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錘式再碎機轉子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造板或造紙行業中對原料進行破碎處理的設備,尤其是一種錘式再碎機的轉子,屬于木材加工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錘式再碎機是人造板或造紙行業中,用于對樹皮、大木片、小木棍等進行破碎處理的設備。錘式再碎機包括設置在機座中部的轉子總成、位于機座上端的進料口、固定在機座一側中部的成排的底刀,轉子總成軸向周面上設置多個大錘頭和多個小錘頭,多個大錘頭和多個小錘頭沿軸向分別間隔排列,大、小錘頭上分別固定的硬質合金錘頭片和機座一側的成排底刀之間形成剪切副,二者之間間隙較小,以便于切斷木料。破碎木料時,木料通過進料口進入底刀上側,在底刀和旋轉的錘頭片之間的剪切力作用下破碎木料。如圖1所示,現有錘式再碎機的轉子結構包括設置在主軸1兩端的端面圓盤2、套裝在主軸1上位于端面圓盤2之間的4個中間圓盤3、與相鄰端面圓盤2和中間圓盤3徑向固定連接的多個大錘頭41、與中間圓盤3固定連接的多個小錘頭51,端面圓盤2和4個中間圓盤3通過3根緊固螺桿6軸向固定連接,多個大錘頭41和多個小錘頭51分別沿及轉子軸向間隔排列,大錘頭41和小錘頭51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相應的底座上,這種結構的轉子錘頭在切削長度上均勻分布,沒有切削死角,同時避免了樹皮等軟性物料纏繞在主軸上, 錘頭和轉子固為一體,設備動平衡相對穩定,錘片磨損后,個需旋轉一定角度即可繼續使用或更換新錘片,但由于多個大錘頭4和多個小錘頭5分別排列在轉子的同一軸向上,切削時錘片和底刀之間同時形成多對剪切副,轉子和底刀所受的沖擊載荷大,易造成主軸串動,導致支承主軸的軸承溫度升高,影響軸承的使用壽命,同時底刀易磨損,甚至引起設備振動, 導致設備能耗高,容易出現故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轉子和底刀沖擊載荷小、保證設備運行穩定的錘式再碎機轉子。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錘式再碎機轉子結構,包括主軸、設置在主軸兩端的端面圓盤、套裝在主軸上且位于端面圓盤之間的多個中間圓盤、分別與相鄰端面圓盤及中間圓盤徑向固定連接的多個大錘頭、分別與多個中間圓盤徑向固定連接的多個小錘頭,端面圓盤和多個中間圓盤通過數根緊固螺桿軸向固定連接;多個大錘頭或多個小錘頭分別沿轉子軸向交錯間隔設置, 多個小錘頭分別沿轉子軸向成直線間隔排列,所述多個大錘頭沿轉子軸向彼此交錯成V形間隔排列。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前述的錘式再碎機轉子結構,其中所述多個小錘頭沿轉子軸向彼此交錯成V形排列。前述的錘式再碎機轉子結構,其中所述大錘頭的寬度為40mm 100mm。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將多個大錘頭沿轉子軸向彼此交錯間隔排列,切削時大錘頭與物料分段接觸,在同一軸向大錘片與底刀之間形成的剪切副少,減小了轉子和底刀所受的沖擊載荷,主軸不易串動,軸承溫升穩定,延長了軸承的使用壽命,同時底刀和錘片磨損小,使用周期長,成本低,設備運行穩定。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點,將通過下面優選實施例的非限制性說明進行圖示和解釋,這些實施例,是參照附圖僅作為例子給出的。
圖1是現有錘式再碎機轉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A向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B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如圖2 圖3所示,本實施例包括主軸1、設置在主軸1兩端的端面圓盤2、套裝在主軸1上且位于端面圓盤2之間的4個中間圓盤3、多個大錘頭41、多個小錘頭51,3根緊固螺桿6軸向穿過端面圓盤2和4個中間圓盤3,并用螺母8軸向固定連接,多根心軸7 分別穿過端面圓盤2、中間圓盤3及大錘頭底座4內端,其兩端分別通過軸用擋圈與端面圓盤2固定連接,大錘頭41與大錘頭底座4通過緊固螺釘固定連接;小錘頭51與小錘頭底座5通過緊固螺釘固定連接。多個小錘頭51分別沿轉子軸向成直線間隔排列,多個大錘頭 41沿軸向交錯成V形排列。這樣,在切削過程中,轉子的同一軸向上個有一片或兩片錘片與底刀之間形成剪切副,減少了底刀和轉子所承受的沖擊載荷,大錘頭4的寬度為40mm 100mm,可以根據使用需要配置。實施例二 如圖4、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小錘頭51沿轉子軸向交錯間隔排列,這樣可進一步減小切削時底刀所受的沖擊載荷。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錘式再碎機轉子結構,包括主軸、設置在主軸兩端的端面圓盤、套裝在主軸上且位于端面圓盤之間的多個中間圓盤、分別與相鄰端面圓盤及中間圓盤徑向固定連接的多個大錘頭、分別與多個中間圓盤徑向固定連接的多個小錘頭,端面圓盤和多個中間圓盤通過數根緊固螺桿軸向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多個大錘頭或多個小錘頭分別沿轉子軸向交錯間隔設置,多個小錘頭分別沿轉子軸向成直線間隔排列,所述多個大錘頭沿轉子軸向交錯成V形間隔排列。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錘式再碎機轉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小錘頭沿轉子軸向彼此交錯成V形間隔排列。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錘式再碎機轉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錘頭的寬度為 40mm IOOmm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錘式再碎機轉子結構,包括主軸、設置在主軸兩端的端面圓盤、套裝在主軸上且位于端面圓盤之間的多個中間圓盤、分別與相鄰端面圓盤及中間圓盤徑向固定連接的多個大錘頭、分別與多個中間圓盤徑向固定連接的多個小錘頭,端面圓盤和多個中間圓盤通過數根緊固螺桿軸向固定連接;多個大錘頭或多個小錘頭分別沿轉子軸向交錯間隔設置,多個小錘頭分別沿轉子軸向成直線或V形間隔排列,多個大錘頭沿轉子軸向交錯成V形間隔排列。本實用新型切削時大錘頭與物料分段接觸,大錘片與底刀之間形成的剪切副少,減小了轉子和底刀所受的沖擊載荷,底刀和錘片磨損小,使用周期長,成本低,設備運行穩定。
文檔編號D21B1/34GK202247503SQ20112032624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日
發明者沈毅, 沈錦桃, 王雯雯 申請人:鎮江中福馬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