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梯田花色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類似花式紗線一梯田花色紗的紡制方法,更特別的涉及一種利用正多邊形特殊皮輥的方法。
背景技術:
紡織行業是中國的傳統優勢產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我國的紡織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在不斷的減弱,開發高、精、尖的新產品是企業之根本。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企業有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逆境中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眾所周知,作為傳統的紡紗方法,紗線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機理連續不斷的牽伸和加捻。牽伸是將紡織纖維條拉細的過程,而加捻是將拉細纖維產生抱合的過程,因此牽伸和 加捻缺一不可。在傳統紡紗方法過程中,紡織纖維條牽伸的機理是通過圓柱形的皮輥(或者稱為羅拉,包括并條機、粗紗機和細紗機羅拉)相互之間的握持和相對速度的差異形成。由于皮輥圓柱形狀態的完整性和運行速度的恒定性,因此決定了紡織纖維條在牽伸時的均衡性,由此所得的條子、粗紗、細紗形成了色彩均衡的狀況,例如普通的花灰混色紗。傳統的紡紗方法紡色紗時,由于顏色分布均勻,花色單調,因此嚴重妨礙了花紗的創新性和附加值的提高,在提倡追求個性與凸顯張揚的的今天,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流行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新型類似花式紗線一梯田花色紗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能利用正多邊形特殊皮輥的紡制方法。本發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將通過下列詳細描述和說明來進一步體現和闡述。本發明的梯田花色紗的紡制方法,其核心為將兩根有顏色差異的須條(可以是條子與條子,也可以是條子和粗紗的結合),按一定的方向順序喂入,再通過間隔性的正多邊形羅拉6的牽伸,使得所得的粗紗在一定長度范圍內兩種顏色的含量產生差異,最終使得制成的粗紗、細紗呈現不同的顏色分布。本發明的梯田花色紗的紡制方法,制作梯田花色紗時,需要在羅拉3和羅拉5之間安裝粗紗機雙喇叭口 4,以防止雙色條由于羅拉的壓力產生往兩邊散開從而漏落的情況。本發明的梯田花色紗的紡制方法,制作梯田花色紗時,兩根色條平行經過正多邊形皮輥6時,如圖2所示,需要確保兩根色條分別按皮輥分割線10的兩側平行經過皮輥左側12和右側11,避免色條疊加和偏移的情況。本發明的梯田花色紗的紡制方法,所制得的梯田花色紗,其在短范圍(一個循環范圍)內紗線的條干不均勻,但是在循環與循環之間條干是均勻的,因此總體上的紗線條干是均勻的。本發明的梯田花色紗的紡制方法中,正多邊形皮輥6可以是其它任意的正多邊形,例如正四邊形,六邊形,八邊形等等。由于各種多邊形切割的深度有差異,因此會導致梯田紗的花色分布、循環隔距的不同,從而導致條干不規則性強,但是總體上一個循環和另一個循環之間花色效果是相同的。本發明的梯田花色紗在一個循環范圍內具有條干不規則性強、花色分布獨特的特性,條干不規則性強,花色包纏突出,工藝上表現出與傳統紗線時所用羅拉完全不同的工藝方法;所織成的織物布面紋路呈層狀,風格獨特,可以按照客戶的喜好采用不同的多邊形皮輥實現紋路的改變,可以用其制成高檔內衣、T恤和休閑服等,是織造時尚、流行面料的上佳原料。
圖I是梯田花色紗粗紗的紡制示意圖。圖2是羅拉6的正多邊形(以六邊形為例)皮輥示意圖。圖3普通灰色色紡紗布面效果圖。 圖4是本發明按實施例I方法織成的織物的色卡布面圖。圖5是本發明按實施例2方法織成的織物的色卡布面圖。圖6是本發明按實施例3方法織成的織物的色卡布面圖。圖7是本發明按實施例4方法織成的織物的色卡布面圖。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并不能限制本發明范圍。在本發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量、百分比均為重量單位,所有的原料均可以從市場購得,圖片所示的布片全部由19. 7tex梯田花紗細紗織成,三視圖的尺寸單位為mm。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將一種黃色棉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I,定量控制為19. 5 — 20. 0克/10米;將另一種紫色棉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2,定量控制為19. 5 — 20. 0克/10米。然后按圖I所示分別將兩種顏色末并條I、末并條2按左右順序平行喂入,經過皮輥3、皮輥5的牽伸后,進入正多邊形皮輥6的牽伸形成不規則條干的花色條子7,最后從前羅拉8牽伸而出,形成梯田花色粗紗9。最后將制成的花色粗紗9直接在細紗機紡梯田花紗細紗,并織成布片色卡,具體顯示風格見圖4。實施例2。將比例分別為20%的黃色和80%綠色的棉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I,定量控制為19. 5 — 20. 0克/10米;將比例分別為50%的本白色和50%白色的棉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2,定量控制為19. 5 — 20. 0克/10米。然后按圖I所示分別將末并條I、末并條2按左右順序平行喂入,經過皮輥3、皮輥5的牽伸后,進入正多邊形皮輥6的牽伸形成不規則條干的花色條子7,最后從前羅拉8牽伸而出,形成梯田花色粗紗9。最后將制成的花色粗紗9直接在細紗機紡梯田花紗細紗,并織成布片色卡,具體顯示風格見圖5。實施例3。
將一種綠色的棉花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1,定量控制為19. 5 - 20. 0克/10米;將另一種藍色的棉花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2,定量控制為19. 5 — 20. 0克/10米。然后按圖I所示將末并條I、末并條2按左右順序平行喂入,經過皮輥3、皮輥5的牽伸后,進入正多邊形皮輥6的牽伸形成不規則條干的花色條子7,最后從前羅拉8牽伸而出,形成梯田花色粗紗9。最后將制成的花色粗紗9直接在細紗機紡梯田花紗細紗,并織成布片色卡,具體顯示風格見圖6。實施例4。將比例分別為40%紅色、40%紫色、20%白色棉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1,定量控制為19. 5 — 20. 0克/10米;將比例分別為50%的本 白色和50%白色棉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2,定量控制為19. 5 — 20. 0克/10米。然后按圖I所示將末并條I、末并條2按左右順序平行喂入,經過皮輥3、皮輥5的牽伸后,進入正多邊形皮輥6的牽伸形成不規則條干的花色條子7,最后從前羅拉8牽伸而出,形成梯田花色粗紗9。最后將制成的花色粗紗9直接在細紗機紡梯田花紗細紗,并織成布片色卡,具體顯示風格見圖7。
權利要求
1.一種梯田花色紗的制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一種或者若干種有相應顏色的棉花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1,定量控制為19. 5 — 20. O克/10米;將另一種或者若干種有相應顏色的棉花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2,定量控制為19. 5 — 20. 0克/10米,末并條I和末并條2區別在于顏色有一定的對比度。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梯田花色紗的制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末并條I和末并條2按左右順序平行喂入粗紗機后羅拉3,然后進入粗紗機雙喇叭口 4后進入羅拉5,再進入正多邊形皮輥6進行牽伸后形成不規則條干花色條子7,最后經過前羅拉8的牽伸后形成花色粗紗9,最后將花色粗紗經過FA506細紗機制成花色細紗,所得的細紗也即梯田花色紗。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梯田花色紗的制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末并條I或末并條2,其中的一根條子可以置換成相同定量的粗紗,粗紗可以是一根或者多根集合體,只需保證最終的定量一定即可。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梯田花色紗的制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的梯田花色粗紗9條干粗細不勻,其花色粗紗的號數用紗線的平均號數表示。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梯田花色紗的制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的梯田花色紗細紗條干粗細不勻,其花色細紗的號數用紗線的平均號數表示。
6.根據權利要求I一 5之一所述的一種梯田花色紗的制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條子或粗紗的原料組成可以是棉纖維或者其它紡織纖維材料的任意組合。
7.根據權利要求I一 6之一所述的一種梯田花色紗的制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作的梯田花紗條干不規則性強,花色包纏突出,工藝上表現出與傳統紗線時所用羅拉完全不同的工藝方法;所織成的織物布面紋路呈層狀,風格獨特。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梯田花色紗的制作的方法,將一種或者若干種有相應顏色的棉花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1,定量控制為19.5-20.0克/10米;將另一種或者若干種有相應顏色的棉花纖維分別在抓棉、混棉、開棉、成卷、梳棉和并條之后制成末并條2,定量控制為19.5-20.0克/10米,末并條1和末并條2區別在于顏色有一定的對比度。本發明所生產的梯田花色細紗條干不規則性強,花色包纏突出,所織成的織物布面紋路呈層狀,像梯田,又像斑型紋路,風格獨特。
文檔編號D01H5/76GK102776631SQ201210040908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2日
發明者劉東升, 唐佩君, 楊衛國, 郭衛東, 韓共進 申請人:百隆東方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