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曬衣夾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系關于用來夾住洗濯物等懸吊物的曬衣夾。
圖1系表示現有技術的曬衣夾結構的立體圖,且系表示的是使用狀態下的方向。曬衣夾50使面對面的一對挾持構件51、51樞接于其上下方向大致中間的部位,并通過C型彈簧52的彈力,使挾持構件51下端部的押壓部54向互相接近的方向靠緊。在押壓部54的對向側的各個挾持面54a上,沿著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幅寬方向形成有剖面呈V字形的、直到幅寬方向的兩個端緣部為止的槽。所述槽在上下方向復數個形成,使挾持面54a的剖面形狀形成鋸齒狀。面對面的挾持面54a、54a,當押壓部54、54互相接觸時,挾持面54a、54a的鋸齒狀形成互相螺合的形狀,即,形成挾持面54a的槽的形成部分及非形成部分互相嵌合的形狀。另外,在C型彈簧52上安裝有吊部53,通過設置于吊部53上部的環圈部卡住安裝點,即可使得曬衣夾50形成吊掛的狀態。
當將洗濯好的衣物夾在上述結構的曬衣夾50上時,通過按壓挾持構件51上部的按壓部55打開押壓部54,并用押壓部54夾住洗濯物。洗濯物由鋸齒狀的挾持面54a從兩個側面押壓而被固定。由于挾持面54a呈鋸齒狀,故在洗濯物的干燥過程中,可防止由于洗濯物自身的重量所導致其從挾持構件51上脫落,同時可防止由于受到外力沖擊時所導致從挾持構件51上脫落。
洗濯物干燥以后,按壓按壓部55,打開押壓部54,即可取出洗濯物。每次收洗濯物時都需要進行這樣的作業,而當洗濯物的量極多時,此作業乃相當煩人。當感到厭煩時,可能會在洗濯物還挾持于押壓部54的狀態下就往下拽,這樣,就會造成洗濯物被拽壞、曬衣夾被損傷等問題。
另外,當手帕或絲襪等薄物夾在如圖1所示的曬衣夾50上時,曬干后的手帕上可能會殘留有鋸齒狀的痕跡,或在取下絲襪時由于鉤在挾持面54a上而造成破損。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點而實施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可簡便且順利地將挾持對象物取下的曬衣夾。其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曬衣夾,可在不損傷輕且薄的對象物的情況下簡便地將其取下,且不致使薄的對象物上殘留有挾持的痕跡。
本發明涉及的曬衣夾具有一對挾持構件,其挾持構件在中間部位形成樞接,且通過彈力使各挾持構件之一側朝互相接近的方向靠緊;上述一對挾持構件在上述一側上具有分別形成面對面的挾持面;在上述挾持面上并排設置有復數個方向為由上述挾持構件的樞接位置朝向上述挾持面的槽;用上述挾持面挾住對象物。
另外,上述面對面的挾持面上具有用來互相嚙合的上述槽。
因此,由于在挾持面上形成有復數個槽,故在挾持洗濯物時可使得洗濯物與挾持面的接觸面積增大,可確實地挾持固定住洗濯物。又由于槽形成于所挾持的洗濯物的重心方向上,故在取下所挾持的洗濯物時,通過朝相同于槽方向的拉引,不用打開兩挾持面即可將洗濯物從挾持面上取下,便可簡便地進行從曬衣夾上取下洗濯物的作業。還由于被挾持的洗濯物是由一側挾持面的槽形成部分和另一側挾持面的槽非形成部分押壓著,故洗濯物亦接觸于槽的側面。由此,可使得洗濯物與挾持面的接觸面積變得更大,可更牢固地挾持固定住洗濯物。
又,本發明涉及的曬衣夾具有一對挾持構件,其挾持構件在中間部位形成樞接,且通過彈力使各挾持構件之一側朝互相接近的方向靠緊;上述一對挾持構件在上述一側上具有分別形成面對面的挾持面;上述挾持面在由上述挾持構件的樞接位置朝向上述挾持面的方向上,具備由連續凹凸所構成的波形曲面;用上述挾持面來挾持對象物。
另外,在上述面對面的挾持面上具有用來互相嚙合的上述凹凸面。
因此,由于挾持面由呈凹凸形狀的波形狀形成,且此凹凸被連接于被挾持的洗濯物的重心方向,故可確實地挾持固定住洗濯物。在取下所挾持的洗濯物時,通過朝重心方向的拉引使得洗濯物沿著波形曲面圓滑地移動,故不用打開兩挾持面即可將洗濯物從挾持面上取下,因此可簡便地進行從曬衣夾上取下洗濯物的作業。再則,通過一邊的挾持面的凹部與另一邊的挾持面的凸部的押壓,故可使得洗濯物接觸于整個挾持面上。這樣,可使得洗濯物與挾持面的接觸面積變得更大,以便更確實地挾持固定住洗濯物。
又,本發明涉及的曬衣夾具有一對挾持構件,其挾持構件在中間部位形成樞接,且通過彈力使各挾持構件之一側朝互相接近的方向靠緊;上述一對挾持構件在上述一側上具有分別形成面對面的挾持面;上述挾持面系形成平坦狀。
因此,由于薄的洗濯物重量輕,故平坦狀的挾持面亦可進行確實地挾持固定。又當拉引所挾持的洗濯物以進行自曬衣夾上取下的作業時,不會發生洗濯物被挾持面鉤住、洗濯物破損等情況,可順利地進行洗濯物的取下作業。又由于挾持面為平坦狀,故不會在手帕等薄物上殘留下任何痕跡。
本發明的目的及特征通過下述詳細說明并對照附圖,可更加容易明白。
圖1是表示現有技術的曬衣夾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曬衣夾結構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圖2的挾持構件結構的立體圖;圖4是沿圖3中III-III線剖視的剖視圖;圖5是表示用第一實施例的曬衣夾夾住洗濯物狀態的立體圖;圖6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曬衣夾結構的立體圖。
圖7是表示圖6中第一挾持構件結構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圖6中第二挾持構件結構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曬衣夾結構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圖9中挾持構件結構造的立體圖。
以下結合表示實施例的附圖具體地說明本發明。
第一實施例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例曬衣夾10結構的立體圖,且表示的是使用狀態的方向。本實施例的曬衣夾10由用來夾住并固定洗濯物的挾持部1,以及用來吊掛此挾持部1的吊掛部4構成。挾持部1由樞接于上下方向的中間部的一對挾持構件2、2,以及用來使得上述挾持構件2、2的下端側朝互相接近的方向靠緊的金屬制的C型彈簧3構成。構成挾持部1及吊掛部4的材料,除了C型彈簧3之外其他均為合成樹脂制。
圖3是表示圖2所示的單側挾持構件2結構的立體圖,且表示的是使用狀態的方向。圖4是將圖3所示的挾持構件2的押壓部21沿III-III線剖視的剖視圖。如圖3所示,成對之一側的挾持構件2上下方向長,且在與另一側挾持構件2形成面對面的一側(里側)上形成有箱形的開口。挾持構件2在其下端部設置有沿上下方向及里外方向具有相當厚度的押壓部21;除了押壓部21所在的位置外,在其余周緣部分突出設置有凸緣部2a、2b、2c。凸緣部2a、2c沿上下方向設置,凸緣2b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幅寬方向設置。在凸緣部2a、2c大致中央的地方并排設置有高于凸緣部2a、2c的第一接合部23a及第二接合部23b。第一接合部23a,在其前端部設置有在幅寬方向按規定間隔平行豎著設置的一對大致呈半圓形的承受片。第二接合部23b,在其前端部設置有大小可插入上述第一接合部23a的承受片的間隙的大致呈半圓形的插入片。
另外,在挾持構件2的箱形底部大致中間的位置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呈長圓形的空間部25。在空間部25的下端部的挾持構件2的表面側上,形成有用來嵌入C型彈簧3的前端的彈簧承受凹部25a(參照圖2)。
押壓部21、21在各自相對的側面上設有挾持面21a、21a。在挾持面21a上,如圖3及圖4所示,直到兩個端部為止沿著上下方向形成有剖面為U字形的槽21b。各槽21b沿著幅寬方向形成等間隔,且挾持面21a的幅寬方向的兩個端部中的任意一側形成槽21b的形狀。由此,如圖4虛線所示,當同類型的挾持構件2、2互相面對面時,可使得挾持面21a互相螺合,亦即使得各挾持面21a、21a的槽21的形成部分與非形成部分嵌合在一起。另外,可使用形狀相同的成對的挾持構件2、2。
如圖2所示,吊掛部4在桿狀本體41的下端,設有C型彈簧3可通過的彈簧通孔42;在桿狀本體41的上端,設有沿吊掛部4縱向形成的長形環圈部43,且吊掛部4整體成為一體。如上所述,由于吊掛部4為合成樹脂材料制作,故其本身具有彈力,環圈部43的形狀亦可變形,環圈部43的尺寸以使得挾持部1插過為宜。
當組裝上述結構的曬衣夾10時,使同類型的挾持構件2、2面對面,并通過接合部23a、23b的嵌合,形成樞接狀態(承受片與插入片相接合)。如圖2所示,將安裝于吊掛部4上的C型彈簧3插入空間部25,并將C型彈簧3的兩個端部分別插嵌入彈簧承受凹部25a。通過C型彈簧3,可使得挾持部1的押壓部21、21朝互相接近的方向靠緊。通過將吊掛部4掛在吊掛場所,以使得挾持部1形成吊掛的狀態。
以下說明使用上述曬衣夾10夾住作為挾持對象物的洗濯物W的情形。按壓面對面的挾持構件2、2的上端部的按壓部22、22,打開押壓部21、21。當把洗濯物W放置于押壓部21、21之間后,把手離開按壓部22。洗濯物W被由面對面的押壓部21、21從其兩側面挾持著,并被形成有槽21b的挾持面21a押壓著。圖5為表示洗濯物W被挾持于曬衣夾10的狀態下的挾持面的立體圖,且省略了挾持構件2、2中的一側。如圖5所示,洗濯物W被嵌入于槽21b內,并用面對面的挾持面21a上的槽的非形成部分押壓。由此,可使得洗濯物W與挾持面21a的接觸面積擴大,并由押壓部21確實地挾持著洗濯物W。
當洗濯物W干燥之后,向下(圖5所示的箭頭方向)拉引洗濯物W,即可自押壓部21取出洗濯物W。由于到挾持面21a兩個端緣部為止的整個上下方向上都形成有槽21b,故當施加向下方向的力時,洗濯物W向下移動時的阻抗力小,可順暢地取出洗濯物W。這樣,只要將洗濯物W向下拉引,不需要用力拉開押壓部21便可自押壓部21取出洗濯物W,故可節省取下干燥后的洗濯物W所費的功夫及時間。
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對于在挾持面21a上形成剖面為U字形的槽21a進行了說明,但并非以此為限,例如剖面亦可為V字形,而不論形狀如何,都可得相同的效果。另外,關于在挾持面21上形成的槽21a的位置也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例如,使在挾持面21的幅寬方向的兩個端部形成有槽的挾持構件、與未形成槽的挾持構件形成面對面配置亦可。
第二實施例圖6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曬衣夾20結構的立體圖。圖7是表示第一挾持構件結構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與第一挾持構件2成對的第二挾持構件結構的立體圖。以上各圖均表示使用狀態下的方向。第一挾持構件2及第二挾持構件200,在其下端部,沿其上下方向及表里方向設置有具有相當厚度的押壓部26、260。除了押壓部26、260所具有的挾持面26a、260a的形狀以外,其他部分均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由于使用同一符號代表同一部分故省略說明。
第一挾持構件2的押壓部26,如圖7所示,在面對第二挾持構件200一側的里側面上設有挾持面26a。挾持面26a上設有在上下方向反復形成凹凸狀的曲面,上端部及下端部為凸狀,中間部位為凹狀。具有此曲面的挾持面26a,其剖面為波形,且其表面形成圓滑狀。
第二挾持構件200的押壓部260,如圖8所示,在上述里側的面上設有挾持面260a。挾持面260a上設有上下方向反復形成凹凸狀的曲面,其上端部及下端部為凹狀,中間部位為凸狀。具有此曲面的挾持面260a的剖面為波形,具有可嵌合于面對面的挾持面26a的形狀,且其表面形成圓滑狀。
如此結構的曬衣夾20,使第一及第二挾持構件2、22面對面,以進行同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組裝。通過C型彈簧3,使面對面的挾持構件2、200的押壓部26、260朝互相接近的方向靠緊,并使各挾持部26a、260a的凹狀部分與凸狀部分互相嵌合(參照圖6)。當使用此曬衣夾20夾住洗濯物進行晾曬時,按壓挾持構件2、200上端部的按壓部22、22,打開押壓部26、260,把洗濯物W放置于押壓部26、260之間后,把手離開按壓部22。洗濯物W由面對面的押壓部26、260從兩個側面挾持著,并被波形的挾持面26a、260a押壓著。由于洗濯物被嵌入凹部分及凸部分,故可使得其與挾持面26a、260a的接觸面積變大,由此,押壓部26、260可確實地挾持住洗濯物。
當洗濯物W干燥后,向下拉引洗濯物W以自押壓部26、260取出洗濯物W。由于凹部及凸部沿著上下方向形成波形,表面相當圓滑,故當對洗濯物施加向下方向的力時,亦即洗濯物向下移動時的阻抗小,故可順暢地取出洗濯物。由于將洗濯物向下拉引,不需要用力拉開押壓部26、260即可自押壓部26、260中取出洗濯物,故可節省取下干燥后的洗濯物W所費的功夫及時間。
如上所述的曬衣夾20是在挾持面上形成一周期半的波形狀態,但并非以此為限,只要挾持面的表面形成曲面,則可根據挾持面的尺寸形成具有任何周期數的波形。
第三實施例圖9是表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曬衣夾30結構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圖9所示的挾持構件2結構的立體圖。以上兩圖均表示使用狀態的方向。挾持構件2,在其下端部,沿著上下方向及表里方向設置有具有相當厚度的押壓部27。除了押壓部27所具有的挾持面27a的形狀以外,其他部分均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由于使用同一符號代表同一部分故省略其說明。
挾持構件2的押壓部27,如圖10所示,在面對挾持構件2一側的里側面上具有挾持面27a。挾持面27a呈完全未具凹凸的平坦狀,表面光滑。如此結構的曬衣夾30,使同類型的挾持構件2、2互相面對面,并進行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組裝。并且,通過C型彈簧3,使面對面的挾持構件2、2的押壓部27、27朝互相接近的方向靠緊,并使面對面的挾持面27a、27a結合在一起(參照圖9)。
此曬衣夾30用于夾住并干燥薄的洗濯物。按壓挾持構件2、2的上端部的按壓部22、22以打開押壓部27、27。當把洗濯物放置于押壓部27、27之間后,把手離開按壓部22。洗濯物由面對面的押壓部27、27從兩側面挾持著,并由形成平坦狀的挾持面27a、27a挾持著。例如手帕、絲襪等薄織物,由于其重量輕,故由平坦的挾持面27a、27a即可確實地挾持固定住。并且,當洗濯物干燥之后,向下拉引洗濯物即可從押壓部27、27取出洗濯物。由于挾持面27a呈平坦且圓滑狀,當對洗濯物施加向下方向的力時,亦即洗濯物向下移動時的阻抗小,故稍加用力即可簡單地取下洗濯物。
另外,絲襪等洗濯物上不致于由于被挾持面27a鉤掛而產生破損,同時,在手帕等薄織物上也不致于產生挾持面27a的痕跡。這樣,通過向下拉引洗濯物,即可順利地自押壓部27、27取下洗濯物,故可節省取下干燥后的洗濯物所費的功夫及時間。
如上所述,本發明由于在挾持面上形成的有同洗濯物的取下方向相同方向的槽,故僅拉引即可簡便地取下洗濯物。又由于挾持面在同洗濯物的取下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形成有呈凹凸狀的波形,故在取下時僅拉引即可簡便地取下洗濯物。還由于挾持面為沒有凹凸的平坦狀,故可挾持固定住薄的洗濯物或易破損的洗濯物,稍加用力即可簡便地將其取下。再則,由于在薄的洗濯物上不致殘留有挾持面的痕跡,因此本發明可達成相當優異的效果。
以上詳細說明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旨在使得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更容易明白,但本發明并非限定于如此般具體的例子之中,或基于此以作為狹義的解釋,只要在本發明的精神及申請專利范圍內,可進行各種不同的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曬衣夾,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對挾持構件,所述挾持構件在中間部位形成樞接,通過彈力使各挾持構件的一側朝互相接近的方向靠緊;上述一對挾持構件在上述一側上具有分別形成面對面的挾持面;在上述挾持面上并排設置有復數個方向為由上述挾持構件的樞接位置朝向上述挾持面的槽;用上述挾持面挾持對象物。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曬衣夾,其特征在于,上述面對面的挾持面具有用來互相嚙合的上述槽。
3.一種曬衣夾,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對挾持構件,所述挾持構件在中間部位形成樞接,通過彈力使各挾持構件的一側朝互相接近的方向靠緊;上述一對挾持構件在上述一側上具有分別形成面對面的挾持面;上述挾持面在由上述挾持構件的樞接位置朝向所述挾持面的方向上,具備由連續呈凹凸狀形成的波形曲面;用上述挾持面挾持對象物。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曬衣夾,其特征在于,上述面對面的挾持面上具有用來互相嚙合的上述凹凸面。
5.一種曬衣夾,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對挾持構件,所述挾持構件在中間部位形成樞接,通過彈力使各挾持構件的一側朝互相接近的方向靠緊;上述一對挾持構件在上述一側上具有分別形成面對面的挾持面;上述挾持面呈平坦狀。
全文摘要
一種曬衣夾,在一對挾持構件各自一側的面對面的挾持面上并排設置復數個方向為由上述挾持構件的樞接位置朝向上述挾持面的槽;晾曬洗濯物時,通過操作上述挾持構件,使洗濯物挾持于相互嚙合的上述槽中;取下洗濯物時,不需操作上述挾持構件打開挾持面的間隔,只需沿著槽的方向拉引洗濯物,即可取下洗濯物。
文檔編號D06F55/00GK1174906SQ9710100
公開日1998年3月4日 申請日期1997年1月6日 優先權日1996年8月28日
發明者大杉泰啟 申請人:安魯可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