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層地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雙層地板結構,它包括由設在下地板上的支撐部件支撐的上地板。
背景技術:
作為通常的雙層地板結構,已知這樣一種雙層地板結構,其中用于OA設備的信號電纜和供電電纜的布線空間設在兩塊地板之間,以及這樣一種用于凈室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空氣調節室設在下地板下面并且將芯片安裝到印刷基板上。在這些雙層地板結構中,多根直徑大約為9mm并且以適當的間隔構成支柱構件的圓棒鋼構件豎立在下地板的底面上或地板接地構件上,地板部件保持部件在離下地板300至600mm的高度處的位置處固定在圓棒鋼構件上,并且地板部件跨越地板部件保持部件安裝。在該情況中,地板構件形狀為方形,并且其四個角部由地板構件保持部件支撐。
在將芯片安裝到印刷基底上的過程中,通過安裝裝置以高速進行使床與安裝在其上的基板一起運動一個預定距離、使該床定位并且將芯片安裝在停止的基板上的操作。在該情況中,以幾個微米的間距將這些芯片安裝到印刷基板上,從而需要高定位精確度。
在安裝裝置的一些情況中,基板的定位、即床的運動和停止以0.1秒/周期的短周期重復進行,并且以這個周期使床和安裝在其上的基板一起高速運動,從而該裝置自身構成一個振動源。在該情況中,在傳統的雙層地板結構中,立柱部件是細長的,并且地板構件支撐在這些立柱構件的高位處,從而沿著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剛度較低。因此,大大放大了安裝裝置的振動,并且該振動需要長時間減弱,從而存在基板定位精確度降低并且不能保持安裝裝置的性能的問題。
另一方面,具有高剛度和具有高減振性能的系統的例子包括重量大約為3.5至5噸的大型表面板。該大型表面板具有這樣一種結構,其中用螺栓將面積為1200mm×3000mm并且厚度為60mm的不銹鋼板、通過將不銹鋼板繞在厚度為200mm的預制混凝土上而構成的板構件、或類似物安裝在重型鋼構件例如H型鋼上。由于需要該表面板在其表面處具有高水平度,所以在安裝時確保單體的精確度以及水平度精確度需要相當長時間,從而成本明顯上升。
另外,在安裝沉重的大型表面板時需要大型設備,并且在安裝位置為凈室的情況下不能引入大型設備。因此,必須利用專門的三頭叉和輥子,從而存在可使用性較差的問題。
發明的內容本發明是考慮到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作出的。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層地板結構,該結構廉價、剛度高、可使用性好并且具有高減振性能。
為了實現上面的目的,提供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它包括構成上地板的上地板構件,該上地板構件由設在下地板上的支撐部件支撐,其特征在于,上地板構件整體上包括形成地板表面的地板面板部分、從地板面板部分的周邊向下延伸并且在圓周方向上連續的第一壁部、以及跨在第一壁部的相對部分之間并且其厚度朝著地板面板部分的中央逐步增加的第二壁部。
根據這種雙層地板結構,形成地板表面的地板面板部分,在其周邊處設有向下延伸并且在圓周方向上連續的第一壁部,從而在該地板面板部分的周邊處可以獲得高剛度。另外,由于第二壁部跨在第一壁部的相對部分之間,并且第二壁部其厚度朝著地板面板部分的中心、即沿著與周邊分開的方向逐漸增加,從而可以形成剛度更高的上地板構件。
另外,通過使這些壁部在上地板構件的下面上與地板面板部分成一體,從而例如與輔助設置用來加強剛度的簡單的加強肋條相比,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剛度。
另外,由于采用了其中地板面板部分和壁部相互成一體的簡單結構,所以可以鑄造該結構,從而導致良好的可生產性,并且由于模具結構也簡單,所以可以廉價地生產出該地板面板部分和這些壁部。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面板部分形狀為多邊形,并且從側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部其厚度朝著每一側面的中央逐漸增加。
也就是說,雖然由多個表面構成的第一壁部的中央部分的厚度傾向于比作為在相鄰壁面之間的邊界的角部更低,但是這些中央部件其厚度增加,因此可以提高第一壁部的剛度,并且上地板構件可以具有更高的剛度。
另外,該多邊形形狀最好為矩形形狀。即,簡單的形狀具有良好的可生產性,并且多個上地板構件的布置可以很容易進行,從而可以實現有效的工作。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壁部的外周表面從上地板表面的側面沿著向下方向朝著上地板構件的內側傾斜。
也就是說,在排列多個上地板構件的過程中,相鄰地板構件的第一壁部沒有相互干擾,從而可以通過使相鄰上地板構件的地板面板部分相互鄰接使這些上地板構件在其間沒有間隙地布置。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壁部向下朝著下地板附近延伸,并且其下端分別由支撐部件支撐。
由于上地板構件支撐在下地板附近,所以即使水平振動作用在其上,作用在支撐部件上的力矩也較小。因此,支撐部件將更不容易變形,并且可以剛性地支撐上地板構件,從而在早期減小了上地板的振動。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通過排列多個上地板構件來形成上地板,并且支撐部件共同地支撐著相鄰上地板構件的第一壁部。
由于相鄰上地板構件的第一壁部由公用的支撐部件共同支撐,所以可以不用任何調節來使由共同支撐部件相鄰地支撐的上地板構件的一些部分的高度對準。
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支撐部件由豎立在下地板上的棒材以及固定在該棒材上且其上安裝有上地板構件的地板安裝部件構成,上地板構件包括一貫通部件,用于固定上地板構件的緊固部件垂直貫穿其中,并且通過貫通部件的緊固部件來將上地板部件固定在上地板安裝部件上。
也就是說,通過貫穿上地板構件的緊固部件將上地板構件緊固在上地板安裝部件上,該上地板安裝部件固定于豎立在下地板上的棒材上,從而可以將該上地板構件牢固地緊固在下地板上。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設置在下地板上的共用底板上豎立有多根棒材,所述棒材用于支撐多個所排列的上地板構件。根據該結構,由于用于支撐多個上地板構件的多根棒材豎立在共用底板上,所以在工廠中可以高精確度地設置這些棒材的間隔。因此,不必在工作位置處將這些棒材定位,從而可以有效地加工出該雙層地板。
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上地板安裝部件設有一螺紋孔,并且穿過構成貫通部件的通孔且構成緊固部件的螺栓緊固到該螺紋孔中,由此固定該上地板構件。
也就是說,穿過上地板構件的螺栓緊固到上地板安裝部件所具有的螺紋孔中,由此固定該上地板構件,從而可以更行地固定該上地板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上地板安裝部件包括一位置調節部件,可以通過它來調節螺紋孔相對于棒材的水平位置。
也就是說,可以相對于固定的棒材來調節螺紋孔的位置,從而可以根據穿過多個上地板構件的螺栓來調節螺紋孔的位置,并且很容易使螺栓和螺紋孔的位置配合,并且提高可工作性。
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上地板安裝部件包括用于保持上地板構件的保持部件,該保持部件包括比棒材外形更大的開口以及螺紋孔,并且位置調節部件包括具有穿過該開口的棒材的保持部件。
也就是說,設有螺紋孔的保持部件設有比棒材外徑更大的開口,由此可以很容易并且廉價地提供調節部件。
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上地板安裝部件包括與棒材接合以便可以沿著垂直方向運動的垂直運動部件,并且該保持部件安裝在該垂直運動部件上,由此構成上地板構件的高度調節部件。
也就是說,用于支撐地板構件的支撐部件包括高度調節部件,從而即使在通過排列多個上地板構件來形成地板表面的情況中,也可以很容易形成平坦的地板表面。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棒材的外圓周中設有螺紋槽,垂直運動部件包括與棒材的螺紋槽螺紋接合的螺紋部分,并且保持部件通過夾在從上側與棒材螺紋接合的螺母和垂直運動部件之間而被接合并且停止。
也就是說,由于垂直運動部件的螺紋槽和棒材的螺紋槽相互螺紋接合,所以可以很容易通過使垂直運動部件旋轉來調節保持部件和上地板構件的高度,并且可以通過從上側使螺母與棒材螺紋接合來可靠且牢固地固定保持部件和垂直運動部件,從而可以穩定地支撐上地板構件。
該垂直運動部件優選在平面圖中具有六邊形外形,由此可以很容易通過使用六角形扳手等來使該垂直運動部件運動。
該垂直運動部件最好在其外圓周部分中設有朝著棒材引導的開口,從而,即使在難以將扳手等放入到其中的狹窄空間中,也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將一桿等插入到該開口中來使垂直運動部件運動。
在保持部件和下地板之間最好設有用于支撐保持部件、以便限制保持部件的彎曲變形的變形限制部件。通過這樣設置變形限制部件,可以限制保持部件的彎曲變形并更加穩定地支撐上地板構件,由此可以進一步提高該雙層地板結構的限制振動效果或減振性能。
在多個變形限制部件以規則的間隔設置并且排列在以棒材為圓心的圓圈上的情況中,可以在以棒材為中心的任意方向上有效地限制保持部件的彎曲變形。
另外,優選地,多個變形限制部件設置在一個直線的延伸部分上,所述直線連接在棒材和用于將緊固部件固定在保持部件上的固定部分之間。根據這個結構,由緊固部件施加在保持部件上的向下的力可以由變形限制部件和棒材在緊固部件施力點兩側上支撐,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限制保持部件的彎曲變形。
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變形限制部件由螺紋棒材和螺母構成,所述螺母與該螺紋棒材螺紋接合,以便可以在保持部件和下地板之間運動,該保持部件包括一通孔,螺紋棒材從中穿過,并且保持部件由穿過該通孔的螺紋棒材和與螺紋棒材接合的螺母支撐,由此限制了彎曲變形。
也就是說,借助采用了螺紋棒材和螺母的簡單結構,可以實現變形限制部件。
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設置在上地板的角部處的上地板構件的一個角部由一個支撐部件支撐,該支撐部件僅支撐上地板構件,并且該支撐部件包括一個上地板構件高度調節部件,該上地板構件高度調節部件由豎立在下地板上的角部棒材構成;和角部安裝部件,在該角部安裝部件上安裝著上地板構件的角部并且能夠沿著角部棒材進行相對運動的角部安裝部件。
也就是說,由多個地板構件形成的上地板的角部分別由支撐部件支撐,該支撐部件單獨地支撐構成上地板的上地板構件的角部并且包括高度調節部件,從而可以很容易在每個轉角處和拐角中將這樣形成的上地板調節成平坦的。
角部安裝部件的內圓周部分和角部棒材的外圓周部分設有螺紋槽,并且高度調節部件由在角部安裝部件和角部棒材之間的螺紋接合構成,從而可以設置在上地板的每個角部處實現具有簡單結構的高度調節部件。
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角部棒材沿著其軸向方向設有一螺紋孔,并且穿過上地板構件的通孔并且構成緊固部件的螺栓緊固到該螺紋孔中,由此使上地板構件和角部安裝構件固定。
也就是說,穿過上地板構件的螺栓緊固到設在角部棒材的螺紋孔中,由此可以剛性地固定該上地板構件和角部安裝構件。
在上地板構件由鋁材形成的情況中,該上地板構件重量輕,其運輸等容易進行,并且可以提高可工作性。另外,與其中該上地板構件整體地由地板面板構件和壁部構成的簡單結構協作,該上地板構件例如可以采用砂型鑄造出來,具有良好的可生產性并且可以廉價地生產出。
在地板構件由減振材料形成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提高該雙層地板結構的振動抑制效果或減振性能。
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上地板的相鄰上地板構件之間設有拉伸部件,該拉伸部件穿過上地板構件以便引入預應力,并且在該拉伸部件中引入預應力。
也就是說,向由多個地板構件形成的上地板的整個主體中引入預應力,從而可以使相鄰的上地板構件相互剛性連接,形成由組合的上地板構件形成的地板,并且可以實現在整個地板體上具有高振動限制效果或減振性能的雙層地板結構。
從下面參考附圖的實施例的說明中將了解本發明的其它目的和優點,其中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方案的雙層地板結構的剖視圖;圖2為底座板的平面圖;圖3為高度調節部件的平面圖;圖4為上地板構件的平面圖;圖5為上地板構件的側面剖視圖;圖6為底座板的周圍部分的局部剖視側視圖,表示根據本發明的一改進實施方案的雙層地板結構;圖7為根據在圖6中所示的改進實施例的底座板的周圍部分的平面圖;
圖8A為在上地板的角部處的支撐結構的平面圖,而圖8B為在上地板的角部處的支撐結構的側面剖視圖;圖9為一示意圖,表示通過在其中引入預應力而將相鄰上地板構件緊固在一起的實施例;圖10為這樣一種情況的示意圖,其中高度調節板和角部安裝部件的外形在平面圖中為六邊形;圖11為這樣一種情況的示意圖,其中高度調節板和角部安裝部件設有朝著雙頭螺栓或角部棒材引導的開口;并且圖12為一示意圖,表示其中在共用底板上豎立有多根用于支撐多個上地板構件的棒材的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將參照這些附圖對用于設在例如半導體制造工廠中的凈室的雙層地板結構進行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方案的雙層地板結構的剖視圖,圖2為底座板的平面圖,圖3為高度調節部件的平面圖,圖4為上地板構件的平面圖,并且圖5為上地板構件的側面剖視圖。
應用了根據該實施方案的雙層地板結構的凈室,在以雙層形式設置的地板的下側設有空氣調節設備室。在空氣調節設備室的上部處,構成地板基板構件的地板擱柵52以大約600mm的間距跨在構成凈室框架的梁之間,并且下地板構件50鋪設在其上以形成下地板。
根據本發明的雙層地板結構具有這樣一種結構,其中構成上地板的上地板構件30的下端由以600mm的間距設在地板擱柵52上的支撐部件19支撐。該支撐部件18包括構成棒材的雙頭螺栓20以及構成上地板安裝部件25的高度調節板24和底座板26,并且上地板構件30通過高度調節板24和底座板26固定在雙頭螺栓20上。在該情況中,以600mm的間距豎立的多個雙頭螺栓20,四個構成一組,并且每個側邊為600mm的上地板構件30的四個角部分別安裝在布置在600mm的方形的四個角部處的四個雙頭螺栓的底座板26上。四個上地板構件30的角部安裝在各個底座板26上,并且上地板構件30以矩陣的形式排列形成上地板表面12。
上地板構件30由鋁制成,并且整體地包括在平面圖中為方形且厚度大約為40mm的地板面板部分30a、構成從地板面板部分30a的圓周邊緣向下延伸且在圓周方向上連續的第一壁部的周壁部分30b、以及構成以網格形式跨在周壁部分30b的相對部分之間的第二壁部的中間壁部30c。
周壁部分30b的下端向下延伸至下地板附近,其在上端部分的側面上的厚度大約為50mm,并且外圓周表面沿著向下方向朝著上地板構件30的內側傾斜。另外,周壁部分30b的厚度朝著地板面板部分30b各側的中心增加,由此提高了剛度。
中間壁部分30c的厚度大約為200mm,并且跨在周壁部分30b的相對部分之間。兩個縱向和兩個交叉中間壁部分30c以規則的間距(大約為170mm的間隔)設置并且排列。各中間壁部分30c的厚度朝著地板面板部分30a的中心、即沿著與圓周邊緣遠離的方向增加,由此進一步提高了上地板構件30的剛度。
在上地板構件30的四個角部的每一個處,設有構成讓構成用于上地板構件30的緊固部件的長螺栓32從中穿過的貫通部件的通孔30d,并且在地板表面12的側面上設有用于容納長螺栓32的頭部的埋頭孔30e。
支撐部件18包括構成棒材的雙頭螺栓20(直徑為16mm,長度為90mm)以及上地板安裝部件25,該上地板安裝部件25與雙頭螺栓20螺紋接合并且其上安裝著上地板構件30。
雙頭螺栓20豎立在設在地板擱柵52的上側,并且粘接到該下地板上的底部鋼板22(邊長150mm的方形,厚度為9mm)上。
上地板安裝部件25包括與雙頭螺栓20螺紋接合以便能夠垂直運動的高度調節板24、和安裝在該高度調節板24上并且構成用于上地板構件30的保持部件的底座板26。
高度調節板24由一圓盤如直徑為50mm且厚度為24mm的鋼板制成,并且在其中央處設有用來與雙頭螺栓20螺紋接合的螺紋孔24a。
底座板26由厚度為22mm并且邊長為100mm的方形鋁板制成,并且在其中央部分處設有一寬松孔26a,其直徑大于雙頭螺栓20并且雙頭螺栓20從中穿過。在寬松孔26a和底座板26的四個角部之間,在大致中間位置處設有用于緊固上地板構件30的緊固孔26b。緊固孔26b帶有螺紋,并且穿過上地板構件30的長螺栓32緊固到這些緊固孔26b中,由此將上地板構件30緊固在底座板26上。
高度調節板24與各雙頭螺栓20螺紋接合,并且底座板26在其上安裝有穿過寬松孔26a的雙頭螺栓20。因此,當高度調節板24轉動時,底座板26和高度調節板24沿著雙頭螺栓20垂直運動。
四個不同的上地板構件的角部安裝在相應的底座板26上,并且四個相鄰上地板構件30的角部在底座板26的中央處彼此鄰接以便形成地板表面12。
另外,由于上地板構件30的周壁部分30b的外圓周表面如上所述沿著向下方向朝著上地板構件的內側傾斜,所以在上地板構件30的周壁部分30b之間形成間隙36。穿過底座板26的雙頭螺栓20凸入這些間隙36中。明顯大于寬松孔26a的襯墊34裝配在雙頭螺栓20上,并且從該襯墊34的上側使螺母28與雙頭螺栓20螺紋接合。
也就是說,在本雙層地板結構中的高度調節是通過這樣一種方法來進行的,其中底座板26和上地板構件30安裝在與雙頭螺栓20螺紋接合并且暫時固定在預定高度處的高度調節板24上,并且當在相鄰地板構件30之間地板表面12的水平高度產生差異時,這些高度調節板24向前或反向轉動以進行垂直運動,從而使地板表面12變平。
在將地板表面12調節成平坦之后,將螺母28緊固到雙頭螺栓20上,由此將底座板26夾在高度調節板24和螺母之間,并由此固定。之后,用長螺栓32將上地板構件30的四個角部固定在相應底座板26上。也就是說,螺母28和高度調節板24構成雙螺母,由此將底座板26和雙頭螺栓20牢牢地固定,并且可以將上地板構件30剛性固定。這里,雙頭螺栓20的長度為90mm,但是由于高度調節板24、底座板26和螺母28裝配在雙頭螺栓20上,所以伸到高度調節板24下側的雙頭螺栓20的部分的長度大約為15mm。也就是說,高度調節板24和用于支撐上地板構件30的底座板26的位置設置在下地板附近,即設置在相對于形成在上下地板之間的空間高度而言的極低位置處。
順便說一下,分別伸到高度調節板24下邊和螺母28上邊的雙頭螺栓20的部分的長度為,使高度調節板24可以在調節高度時垂直運動的長度,并且這些長度使得足以能夠適應來自下地板表面的非水平、雙頭螺栓20的豎立、與雙頭螺栓20螺紋接合的高度調節板24的工作等的誤差。因此,為了提高地板的減振性能,優選的是將高度調節板24和底座板26的固定位置設置在較低的位置處。
圖6和7表示一改進實施方案,其中將用于剛性支撐底座板26的結構加入到上述實施方案中。雖然在上述實施方案中可以確保足夠的振動限制效果或減振性能,但是,在該改進的實施方案中可以確保進一步的振動限制效果。如圖2所示,在上述實施方案中的底座板26以伸出到高度調節板24的外側的形式鋪設在高度調節板24上。這樣布置以便確保底座板26形成有所需要的最小平面圖尺寸,這使得能夠在其上穩定地安裝四個上地板構件30的周壁部分30b并且能夠緊固長螺栓32,由此確保了自身的柔性剛度盡可能高,并且高度調節板24形成為具有較小外徑的圓盤形式,由此確保了柔性剛度并且圍繞著雙頭螺栓20具有高的各向同性。由于采用了這種結構,從而地板26伸出到高度調節板24外側,并且伸出部分呈現出一懸臂梁形式,從而導致柔性剛度降低,并且容易受到彎曲變形。另外,認為懸臂梁形式誘發了自由振動,由此降低了振動限制效果或減振性能。
在這些圖中所示的改進實施方案中,設置了用于從底部鋼板22支撐凸出部分26d的支撐結構,從而提高了伸出部分26d的剛度并且限制了其自由振動。更具體地說,該支撐結構包括螺紋孔40、螺紋棒材42和螺母。螺紋孔40垂直穿過底座板26的各個凸出部分26d,用于在其上安裝上地板構件30的周壁部分30b。螺紋棒材42用作支撐構件,其一個端部與螺紋孔40螺紋接合并且其從底座板26伸出的量可以調節,以便使其另一個端部與底部鋼板22接觸。螺母44與螺紋棒材42螺紋接合,并且通過緊固在其另一個端部與底部鋼板22接觸的螺紋棒材42上而壓靠在底座板26上,由此牢牢地將螺紋棒材42擠壓固定在底部鋼板22上。
支撐結構通過這樣一種方法設置在底部鋼板22和底座板26之間,其中在由高度調節板24進行高度調節之后,使螺母44與螺紋棒材42螺紋接合,該螺紋棒材42從底座板26上邊螺紋接合進螺紋孔40中并且在底座板26下邊伸出,之后使螺紋棒材42從螺紋孔40凸出至與底部鋼板22接觸,并且將該螺母44與同底部鋼板22接觸的螺紋棒材42緊固在一起。在如上所述的改進實施方案中,可以牢固而剛性地支撐伸到高度調節板24外側的底座板26的伸出部分26d,從而提高了凸出部分26d的剛度,限制了底座板26的彎曲變形,并且限制了其自由振動,由此進一步提高了該雙層地板結構的振動限制效果或減振性能。
圖8A為支撐結構在上地板的角部處的平面圖,圖8B為支撐結構在上地板的角部處的側面剖視圖。如在這些圖中所示一樣,設在上地板的角部處的上地板構件30的一個角部由角部支撐部件50支撐,該角部支撐部件50僅支撐上地板構件30。按照與上述支撐部件18相同的方式,該角部支撐部件50包括豎立在粘接于下地板上的底部鋼板22上的角部棒材52、和其上安裝有上地板構件30的角部的角部安裝部件54。
角部棒材52在其外周部分中設有螺紋槽52b,并且在其中部設有用于沿著其軸向方向固定上地板構件30的螺紋孔52a。角部安裝部件54包括一個角部安裝部分54a和一個安裝板54b。角部安裝部分54a具有圓柱形形式,在其內圓周部分中設有螺紋槽54c并且與角部棒材52的外圓周部分螺紋接合。安裝板54b設在角部安裝部分54a的上端處,從而穩定地將上地板構件30安裝在角部安裝部分54a上。
角部支撐部件50如此構成,以便通過使與角部棒材52螺紋接合的角部安裝部分54轉動,從而使角部安裝部件54垂直運動,由此可以調節安裝在安裝板54b上的上地板構件30的高度。
另外,安裝在角部安裝部件54上的上地板構件30通過這樣的方法與角部安裝部件54一起剛性固定在角部棒材52上,在該方法中,將穿過上地板構件30的通孔30d的長螺栓32緊固到螺紋孔52a中,由此使圓周壁部分30b的下端壓靠在安裝板54b上。
圖9為一示意圖,表示通過在其中引入預應力來將相鄰上地板構件30緊固在一起的實施例。如在該圖中所示一樣,在所布置的多個上地板構件30中,相鄰上地板構件30設有從中貫通的連通孔,并且在其端部處具有螺紋部分的加預應力鋼筋60、線材等穿過這些孔。這樣穿過的鋼筋60等的兩個端部從位于上地板端部處的上地板構件30凸出。當將拉伸力引入到鋼筋60等中,通過將螺母62緊固到鋼筋60等的凸出端部的螺紋部分上而引入預應力,并且在該情況下緊固鋼筋60等時,可以提高上地板的結構剛度,并且進一步提高振動限制效果或減振性能。
根據上述實施方案,上地板構件30其圓周壁部分30b的下端安裝在底座板26上,并且該底座板26在下地板附近處固定在雙頭螺栓20上。因此,作用在雙頭螺栓20下端上的力矩即使在水平振動作用在地板上時也較小,從而這些雙頭螺栓20將更不容易變形,從而可以提高上地板構件30以及整個地板的剛度,并且由此可以在早期減小安裝在地板上的裝置的振動。
另外,上地板構件30整體地包括沿著其整個圓周設置的圓周壁部分30b和中間壁部分30c,由此,即使在該上地板構件39由輕型鋁材形成并且部分除去了該材料的情況下,該上地板構件30也具有高剛度和強度。因此,可以很容易將這些上地板構件30運輸到工作場所并且操作,而不用如在傳統大型表面板的情況中一樣使用重型設備或專用設備。
進而,上地板構件30具有鋁制簡單結構,并且以較小的尺寸形成每個側邊為600mm的方形形狀。因此,可以通過利用砂型進行鑄造來生產出上地板構件30。另外,可以采用通用性高的雙頭螺栓20作為支柱構件。因此,可以非常廉價地實現該雙層地板結構。
雖然地板面板部分30a的形狀在上述實施方案中為方形,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狀,例如象矩形、三角形和六邊形等多邊形,并且也可以采用這些形狀的組合來將這些上地板構件30布置在整個地板上。
雖然已經將由鋁制成的上地板構件30描述為在上述實施方案中的實施例,但是這些上地板構件30可以使用已知的輕型減振材料、例如減振鋼或減振合金作為原料形成。即使在這些減振材料的情況中,也可以按照與鋁的情況中相同的方式形成上地板構件30,并且由此可以確保更高的振動限制效果或減振性能。
此外,當高度調節板24和角部安裝部分54的外形在平面圖中為如圖10所示的六邊形時,或當其外圓周部分如圖11所示一樣設有朝著雙頭螺栓20或角部棒材50引導的開口56從而可以將鋼筋58等插入到這些開口56中時,可以很容易使高度調節板24和角部安裝部分54轉動,從而實現垂直運動,由此便于進行高度調節。
另外,雖然在上述實施方案中已經顯示出其中雙頭螺栓20和角部棒材52分別豎立在單獨底部鋼板22上的實施例,但是如圖12所示一樣,可以將多個雙頭螺栓20和角部棒材52豎立在能夠在其上安裝多個上地板構件30的細長鋼板64或格柵形式鋼板66上。在該情況中,在工廠等處可以預先將雙頭螺栓20等豎立在細長鋼板64或格柵形式鋼板66上。因此,可以使這些雙頭螺栓等豎立在精確的位置處,并且不必在現場將這些雙頭螺栓等定位,從而可以實現有效的作業。
此外,雖然在上述實施方案中已經顯示出在上地板構件中設有作為貫通部件的通孔的實施例,但是可以采用這樣的結構,其中將圓柱形或柱狀樹脂、橡膠等一體地設置成垂直穿過上地板構件30,采用自攻螺釘或在自身開孔的同時進行緊固的這種緊固件作為在樹脂或橡膠部分處的緊固部件,并且這與底座板等直接螺紋接合。
如上所述,在用于形成地板表面的地板面板部分處,從其圓周邊緣部分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部在圓周方向上是連續的,并且跨在第一壁部的相對部分之間且與之成一體的第二壁部的厚度朝著地板面板部分的中央部分逐漸增加。因此,該上地板構件可以具有極高的剛度。另外,由于上地板構件結構簡單,所以可以廉價地生產出這些上地板構件。
另外,包括有多個表面的第一壁部的各自中央部分的厚度增加,由此該上地板構件可以具有更高的剛度。另外,如果地板面板部分為矩形,則可以提高其可生產性,并且由于在鋪設時很容易排列多個上地板構件,所以可以提高可工作性。
此外,第一壁部的外圓周表面沿著向下方向朝著上地板構件的內側傾斜,從而可以通過使相鄰地板構件的地板面板部分相互鄰接,將上地板構件不形成間隙地排列在整個地板上。
另外,由于第一壁部向下延伸至下地板附近并且其下端支撐在下地板附近中,所以即使在存在水平振動作用時該支撐部件也更不容易變形。因此,可以剛性地支撐這些上地板構件,并且可以及早對上地板的振動減振。
此外,由于通過排列多個上地板構件來形成上地板并且相鄰上地板構件的第一壁部集中由支撐部件支撐,所以很容易使相鄰上地板構件的各個部分的高度對準。
另外,由于上地板構件通過穿過上地板構件的緊固部件而固定在上地板安裝部件上,而該上地板安裝部件保持在豎立于上地板上的棒材上,所以可以將這些上地板構件牢固地固定在下地板上。
此外,當在共同底板上豎立有用于支撐多個上地板構件的多根棒材時,不必在作業場所處將這些棒材定位,從而可以有效地加工出該雙層地板。
由于通過將穿過上地板構件的螺栓緊固到上地板安裝部件所具有的螺紋孔中來固定上地板構件,所以可以剛性地固定該上地板構件。
由于上地板安裝部件包括位置調節部件,所以可以很容易使穿過多個上地板構件的螺栓和螺紋孔的位置相互配合,從而提高了可工作性。
另外,通過使保持部件設有比棒材外徑更大的開口,從而可以容易而廉價地提供位置調節部件。
由于用于支撐上地板構件的支撐部件包括高度調節部件,所以即使在通過布置多個上地板構件來形成地板表面的情況下,也可以很容易形成平坦的地板表面。
另外,由于垂直運動部件的螺紋槽和棒材的螺紋槽相互螺紋接合,所以可以很容易通過使垂直運動部件轉動來實現高度調節,并且可以通過安全可靠地固定保持部件和垂直運動部件來穩定地支撐上地板構件。
當垂直運動部件在平面圖中具有六邊形外形或者在其外圓周部分設有朝著棒材引導的開口時,可以很容易使垂直運動部件運動。
此外,通過設置用于支撐保持部件的變形限制部件以便限制保持部件的彎曲變形,從而可以更加穩定地支撐上地板構件,并且可以進一步提高雙層地板構件的振動限制效果或減振性能。
由于多個變形限制部件以規則的間隔設置在以棒材為中心的圓圈上,所以可以有效地限制保持部件的彎曲變形。
另外,由于多個變形限制部件設置在一條直線的延伸部分上,而該直線連接在棒材和用于將緊固部件固定在保持部件上的固定部分之間,所以可以通過變形限制部件和棒材將保持部件支撐在緊固部件的作用力位置的兩側上,并且可以進一步有效地限制保持部件的彎曲變形。
由于變形限制部件包括螺紋棒材和與該螺紋棒材螺紋接合的螺母,所以可以通過簡單的結構來限制保持部件的變形。
由于由多個地板構件形成的上地板的角部分別受到單獨支撐并且設有高度調節部件,所以可以在每個角部和拐角中將上地板調節成平坦。
此外,角部安裝部件的內圓周部分和角部棒材的外圓周部分相互螺紋接合,所以可以通過簡單的結構來實現高度調節部件。
由于上地板構件的角部每個都可以通過將構成緊固部件的螺栓緊固到角部棒材的螺紋孔中來固定,所以可以剛性地固定上地板構件和角部安裝構件。
當上地板構件由鋁形成時,提高了可生產性,可以廉價地生產出這些上地板構件,并且提高了可使用性。
當上地板構件由減振材料形成時,可以進一步提高該雙層地板結構的振動限制效果或減振性能。
此外,由于穿過上地板構件的用于引入預應力的拉伸部件設在相鄰上地板構件之間并且在該拉伸部件中引入預應力,所以可以在整個地板上實現具有高振動限制效果或減振性能的雙層地板結構。
雖然已經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進行了說明,但是應當理解的是,所使用的詞語為說明性的詞語而不是限定性的,并且在不脫離本發明在其更廣泛方面中的真實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作出許多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層地板結構,包括構成上地板的上地板構件;下地板;以及支撐構件,它設在下地板上,用于支撐所述上地板構件;其中,所述上地板構件包括形成地板表面的地板面板部分、從所述地板面板部分的周邊向下延伸并且在圓周方向上連續的第一壁部、以及跨在第一壁部的相對部分之間并且其厚度朝著地板面板部分的中央逐步增加的第二壁部,所述地板面板部分、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形成為一整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地板面板部分形狀為多邊形,并且從所述地板面板部分的側面向下延伸的第一壁部其厚度朝著每一側面的中央逐漸增加。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多邊形形狀為矩形形狀。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壁部的外周表面從上地板表面的側面沿著向下方向朝著上地板構件的內側傾斜。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壁部向下朝著所述下地板附近延伸,并且其下端由支撐部件支撐。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通過排列多個所述上地板構件來形成上地板,并且所述支撐部件共同地支撐著相鄰的所述上地板構件的所述第一壁部。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支撐部件包括豎立在所述下地板上的棒材,以及固定在該棒材上并且其上安裝有所述上地板構件的地板安裝部件,并且所述上地板構件包括一貫通部件,用于固定上地板構件的緊固部件垂直貫穿于其中,并且利用貫穿所述貫通部件的所述緊固部件將所述上地板部件固定在所述上地板安裝部件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在設置在所述下地板上的共用底板上,豎立有多根所述棒材,用于支撐多個排列起來的上地板構件。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上地板安裝部件包括一螺紋孔,并且穿過構成所述貫通部件的通孔,且構成緊固部件的螺栓緊固到該螺紋孔中,由此固定所述上地板構件。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上地板安裝部件包括一位置調節部件,可以通過它來調節所述螺紋孔相對于所述棒材的水平位置。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上地板安裝部件包括用于保持所述上地板構件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包括比所述棒材外形更大的開口、以及所述螺紋孔,并且所述位置調節部件由將所述棒材穿過所述開口的所述保持部件構成。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上地板安裝部件包括與所述棒材接合以便可以沿著垂直方向運動的垂直運動部件,并且所述保持部件安裝在所述垂直運動部件上,由此構成用于所述上地板構件的高度調節部件。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在所述棒材的外圓周中設有螺紋槽,所述垂直運動部件設有用于與所述棒材的螺紋槽螺紋接合的螺紋部分,并且所述保持部件通過夾在從上側與棒材螺紋接合的螺母和所述垂直運動部件之間而被固定。
14.如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垂直運動部件在平面圖中具有六邊形外形。
15.如權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垂直運動部件在其外圓周部分中設有朝著所述棒材引導的開口。
16.如權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下地板之間,設有用于支撐所述保持部件以便限制所述保持部件的彎曲變形的變形限制部件。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多個所述變形限制部件以規則的間隔設置并且排列在以所述棒材為圓心的圓圈上。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多個所述變形限制部件設置并且排列在連接于所述棒材和一個固定部分之間的直線的延伸部上,所述固定部分用于將所述緊固部件固定在所述保持部件上。
19.如權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變形限制部件包括一個螺紋棒材和一個螺母,所述螺母與所述螺紋棒材螺紋接合,以便可以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下地板之間運動,所述保持部件包括一通孔,所述螺紋棒材從中穿過,并且所述保持部件由穿過所述通孔的螺紋棒材和與該螺紋棒材螺紋接合的所述螺母支撐,從而限制所述彎曲變形。
20.如權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設置在所述上地板的角部處的所述上地板構件的一個角部由一個支撐部件支撐,該支撐部件僅支撐所述上地板構件,并且所述支撐部件包括上地板構件高度調節部件和角部安裝部件,所述上地板構件高度調節部件包括豎立在下地板上的角部棒材,在所述角部安裝部件上安裝所述上地板構件的角部,并且該角部安裝部件能夠沿著所述角部棒材進行相對運動。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角部安裝部件的內圓周部分和所述角部棒材的外圓周部分設有螺紋槽,并且所述高度調節部件由在所述角部安裝部件和所述角部棒材之間的螺紋接合構成。
22.如權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角部棒材沿著其軸向方向設有一螺紋孔,并且穿過所述上地板構件的所述通孔且構成所述緊固部件的所述螺栓緊固到所述螺紋孔中,由此將所述上地板構件和所述角部安裝構件固定。
23.如權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上地板構件由鋁材形成。
24.如權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所述地板構件由減振材料形成。
25.如權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地板結構,其中,在構成所述上地板的相鄰的所述上地板構件之間,設有穿過所述上地板構件、用以引入預應力的拉伸部件,并且在所述拉伸部件中引入預應力。
全文摘要
一種雙層地板結構,它在整體上由用于形成地板表面(12)的地板面板部分(30a)、從地板面板部分(30a)的周邊向下延伸并且沿著圓周方向連續的第一壁部(30b)、以及跨在第一壁部(30b)的相對部分之間并且其厚度朝著地板面板部分(30a)的中央逐步增加的第二壁部(30c)構成。所述地板面板部分(30a)其形狀為多邊形,并且第一壁部(30b)其厚度朝著每個側邊的中央逐漸增加。第一壁部(30b)向下延伸至下地板附近,并且其下端由支撐部件(18)支撐。因此,可以提供廉價、剛度高、可使用性好并且具有高減振性能的雙層地板結構。
文檔編號E04F15/024GK1639433SQ0380496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02年2月5日
發明者寺村彰, 中村充, 五十嵐健二, 岸浩行 申請人:株式會社大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