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縫紉機用針距調節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縫紉機,具體地說是一種縫紉機用針距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縫紉機針距調節裝置,其結構一般如圖1所示,包括機殼1,裝于機殼1內的調節螺桿2,調節螺桿2 —端裝有旋鈕3。針距調節裝置在工作時,通過旋轉旋鈕3,帶動調節螺桿2在機殼1螺孔中的轉動,再由調節螺桿2 —端頂壓針距座4的蝶形板,迫使針距座4轉動,從而改變針距的大小。由上述可看出針距調節動力主要是由調節螺桿2通過攻在機殼1內螺孔的螺紋來傳遞的,此種結構方式,對機殼1的加工要求相對較高,一旦機殼 1的螺孔加工時精度達不到工作要求,會使整個機殼1報廢;另外,長期工作后,機殼1內的螺孔容易出現磨損或損壞,而更換的時候則需更換整個機殼1,嚴重浪費了資源,加大了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機殼加工容易、螺套更換方便的針距調節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構造一種針距調節裝置,包括裝于機殼內的調節螺桿,調節螺桿外端裝有調節旋鈕,調節螺桿內端與針距座的蝶形板緊密接觸,所述機殼內開設有光滑通孔,該通孔內裝有中空螺桿形的螺套,調節螺桿裝于螺套內。所述螺套內表面設有螺紋,調節螺桿與螺套為螺紋連接。所述螺套外表面為光滑面,螺套與機殼內的光滑通孔為過盈配合。本實用新型應用于縫紉機上,與現有技術中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機殼只需加工光滑的通孔,降低了機殼的加工難度,在生產機殼的過程中成品率高;另外,當本實用新型因螺紋磨損或損壞時,只需更換螺套即可,簡單方便,不需要更換或報廢機殼,降低了資源的浪費,減少了生產成本。
圖1為現有技術中針距調節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2所示,一種針距調節裝置,包括裝于機殼1內的調節螺桿2,調節螺桿2外端裝有調節旋鈕3,調節螺桿2內端與針距座4的蝶形板緊密接觸,所述機殼1內開設有光滑
3通孔,該通孔內裝有中空螺桿形的螺套5,螺套5外表面設為光滑面,并與機殼1內的光滑通孔為過盈配合,調節螺桿2裝于螺套5內,螺套5內表面設有螺紋,調節螺桿2與螺套5為螺紋連接。工作時,旋轉調節旋鈕3,帶動調節螺桿2在螺套5內轉動,由于針距座4的蝶形板與調節螺桿2內端緊密接觸,即可轉動針距座4,調節螺桿2的右進作用力較大,螺套5則受到向左的作用力,螺套5與機殼1緊密配合,有效防止螺套5向左徑向滑動。反向旋轉調節旋鈕3,此時調節螺桿2作用力較小,作用在螺套5上的作用力也較小,螺套5不會出現向右徑向的滑動。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現方案之一,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其他方式實現,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縫紉機用針距調節裝置,包括裝于機殼(1)內的調節螺桿O),調節螺桿外端裝有調節旋鈕(3),調節螺桿內端與針距座(4)的蝶形板緊密接觸,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內開設有光滑通孔,該通孔內裝有中空螺桿形的螺套(5),調節螺桿裝于螺套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用針距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套內表面設有螺紋,調節螺桿與螺套為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縫紉機用針距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套外表面為光滑面,螺套與機殼內的光滑通孔為過盈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縫紉機用針距調節裝置,包括裝于機殼內的調節螺桿,調節螺桿外端裝有調節旋鈕,調節螺桿內端與針距座的蝶形板緊密接觸。所述機殼內開設有光滑通孔,該通孔內裝有中空螺桿形的螺套,調節螺桿裝于螺套內,螺套內表面設有螺紋,調節螺桿與螺套為螺紋連接,螺套外表面為光滑表面,螺套與機殼的光滑通孔為過盈配合。本實用新型對現有技術中的針距調節裝置進行改進,增加了螺套,降低了機殼的加工難度,提高了機殼在生產過程中的成品率;另外,當針距調節裝置磨損或破壞時,只需更換螺套,更換簡單方便,節省了資源。
文檔編號D05B55/00GK202124746SQ20112019752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4日
發明者李朝平 申請人:東莞市嘉龍皮革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