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新型高速絞線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01006閱讀:396來源:國知局
一種新型高速絞線機構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線束下線及絞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兩種線束的高速絞線機構。



背景技術:

所謂絞合,就是將若干根相同直徑或不同直徑的單線,按一定的方向和一定的規則絞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整體。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線束加工企業對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線束絞合工藝,目前絞合轉速一般為1000轉/分—2000轉/分,工作效率低;此外現有的絞線機構,在工作過程中穩定性不夠,進而影響線束的絞合質量。因此,設計一種高效率和高穩定性的絞線機構是雙線絞合加工中的重大革新。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高速絞線機構,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線束絞合轉速低、工作效率低、絞合質量不高等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高速絞線機構,包括依次連接的夾爪模組、擋線模組和馬達模組;其中,夾爪模組包括夾緊機構、夾爪固定塊和推桿模組,夾緊機構的右端和推桿模組的左端相連接且套設在夾爪固定塊內部;擋線模組包括軸承套和第一固定塊,軸承套內套設有第一軸承,第一軸承內套設有軸套,軸套上固定設有鈑金擋板,鈑金擋板套設在夾爪固定塊的內部,第一固定塊內設有第二軸承,第二軸承內設有筆型氣缸,筆型氣缸的左端與軸承套相連接、右端與第一固定塊相連接,第一固定塊通過導向軸與軸承套相連接;馬達模組包括殼體、第二固定塊、馬達固定板和氣缸固定板,殼體的左端與第一固定塊相連接、右端與第二固定塊相連接,第二固定塊內設有第三軸承,第三軸承和殼體內設有前端組件,氣缸固定板通過支撐軸與第二固定塊相連接,氣缸固定板的左側設有馬達固定板、右側設有氣缸,氣缸與推桿模組相連接,馬達固定板上固定有伺服電機,伺服電機與前端組件的右端相連接,前端組件的左端與夾爪固定塊相連接。

所述推桿模組包括軸承安裝塊和浮動接頭連接塊,軸承安裝塊內設有第四軸承,第四軸承內部設有氣缸延長桿,浮動接頭連接塊的左端通過螺釘與軸承安裝塊相連接,浮動接頭連接塊的右端設有卡槽,卡槽內卡設有第一浮動接頭,第一浮動接頭的右端與氣缸相連接。

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兩個抓手臂,兩個抓手臂的中部卡設有擋塊,抓手臂的左端設有夾爪和抓手連桿,兩個抓手臂上的夾爪相配合,抓手連桿的一端與夾爪鉸接、另一端與擋塊鉸接;抓手臂的右端均設有連板,連板的右端鉸接有推拉塊,推拉塊的右端與氣缸延長桿相連接。

所述夾爪上設有線槽,線槽的橫截面為W形。

所述夾爪固定塊的兩側均固定設有滑塊,兩個滑塊分別與軸套相配合,夾爪固定塊的縱截面為梯形。

所述筆型氣缸的左端設有第二浮動接頭,第二浮動接頭與軸承套相連接。

所述第一軸承和軸套通過軸承前蓋和軸承后蓋固定在軸承套內;第二軸承通過端蓋固定在第一固定塊內;第一固定塊上對稱設有直線軸承,直線軸承內設有導向軸,導向軸的左端套設在軸承套上,導向軸的右端套設在殼體上。

所述前端組件包括連接塊,連接塊的兩端分別套設有襯套,氣缸延長桿套設在襯套中;連接塊的左端套設在第一固定塊內,連接塊的右端套設在第二固定塊中。

所述連接塊的右端固定連接有大同步帶輪,伺服電機的輸出端設有小同步帶輪,大同步帶輪與小同步帶輪通過同步帶相連接。

所述馬達固定板和氣缸固定板上均設有長條通孔,馬達固定板上的長條通孔與氣缸固定板上的長條通孔相配合且通過螺栓相連接。

本發明采用夾爪模組負責將兩根線材夾緊;擋線模組在夾爪模組上移動,將伸出夾爪模組的線束擋在鈑金擋板之間,防止高速旋轉時線材因離心力外甩,提高了工作安全性和絞合質量;馬達模組負責提供動力,待擋線模組移動到位后,伺服電機開始高速轉動,帶動夾爪模組高速轉動實現兩根線材的絞合,轉速高達5000轉/分,工作效率更高。本發明通過類似于圓錐臺的夾爪固定塊,對絞線機構進行了流線型設計,使其高速運轉時減小阻力;通過連接塊傳遞旋轉,對絞線機構進行了配重設計,使其高速運轉時增加機構的穩定性;對絞線高速運行所產生問題進行了優化設計,使其高速運轉時增加產品品質的穩定性。本發明通過流線型設計、配重設計、絞線防護及所有轉動均在軸承內進行實現了高速絞線切線束不會亂甩,大大提升效率和絞合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夾爪模組爆炸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推桿模組爆炸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擋線模組爆炸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馬達模組爆炸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前端組件爆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6所示,一種新型高速絞線機構,包括夾爪模組1、擋線模組2和馬達模組3,擋線模組2的左端與爪模組1相連接,擋線模組2的右端與馬達模組3相連接;其中,夾爪模組1包括夾緊機構、夾爪固定塊24和推桿模組26,夾緊機構的右端和推桿模組26的左端相連接且套設在夾爪固定塊24內部,推桿模組26帶動夾緊機構在夾爪固定塊中移動,實現對線束的夾緊與松開;擋線模組2包括軸承套8和第一固定塊12,軸承套8內套設有第一軸承7,第一軸承7內套設有軸套6,軸套6上固定設有鈑金擋板4,鈑金擋板4套設在夾爪固定塊24的內部,第一固定塊12內設有第二軸承11,第二軸承11內設有筆型氣缸15,筆型氣缸15的左端與軸承套8相連接、右端與第一固定塊12相連接,第一固定塊12通過導向軸13與軸承套8相連接,筆型氣缸15推動軸承套8左右移動;馬達模組3包括殼體33、第二固定塊35、馬達固定板40和氣缸固定板41,殼體33的左端與第一固定塊12相連接、右端與第二固定塊35相連接,第二固定塊35內設有第三軸承36,第三軸承36和殼體33內設有前端組件34,氣缸固定板41通過支撐軸37與第二固定塊35相連接,氣缸固定板41的左側設有馬達固定板40、右側固定設有氣缸42,氣缸42與推桿模組26相連接,馬達固定板40上固定有伺服電機43,伺服電機43與前端組件34的右端相連接,前端組件34的左端與夾爪固定塊24相連接。

實施例2:如圖1-6所示,一種新型高速絞線機構,推桿模組26包括軸承安裝塊28和浮動接頭連接塊31,軸承安裝塊28內設有第四軸承30,第四軸承30內部設有氣缸延長桿27,氣缸延長桿27的右端安裝在第四軸承內,左端與推拉塊23相連接,浮動接頭連接塊31的左端通過螺釘29與軸承安裝塊28固定連接,浮動接頭連接塊31的右端設有卡槽,卡槽內卡設有第一浮動接頭32,第一浮動接頭32的右端與氣缸42相連接,氣缸42的伸縮帶動抓手臂20在夾爪固定塊內左右移動,進而控制夾爪對線束的夾緊與松開。夾緊機構包括兩個抓手臂20,兩個抓手臂20的中部卡設有擋塊21,擋塊21是由左擋塊和右擋塊兩部分組成,抓手臂20位于左擋塊和右擋塊之間且與左右擋塊鉸接,抓手臂20的左端設有夾爪18和抓手連桿19,兩個抓手臂20上的夾爪18相配合,抓手連桿19的一端與夾爪18鉸接、另一端與擋塊21鉸接;抓手臂20的右端均設有連板22,連板22的右端鉸接有推拉塊23,推拉塊23的右端與氣缸延長桿27相連接,兩個抓手臂20在夾爪固定塊中移動,使夾爪起到張開與閉合作用。夾爪18上設有線槽,線槽的橫截面為W形,用于同時夾住兩個線束。夾爪固定塊24的兩側均固定設有滑塊25,兩個滑塊25分別與軸套6相配合,使軸承套在左右移動過程中沿滑塊移動,夾爪固定塊24的縱截面為梯形,成流線型設計,減小高速旋轉時的空氣阻力。筆型氣缸15的左端設有第二浮動接頭17,第二浮動接頭17與軸承套8相連接,筆型氣缸15通過第二浮動接頭帶動軸承套左右移動。第一軸承7和軸套6通過軸承前蓋5和軸承后蓋9固定在軸承套8內,軸承前蓋5與軸承套8固定連接,防止第一軸承7往左側移動,軸承后蓋9與軸套6固定連接,軸承套8內部設有臺階用于卡住軸承后蓋防止其往右側移動;第二軸承11通過端蓋10固定在第一固定塊12內,防止第二軸承向左側移動;第一固定塊12上對稱設有直線軸承14,直線軸承14通過卡簧16直固定在第一固定塊12上,防止其左右移動,直線軸承14內設有導向軸13,導向軸13在直線軸承內滑動,導向軸13的左端套設在軸承套8上,導向軸13的右端套設在殼體33上。筆型氣缸推動軸承套及軸套移動,進而推動鈑金擋板向左移動,將伸出夾爪的線束擋在鈑金擋板之間,防止其在轉動過程中向外甩。前端組件34包括連接塊46,連接塊46的兩端分別套設有襯套45,氣缸延長桿27套設在襯套45中;連接塊46的左端套設在第一固定塊12內,連接塊46的右端套設在第二固定塊35中。連接塊46的右端固定連接有大同步帶輪39,伺服電機43的輸出端設有小同步帶輪44,大同步帶輪39與小同步帶輪44通過同步帶38相連接,伺服電機43通過小同步帶輪和同步帶帶動大同步帶輪轉動,進而帶動連接塊46轉動,連接塊帶動夾爪模組轉動,進而實現兩個線束的絞合;采用連接塊轉動,增加了裝置的配重,使其高速運轉時增加了機構的穩定性。馬達固定板40和氣缸固定板41上均設有長條通孔,馬達固定板40上的長條通孔與氣缸固定板41上的長條通孔相配合且通過螺栓相連接,馬達固定板40和氣缸固定板41之間的相對位置可通過螺栓和長條通孔進行調節,進而方便調節同步帶的張緊程度。

其他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工作過程:當兩根線材輸送到指定位置后,氣缸帶動推桿模組26的氣缸延長桿在襯套內移動進而帶動夾爪18閉合,實現對兩根線材的夾緊,線材夾緊后,筆型氣缸推動軸承套向前移動,進而帶動軸套和鈑金擋板向前移動,直到兩根線材位于兩鈑金擋板之間;然后伺服電機轉動帶動夾爪模組旋轉實現兩根線的絞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