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外架工程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
置。
背景技術:
在當今的國情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缺乏,高層建筑的建設量越來越大。在建筑領域,外架工程中的型鋼懸挑架在高層建筑的施工中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型鋼懸挑架施工工藝中,型鋼的固定一直是施工的重點。而傳統的固定方式為預埋鋼筋,施工完畢后割除固定鋼筋,很難形成有效的重復利用和節約材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解決了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主體、固定片、緊固件和套管,所述的固定主體呈U形,固定片連接在固定主體的U形兩端上部,固定片通過緊固件將工字鋼與澆筑混凝土樓板固定,固定主體的U形兩端中部設有套管。所述固定主體為兩端帶套絲的U形鋼筋;所述緊固件為螺帽。所述的U形鋼筋為Φ 20的圓鋼。所述固定片為穿孔的扁鋼。所述的穿孔的扁鋼的孔徑與U形鋼筋的直徑相適應。所述套管為PVC管。所述的PVC管的直徑與U形鋼筋的直徑相適應。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設計結構合理,有效解決了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中的節約成本及實現可重復使用問題;與其它處理方法相比實現了材料的可重復利用,大幅度降低了施工成本,并且該裝置在型鋼懸挑架施工領域使用的范圍很大。與傳統的型鋼懸挑架工字鋼的固定方式相比,技術先進、施工便捷、安全性可靠,處于國內較先進水平。
圖I為該裝置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該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該裝置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中,I-固定主體,2-固定片,3-緊固件,4-套管,5-澆筑混凝土樓板,6-模板,7-工字鋼具體實施方式
圖1-3所示,一種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主體I、固定片2、緊固件3和套管4,所述的固定主體I呈U形,固定片2連接在固定主體I的U形兩端上部,固定片2通過緊固件3將工字鋼與澆筑混凝土樓板5固定,固定主體I的U形兩端中部設有套管。所述固定主體I為兩端帶套絲的U形鋼筋;所述緊固件3為螺帽。所述的U形鋼筋為Φ 20的圓鋼。所述固定片2為穿孔的扁鋼。所述的穿孔的扁鋼的孔徑與U形鋼筋的直徑相適應。所述套管4為PVC管。所述的PVC管的直徑與U形鋼筋的直徑相適應。圖中一種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該裝置為U形結構,包括兩端帶套絲的U形鋼筋、螺帽、穿孔的扁鋼和PVC管。下面說明該裝置的制作工藝和使用步驟;其制作工藝(I)根據鉆型鋼懸挑架中工字鋼7的型號以及樓板厚度確定U形鋼筋、扁鋼的尺寸以及PVC管的長度;(2)根據U形鋼筋的尺寸進行彎曲,并在兩端用套絲機進行套絲;根據扁鋼的尺寸打好孔;根據鋼筋的直徑大小選擇合適型號的PVC管,按確定的長度進行加工;(3)根據鋼筋的直接選擇適配的螺帽;(4)制作好的配件入場時做好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其使用步驟(I)搭設樓層模板6時,根據現場型鋼懸挑架搭設方案在模板上彈線定位;(2)根據現場定位搭設好U形鋼筋,并將PVC管按圖示安裝好;(3)然后綁扎樓板的鋼筋,樓板鋼筋綁扎完畢后,放置預制好的混凝土墊塊,在墊塊上放置懸挑架的工字鋼7 ;(4)按圖示中將打孔的扁鋼穿過U形鋼筋,每端用2個配套的螺帽固定。(5)澆筑樓板混凝土。
權利要求1.一種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主體、固定片、緊固件和套管,所述的固定主體呈U形,固定片連接在固定主體的U形兩端上部,固定片通過緊固件將工字鋼與澆筑混凝土樓板固定,固定主體的U形兩端中部設有套管。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主體為兩端帶套絲的U形鋼筋;所述緊固件為螺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鋼筋為Φ20的圓鋼。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為穿孔的扁鋼。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孔的扁鋼的孔徑與U形鋼筋的直徑相適應。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為PVC管。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VC管的直徑與U形鋼筋的直徑相適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主體、固定片、緊固件和套管,所述的固定主體呈U形,固定片連接在固定主體的U形兩端上部,固定片通過緊固件將工字鋼與澆筑混凝土樓板固定,固定主體的U形兩端中部設有套管。所述固定主體為兩端帶套絲的U形鋼筋;所述緊固件為螺帽。所述固定片為穿孔的扁鋼。所述套管為PVC管。本實用新型設計結構合理,有效解決了型鋼懸挑架工字鋼固定中的節約成本及實現可重復使用問題;與其它處理方法相比實現了材料的可重復利用,大幅度降低了施工成本,與傳統的型鋼懸挑架工字鋼的固定方式相比,技術先進、施工便捷、安全性可靠。
文檔編號E04G21/16GK202788004SQ20122039766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7日
發明者龐海楓, 張欣, 黃紅兵, 董俊里, 陳駿, 周仲煜, 王保國, 王軍, 黃飛, 王澤宇, 李劍, 杜華彬, 黎廣, 梁勁松 申請人: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