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板墻,特別涉及一種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
背景技術:
純鋼板墻試件在比較小的荷載作用下,薄鋼板就發生局部屈曲,產生較大的面內變形,因此滯回曲線表現出明顯的捏攏現象,鋼板的耗能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組合鋼板墻在鋼板兩側覆蓋混凝土板,兩種材料用螺栓連接,用混凝土墻板來防止鋼板發生平面外屈曲,除防屈曲作用外,混凝土板還能夠防火、保溫隔熱、隔音等,這樣可以極大的降低成本。傳統的組合鋼板墻需要內填鋼板與框架的梁柱連接,這必然導致兩方面的不利影響,其一,內填鋼板與梁柱的連接增加了施工量以及造價成本;其二,內填鋼板強度的充分發揮,需要梁柱為其提供可靠的錨固,這將給梁柱帶來不利影響,梁柱翼緣會發生明顯的屈曲,而梁柱做為建筑的豎向承重構件,如果發生破壞,將可能導致整個結構的倒塌。四邊連接組合鋼板剪力墻利用混凝土板對內填鋼板的約束作用,防止了鋼板發生平面外屈曲,但由于組合鋼板墻的承載力比純鋼板墻大,因而組合鋼板墻對框架梁柱的不利影響更加的顯
-frh-
者O此外,傳統的四邊連接組合鋼板墻還有一個缺陷是不能在鋼板墻上開洞,這樣在建筑上需要開設洞口的地方,就不能使用鋼板墻作為抗側力構件,因而極大的減小了鋼板墻作為一種新型構件的應用范圍。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應用廣泛、 性能優越、可避免墻板對于框架柱造成不利影響的組合鋼板墻。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包括框架和墻體,所述框架包括上、下框架梁及左、右框架柱,所述墻體包括內填鋼板和固定在內填鋼板前后表面上的外掛混凝土板,所述內填鋼板與所述上、下框架梁連接,所述內填鋼板與所述左、右框架柱不連接。優選的,所述外掛混凝土板與所述內填鋼板通過螺栓連接。優選的,所述上、下框架梁上設有魚尾板,所述內填鋼板通過螺栓與所述魚尾板連接。優選的,所述上、下框架梁上設有數個支撐所述墻體的短槽鋼。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減少了墻體和框架柱的連接,在保證墻體結構具有穩定的滯回性能和良好的耗能能力的前提下,避免了墻體對于框架柱的不利影響,同時減小了施工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再有由于墻體不與左、 右框架柱連接,所以墻體不必貫通整段框架梁,因此適合于門窗開洞,其建筑布局不受限制,應用范圍廣。[0012]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的實施例進行詳細介紹。如圖1、2所示,該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包括框架1和墻體2,框架1由上框架梁11、下框架梁12、左框架柱13和右框架柱14組成。墻體2由內填鋼板21和固定在內填鋼板前后表面上的兩塊外掛混凝土板22組成,外掛混凝土板22與內填鋼板21通過螺栓23連接。上框架梁11、下框架梁12上均焊接有魚尾板15,魚尾板15及內填鋼板21的上下邊緣上均設有螺紋孔,內填鋼板21的上下邊分別通過高強度螺栓與上框架梁11、下框架梁12上的魚尾板15連接,內填鋼板21不與左框架柱13和右框架柱14連接。墻體2通過普通螺栓把內填鋼板21和外掛混凝土板22連接起來,使兩者協同工作,共同受力,外掛混凝土板22采用雙層配筋,雙側布置結構。這種結構的鋼板墻的外掛混凝土板22給內填鋼板21提供了平面外約束,從而提高了其屈曲強度。鋼板墻主要靠內填鋼板21進行抗震耗能,可以避免混凝土剪力墻剛度和承載力容易發生嚴重退化的問題。外掛混凝土板22可以同時起到抗火、保溫、隔音等作用,可減少后續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 試驗也表明該鋼板墻具有穩定的滯回曲線和良好的耗能能力,尤其適用于高烈度地震區建
Λ-Λ·鞏。該組合鋼板墻的內填鋼板21只與上框架梁11、下框架梁12連接,而不與左框架柱13和右框架柱14連接,這樣就可避免內填鋼板21屈曲后產生的軸力和附加彎矩作用左框架柱13和右框架柱14上,對左框架柱13和右框架柱14產生不利影響,而僅對上框架梁 11、下框架梁12產生附加彎矩,容易保證塑性鉸出現在梁端,符合“強柱弱梁”的抗震設計理念,具有好的延性和穩定的滯回性能。與四邊連接的鋼板墻相比,該組合鋼板墻兩邊沒有框架柱的約束,因此其平面外極容易失穩。通過反復的試驗,可在上框架梁11、下框架梁12上設置數個支撐墻體2的短槽鋼16,用短槽鋼16對兩邊墻體進行面外支撐。試驗表明,這樣構造措施能很好的防止該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的平面外失穩,使得構件的滯回曲線更加的飽滿。本實用新型的制作工藝如下根據建筑布局以及結構承載力的要求確定內填鋼板 21的具體尺寸;預先在內填鋼板21和外掛混凝土板22對應位置開設一定數量的孔洞,用于兩者普通螺栓的連接,同時還需要在內填鋼板21的上下邊緣開設一定數量的孔洞,用于內填鋼板21和框架梁的連接,在工廠制作框架梁的工程中,需要把魚尾板15預先焊接在框架梁上。現場安裝時,內填鋼板21通過焊接在框架梁上的魚尾板與框架梁連接,魚尾板與內填鋼板21之間的連接采用10. 9級高強摩擦型螺栓,外掛混凝土板22通過普通螺栓外掛在內填鋼板21的兩側。本實用新型制作簡單,施工效率高。而且具有高承載能力、高剛度、優良的受力性能和優良的抗疲勞性能合的特點,是十分理想的結構受力構件。本實用新型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和優勢1)該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減少了墻體和框架柱的連接,施工量小,減少了施工成本;墻體與框架梁的連接采用高強螺栓通過梁上伸出的魚尾板連接,而魚尾板可以預先在工廠焊接成型,外掛混凝土板與內填鋼板通過普通螺栓連接在一起,這種構造方式不但能保證混凝土板對鋼板的約束作用以及組合墻的整體性能,而且大大減小了現場的焊接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幻該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不但具有穩定的滯回性能和良好的耗能能力,而且避免了墻體對于框架柱的不利影響。3)該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由于墻板不必貫通整段梁跨,因此適合于門窗開洞,通過改變鋼板寬度,能夠調節鋼板墻剛度和承載力,其建筑布局不受限制,應用范圍廣。4)通過短槽鋼對墻體進行面外支撐,保證了該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的平面外穩定性,使墻體能充分發揮其抗剪承載力。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進行了詳細介紹,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
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所改變,因此本說明書內容僅用來于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進行說明,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實用新型設計思想所做的任何改變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包括框架和墻體,所述框架包括上、下框架梁及左、右框架柱,所述墻體包括內填鋼板和固定在內填鋼板前后表面上的外掛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填鋼板與所述上、下框架梁連接,所述內填鋼板與所述左、右框架柱不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掛混凝土板與所述內填鋼板通過螺栓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框架梁上設有魚尾板,所述內填鋼板通過螺栓與所述魚尾板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框架梁上設有數個支撐所述墻體的短槽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包括框架和墻體,所述框架包括上、下框架梁及左、右框架柱,所述墻體包括內填鋼板和固定在內填鋼板前后表面上的外掛混凝土板,所述內填鋼板與所述上、下框架梁連接,所述內填鋼板與所述左、右框架柱不連接。該兩邊連接面外約束組合鋼板墻減少了墻體和框架柱的連接,在保證墻體結構具有穩定的滯回性能和良好的耗能能力的前提下,避免了墻體對于框架柱的不利影響,同時減小了施工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再有由于墻體不與左、右框架柱連接,所以墻體不必貫通整段框架梁,因此適合于門窗開洞,其建筑布局不受限制,應用范圍廣。
文檔編號E04B2/56GK202039477SQ20112007927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3日
發明者孫飛飛, 戴成華, 李國強, 王文濤, 金華建, 高輝 申請人: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