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加高型墊塊的空心樓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般建筑物構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工業與民用建筑領域,隨著大跨度混凝土結構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工程采用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技術。目前已有空心樓蓋技術在現場施工時,為了保證填充管的垂直位置符合設計要求,通常采用以下兩的做法(1)將長條型的鋼筋馬凳擺放在模板上,填充管緊貼放置在馬凳上面,馬凳的高度等于填充管下表面最底點的設計高度。(2)用水泥或塑料墊塊墊在填充管與板的下層鋼筋之間,然后用鐵絲將墊塊與下層鋼筋綁扎在一起。
第(1)種做法所消耗鋼筋多,成本比較高;若填充管之間存在曲線布置的預應力筋,眾多的鋼筋馬凳要影響預應力筋的有效矢高,從而影響結構的安全性。第(2)種做法簡單、造價低廉;可是填充管的垂直位置取決于下層鋼筋直徑誤差、鋼筋底混凝土保護層施工精度、墊塊的加工精度,三種誤差的累積影響到填充管的定位施工質量;此外墊塊與下層鋼筋的綁扎質量對填充管的定位也有直接影響。在現實工程中,目前已有的水泥或塑料制品墊塊一般只起控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作用,高度小于≤35mm,槽口深度≤15mm,而且施工時槽口面向鋼筋背向模板安置。
若能采用合理的方法,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既降低材料造價,又方便施工,對推廣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技術是十分有利的。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一些缺點,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加高型墊塊的空心樓蓋結構,它由加高型墊塊、填充管、板下層鋼筋和混凝土構成。采用這種構造能保證施工質量、降低材料造價并且施工方便。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生產一種高度等于填充管下表面距底模距離h的加高型墊塊。將加高型墊塊放在板底模板上面,其中墊塊槽口向下卡住板下層鋼筋,鋼筋固定了墊塊的位置,限制了墊塊的左右移動。將填充管下表面放在墊塊的頂部平面上,達到準確定位填充管垂直位置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取材易、造價低、施工方便,具有很好的經濟性和適用性。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構造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加高型墊塊立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加高型墊塊橫斷面示意圖。
圖中1.加高型墊塊、2.填充管、3.板下層鋼筋、4.混凝土、5.板底模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方式實現1、按設計所確定的填充管(2)下表面距板底模板(5)的距離h,生產出形狀“U”型的加高型墊塊(1)。加高型墊塊高度h≥40mm、厚度w≥10mm,墊塊下部開有1個深度d≥20mm的槽口,槽口的寬度b2≥板下層鋼筋(3)的直徑,墊塊頂部有一個寬度b1≥15mm的平面。加高型墊塊所用材料可以是水泥、金屬或塑料制品。
2、將加高型墊塊(1)放在板底模板(5)上面,其中加高型墊塊槽口向下卡住板下層鋼筋(3),鋼筋限制了加高型墊塊的左右移動,固定了墊塊的水平位置。
3、將填充管(2)下表面緊貼放在加高型墊塊(1)的頂部平面上,加高型墊塊高度h等于填充管下表面距板底模板(5)的距離,達到準確定位填充管垂直位置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加高型墊塊的空心樓蓋結構,包括加高型墊塊(1)、填充管(2)、板下層鋼筋(3)和混凝土(4),其特征在于加高型墊塊安置在填充管與板底模板(5)之間,高度h等于設計所確定的填充管下表面距板底模板的垂直距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加高型墊塊的空心樓蓋結構,其特征在于形狀“U”型的加高型墊塊(1)高度h≥40mm、厚度w≥10mm、槽口深度d≥20mm、頂部有一個平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加高型墊塊的空心樓蓋結構,其特征在于加高型墊塊(1)槽口向下卡在板下層鋼筋(3)上面,通過板下層鋼筋固定加高型墊塊的水平位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加高型墊塊的空心樓蓋結構,由加高型墊塊、填充管、板下層鋼筋和混凝土構成。將加高型墊塊放在板底模板上面,加高型墊塊高度等于填充管下表面距底模距離,“U”型的加高型墊塊槽口向下卡住板下層鋼筋,鋼筋固定了墊塊的位置。將填充管下表面放在墊塊的頂部平面上,達到準確定位填充管垂直位置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取材易、造價低、施工方便,具有很好的經濟性和適用性。
文檔編號E04G15/00GK2809069SQ20052011255
公開日2006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5日
發明者徐焱 申請人:徐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