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針織物的連接方法和具有美觀接縫的針織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使用橫機實現的針織物連接方法以及用所述連接方法生產的帶有美觀接縫的織物。
用橫機編織組成一件衣服的各個衣片如衣袖和大身,然后經過一道縫合工序使這樣編織而成的衣片成為成衣。
然而,就工作效率而言,人們強烈要求改進縫合工序以達到簡化或省略此道工序的目的。即一件衣服的各衣片在橫機上編織期間就被連接在一起,在減輕編織工作后面的縫合工作的勞動的同時,獲得更高質量的成衣。更詳細地說,就是使用嵌在橫機針床里的織針,將衣袖和大身部分分別織到腋窩處,而后繼續大身部分的編織,而衣袖部分則根據從袖口部到側邊緣和從袖口部到肩膀的長度比例適當地變化線圈橫列的長度。這樣,在兩部分成形時,用移圈的方法,移動衣袖部分的線圈使之被與其毗鄰的大身部分的最外緣線圈重疊,在完成針織物編織操作的同時,沿接合處連續地形成一條肩線。
但是,在這種常用的方法中,由于將分別編織的針織物連接在一起時,相互毗鄰的最外緣縱行線圈通過移圈重疊在一起,結果,這部分線圈相互相對地彎曲,因而破壞了所形成肩線的美觀。因此,盡管節省了縫合工作的勞動,提高了生產率,但卻很難獲得美觀的成品。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其中的連接線圈相互間不相對彎曲的,高質量的、美觀的成品針織物,并且提供一種生產這樣的針織物的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針織物,在這種針織物里,組成一件衣服的各衣片是用至少有前后一對配置成八字形截面的針床的橫機分別編織的,然后夾持住邊緣部分,使一邊的衣片被移動并連接到另一邊的衣片上。其特征是位于一邊的衣片上的最外緣的線圈與另一邊的衣片上從最外緣起第二到第四縱行的一個線圈重疊合并在一起。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把分別編織的一件衣服的各部分連接起來的針織物連接方法。使用至少有前后一對成八字形截面配置的針床的橫機,將一邊的衣片移動到另一邊的衣片上,形成重疊線圈。并將紗線喂入包含重疊線圈的該另一邊衣片的織針里進行編織,而后釋放織針上的重疊線圈,并重復這些連接衣片的步驟。其特征是使一邊的衣片橫移兩到四針,再把此衣片最外緣的線圈移到與其毗鄰的衣片的第二到第四縱行的一個線圈上,使之重疊。
接縫位于從最外緣縱行起一到三縱行內,并在所說的接縫的線圈里表現出一系列毗鄰外緣的由相同線圈橫列形成的線圈,這樣,便防止了在線圈重疊狀態下連接線圈的彎曲,保持了這些線圈的形狀。所以,在接縫處,外觀上沒有不一致的感覺,并且由于線圈不是重疊在最外縱行上,對線圈的形狀不產生不好的影響,也就是說,不破壞外觀。
下面參照附圖,通過對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描述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針織方法。
圖1為按照本發明的實施例編織的一件衣服的示意圖;
圖2是一個接縫的線圈編織過程圖;
圖3是優選接縫的編織過程圖。
其中,100,200為導紗器。
在這個實施例中,顯示了使用有前后一對針床,且后針床帶有橫移機構的橫機,把作為衣片的大身部分和左袖部分這兩片針織物連接起來的一種編織方法。按照此方法,在把衣袖部分移到大身部分時,位于衣袖部分最外緣的線圈被與其毗鄰的大身部分的從最外緣起第二縱行上的線圈重疊。
下面利用有關的設計圖(線圈編織過程圖)和有關的編織過程圖(方框圖)給予說明。至于同時進行三片衣片(左、右衣袖和大身)的編織和連接,由于根據需要按照本實施例的方法進行三片連接將非常容易,同時也為了敘述上方便,因此在接下來的解釋中將這個過程省略。至于大身部分尺寸(針數)的變化和衣袖部分尺寸(針數)的變化,也因上述原因被省略了。
圖1是一件成衣的結構示意圖。在圖3里則展示了嵌在前針床Ⅰ上的織針ABC…XYZ和嵌在后針床Ⅱ上的織針abc…xyz。用前針床上的織針ABC…KLM編織一只衣袖,而用織針OPQ…XYZ編織大身部分。通過導紗器100和200將衣袖和大身部分安排就緒并按已知的方法編織其主要部分一直到腋窩處,這些都沒有在編織結構圖上表示出來。
在方框1和方框2中,通過導紗器200,紗線被喂入到織針ZYX…PON的線圈橫列里,編織腋窩以上的大身部分,在編織了橫列1以后,紗線再一次被喂入到織針NOP…XYZ里編織橫列2,然后,該導紗器返回到它的初始位置。
在方框3中,將由衣袖部分的織針ABC…KLM保持的橫列50上的線圈移到后針床的相對織針abc…klm上。在緊接著的方框4里,后針床向右橫移兩針,并把織針m上的線圈移到前針床的針o上使線圈重疊,圖2中的51指出了所形成的重疊線圈。在方框5中,后針床從方框4的狀態又向左橫移了一針,即以前后針床上的針ABC…XYZ和abc…xyz相互相對為參考位,后針床向右橫移了一針。再把針abc…jkl上的線圈移到與其相對的空針BCD…KLM上。
在方框6和7里,象方框1和2一樣,進行大身的編織形成線圈橫列6和7,在方框8里,在針BCD…KLM的衣袖部分的線圈被移到后針床的針bcd…klm上。在后面的方框9,后針床向右橫移兩針,并把針m上的線圈移到前針床的針O上,使線圈相互重疊。圖2中的52指示了重疊的線圈。在方框10中,參照參考位置,使后針床位于向右橫移一針的位置,把針bcd…jkl上的線圈移到與其相對的空針CDE…KLM上。在方框11和12,進行大身部分的編織形成線圈橫列11和12。在方框13,針CDE…KLM上的衣袖部分的線圈被移到后針床的針cde…klm上。接著在方框14里,后針床向右橫移兩針,針m上的線圈被移到前針床的針O上形成重疊線圈。圖2中的53表示了重疊的線圈。在方框15里,后針床處于相對參考位置向右橫移了一針的位置上,針cde…jkl上的線圈被移到了與其相對的空針DEF…KLM上。
在方框16和17,繼續大身的編織形成線圈橫列16和17。
在方框18里,借助于橫機的三角座滑架(沒有圖示),導紗器100從左移到右,把紗線喂入到針DEF…KLM里,在衣袖部分形成線圈橫列18,而后停下來。在方框19里,將針DEF…KLM上的線圈移到后針床的def…klm上。在方框20,后針床向右橫移兩針,并把針m上的線圈移到前針床的針O上,圖2中的54指出了所形成的重疊線圈。在方框21,參照參考位置,使后針床處于向右橫移一針的位置上,把針def…jkl上的線圈移到對面的空針EFG…KLM上。
在方框22,由導紗器100將紗線喂入針EFG…KLM,形成衣袖部分的線圈橫列22,同時,為了防止在衣袖和大身之間的邊緣中形成洞,在大身部分織針O的線圈上同時織成一個集圈連接點。
在方框23和24中,紗線被喂入針NOP…XYZ進行大身部分的編織,形成線圈橫列23和24。
重復和上面方框3到24類似的編織操作,將衣袖部分的線圈移到大身部分的線圈上形成圖2所示重疊線55、56、57及58,使衣袖和大身連接在一起。
在方框25中,將針IJKLM上的線圈移到后針床的針ijklm上。在方框26,后針床向右橫移兩針,并把針m上的線圈移到前針床的針O上,形成圖2中59所示的重疊線圈。接下來在方框27中,參照參考位置,使后針床處于向右橫移一針的位置上,把針ijkl上的線圈移到與其相對的空針JKLM上。在方框28和29中,繼續大身部分的編織形成線圈橫列28和29。在方框30中,針JKLM上的衣袖部分的線圈被移到后針床的針jklm上,在隨后的方框31里,后針床向右橫移兩針,針m上的線圈被移到了前針床的針O上,從而形成圖2中60表示的重疊線圈。再下來在方框32里,相對參考位置,后針床處于向右橫移一針的位置,針jkl上的線圈被移到與它們相對的空針KLM上。
在方框33和34中,編織大身部分形成線圈橫列33和34。在方框35中,針KLM上的衣袖部分的線圈被移到后針床的針klm上。在后面的方框36里,后針床向右橫移兩針,并把針m上的線圈移到前針床的針O上,形成圖2中61所示的重疊線圈。在方框37里,參照參考位置,后針床處于向右橫移了一針的位置,并且針kl上的線圈被移到與其相對的空針KL上。
用這種方法繼續衣袖部分與大身部分的連接(沒有圖示),形成一條外觀優美的肩線。進一步地繼續大身部分的編織(沒有圖示),便可形成一件在很大程度上省略工序的針織品。
在上面的實施例中,當衣袖部分被移到大身部分上時,衣袖部分最外緣的線圈被其對面的從大身部分與其毗鄰起第二縱行的線圈重疊。但是,假如上述最外緣的線圈是被第三到第四縱行的線圈重疊,在編織衣袖部分時就不一定要求在大身上同時織成一個集圈連接點,甚至可以不形成緊密的連接,因為在那里形成的洞可被大身部分的線圈覆蓋和遮掩而不是暴露在成品表面上。
本發明的編織方法不僅僅限于上面實施例中的衣袖與大身的連接,而是一種能應用于普通針織物的連接方法。此外,盡管在上面實施例中使用的是有前后一對針床的針織機,不言而喻,本發明也能用于有兩對或更多對針床的針織機。假如那樣的話,則使得以圓筒形進行衣服各部分的編織(包括衣袖和大身)成為可能,而且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編織工作后的縫合步驟。在不違反本發明總旨范圍內即可作這樣的改進。
從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由于連接縱行在里面,借助于毗鄰線圈的作用保持外部形狀,因而外觀不會被破壞。此外,由于位于接縫最外緣的縱行線圈處于自由狀態,不損壞所形成的肩線的美觀,因而可獲得精致的成品織物。
另外,因為線圈位于接縫外面并呈現向內側自由卷曲狀態,便可由針織物本身的特征,而在接縫處形成了一種帶三維立體外觀的精致針織品,外觀包括位于下面的針織物如衣袖,位于上面的針織物如大身,以及位于該上面和下面部分之間并具有一定深度的大身部分的最外緣縱行的織物部分。
權利要求
1.一種針織物,此針織物中組成衣服的各衣片是用至少有前后一對配置成八字形截面形的針床的橫機分別編織的,一邊針床上的衣片被移動并連接到另一邊針床上的衣片上,其特征是位于一邊針床上的衣片的最外緣線圈被另一邊針床上衣片上從最外緣起第二到第四縱行的一個線圈重疊。
2.一種把分別紡織的衣服的各部分連接起來的針織物連接方法,使用至少有最后一對配置成八字形截面的針床的橫機,將一邊針床上的衣片移到另一邊針床上的衣片上形成重疊線圈,將紗線喂入包含重疊線圈的一邊衣片的織針里進行紡織,而后釋放織針上的重疊線圈,并重復上述衣片連接步驟,其特征是使一邊針床上的衣片橫移兩到四針,再把此衣片最外緣的線圈移到與其毗鄰的衣片的第二到第四縱行的一個線圈上,使之重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把分別編織的衣服的各部分連接起來的針織物及其連接方法,使用至少有最后一對配置成八字形載面的針床的橫機,將一邊針床上的衣片移到另一邊針床上的衣片上形成重疊線圈,將紗線喂入包含重疊線圈的一邊衣片的織針里進行編織,而后釋放織針上的重疊線圈,并重復上述衣片連接步驟,使一邊針床上的衣片橫移兩到四針,再把此衣片最外緣的線圈移到與其毗鄰的衣片的第二到第四縱行的一個線圈上,使之重疊。
文檔編號D04B7/10GK1060882SQ9110371
公開日1992年5月6日 申請日期1991年6月4日 優先權日1990年6月5日
發明者奧野昌生 申請人:島精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