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織物制備方法、制備控制方法、制備控制裝置和制備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字化針織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無縫一體成型針織的制備方法、制備控制方法、制備控制裝置和制備系統。
背景技術:
織物是用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制成的紡織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針織織物的織造工藝不斷進步。健體緊身運動服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類運動服飾,以滿足人們在運動著裝的不同需求。現有的健體緊身運動服主要通過附加式支持繃帶或保護墊對主要肌肉群及軟組 織進行支持與保護,防止人體劇烈運動時肌肉或軟組織的損傷;并且通過縫紉或粘合的方法將加強保護裝置設置于肩部、膝部等骨骼受力部位,增加機體局部的抗擊能力。然而,現有針對人體運動時的易受損部位設置的支持帶(如TPU繃帶)或保護墊(如海綿襯墊)等附加部件,由于支持帶伸縮性局限而對人體運動動作的延展性產生局限,例如在肌肉收縮和舒張過程中,支持帶產生的過大的局部壓力使得運動員在進行大肢體運動時感到緊繃和拘束;且保護墊與主體織物的接縫部位造成肌膚刺癢感;并且上述附加部件也影響了運動部位的排汗透氣,進一步降低了穿著的舒適度。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織物制備方法、制備控制方法、制備控制裝置和制備系統,以實現織物局部及系統的力學支持和吸濕排汗功能,增強織物對運動人體的保護作用、以及織物延展性和穿著舒適性的技術效果。一種織物制備方法,包括獲取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的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調用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對應控制指令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可選地,獲取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的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獲取利用人體肌群分布信息以及運動中肌群受力分析數據生成的支持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包括與主運動肌群對應位置設置的力學支持帶群,所述力學支持帶群呈網狀,以及,與所述支持帶銜接設置的漸進支持帶;以及,獲取利用運動熱濕分析數據生成的散熱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所述散熱功能區域類型包括排汗區、吸濕透氣區、保護型熱緩沖區和熱緩沖區。可選地,調用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
調用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調用支持帶與第一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漸進支持帶與第二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一針織構件信息包括羅紋束狀組織構件、吊針構件或集圈組織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針織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構件、吊針和浮線添紗相互間隔而形成的組合構件或提花添紗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
以及,排汗區與第三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吸濕透氣區與第四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保護型熱緩沖區與第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熱緩沖區與第六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第三構件信息包括網狀鏤空構件信息;第四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第五構件信息包括吊針組織構件,和/或,吊針和浮線添紗構件相互間隔而形成的組合構件信息;以及,第六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組織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可選地,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還包括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還包括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所述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與運動易受損部位以及軟組織振動部位以及軟組織振動部位對應位置設置;獲取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獲取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與第七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七構件信息包括拉伸緊密度可調的吊針構件和/或緊縮度可調的羅紋束狀組織構件的信息。可選地,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包括利用超細旦聚酯功能紗及聚酰胺彈力包覆紗并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一種織物制備控制方法,包括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生成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并指示所述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可選地,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包括利用人體肌群分布信息以及運動中肌群受力分析數據進行支持功能區域設置,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包括與主運動肌群對應位置設置的力學支持帶群,所述力學支持帶群呈網狀,以及,與所述支持帶銜接設置的漸進支持帶;利用運動熱濕分析數據進行散熱功能區域設置,所述散熱功能區域類型包括排汗區、吸濕透氣區、保護型熱緩沖區和熱緩沖區。可選地,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
構建支持帶與第一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漸進支持帶與第二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一針織構件信息包括羅紋束狀組織構件、吊針構件或集圈組織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針織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構件、吊針和浮線添紗相互間隔而形成的組合構件或提花添紗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以及,構建排汗區與第三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吸濕透氣區與第四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保護型熱緩沖區與第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熱緩沖區與第六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第三構件信息包括網狀鏤空構件信息;第四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組織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第五構件信息包括吊針組織構件,和/或,吊針和浮線添紗構件相互間隔而形成 的組合構件信息;以及,第六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組織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可選地,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還包括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構建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與第七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七構件信息包括拉伸緊密度可調的吊針構件和/或緊縮度可調的羅紋束狀組織構件的信息。—種織物制備控制裝置,包括控制器和存儲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生成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并指示所述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所述控制器通過接口與所述存儲器連接,所述存儲器存儲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和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一種織物制備系統,包括織物制備控制裝置和無縫織物制備裝置,其中所述織物制備控制裝置包括控制器和存儲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生成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并指示所述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所述控制器通過接口與所述存儲器連接,所述存儲器存儲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和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所述無縫織物制備裝置包括無縫織物制備裝置的控制設備和無縫織物織造設備:所述無縫織物制備裝置的控制設備用于獲取所述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的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調用所述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無縫織物織造設備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對應控制指令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的織物制備方法,基于人體形態、運動受力分析和熱濕分析的結果,對織物進行保護區域的設定,不同保護區域的類型對應不同 的針織構件,以配合對應保護區域的肌群受力保護及人體散熱需要,并采用無縫一體成型編織,在滿足對人體運動肌群和易受損部位的力學支持,穩固和保護的基礎上,保證了織物的延展性和吸濕排汗功能,且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接縫部位造成穿著刺癢感,實現增強織物對運動人體的保護作用、改善織物延展性和穿著舒適性的技術效果。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a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織物制備方法流程圖;圖Ib-圖Id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上身構造示意圖;圖If-圖Ii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下身構造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下身力學支持帶群制備成型位置示意圖;圖3a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支持帶與漸進支持帶的分布關系示意圖;圖3b-圖3c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上身支持帶與漸進支持帶的制備成型位置示意圖;圖3d-圖3e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下身支持帶與漸進支持帶的制備成型位置示意圖;圖4a_圖4d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散熱功能區域構件組織結構編織意匠示意圖;圖5a-圖5d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散熱功能區域成型位置及應用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織物制備控制方法流程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織物制備控制裝置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織物制備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織物制備方法、制備控制方法、制備控制裝置和制備系統,以實現織物局部及系統的力學支持和吸濕排汗功能,增強織物對運動人體的保護作用、以及織物延展性和穿著舒適性的技術效果。圖Ia示出了一種織物制備方法,包括SlOl :獲取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的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上述步驟可實現為 獲取利用人體肌群分布信息以及運動中肌群受力分析數據生成的支持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包括與主運動肌群對應位置設置的力學支持帶群,所述力學支持帶群呈網狀,以及,與所述支持帶銜接設置的漸進支持帶;以及,獲取利用運動熱濕分析數據生成的散熱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所述散熱功能區域類型包括排汗區、吸濕透氣區、保護型熱緩沖區和熱緩沖區。出于說明清楚及公開充分的考慮,結合圖Ib-圖Ii進行說明人體形態信息中包含有上身和下身的構造信息,以及肌群分布,如圖Ib-Ie所示上身的支持域主要設置在6組11個區塊,包括前身的胸部L (左側LI和右側L2)、腹部M (左側Ml和右側M2)、側身部N(左側NI和右側N2),以及后身的肩部O (左側01和右側02)、背中部P、以及臂后肘部Q (左側Ql和右側Ql)。如圖If-Ii所示人體下肢的支持域主要設置在10組共18個區塊,包括腹部W、后腰部V、前大腿部A (右側Al和左側A2)、前小腿部B (右側BI和左側B2)、后大腿部D (左側Dl和右側D2)、后小腿部E (左側El和右側E2)、膝蓋部C(右側Cl和左側C2)、胭窩部F (左側Fl和右側F2)、大腿外側部G(右側Gl和左側G2)、以及小腿外側部K (右側Kl和左側K2);各支持域按照肌肉分布和走向有序地進行連接,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網狀”支持保護系統。主運動肌群對應位置設置的力學支持帶群制備成型位置通過圖2進行說明圖2是下身織物的展開圖示,(此處以左側腿部織物設計為例)包括由沿腹部區塊W的腹直肌向下延伸至腹股溝處形成的支持帶1,其中段及末端分別與沿著大腿前部A2區塊的股四頭肌和縫匠肌形成的兩條保護支持帶2和3相連接;位于區塊A2的支持帶3向下延伸至區塊C2的髕骨內側;沿著連接支持帶3在G2區塊產生了兩條覆蓋并緊包闊肌膜之腸脛束的延伸性支持帶4和5 ;沿大腿后側(區塊Dl)胭旁肌向上延伸至臀大肌形成支持帶6,其與支持帶4和5相連;同時,支持帶6繼續向上延伸至后腰部V,并與經過臀大肌與穩固臀中肌的支持帶7相連。以上的組合支持帶設計在腰腹、臀部及大腿上半部等主運動肌群形成了一個連續的網狀式支持帶系統。與大腿部網狀支持帶相連,經過膝蓋區塊C,在小腿部也形成了一個連續的網狀支持系統。包括由區塊A2的支持帶3向下延伸并覆蓋B和E區塊(小腿脛前肌和腓腸肌)的支持帶8,以及由支持帶6向下延伸、覆蓋至小腿前部B2區內側腓腸肌的支持帶9,以及縱貫(El區)小腿后側腓腸肌的支持帶10。這些支持帶分支從不同角度對多個區塊的受力肌肉群形成了網狀式支持帶系統,以穩定肌肉的運動幅度,預防損傷。漸進支持帶制備成型形態和位置通過圖3a-圖3e進行說明
在支持帶附近形成“次力系”區域,使得在壓力較大的支持帶附近形成一個過渡型漸進式力學支持功能區域,避免局部高壓對肌膚組織帶來的不適感和可能引起的腫脹和血流循環問題。所述漸進支持帶與所述支持帶無縫連接;支持壓力從支持帶依次向漸進支持帶區域遞減。如圖3a所示,支持帶與漸進支持帶的分布關系。所述漸進支持帶不僅具有較于支持帶較小的壓力和緊度,而且由于浮線添紗的結構而具有更好的透氣性,改善受力面在穿著過程中的壓感及熱舒適性。圖3b_3e顯示了在下身及上身緊身服中支持帶與漸進支持帶的制備成型位置。上身前(圖3b),在支持帶10的附近形成漸進支持帶160、150 ;上身后(圖3c),在加強型功能區13的附近形成漸進支持帶180、170。大腿前部(圖3d):在支持帶3的附近形成漸進支持帶140、100、90 ;位于前腹部腸腰肌處的支持帶I的附近形成漸進支持帶110、90 ;處于小腿B區塊經腓腸肌的支持帶7的 附近形成漸進支持帶130、120。大腿后部(圖3e):沿支持帶3向后側Dl區塊延伸而形成的支持帶6的上端附近形成漸進支持帶40、30 ;在大腿后側D區塊的網狀支持帶6下端附近形成漸進支持帶60、50 ;在小腿后側腓腸肌的支持帶8附近形成次力系80和70。S102 :調用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調用支持帶與第一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漸進支持帶與第二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一針織構件信息包括羅紋束狀組織構件、吊針構件或集圈組織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針織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構件、吊針和浮線添紗相互間隔而形成的組合構件或提花添紗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為了達到足夠的力學支持和形態穩定性,支持帶采用了密度較大而拉伸性較小的立體無縫羅紋束狀組織,并且網狀支持帶系統與織物的其他部分進行自然無痕拼接,增加了服裝穿著的一體化及拉伸舒適性。主要支持帶作用在肌膚上的界面壓力約在1200-2500帕斯卡之間,符合人體舒適壓范圍。所述漸進支持帶不僅具有較于主支持帶較小的壓力和緊度,而且由于浮線添紗的結構而具有更好的透氣性,改善受力面在穿著過程中的壓感及熱舒適性。以及,排汗區與第三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吸濕透氣區與第四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保護型熱緩沖區與第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熱緩沖區與第六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第三構件信息包括網狀鏤空構件信息;第四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組織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第五構件信息包括吊針組織構件,和/或,吊針和浮線添紗構件相互間隔而形成的組合構件信息;以及,第六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組織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排汗區、吸濕透氣區、保護型熱緩沖區和熱緩沖區構件意匠圖參照圖4a-圖4d進行說明,以及,各功能區在緊身服上的應用位置參見圖5a_5d 可作為列舉實例地,上述編織動作信息可解釋為所述鏤空網狀組織指在平針添紗組織中采用局部脫圈技術形成的假網眼效果。所述浮線添紗組織指在地紗始終參與編織的基礎上,面紗根據結構和花型的需要而有選擇性地參與編織,在編織的地方以浮線存在的形式。所述吊針結構是在緯平組織中,選一針或幾針連續跨越多個橫列而形成的具有間斷縫疊效果的立體編織結構。如圖4a所示,網狀鏤空組織501具有良好的透氣透濕性,排汗結構應用在前胸部190、后背中部191、以及左臂腋下192和右臂腋下193 ;如圖4b所示,由浮線添紗組織502形成的交叉網紋結構,以產生輕薄而透氣性好的織物排汗性能,因此設置于胭窩F —處194、胭窩F 二處195。一方面減少腿部在彎曲時,膝蓋后部織物的堆積,也增加了局部位的熱濕調節性。如圖4c所示,由吊針503和浮線添紗組織504相互間隔形成了既具有支持保護又有“熱緩沖”作用的織物區塊,設置于前腹中部196、闊背肌處197、大腿前部202、大腿后部203、以及小腿前部204和小腿后部205,以增加這些部位的熱緩沖,即在避免環境溫度變化對肌體沖擊的同時,提供給肌肉群一定的支持和保護。如圖4d所示,由浮線添紗組織505形成“熱緩沖區”,設置于前身腹部一處198、前 身腹部二處199,以及后背側身一處200、后背側身二處201。其厚度較圖4c織物薄,但具有更好的透氣、透濕性和拉伸性,以提升整體穿著的熱濕舒適感。以上各功能織物區塊均為無縫無痕拼合,在穿著過程中,隨著肢體形態的變化,一體成型織物結構在不影響穿用舒適的條件下,可進行自身的受力調整,如牽拉、剪切、回復等,以滿足穿用者的活動需求。可作為另一實施例進行說明的是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還包括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所述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與運動易受損部位以及軟組織振動部位對應位
置設置;獲取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獲取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與第七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七構件信息包括拉伸緊密度可調的吊針構件和/或緊縮度可調的羅紋束狀組織構件的信息。所述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的制備成型位置參見圖5a_5d包括在上身腹部M、側腰部N、后背中(闊背肌)P、后肩部O位,形成了加強支持域11、
12、13和14。所述加強支持域的拉伸緊度與支持帶的拉伸緊度接近,但質地較厚、有更好的力緩沖和熱緩沖特性。另外,由無縫3D吊針組織形成了肘部Q位加強保護墊15,其厚度達7mm,并與上身的其他織物無縫連接。同時,在下身的前腹部W、后腰部V、以及D區上部臀下端,由3D吊針結構編織分別形成了拉伸度小、且保型性好的加強型支持域17、18、和19,起到提臀收腹的力學效果;更緊密的3D吊針組織結構在髕骨位C形成更為厚實的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20,厚度達8_,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的位置正好位于網狀支持帶8與9的交叉位,并與網狀支持帶自然無痕連接。S101-S102兩個步驟由無縫織物制備裝置中的控制設備執行,在獲取所需信息及調用了在一體成型無縫編織過程中的對應關系,為最終無縫織造設備完成編織做好控制準備。S103: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對應控制指令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所述編織動作信息針對無縫織造設備在織造過程中的時序及動作要求,所述編織動作信息可解釋為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后生成的紋樣設計所對應的無縫織造設備的織造動作集合。利用超細旦聚酯功能紗及聚酰胺彈力包覆紗并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所述織物的織造材料并不限于提及的聚酯和聚酰胺纖維,也可為其他適于編織的天然、人造、合成或功能紗線。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超細旦聚酯功能紗以聚酯纖維為載體,纖維橫斷面為工程設計的超細旦多通道凹槽及中空結構合并體。此特殊結構不但增加了織物對汗液水汽的芯吸作用(吸濕導汗),而且還能動態調節熱平衡、增加織物的保暖及熱緩沖性,同時超細旦中空結構也使得織物具有更加輕軟的舒適手感。所述織物采用75丹尼爾的上述超細旦聚酯功能紗及20丹尼爾聚酰胺彈力包覆紗編織而成。需要說明的是,圖Ib-圖li,以及圖2-4圖示中制備成型位置僅作為一種參考進行,而并不局限于圖示形式,所劃分區域及各個區域也并不局限于圖示的劃分方式。 可以知道的是,所述織物制備方法可根據實際編制需要,進行上衣、下衣及連體衣,以及應用于人體的局部織物,美體塑體以及醫療織物的編織,并不針對某種或某類織物應用實例進行局限。圖6示出了一種織物制備控制方法,包括S601 :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該步驟可優選利用人體肌群分布信息以及運動中肌群受力分析數據進行支持功能區域設置,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包括與主運動肌群對應位置設置的力學支持帶群,所述力學支持帶群呈網狀,以及,與所述支持帶銜接設置的漸進支持帶;利用運動熱濕分析數據進行散熱功能區域設置,所述散熱功能區域類型包括排汗區、吸濕透氣區、保護型熱緩沖區和熱緩沖區。S602: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S602可實現為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構建支持帶與第一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漸進支持帶與第二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一針織構件信息包括羅紋束狀組織構件、吊針構件或集圈組織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針織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構件、吊針和浮線添紗相互間隔而形成的組合構件或提花添紗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以及,構建排汗區與第三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吸濕透氣區與第四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保護型熱緩沖區與第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熱緩沖區與第六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第三構件信息包括網狀鏤空構件信息;第四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組織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第五構件信息包括吊針組織構件,和/或,吊針和浮線添紗構件相互間隔而形成的組合構件信息;以及,第六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組織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還包括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S602 還包括構建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與第七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七構件信息包括拉伸緊密度可調的吊針構件和/或緊縮度可調的羅紋束狀組織構件的信息。S603 :生成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并指示所述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該方法是控制無縫織物制備裝置進行織物制備的方法。該方法對應的進程及指令,可通過對無縫織造設備進行控制的計算機完成,而圖I圖示及其說明中的制備方法的 實現方式,可解釋為計算機中完成織物功能區域設置、對應關系構建和控制指令的生成后,傳輸至無縫織物制備裝置的控制設備執行本實施例的控制方法。圖7示出了一種織物制備控制裝置,包括控制器71和存儲器72,所述控制器71用于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生成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并指示所述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所述控制器71通過接口與所述存儲器72連接,所述存儲器存儲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和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裝置可以解釋為一臺計算機,或者具備控制功能的智能終端,如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該控制裝置對無縫織物制備裝置進行在線或離線控制。圖8示出了一種織物制備系統,織物制備控制裝置81和無縫織物制備裝置82,其中所述織物制備控制裝置81包括控制器811和存儲器812,所述控制器用于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生成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并指示所述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所述控制器通過接口與所述存儲器連接,所述存儲器存儲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和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所述無縫織物制備裝置82包括無縫織物制備裝置的控制設備821和無縫織物織造設備822
所述無縫織物制備裝置的控制設備821用于獲取所述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的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調用所述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無縫織物織造設備822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對應控制指令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所述無縫織物織造設備可通過電子無縫圓筒針織機實現。所述織物制備控制裝置81是一種控制設備,所述無縫織物制備裝置82是受控設備,該受控設備具備處理單元,即所述無縫織物制備裝置的控制設備821。所述織物制備控 制裝置81完成織物功能區域設置、對應關系構建和控制指令的生成后,傳輸至無縫織物制備裝置的控制設備821執行控制方法,由所述無縫織物織造設備822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織物制備方法,對人體形態、運動受力分析和熱濕分析結果,對織物進行保護區域的設定,不同保護區域的類型對應不同的針織構件,以配合對應保護區域的肌群受力保護及人體散熱需要,并采用無縫一體成型編織,在滿足對人體運動肌群和易受損部位的力學支持,穩固和保護的基礎上,保證了織物的延展性和吸濕排汗功能,且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接縫部位造成穿著刺癢感,實現增強織物對運動人體的保護作用、改善織物延展性和穿著舒適性的技術效果。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于實施例公開的裝置和系統而言,由于其與實施例公開的方法相對應,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部分說明即可。對于系統實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應于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塊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即可以理解并實施。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實施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實施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織物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的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 調用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 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對應控制指令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織物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的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 獲取利用人體肌群分布信息以及運動中肌群受力分析數據生成的支持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包括 與主運動肌群對應位置設置的力學支持帶群,所述力學支持帶群呈網狀,以及,與所述支持帶銜接設置的漸進支持帶; 以及,獲取利用運動熱濕分析數據生成的散熱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所述散熱功能區域類型包括排汗區、吸濕透氣區、保護型熱緩沖區和熱緩沖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織物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調用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 調用支持帶與第一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漸進支持帶與第二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一針織構件信息包括羅紋束狀組織構件、吊針構件或集圈組織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針織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構件、吊針和浮線添紗相互間隔而形成的組合構件或提花添紗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 以及, 排汗區與第三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吸濕透氣區與第四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保護型熱緩沖區與第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熱緩沖區與第六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 第三構件信息包括網狀鏤空構件信息; 第四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組織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 第五構件信息包括吊針組織構件,和/或,吊針和浮線添紗構件相互間隔而形成的組合構件信息; 以及,第六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組織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織物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還包括力口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所述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與運動易受損部位以及軟組織振動部位對應位置設置; 獲取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 獲取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與第七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七構件信息包括拉伸緊密度可調的吊針構件和/或緊縮度可調的羅紋束狀組織構件的信息。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織物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包括 利用超細旦聚酯功能紗及聚酰胺彈力包覆紗并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
6.一種織物制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 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 生成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并指示所述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織物制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包括 利用人體肌群分布信息以及運動中肌群受力分析數據進行支持功能區域設置,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包括與主運動肌群對應位置設置的力學支持帶群,所述力學支持帶群呈網 狀,以及,與所述支持帶銜接設置的漸進支持帶; 利用運動熱濕分析數據進行散熱功能區域設置,所述散熱功能區域類型包括排汗區、吸濕透氣區、保護型熱緩沖區和熱緩沖區。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織物制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 構建支持帶與第一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漸進支持帶與第二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一針織構件信息包括羅紋束狀組織構件、吊針構件或集圈組織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針織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構件、吊針和浮線添紗相互間隔而形成的組合構件或提花添紗構件之一或任意組合的信息; 以及, 構建排汗區與第三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吸濕透氣區與第四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保護型熱緩沖區與第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以及熱緩沖區與第六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 第三構件信息包括網狀鏤空構件信息; 第四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 第五構件信息包括吊針組織構件,和/或,吊針和浮線添紗構件相互間隔而形成的組合構件信息; 以及,第六構件信息包括浮線添紗組織構件和/或提花添紗組織構件的信息。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織物制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功能區域類型還包括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塾; 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包括 構建加強支持域和加強保護墊與第七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第七構件信息包括拉伸緊密度可調的吊針構件和/或緊縮度可調的羅紋束狀組織構件的信息。
10.一種織物制備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存儲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 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 生成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并指示所述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 所述控制器通過接口與所述存儲器連接,所述存儲器存儲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和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
11.一種織物制備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織物制備控制裝置和無縫織物制備裝置,其中 所述織物制備控制裝置包括控制器和存儲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織物功能區域設置,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 構建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 生成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并指示所述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 所述控制器通過接口與所述存儲器連接,所述存儲器存儲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和攜帶有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的控制指令; 所述無縫織物制備裝置包括無縫織物制備裝置的控制設備和無縫織物織造設備 所述無縫織物制備裝置的控制設備用于 獲取所述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的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 調用所述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 所述無縫織物織造設備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對應控制指令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織物制備方法、制備控制方法、制備控制裝置和制備系統,其中織物制備方法包括獲取利用人體形態信息、運動受力分析數據和熱濕分析數據進行的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所述織物功能區域設置的信息包括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調用織物功能區域類型信息與針織構件信息的對應關系,所述針織構件信息包括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根據所述針織組織結構信息和編織動作信息對應控制指令進行所述織物的一體成型無縫編織。實現了增強織物對運動人體的支持保護作用、改善織物延展性和穿著舒適性的技術效果。
文檔編號D04B1/22GK102864566SQ20121037962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劉蓉, 朱羅潤芬 申請人:加寶利服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