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特別涉及一種于四針六線縫紉機車縫兩塊布料時進行送布的調整式送布齒。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水準提高,使得外表穿著合宜逐漸受到重視,造成人們崇尚流行與時尚; 因此,紡織工業技術成熟及材料科技的發展,配合服裝設計師多樣復雜的設計,當然車縫方法亦必須跟著進步。一般四針六線縫紉機在進行車縫作業時,主要是通過前送布齒與后送布齒推送布料,且織針連動紗線上下往復運動,逐漸完成車縫作業,而前述的送布齒結構可參見圖1所示,其中,前送布齒51設置于一第一作動臂50上,而后送布齒61設置于一第二作動臂60 上,該前送布齒51與該后送布齒61分別受該第一作動臂50與該第二作動臂60以不同的作動時序驅動,因此,在車縫兩塊布料時,可將兩塊布料前后拉伸,如此一來,車縫后布料才能達到平整而無波浪狀。但是,當兩塊布料厚度不同時,如圖2所示,兩塊布料在前、后送布齒51、61上勢必一邊高一邊低,造成兩塊布料前進的速度不同,而大大影響車縫的品質。另外,請再參閱中國臺灣第M401019號專利案所示,該專利案揭露一種縫紉機的雙差動獨立送布機構的送布齒結構,特別是該送布機構中的第二送布齒的前、后送布齒段底緣,分別突設有固定片,并穿設有調整孔,以固定螺絲穿經該調整孔后,鎖接于該第二桿臂的側壁,使該第二送布齒的前、后端皆受固定螺絲的固定及支撐,因而使該前、后送布齒段各自受到堅固的支撐,以避免縱長的第二送布齒因長期受壓,發生疲勞而產生變形或斷裂。但是,該專利案僅能提供兩塊布料以相同速度推送而進行車縫,前、后送布齒分別設置在同一桿臂上,同時受此桿臂驅動,車縫后布料容易產生波浪或皺折,影響衣物的美觀。由此可見,目前應用于四針六線縫紉機上的送布齒結構都無法提供較佳的車縫品質,實有改進的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以改善上述缺失,使兩塊布料車縫后不但可達到平整,更可以相同速度穩定地車縫。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該縫紉機具有并排設置的一第一作動臂及一第二作動臂,該第一作動臂與該第二作動臂分別設有一前送布單元與一后送布單元, 以推動布料進行車縫,該前送布單元具有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一作動臂的第一送布齒,以及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一送布齒的第二送布齒,而該后送布單元則具有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二作動臂的第三送布齒,以及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三送布齒的第四送布齒,通過該第一送布齒、第二送布齒、第三送布齒和第四送布齒上下移動,以調整該前送布單元和后送布單元前后左右的高度。[0009]進一步地,該第一作動臂設有一第一結合槽,且該第一送布齒設有一上下滑動于該第一結合槽的第一結合塊。進一步地,該第一結合槽設有一結合孔,而該第一結合塊相應設有一長形孔,并以一螺絲穿設鎖固。進一步地,該第一送布齒設有一第二結合槽,且該第二送布齒設有一于該第二結合槽上下滑動的第二結合塊。進一步地,該第二結合槽設有一結合孔,而該第二結合塊相應設有一長形孔,并以一螺絲穿設鎖固。進一步地,該第二作動臂設有一第三結合塊,且該第三送布齒設有一供該第三結合塊上下滑動的第三結合槽。進一步地,該第三結合塊設有一結合孔,而該第三結合槽相應設有一長形孔,并以一螺絲穿設鎖固。進一步地,該第三送布齒設有一第四結合槽,且該第四送布齒設有一上下滑動于該第四結合槽的第四結合塊。進一步地,該第四結合槽設有一結合孔,而該第四結合塊相應設有一長形孔,并以一螺絲穿設鎖固。由此可知,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該縫紉機具有并排設置的一第一作動臂及一第二作動臂,該第一作動臂與該第二作動臂分別設有一前送布單元與一后送布單元,以推動布料進行車縫,其中,該前送布單元具有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一作動臂的第一送布齒,以及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一送布齒的第二送布齒,而該后送布單元則具有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二作動臂的第三送布齒,以及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三送布齒的第四送布齒,通過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送布齒的上下移動,以調整該前送布單元和后送布單元前后左右的高度。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使本實用新型不但可提高車縫作業的效率,更增加車縫后布料的美觀度。
圖1為現有技術的送布齒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的車縫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工作狀態的前送布單元剖面示意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工作狀態的前送布單元剖面示意圖。圖5A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工作狀態的后送布單元剖面示意圖。圖5B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工作狀態的后送布單元剖面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車縫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以下配合附圖說明如下請參閱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該縫紉機具有并排設置的一第一作動臂10及一第二作動臂20,該第一作動臂10與該第二作動臂20 分別設有一前送布單元30與一后送布單元40,通過該第一作動臂10與該第二作動臂20分別帶動該前送布單元30與該后送布單元40,以推動布料進行車縫。請配合圖4A、圖4B所示,該前送布單元30具有一第一送布齒31與一第二送布齒 32,該第一作動臂10與該第一送布齒31分別設有一第一結合槽11與一第一結合塊311,令該第一送布齒31通過該第一結合塊311于該第一結合槽11上下移動,且該第一結合槽11 與該第一結合塊311相應設有一結合孔12與一長形孔312,并以一螺絲33穿設鎖固。而該第一送布齒31與該第二送布齒32分別設有一第二結合槽313與一第二結合塊321,令該第二送布齒32通過該第二結合塊321于該第二結合槽313上下移動,且該第二結合槽313與該第二結合塊321相應設有一結合孔314與一長形孔322,并以一螺絲34穿設鎖固。另外,請配合圖5A、圖5B所示,該第二作動臂20與該第三送布齒41分別設有一第三結合塊21與一第三結合槽411,令該第三送布齒41以該第三結合槽411于該第三結合塊21上下移動,且該第三結合塊21與該第三結合槽411相應設有一結合孔22與一長形孔412,并以一螺絲43穿設鎖固。而該第三送布齒41與該第四送布齒42分別設有一第四結合槽413與一第四結合塊421,令該第四送布齒42通過該第四結合塊421于該第四結合槽413上下移動,且該第四結合槽413與該第四結合塊421相應設有一結合孔414與一長形孔422,并以一螺絲44穿設鎖固。本實用新型通過該第一送布齒31、第二送布齒32、第三送布齒41與第四送布齒42 分別可上下移動,以調整該前送布單元30與該后送布單元40前后左右的高度,因此在并縫兩塊布料時,可根據布料的厚度調整前送布單元30與后送布單元40左右的高度;如圖6 所示,當兩塊布料的厚度不同時,可將該第一送布齒31、第二送布齒32 (本圖未示)、第三送布齒41與第四送布齒42設定為一側較高而另一側較低,使兩塊布料以相同的速度車縫,再者,亦可分別驅動上述前送布單元30與后送布單元40,使車縫后的布料平整而無波浪或皺折。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將前送布單元30與后送布單元40分別設計為兩個送布齒,其中,該前送布單元30具有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一作動臂10的第一送布齒 31,以及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一送布齒31的第二送布齒32,而該后送布單元40則具有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二作動臂20的第三送布齒41,以及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三送布齒41的第四送布齒42,車縫作業時,除了可通過前送布單元30與后送布單元 40分別驅動,而達到布料平整的效果,還可依據車縫作業的需求,例如兩塊欲拼縫的布料其厚度的不同或材質的不同,而調整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送布齒31、32、41、42的位置,進而控制該前送布單元30與該后送布單元40前后左右的高度,使兩塊布料得以平順且穩定的車縫,以此提高車縫作業的效率,更增加車縫后布料的美觀。
權利要求1.一種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該縫紉機具有并排設置的一第一作動臂 (10)及一第二作動臂(20),該第一作動臂(10)與該第二作動臂00)分別設有一前送布單元(30)與一后送布單元00),以推動布料進行車縫,其特征在于該前送布單元(30)具有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一作動臂(10)的第一送布齒(31),以及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一送布齒(31)的第二送布齒(32),而該后送布單元(40)則具有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二作動臂00)的第三送布齒Gl),以及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三送布齒Gl)的第四送布齒(42),通過該第一送布齒(31)、第二送布齒(32)、第三送布齒和第四送布齒0 上下移動,以調整該前送布單元(30)和后送布單元GO)前后左右的高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作動臂(10)設有一第一結合槽(11),且該第一送布齒(31)設有一上下滑動于該第一結合槽(11) 的第一結合塊(311)。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結合槽(11)設有一結合孔(12),而該第一結合塊(311)相應設有一長形孔(312),并以一螺絲(33)穿設鎖固。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送布齒 (31)設有一第二結合槽(313),且該第二送布齒(3 設有一于該第二結合槽(31 上下滑動的第二結合塊(321)。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結合槽 (313)設有一結合孔(314),而該第二結合塊(321)相應設有一長形孔(322),并以一螺絲(34)穿設鎖固。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其特征在于該第二作動臂00)設有一第三結合塊(21),且該第三送布齒設有一供該第三結合塊上下滑動的第三結合槽G11)。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其特征在于該第三結合塊 (21)設有一結合孔(22),而該第三結合槽011)相應設有一長形孔012),并以一螺絲(43)穿設鎖固。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其特征在于該第三送布齒(41)設有一第四結合槽G13),且該第四送布齒02)設有一上下滑動于該第四結合槽 (413)的第四結合塊021)。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其特征在于該第四結合槽 (413)設有一結合孔G14),而該第四結合塊021)相應設有一長形孔022),并以一螺絲(44)穿設鎖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四針六線縫紉機的調整式送布齒,該縫紉機具有并排設置的一第一作動臂及一第二作動臂,該第一作動臂與該第二作動臂分別設有一前送布單元與一后送布單元,以推動布料進行車縫,其中,該前送布單元具有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一作動臂的第一送布齒,以及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一送布齒的第二送布齒,而該后送布單元則具有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二作動臂的第三送布齒,以及一可上下移動地接設于該第三送布齒的第四送布齒,通過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送布齒上下移動,以調整該前、后送布單元前后左右的高度,而符合并縫布料的厚度,從而提高車縫的效率,以及車縫成品的品質。
文檔編號D05B27/08GK202202115SQ20112020131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0日
發明者廖金旺, 林春祥 申請人:名匠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