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紡織品及其生產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紡織品及其生產方法,該紡織品中至少30重量%以上的紗線為具有如下特征的復合紗,復合紗中飾紗為預取向絲、芯紗為全牽伸絲,飾紗與芯紗的絲長差為1.0%~35%、芯紗與飾紗的L值差在5以上,其中飾紗的結晶度為45%~65%、晶格尺寸在30nm以上、斷裂伸長率在45%以上;且復合紗的捻度為400~3500T/M;在染色后整理加工過程中,不需經過特殊的后加工即可得到手感柔軟、蓬松性好,懸垂性優良的紡織品。
【專利說明】 一種紡織品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品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現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絲長差、手感柔軟蓬松的化纖長絲紡織品,其一般采用高超喂率的塔絲隆紗線,塔絲隆紗線在表面形成類似短纖觸感的線圈,由于其在加工過程中采用高的超喂率,加工的穩定性差,并且復合紗線在退解過程中,由于絲圈間相互纏結,往往容易造成退解性困難的問題;在作為經紗用途時,整經、上漿以及織造過程中,塔絲隆紗線的線圈在鋼筘中的通過性差,容易產生斷頭現象,嚴重降低了生產效率。并且塔絲隆紗線在加工過程中,為了得到很好的交纏效果,往往采用高的加工壓力和低的加工速度,這樣大大增加了加工成本。另外,塔絲隆紗線在使用工程中,往往直接使用或加弱捻,這樣生產的紡織品,懸垂性比較差,只能作為運動服、休閑服等一般用途,不能滿足高級時裝面料懸垂性等的要求。再者,塔絲隆復合紗線的芯部和飾部均采用的FDY,這樣所制備成的紡織品,手感一般都比較干燥。
[0003]中國專利CN02132202.3 “復合變形紗,其制造方法,用該復合變形絲紗制作的機織織物或針織織物,以及用于生產該變形紗的設備”中,所采用的芯紗和飾紗是被假捻和卷曲的,雖然芯紗在熱處理條件下也具有自發伸長性,與飾紗復合后也會產生一定的絲長差,但手感還稍有欠缺,并且該專利中采用的原料需要假捻卷曲加工,增加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通過部分采用具有一定絲長差的復合紗線形成手感柔軟、蓬松并且懸垂感優良的紡織品及其生產方法。
[0005]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將預取向絲作為飾紗,經過弛緩熱處理后,與作為芯紗的全牽伸絲在交絡噴嘴處進行復合形成復合紗線,然后以該復合紗線作為原料通過編織或織造形成坯布,再經過前處理、染色后加工形成紡織品,復合紗線在所得紡織品中占30重量%以上,在染色后加工過程中,不需經過特殊的后加工即可得到手感柔軟、蓬松性好、懸垂性優良的紡織品。
[0006]本發明的紡織品至少30重量%以上的紗線為具有如下特征的復合紗,復合紗中飾紗為預取向絲(Ρ0Υ)、芯紗為全牽伸絲(FDY),飾紗與芯紗的絲長差為1.0%?35%、芯紗與飾紗的L值差在5以上,其中飾紗的結晶度為45%?65%、晶格尺寸在30nm以上、斷裂伸長率在45%以上、雙折射率為0.13?0.165 ;且該復合紗的纖度為30?120旦尼爾、捻度為400 ?3500T/M。
[0007]如上所述復合紗線在紡織品中的含量在30重量%以上,當含量少于30重量%時,復合紗線在紡織品中的含量太少,不能充分體現復合紗絲長差柔軟的手感以及懸垂性。復合紗線可以與其他紗線交編或交織,分別喂入(打入)或一起喂入(打入),喂入或打入的比例可以根據復合紗線在紡織品中的含量和組織要求或表面效果而定。如上所述其他紗線可以為PET長絲或Nylon長絲,形態優先選用全牽伸絲,光澤要求優先選用有光或大有光,捻度優先選用中捻或強捻。
[0008]復合紗線中飾紗為預取向絲、芯紗為全牽伸絲,芯紗或鞘紗的纖維原料為聚酯或聚酰胺纖維,光澤可以是半有光、大有光或是半有光和大有光的混合體。當對光澤有要求時,優選芯紗和飾紗中至少一種為大有光。芯紗的纖度為5?40旦尼爾,飾紗的纖度為24?75旦尼爾。
[0009]飾紗與芯紗的絲長差為1.0%?35%,優選5.0%?25%。由于絲長差的存在,使得飾紗在復合紗線中產生拱起狀況,產生線圈,類似棉短纖的毛羽,進而得到細膩柔軟棉的觸感。
[0010]由于復合紗線中芯紗采用全牽伸絲,染色上色率低;而飾紗采用預取向絲,由于取向度以及結晶度均比較低,從而使得飾紗具有比芯紗全牽伸絲更好的上色率,這樣芯紗飾紗產生色差,L值差在5以上,計算公式如下:
L值差=L (芯紗)-L (飾紗)。
[0011]本發明復合紗線的捻度是400?3500T/M。當對紡織品的懸垂性要求比較高時,復合紗線的捻度優選800?3500T/M ;當對紡織品的柔軟棉感要求比較高時,復合紗線的捻度優選400?2500T/M ;綜合考慮紡織品的懸垂性和柔軟棉感的要求,復合紗線的捻度優選800 ?2500T/M。
[0012]本發明復合紗線的纖度為30?120旦尼爾。當作為時裝面料用途時,復合紗線的纖度優選30?85旦尼爾。
[0013]本發明紡織品的生產方法:選用預取向絲作為飾紗、全牽伸絲作為芯紗,其中飾紗經過馳緩熱處理后,與芯紗在交絡噴嘴處進行復合形成纖度為30?120旦尼爾的復合紗,再將所得復合紗進行加捻,捻度為400?3500T/M,然后至少30重量%以上的紗線選用上述復合紗進行編織或織造形成坯布,通過前處理、染色后加工得到本發明的紡織品。
[0014]預取向絲的紡絲速度為2000?3500m/min,當紡絲速度小于2000m/min時,預取向絲基本無取向,在弛緩熱處理時,不利于誘導結晶伸長的產生;而當紡絲速度大于3500m/min時,預取向絲的的取向度已經增大到一定程度,同樣也不利于結晶伸長的產生。
[0015]飾紗弛緩熱處理的效果用總體自發伸長率來衡量,其具體總體自發伸長率是用沸水收縮處理-干熱處理后的自發伸長率與沸水收縮率的差值來表示。
[0016]關于弛緩熱處理,是指在松弛的狀態下進行熱處理,其中松弛程度用超喂率來表示,超喂率為5%?70%,隨著超喂率的增大,沸水收縮率逐漸減小,而沸水收縮處理后的自發伸長性逐漸增大,考慮到總體自發伸長性,以及當超喂率增大后,生產的穩定性有所降低,故超喂率優選5%?40%。
[0017]關于弛緩熱處理熱板的溫度,接觸式熱板為120?250°C,非接觸式熱板為180?460°C。隨著熱板溫度的提高,飾紗的沸水收縮率逐漸降低,但同時沸水收縮處理后的自發伸長性也有所降低,考慮到總體自發伸長性,故熱板的溫度優選:接觸式熱板140?220°C,非接觸式熱板220?380°C。
[0018]通過上述方法得到的復合紗,經過沸水收縮處理和干熱收縮處理后,飾紗的總體伸長率為1.0%以上,復合紗的總體收縮率在15%以下。
[0019]飾紗經過弛緩熱處理后與芯紗在交絡噴嘴處進行復合,形成纖度30?120旦尼爾的復合紗線,復合紗線然后通過加捻、整經、上漿、并軸、織造等工序形成機織物坯布,或進行加捻、編織等工序形成針織坯布。
[0020]交絡噴嘴復合的條件:
復合紗30~70旦尼爾空氣壓力:0.05~0.3mpa,
復合紗70~120旦尼爾空氣壓力:0.I~0.5mpa。
[0021]由以上方法制成的坯布,經過前處理、染色后整理加工形成最終的紡織品,其中前處理優選包括精煉、松弛、減量。
[0022]精煉的條件為溫度80~105°C,堿劑濃度5~10g/l,精煉劑濃度4~12g/l,精煉速度根據布的厚薄以及精煉效果而決定,速度一般為15~80m/min。
[0023]由于復合紗線使用時均加捻,容易造成手感比較硬的情況,故在前處理時,需要增加松弛工程,以消除掉在加捻過程中的內應力,同時由于飾紗具有自發伸長的特性,經過松弛可以使得飾紗更好地包裹于芯紗的外側,更好地體現飾紗柔軟的手感,松弛的條件為溫度 100 ~140°C,時間 O ~60min。
[0024]為了更好地增強紡織品的懸垂性和柔軟感,可以增加減量工程,減量率:0%~35%,減量率的大小,可以根據紡織品的手感來進行適當調節。
[0025]減量率(%)=(減量前克重-減量后克重)/減量前克重XlOO
當作為時裝面料用途時,為了提高紡織品的吸濕性能,可以在染色工程或后整理加工工程中,增加吸濕加工工程。
[0026]本發明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所得紡織品具有手感柔軟、蓬松性好、異色效果,并且懸垂性優良的特點,具體的有益效果指標如下:
柔軟性:彎曲剛度B值在0.03以下;
蓬松性:蓬松度在2.0cmVg以上;
懸垂性:懸垂系數在80%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0027]本發明中紡織品性能的測試方法如下:
(I)絲長差:
a.從制品中抽取一定長度的復合紗線,然后從復合紗線中,分別抽取飾紗、芯紗;
b.分別量取芯紗的長度L1、飾紗的長度L2;
c.按如下公式算出絲長差:
絲長差=(L2-L1)A^lOO0Zi)
d.重復以上步驟3回,算出絲長差平均值。
[0028](2)結晶度、結晶尺寸:X光赤道2 Θ角掃描法。
[0029](3)雙折射率:使用PS偏光顯微鏡,采用色那蒙補償法。光源采用鈉光,
波長為 589 X 10 6mmn
[0030](4) L值差:將紡織品中復合紗線的芯紗與飾紗進行分離,并分別堆積成不小于IOmm2的面積,以致可以進行L值的測定,L值的測定使用儀器:測色儀COLOUR EYE3100光源采用D65,測試孔徑Φ選擇3mm,然后利用公式:L值差=L (芯紗)-L (飾紗)。
[0031](5)斷裂伸長率:參考JIS L1013標準。[0032](6)飾紗總體伸長率=(飾紗經過沸水處理和干熱處理后的長度L1-未處理飾紗的長度U) /未處理飾紗的長度L3100
其中沸水處理和干熱處理的方法參考=GBT 6505-2008化學纖維長絲熱收縮率的試
驗方法。
[0033](7)復合紗的總體收縮率=(未處理復合紗長度Lc1-飾紗經過沸水處理和干熱處理后的復合紗長度L1) /未處理復合紗長度LflOO
其中沸水處理和干熱處理的方法參考:GB T 6505-2008化學纖維長絲熱收縮率的試驗方法。[0034](8)彎曲剛度B值:KES風格儀測試。
[0035](9)蓬松度:單位質量所占的體積,計算方法:厚度(mm) /克重(g/m2) *1000。
[0036](10)懸垂系數(傘形法):試驗為直徑240mm的圓形,試驗時,將試驗放在直徑120mm稍微小圓盤臺上,并使試驗中心與小圓盤中心同心,試樣因自重沿小圓盤臺邊下垂,經過一段時間后,構成一定傘形,然后測出試樣的水平投影面積Stl,通過以下公式計算出懸垂系數:
懸垂系數 F= (S1-S0) / (S1-S2) *100
S1:試驗面積
S2:小圓盤面積
S0:試驗的投影面積。
[0037]下面結合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38]實施例1
將通過紡速2500m/min得到的35旦尼爾聚酯長絲半光POY經過接觸式熱板溫度185°C、超喂率20%的弛緩熱處理后,與30旦尼爾聚酯長絲大有光FDY,利用交絡噴嘴進行復合形成68旦尼爾復合紗線,其中預取向絲POY為飾紗、全牽伸絲FDY為芯紗,交絡復合噴嘴的加工壓力為0.2mpa。所得復合紗線的總體收縮率為7.3%,飾紗的總體伸長率:7.5%,飾紗與芯紗的絲長差為12%,芯紗與飾紗L值差為8.0,飾紗結晶度為60%、晶格尺寸為44nm、斷裂伸長率為65%、雙折射率為0.15。
[0039]然后選用1500T/M上述制得的復合紗線與50旦尼爾普通聚酯長絲FDY進行交編形成針織物坯布,普通聚酯長絲FDY捻度1500T/M,再將坯布經過精煉、松弛、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本發明的紡織品,其中精煉的條件--溫度95°C、堿劑濃度8g/l、精煉劑濃度5g/l、精煉速度50m/min,松弛的條件:溫度120°C、時間20min ;染色、后整理加工為常規條件。
[0040]所得紡織品的彎曲剛度B值為0.2,蓬松度為2.lcm3/g,懸垂系數為90%,并且有異色效果。
[0041]實施例2
將通過紡速2500m/min得到的35旦尼爾聚酯長絲大有光POY經過非接觸式熱板溫度300°C、超喂率20%的弛緩熱處理后,與30旦尼爾聚酯長絲半光FDY,利用交絡噴嘴進行復合形成68旦尼爾復合紗線,其中預取向絲POY為飾紗、全牽伸絲FDY為芯紗,交絡復合噴嘴的加工壓力為0.2mpa。所得復合紗線的總體沸水收縮率為7.3%,飾紗的總體伸長率:7.5%,飾紗與芯紗的絲長差為10%,芯紗與飾紗L值差為8.0,飾紗結晶度為60%、晶格尺寸為44nm、斷裂伸長率為65%、雙折射率為0.15。
[0042]然后選用800T/M上述復合紗線作為經紗、2500T/M上述復合紗線作為緯紗,通過整經、并軸、織造工序形成機織物坯布,再將坯布經過精煉、松弛、中間定型、減量、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最終的機織物紡織品,其中精煉、松弛、染色、后整理加工的條件同實施例I,減量率為9%。
[0043]所得紡織品的彎曲剛度B值為0.25,蓬松度為2.lcm3/g,懸垂系數為85%,并且有異色效果。
[0044]實施例3
將通過紡速3500m/min得到的25旦尼爾聚酯長大有光POY經過非接觸式熱板溫度260°C、超喂率55%的弛緩熱處理后,與20旦尼爾聚酰胺長絲大有光FDY,利用交絡噴嘴進行復合形成48旦尼爾復合紗線,其中預取向絲POY為飾紗、全牽伸絲FDY為芯紗,交絡復合噴嘴的加工壓力為0.12mpa。所得復合紗線的沸水收縮率為5%,飾紗的總體伸長率:2.5%,飾紗與芯紗的絲長差為18%,芯紗與飾紗L值差為6.0,飾紗結晶度為60%、晶格尺寸為44nm、斷裂伸長率為65%、雙折射率為0.16。
[0045]然后選用3500T/M上述制得的復合紗線,通過整經、并軸、織造工序形成機織物坯布,再將坯布經過整經、并軸、織造工序形成機織物坯布經過精煉、松弛、中間定型、減量、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最終的機織物紡織品,其中精煉的條件:溫度95°C,堿劑濃度8g/l,精煉劑濃度5g/l,精煉速度50m/min ;松弛的條件:溫度130°C,時間60min ;減量率35% ;染色、后整理加工為常規條件。
[0046]所得紡織品的彎曲剛度B值為0.2,蓬松度為3.4cm3/g,懸垂系數為90%,并且有異色效果。
[0047]實施例4
將通過紡速3000m/min得到的27旦尼爾聚酰胺長絲大有光POY非接觸式熱板溫度180°C、超喂率10%的弛緩熱處理后,與20旦尼爾聚酰胺長絲大有光FDY,利用交絡噴嘴進行復合形成48旦尼爾復合紗線,其中預取向絲POY為飾紗、全牽伸絲FDY為芯紗,交絡復合噴嘴的加工壓力為0.15mpa。所得復合紗線的沸水收縮率為8%,飾紗的總體伸長率:5%,飾紗與芯紗的絲長差為18%,芯紗與飾紗L值差為5.0,飾紗結晶度為60%、晶格尺寸為50nm、斷裂伸長率為45%、雙折射率為0.16。
[0048]然后選用1000T/M上述制得的復合紗線,進行編織形成針織物坯布,再將坯布經過精煉、松弛、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本發明的紡織品,其中精煉的條件:溫度95°C、堿劑濃度8g/l、精煉劑濃度5g/l、精煉速度20m/min,松弛的條件:溫度100°C、時間20min ;染色、后整理加工為常規條件。
[0049]所得紡織品的彎曲剛度B值為0.18,蓬松度為2.lcm3/g,懸垂系數為80%,并且有異色效果。
[0050]實施例5
將通過紡速3000m/min得到的85旦尼爾聚酯長絲半光POY經過非接觸式熱板溫度360°C、超喂率60%的弛緩熱處理后,與30旦尼爾聚酯長絲大有光FDY,利用交絡噴嘴進行復合形成118旦尼爾復合紗線,其中預取向絲POY為飾紗、全牽伸絲FDY為芯紗,交絡復合噴嘴的加工壓力為0.4mpa。所得復合紗線的總體沸水收縮率為2.8%,飾紗的總體伸長率:8.0%,飾紗與芯紗的絲長差為12%,芯紗與飾紗L值差為12.0,飾紗結晶度為60%、晶格尺寸為48nm、斷裂伸長率為65%、雙折射率為0.13。
[0051]然后選用450T/M上述制得的復合紗線與110旦尼爾普通聚酯長絲FDY進行交編形成針織物坯布,普通聚酯長絲FDY捻度800T/M,再將坯布經過精煉、松弛、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本發明的紡織品,其中精煉、松弛、染色、后整理加工條件同實施例1。
[0052]所得紡織品的彎曲剛度B值為0.2,蓬松度為3.0cm3/g,懸垂系數為80%,并且有異色效果。
[0053]比較例I
將芯紗30旦尼爾聚酯全牽伸絲和飾紗35旦尼爾聚酯全牽伸絲分別在超喂率10%、超喂率30%的條件下喂入塔絲隆變形噴嘴,形成76旦尼爾塔絲隆仿棉復合紗線,塔絲隆變形噴嘴的加工壓力為1.2mpa。所得復合紗線的沸水收縮率為8%,飾紗與芯紗的絲長差為20%,芯紗與飾紗L值差為0,飾紗結晶度為80%、晶格尺寸為28nm、斷裂伸長率為30%、雙折射率為
0.2。
[0054]然后選用塔絲隆復合紗線直接進行整經、上漿、并軸、織造工序形成機織物坯布,再將坯布經過精煉、中間定型、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最終的機織物紡織品,其中精煉、染色、后整理加工條件同實施例1。
[0055]由以上方法制得的紡織品的彎曲剛度B值為0.45,蓬松度為2.lcm3/g,懸垂系數為50%,得到同色的效果。
[0056]比較例2
將組分A 150旦尼爾聚酯預取向絲和組分B 120旦尼爾聚酯預取向絲,分別經過熱板、拉伸,然后一起經過假捻裝置和交絡復合裝置形成復合紗線,其中組分A經過熱板的溫度:120°C,組分B經過熱板的溫度220°C,由于組分A和組分B經過的熱板溫度差異較大,使得兩種組分的沸水收縮率存在差異,進而產生絲長紗,組分A和組分B兩者形成的絲長差為8%,所得復合紗線的沸水收縮率為12%,然后選用上述復合紗線直接進行整經、上漿、并軸、織造工序形成機織物坯布,再將坯布經過精煉、中間定型、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最終的機織物紡織品,其中精煉的條件同實施例1 ;染色、后整理加工為常規條件。
[0057]由以上方法制得的紡織品的彎曲剛度B值為0.42,蓬松度為2.lcm3/g,懸垂系數為45%,異色效果不是非常明顯。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織品,其特征是:該紡織品至少30重量%以上的紗線為具有如下特征的復合紗,所述復合紗中飾紗為預取向絲、芯紗為全牽伸絲,飾紗與芯紗的絲長差為1.0%?35%、芯紗與飾紗的L值差在5以上,其中飾紗的結晶度為45%?65%、晶格尺寸在30nm以上、斷裂伸長率在45%以上;且所述復合紗的捻度為400?3500T/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品,其特征是:所述芯紗或飾紗的纖維原料為聚酯纖維或聚酰胺纖維。
3.—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品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選用預取向絲作為飾紗、全牽伸絲作為芯紗,其中飾紗經過馳緩熱處理后,與芯紗在交絡噴嘴處進行復合形成纖度為30?120旦尼爾的復合紗,再將所得復合紗進行加捻,捻度為400?3500T/M,然后至少30重量%以上的紗線選用上述復合紗進行編織或織造形成坯布,再通過前處理、染色后整理得到產品,其中所述弛緩熱處理時,超喂率為5%?70%,熱板溫度:接觸式熱板為120?250°C,非接觸式熱板為180?460°C。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紡織品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復合紗經過沸水收縮處理和干熱收縮處理后,飾紗的總體伸長率為1.0%以上,復合紗的總體收縮率在15%以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紡織品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前處理包括精煉、松弛、減量,其中松弛溫度100?140°C、時間20?60min。
【文檔編號】D02G3/04GK103835146SQ201210470164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0日
【發明者】徐建鋒, 狄興峰, 蔡東照 申請人: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