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織面料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新型面料。
背景技術:
面料是用于制造成衣、床上用品等產品的重要原材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衣物用品的舒適度及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炎熱的夏天,布料作為人體的遮蔽物又導致了其在外出時必須要穿著衣物,這時候一件具有遮蔽性且透氣涼爽的衣物成為人們購買衣物時的首選,在市場上擁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涼爽且透氣性好的新型面料。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新型面料,包括面料基布,所述面料基布由真絲纖維通過經線和緯線交叉編織成網格結構,所述面料基布邊端由若干股經線纏繞構成若干經線組,所述經線組之間形成若干通風孔,所述面料基布邊端靠近經線組的一側由若干緯線纏繞而成的兩股緯線組,所述兩股緯線組之間相互纏繞打結經線組遠離自由端一側用于限制經線組的軸向移動,所述經線組的自由端連接另一所述的面料基布。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真絲纖維中有十八種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使真絲纖維具有防止紫外線的輻射、防御有害氣體侵入與抵抗有害細菌的特點,且真絲纖維還能增強體表皮膚細胞的活力,促進皮膚細胞的特殊吸濕性與透氣性,通過真絲纖維本身的材料特性使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材料特性使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通過經緯編織成網格狀的結構,使纖維之間存在有較大的間隙,保證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并通過將經線之間纏繞而成經線組,使經線組之間形成若干通風孔,增加面料的透氣性,使面料更加涼爽;通過兩股緯線組之間的纏繞實現對經線組的編織打結,使經線組與緯線之間不會出現編織散落的現象。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經線組的中部編織有縮短通風孔大小的加強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風孔的孔徑過大,且面料基布之間的連接主要通過經線組實現連接固定,導致面料基布之間施加的作用力都會通過經線組進行力的承載,且經線組本身由若干經線纖維構成,導致經線組之間受到較大的作用力時很容易發生斷裂的現象;通過加強邊的設置縮短經線組之間的連接距離,使施加在經線組上的作用力能更加快速的傳導向加強邊,減少作用力作用在經線組上的時間,在保證面料本身透氣涼爽的基礎上,提升面料的強度,使面料具有更好的使用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加強邊由錦綸纖維編織而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錦綸纖維本身是一種高強度的纖維,由于加強邊的存在受到來自于兩側面料基布對其施加的作用力,通過錦綸纖維的設置增加加強邊結構強度,使加強邊能承載更多的作用力而不會發生斷裂,達到更好的強度與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加強邊與緯線組之間連接有加強繩。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加強繩的強度對緯線組與加強邊之間進行連接,提升緯線組與加強邊之間的強度,使施加在經線組上的作用力能通過加強繩進行力的分攤承載,減少作用力集中施加在經線組上,提升面料之間的結構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加強繩一端編織在加強邊內,另一端穿過緯線組并編織在加強邊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編織在加強邊內的加強繩實現對加強繩兩端的固定,使加強繩兩端之間的固定連接不會存在有打結纏繞的現象,使面料表面看上去更加平整,提升面料的整體美觀度;且通過編制的方式,使加強繩上受到的作用力能通過編制在加強邊內的加強繩傳導向加強邊進行力的承載,提升加強繩的承受能力。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加強繩為芳綸纖維。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芳綸纖維是一種合成纖維并具有超高的強度,通過芳綸纖維本身的強度使加強繩能承受更多的作用力,提升加強繩的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芳綸纖維外包裹有柔性樹脂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芳綸纖維本身具有超高的強度,導致芳綸纖維表面在于緯線組之間發生接觸時,作用力通過芳綸纖維的表面集中施加在緯線組上,使很容易將緯線組割斷,影響面料的正常使用;通過包覆的柔性樹脂層增大與緯線組之間的接觸面積,且柔性樹脂層表面具有很好的柔軟性,能減少對于緯線組集中施加的作用力,對緯線組起到保護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面料基布層內還紡織有導電纖維。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導電纖維本身具有較高的導電性能,通過導電纖維的設置能將面料上產生的靜電離子通過導電纖維排出面料,使面料具有抗靜電的效果,提升面料的適用范圍,增加面料的實用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將真絲纖維通過經線與緯線呈現網格編織的方式,使面料具基布有良好的透氣性,通過經線組的設置在面料基布之間形成若干通風孔,達到更好的透氣性,并通過緯線組的編織實現對經線與緯線的限位,防止編織之間出現脫落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新型面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新型面料中加強繩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面料基布;11、經線;12、緯線;2、經線組;3、通風孔;4、緯線組;5、加強邊;6、加強繩;7、柔性樹脂層;8、導電纖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考圖1和圖2,一種新型面料,包括面料基布1,面料基布1內紡織有導電纖維8,面料基布1由真絲纖維通過經線11和緯線12交叉編織成網格結構,面料基布1邊端由三股經線11相互纏繞構成若干經線組2,經線組2之間形成若干通風孔3;面料基布1邊端靠近經線組2的一側由八股緯線12相互纏繞而成的兩股緯線組4,兩股緯線組4之間相互纏繞并與經線組2打結用于限制經線組2的軸向移動;經線組2的自由端上連接有另一面料基布1,經線組2的中部設有由錦綸纖維編織而成用于縮短通風孔3孔徑大小的加強邊5;加強邊5與緯線組4之間連接有加強繩6,加強繩6為芳綸纖維,加強繩6的一端編織在加強邊5內,另一端穿過緯線組4并編織在加強邊5內且芳綸纖維外包裹有柔性樹脂層7。
參考圖1,真絲纖維中有十八種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使真絲纖維具有防止紫外線的輻射、防御有害氣體侵入與抵抗有害細菌的特點,且真絲纖維還能增強體表皮膚細胞的活力,促進皮膚細胞的特殊吸濕性與透氣性,通過真絲纖維本身的材料特性使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材料特性使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
參考圖1,通過經緯編織成網格狀的結構,使纖維之間存在有較大的間隙,保證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并通過將經線11之間纏繞而成經線組2,使經線組2之間形成若干通風孔3,增加面料的透氣性,使面料更加涼爽;通過兩股緯線組4之間的纏繞實現對經線組2的編織打結,使經線組2與緯線12之間不會出現編織散落的現象。
參考圖1,通風孔3的孔徑過大,且面料基布1之間的連接主要通過經線組2實現連接固定,導致面料基布1之間施加的作用力都會通過經線組2進行力的承載,且經線組2本身由若干經線11纖維構成,導致經線組2之間受到較大的作用力時很容易發生斷裂的現象;通過加強邊5的設置縮短經線組2之間的連接距離,使施加在經線組2上的作用力能更加快速的傳導向加強邊5,減少作用力作用在經線組2上的時間,在保證面料本身透氣涼爽的基礎上,提升面料的強度,使面料具有更好的使用性。
參考圖1,錦綸纖維本身是一種高強度的纖維,由于加強邊5的存在受到來自于兩側面料基布1對其施加的作用力,通過錦綸纖維的設置增加加強邊5結構強度,使加強邊5能承載更多的作用力而不會發生斷裂,達到更好的強度與實用性。
參考圖1,通過加強繩6的強度對緯線組4與加強邊5之間進行連接,提升緯線組4與加強邊5之間的強度,使施加在經線組2上的作用力能通過加強繩6進行力的分攤承載,減少作用力集中施加在經線組2上,提升面料之間的結構強度。
參考圖1,通過編織在加強邊5內的加強繩6實現對加強繩6兩端的固定,使加強繩6兩端之間的固定連接不會存在有打結纏繞的現象,使面料表面看上去更加平整,提升面料的整體美觀度;且通過編制的方式,使加強繩6上受到的作用力能通過編制在加強邊5內的加強繩6傳導向加強邊5進行力的承載,提升加強繩6的承受能力。
參考圖1,芳綸纖維是一種合成纖維并具有超高的強度,通過芳綸纖維本身的強度使加強繩6能承受更多的作用力,提升加強繩6的實用性。
參考圖2,芳綸纖維本身具有超高的強度,導致芳綸纖維表面在于緯線組4之間發生接觸時,作用力通過芳綸纖維的表面集中施加在緯線組4上,使很容易將緯線組4割斷,影響面料的正常使用;通過包覆的柔性樹脂層7增大與緯線組4之間的接觸面積,且柔性樹脂層7表面具有很好的柔軟性,能減少對于緯線組4集中施加的作用力,對緯線組4起到保護的作用。
參考圖1,導電纖維8本身具有較高的導電性能,通過導電纖維8的設置能將面料上產生的靜電離子通過導電纖維8排出面料,使面料具有抗靜電的效果,提升面料的適用范圍,增加面料的實用性。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