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紡織機。
背景技術:
:
在現代紡織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形式的無梭織機,有劍桿織機、片梭織機、噴氣織機、噴水織機、多相織機、磁力引緯織機等。與有梭織機相比,無梭織機生產的織物在產量、質量、品種等方面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大部分織造領域取代有梭織機,這個步伐進一步加快,已經從發達國家的紡織工業擴展到發展中國家。從國際無梭織機的技術發展和紡織工業的需求看,噴氣織機高速化、寬幅化、系列化方面的進步較快,除在量大面廣的棉織行業廣泛應用外,在色織、提花等織物應用日益廣泛,而劍桿織機的品種適應性、織物花色品種變化、適織范圍更廣泛等方面具有優勢,這兩種織機成為紡織工業應用數量最多的兩類機型。織布機上一般均設有送布機構,對生產出來的布料進行引導與輸送。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調節方便,導向效果好的紡織機。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紡織機,包括有送布機構,所述送布機構包括有底座及間隔設置在底座上的左、右支柱,在左、右支柱的上部設置有導向槽,導向槽的上端貫穿左、右支柱的上平面,在導向槽內設置有軸承安裝座,軸承安裝座連接在絲桿上,絲桿的上端與電機連接,第一送布輥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設置在軸承安裝座上,在導向槽內設置有上位傳感器與下位傳感器,由上位傳感器與下位傳感器控制軸承安裝座的上極限位置與下極限位置,在導向槽下方的左、右支柱上設置有軸承安裝座二,第二送布輥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安裝座二設置在左、右支柱,所述電機、上位傳感器與下位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
在上述的一種紡織機中,所述第一送布輥及第二送布輥的外表面纏繞有螺旋鋼絲,螺旋鋼絲設置有兩組,對稱設置,且兩組螺旋鋼絲的螺旋方向相反。
在上述的一種紡織機中,所述第一送布輥及第二送布輥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限位凸沿。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的優點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絲桿機構來對第一送布輥與第二送布輥之間的距離進行調節,相比與螺釘調節,具有不費力,調節簡單方便的優點;
2、本實用新型設置的上位傳感器與下位傳感器對第一送布輥的極限位置進行限制,防止調節時超過極限位置對零部件造成損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簡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軸承安裝座與絲桿連接的結構示意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2:
一種紡織機,包括有送布機構,所述送布機構包括有底座1及間隔設置在底座1上的左、右支柱2、3,在左、右支柱2、3的上部設置有導向槽4,導向槽4的上端貫穿左、右支柱2、3的上平面,在導向槽4內設置有軸承安裝座5,軸承安裝座5連接在絲桿6上,絲桿6的下端通過軸承與導向槽4的內底連接。絲桿6的上端與電機7連接,第一送布輥8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設置在軸承安裝座5上,在導向槽4內設置有上位傳感器與下位傳感器,由上位傳感器與下位傳感器控制軸承安裝座5的上極限位置與下極限位置,在導向槽4下方的左、右支柱上設置有軸承安裝座二,第二送布輥9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安裝座二設置在左、右支柱2、3,所述電機7、上位傳感器與下位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為了方便安裝,電機7固定在電機安裝板10上,電機安裝板10固定在左、右支柱2、3的上平面上。
在調節過程中,當軸承安裝座5移動至下極限位置時,下位傳感器發送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電機7停止轉動,防止第一送布輥8與第二送布輥9發生碰撞。當軸承安裝座5移動至上極限位置時,上位傳感器發送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電機7停止轉動,防止軸承安裝座5與電機安裝板10發生碰撞甚至頂開電機安裝板10。
本實用新型的軸承安裝座5直接起到絲桿螺母的效果,絲桿正轉或反轉帶動絲桿螺母向上或向下移動,實現第一送布輥8與第二送布輥9之間距離的調節,同時,也方便將布料送入第一送布輥8與第二送布輥9之間。
為了使布料在送布過程中能自動擴展,所述第一送布輥8及第二送布輥9的外表面纏繞有螺旋鋼絲11,螺旋鋼絲11設置有兩組,對稱設置,且兩組螺旋鋼絲11的螺旋方向相反。螺旋鋼絲11也起到增加第一送布輥8、第二送布輥9與布料之間的摩擦力的效果。
由于在送布過程中,布料可能會跑偏,因此,在所述第一送布輥8及第二送布輥9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限位凸沿,布料在傳送過程中只能在兩限位凸沿之間移動。
為了使調節方便,在左、右支柱2、3上相應位置設置第一送布輥8調節位置的指示凸起。
同樣,本申請的絲桿的結構可以用氣缸、油缸來替換。將軸承安裝座5連接在氣缸、油缸的活動桿上即可。自動調節,調節不用費力,簡單方便。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形狀、結構、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