平行的棉卷同時、同速度通過棉卷喂入板,進入給棉羅拉,在梳棉機內進行混合梳理,達到單纖維混合成條,得到集梳紡紗產品。本發明適合在安裝在梳棉機后區上使用,適合在不同原料的纖維或同一品種不同批次的充分混合的紡紗工藝中推廣。
文檔編號D01G15/20GK103088472SQ201110346859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7日
發明者劉志濤, 劉艷雙 申請人:德州中原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