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及頂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及實施該方法的頂固裝置。
背景技術:
墻體是房屋建筑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以墻板構筑墻體具有便于施工、節約用料、污染低、工效高等優點。然而,由于構筑墻板的現有技術,雖然配有角碼與鋼筋拉結,但仍主要以座漿方式固定墻板,而往往影響到板墻的整體性和隔音效果。
因此,迫切需要推出可確保板墻的整體性和隔音效果的施工方法,以及配套的高效施工裝置。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該既大大便于施工將墻板安裝固定形成板墻,也保障了板墻的整體性和隔音效果;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實施該方法的頂固裝置。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I)制備用于在墻板的墻腳底部對墻板作出頂壓固定的頂固裝置,該頂固裝置由底座、調節螺桿和螺母組成;
(2)在墻板頂在天花結構板的上端面套裝上I 3個頂膠,在墻板朝向地坪結構板的下端面套裝上I 2套所述頂固裝置;
(3)在墻板的下端面用木楔頂離地坪面,將墻板豎向頂壓在天花結構板的相對應部位,使墻板的墻腳部位形成2 8厘米高縫隙,將墻板的位置設置到位;
(4)通過旋出所 述調節螺桿頂壓在地坪結構板,將墻板的上端面頂壓到天花結構板上,將設置到位的墻板作出頂壓固定,再取出頂壓在墻板下端面的木楔,墻板安裝到位;
(5)在安裝到位的墻板將要拼接上另外一墻板的一側與天花結構板之間的拼接角部位,連接上角碼,將墻板錨固在天花結構板上;
(6)在步驟(5)中的所述墻板將要拼接上另外一墻板的一側的拼接面設置粘結漿料;
(7)重復上述步驟(2)、(3)、(4)、(5)、(6)將墻板安裝并固定到位而形成板墻;
(8)在所述板墻墻板的相對應孔內和板墻墻腳部位縫隙內預埋上電纜管網和供水管網,再以混凝土將板墻與地坪結構之間的縫隙填充密實;
(9)在所述板墻與天花結構板之間的拼接縫內注入I3U填縫劑,在所述板墻二外側與天花結構板拼接縫部位嵌填入與墻面漆相容的彈性密封膠;
( 10)在所述板墻的墻板與墻板,以及板墻的墻板與相對應墻體的主體結構的拼接處,以韌性粘結材料和纖維帶作出固封。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調節螺桿貫穿設置在底座上,所述螺母旋入到調節螺桿中。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墻板底部設有與所述頂固裝置配合的孔眼。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角碼以錨栓或鐵釘固定。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板墻中除了門窗洞部位之外的每塊墻板的墻腳部位,都設有頂固裝置,以機具頂壓方式將墻板固定在板墻上。
一種實施上述方法的頂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由底座、調節螺桿和螺母組成,所述調節螺桿貫穿設置在底座上,所述螺母旋入到調節螺桿中。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座呈圓柱體,并設有一段不少于3厘米長的嵌入部,該嵌入部設有一貫穿的中心孔,在所述中心孔內穿設有與所述中心孔相配套的調節螺桿,所述螺母設置在底座的下端面上,并旋入到所述調節螺桿中;所述調節螺桿設有限位平面,所述底座的中心孔設有與所述限位平面相匹配的限位平面,當扭動所述螺母時,所述底座受所述調節螺桿的限位平面,和所述底座中心孔內的限位平面約束,只沿調節螺桿的軸心線上下移動。
所述墻板底部設有與所述頂固裝置嵌入部配合的孔眼,所述頂固裝置的嵌入部與墻板底部的孔眼緊配后,調節所述調節螺桿頂固墻板的過程中,所述頂固裝置的底座沿調節螺桿的軸心線只作上下平移的移動,底座相對于地坪結構不會出現轉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在墻板底部設置頂固裝置,通過頂固裝置調節墻板距離地坪結構板與天花結構板的間隙;墻板與地坪結構板的間隙便于安裝各種供電管網及供水管網,并以混凝土填充加以固定墻板,并增加承載墻板的強度;墻板與天花結構板的間隙填充PU填縫劑,保證所形成板墻的隔音效果,并加以提填入與墻面漆相容的彈性密封膠,便于板墻的后續上漆等工序的加工;墻板與墻板之間,或者墻板與墻體機構板間以韌性粘結材料和纖維帶作出固封,以及墻板與天花結構板用角碼錨固,增加了板墻的整體強度,保證板墻的施工質量。
本發明的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即方便了板墻的施工,提升板墻的施工效率,在保證板墻的施工質量及隔音效果的前提下,也方便了各種管網的鋪設,各種板墻后續工作的開展。
本發明提供的頂 固裝置作為本發明方法實施的必要裝置,固定在墻板底部,能夠保證墻板固定,通過調節螺母,使調節螺桿在底座的中心孔中上下滑動,從而調節了墻板的高度,使墻板頂固到天花結構板下;調節螺桿與底座均設有限位平面,防止底座與調節螺桿發生相對轉動,從而保證安裝的墻板的安全性及質量;螺母設置在底座的下端面,方便工人用扳手等工具對螺母做出調整。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板墻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明的頂固裝置結構示意圖3為本發明的頂固裝置的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中:
1.頂固裝置11.底座12.調節螺桿
13.螺母14.下端面15.調節螺桿限位平面
16.底座限位平面17.頂膠18.管網
2.墻板 21.墻板上端面22.墻板下端面
23.孔眼。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1至圖3,本發明提供的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制備用于在墻板2的墻腳底部對墻板2作出頂壓固定的頂固裝置I,該頂固裝置I由底座11、調節螺桿12和螺母13組成,所述調節螺桿12貫穿設置在底座11上,所述螺母13旋入到調節螺桿12中;
(2)在墻板2頂在天花結構板的上端面21套裝上I 3個頂膠17,在墻板朝向地坪結構板的下端面22套裝上I 2套所述頂固裝置I ;所述墻板底部設有與所述頂固裝置I配合的孔眼23,所述底座11嵌入到孔眼23中并固定。
(3)在墻板2的下端面22用木楔頂離地坪面,將墻板2豎向頂壓在天花結構板的相對應部位,使墻板2的墻腳部位形成2 8厘米高縫隙,將墻板2的位置設置到位;
(4)通過旋 出所述調節螺桿12頂壓在地坪結構板,將墻板的上端面21頂壓到天花結構板上,將設置到位的墻板2作出頂壓固定,再取出頂壓在墻板下端面22的木楔,墻板安裝到位;
(5)在安裝到位的墻板2將要拼接上另外一墻板2的一側與天花結構板之間的拼接角部位,以錨栓或鐵釘連接上角碼,將墻板2錨固在天花結構板上;
(6)在步驟(5)中的所述墻板2將要拼接上另外一墻板2的一側的拼接面設置粘結漿料;
(7)重復上述步驟(2)、(3)、(4)、(5)、(6)將墻板2安裝并固定到位而形成板墻;
(8)在所述板墻墻板2的相對應孔內和板墻墻腳部位縫隙內預埋上電纜管網18和供水管網18,再以混凝土將板墻與地坪結構之間的縫隙填充密實,增加板墻的強度及提高隔音效果;
(9)在所述板墻與天花結構板之間的拼接縫內注入PU填縫劑,在所述板墻二外側與天花結構板拼接縫部位嵌填入與墻面漆相容的彈性密封膠,提高板墻的隔音效果;
(10)在所述板墻的墻板2與墻板2,以及板墻的墻板2與相對應墻體的主體結構的拼接處,以韌性粘結材料和纖維帶作出固封,增強板墻的強度及提高其隔音效果。
本發明的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中,在所述板墻中除了門窗洞部位之外的每塊墻板2的墻腳部位,都設有頂固裝置1,以機具頂壓方式將墻板2固定在板墻上。
本發明提供的實施上述方法的頂固裝置,其由底座11、調節螺桿12和螺母13組成,所述調節螺桿12貫穿設置在底座11上,所述螺母13旋入到調節螺桿12中。
所述底座11呈圓柱體,并設有一段不少于3厘米的長嵌入部,該嵌入部設有一貫穿的中心孔,在所述中心孔內穿設有與所述中心孔相配套的調節螺桿12,所述螺母13設置在底座11的下端面14上,并旋入到所述調節螺桿12中;所述調節螺桿12設有限位平面15,所述底座11的中心孔設有與所述限位平面相匹配的限位平面16,當扭動所述螺母時,所述底座11受所述調節螺桿12的限位平面15,和所述底座中心孔內的限位平面16約束,只沿調節螺桿13的軸心線上下移動,保證頂固裝置I與墻板2結合的可靠性。
所述墻板2底部設有與所述頂固裝置嵌入部配合的孔眼23,所述頂固裝置I的嵌入部與墻板2底部的 孔眼23緊配后,調節所述調節螺桿12頂固墻板的過程中,所述頂固裝置的底座11沿調節螺桿12的軸心線只作上下平移的移動,底座11相對于地坪結構不會出現轉動,即保證墻板2在頂固的過程中,墻板2不會相對于地坪結構出現轉動。
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采用與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相同或近似方法及裝置,而得到的其他用于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及頂固裝置,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用于在墻板的墻腳底部對墻板作出頂壓固定的頂固裝置,該頂固裝置由底座、調節螺桿和螺母組成; (2)在墻板頂在天花結構板的上端面裝上頂膠,在墻板朝向地坪結構板的下端面套裝上所述頂固裝置; (3)在墻板的下端面用木楔頂離地坪面,將墻板豎向頂壓在天花結構板的相對應部位,使墻板的墻腳部位形成2 8厘米高縫隙,將墻板的位置設置到位; (4)通過旋出所述調節螺桿頂壓在地坪結構板,將墻板的上端面頂壓到天花結構板上,將設置到位的墻板作出頂壓固定,再取出頂壓在墻板下端面的木楔,墻板安裝到位; (5)在安裝到位的墻板將要拼接上另外一墻板的一側與天花結構板之間的拼接角部位,連接上角碼,將墻板錨固在天花結構板上; (6)在步驟(5)中的所述墻板將要拼接上另外一墻板的一側的拼接面設置粘結漿料; (7)重復上述步驟(2)、(3)、(4)、(5)、(6)將墻板安裝并固定到位而形成板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以下步驟, (8)在所述板墻墻板的相對應孔內和板墻墻腳部位縫隙內預埋上電纜管網和供水管網,再以混凝土將板墻與地坪結構之間的縫隙填充密實; (9)在所述板墻與天花結構板之間的拼接縫內注入PU填縫劑,在所述板墻二外側與天花結構板拼接縫部位嵌填入與墻面漆相容的彈性密封膠; (10)在所述板墻的墻板與墻板,以及板墻的墻板與相對應墻體的主體結構的拼接處,以韌性粘結材料和纖維帶作出固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具體還包括以下內容,所述調節螺桿貫穿設置在底座上,所述螺母旋入到調節螺桿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具體還包括以下內容,所述墻板底部設有與所述頂固裝置配合的孔眼。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具體還包括以下內容,所述角碼以錨栓或鐵釘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墻中除了門窗洞部位之外的每塊 墻板的墻腳部位,都設有頂固裝置,以機具頂壓方式將墻板固定在板墻上。
7.一種實施權利要求1-6之一所述方法的頂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由底座、調節螺桿和螺母組成,所述調節螺桿貫穿設置在底座上,所述螺母旋入到調節螺桿中。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頂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圓柱體,并設有一段不少于3厘米長的嵌入部,該嵌入部設有一貫穿的中心孔,在所述中心孔內穿設有與所述中心孔相配套的調節螺桿,所述螺母設置在底座的下端面上,并旋入到所述調節螺桿中;所述調節螺桿設有限位平面,所述底座的中心孔設有與所述限位平面相匹配的限位平面,當扭動所述螺母時,所述底座受所述調節螺桿的限位平面,和所述底座中心孔內的限位平面約束,只沿調節螺桿的軸心線上下移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頂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墻板底部設有與所述頂固裝置嵌入部配合的孔眼,所述頂固裝置的嵌入部與墻板底部的孔眼緊配后,調節所述調節螺桿頂固墻板的過程中,所述頂固裝 置的底座沿調節螺桿的軸心線上下平移。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安裝混凝土輕質板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制備頂固裝置;(2)在墻板上端面裝上頂膠,在墻板下端面套裝上頂固裝置;(3)在墻板的下端面用木楔頂離地坪面,將墻板的位置設置到位;(4)通過旋出調節螺桿,將位置設置到位的墻板作出頂壓固定,墻板安裝到位;(5)在墻板將與天花結構板之間的拼接角部位連接上角碼;(6)在墻板一側的拼接面設置粘結漿料;(7)重復上述步驟(2)、(3)、(4)、(5)、(6)將墻板安裝并固定到位而形成板墻;本發明還公開了實施上述方法的頂固裝置。本發明既顯著提高板墻的穩定性和安全可靠性,并便于施工操作和交叉施工,而有效保障了板墻的整體性及隔音效果。
文檔編號E04B2/82GK103216107SQ20131014423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3日
發明者何玉成 申請人:東莞市彩麗建筑維護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