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羽絨服面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羽絨服面料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羽絨服內充羽絨填料的上衣,外形龐大圓潤。羽絨服一般鴨絨量占一半以上,同時可以混雜一些細小的羽毛,將鴨絨清洗干凈,經高溫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絨服了。羽絨服保暖性最好。多為寒冷地區的人們穿著,也為極地考察人員所常用。
羽絨服有重量輕、質地軟、保暖好的特點。一件用尼絲紡做表面面料,用羽絨做填充物上衣,總重量500~1000克之間,是其他御寒服重量的1/6至1/2。因羽絨柔軟,用作衣服絮料,穿著舒適。羽絨不易發生纖維板結現象;面料多采用高密度的涂層織物,能保持衣內有較多的空氣,保暖性能好。
現有的羽絨服面料其耐火性與抗變形較差,制備時間長,操作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羽絨服面料的制備工藝。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一種羽絨服面料的制備工藝,它的制備工藝為:
步驟一:配料:65-75%聚丙烯腈纖維、7-10%含磷化合物耐火阻燃劑、5-8%磷酸、6-15%透明改良劑;
步驟二:制絲:將步驟一的原材料導入制絲機后制絲,制絲前現將原料進行混合均勻,然后在80-120℃的溫度下進行制絲;制絲后采用擰股機進行擰股,擰股成防燙纖維條,股數為3-12股;
步驟三:織布:步驟二中的防燙纖維條與尼絲紡線作為經線,納米竹炭纖維條為緯線,經過織布機織成布品;
步驟四:高溫定型:將步驟三織成布品進行高溫定型,溫度為500-600℃,定型速率為30m/min;
步驟五:染色:將定型的布品通過染色劑進行染色,染色時進行水洗;
步驟六:烘干:采用烘干機以100-160℃的溫度進行烘干,烘干時間為30min。
作為優選,所述的防燙纖維條與尼絲紡線的股數比為3:1。
作為優選,所述的防燙纖維條與納米竹炭纖維條的股數比為5:1。
本發明有益效果為:能提高耐火性與抗變形量,使用方便,操作簡便,工作效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的制備工藝為:
步驟一:配料:65-75%聚丙烯腈纖維、7-10%含磷化合物耐火阻燃劑、5-8%磷酸、6-15%透明改良劑;
步驟二:制絲:將步驟一的原材料導入制絲機后制絲,制絲前現將原料進行混合均勻,然后在80-120℃的溫度下進行制絲;制絲后采用擰股機進行擰股,擰股成防燙纖維條,股數為3-12股;
步驟三:織布:步驟二中的防燙纖維條與尼絲紡線作為經線,納米竹炭纖維條為緯線,經過織布機織成布品;
步驟四:高溫定型:將步驟三織成布品進行高溫定型,溫度為500-600℃,定型速率為30m/min;
步驟五:染色:將定型的布品通過染色劑進行染色,染色時進行水洗;
步驟六:烘干:采用烘干機以100-160℃的溫度進行烘干,烘干時間為30min。
進一步的,所述的防燙纖維條與尼絲紡線的股數比為3:1。
進一步的,所述的防燙纖維條與納米竹炭纖維條的股數比為5:1。
以上所述,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