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護墻板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護墻板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常見的裝飾用護墻板,其多為直接用氣釘或者通過膠粘直接粘在墻面上。這種結構的護墻板受環境溫度影響大,護墻板與墻體的熱膨脹系數不同,環境溫度變化時,墻體與護墻板不同的膨脹和收縮量容易造成護墻板的變形,且變形后護墻板表面不平整,嚴重影響其裝飾效果,且膠粘和直接用氣釘不利于拆裝。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裝簡便,裝飾效果好的新型護墻板連接結構。一種新型護墻板連接結構,包括墻面,其特別之處在于:還包括均為矩形的上墻板、中間墻板和下墻板,其中在上墻板和下墻板各自水平方向上的一側均開有臺階槽,而在中間墻板水平方向上相對的兩側均開有臺階槽,并且在上墻板、下墻板和中間墻板的臺階槽中貼近墻面的臺階槽均通過釘子固定在墻面上;另外在上墻板、下墻板和中間墻板各自垂直方向上的至少一側中間開有凹槽,還包括垂直鑲嵌條,該垂直鑲嵌條的兩側分別插入相鄰兩墻板上兩個前述的凹槽中。其中臺階槽為一級臺階狀,并且臺階槽的厚度為其所在墻板厚度的一半。其中在水平方向上相鄰兩塊墻板之間的間距為5_6mm,而在垂直方向上相鄰兩塊墻板之間的間距為2-3mm。本實用新型的護墻板可以廣泛應用于別墅、賓館、寫字樓、會所等區域的木質護墻板尤其涉及護墻板的安裝。使用時不采用膠粘和在表面釘釘的安裝方法,改而采用在木飾面隱蔽部位打槍釘的安裝方法,這種結構不會在表面留下釘的痕跡,而且也減少了打膠對環境的污染。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在垂直方向上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水平方向上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護墻板連接結構,包括墻面1,還包括均為矩形的上墻板2、中間墻板3和下墻板4,其中在上墻板2和下墻板4各自水平方向上的一側均開有臺階槽,而在中間墻板3水平方向上相對的兩側均開有臺階槽,并且在上墻板2、下墻板4和中間墻板3的臺階槽中貼近墻面I的臺階槽均通過釘子固定在墻面I上;另外在上墻板2、下墻板4和中間墻板3各自垂直方向上的至少一側中間開有凹槽,還包括垂直鑲嵌條5,該垂直鑲嵌條5的兩側分別插入兩個前述的凹槽中。其中臺階槽為一級臺階狀,并且臺階槽的厚度為其所在墻板厚度的一半。另外在水平方向上相鄰兩塊墻板之間的間距為5_6mm,而在垂直方向上相鄰兩塊墻板之間的間距為5-6mm,上述間距均指鋪設后肉眼能看到的兩塊墻板之間的間隙距離。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如圖3所示,使用時先根據墻面I尺寸確定上墻板2、中間墻板3和下墻板4的數量,很明顯單個上墻板2、中間墻板3和下墻板4在水平方向上的寬度相等。在靠近天花板7處的水平方向上鋪設若干塊上墻板2,相鄰兩個上墻板2之間插入有垂直鑲嵌條5,然后依次鋪設中間墻板3,并且使中間墻板3和上墻板2連接處的臺階槽相互搭在一起,搭接處貼近墻面I的臺階槽使用氣釘槍將釘子釘入,這樣搭接后釘子的痕跡就被擋住了,另外搭接時上下、左右相鄰的兩塊墻板之間均留有間隙,最后在踢腳線6處以同樣的方式鋪設好下墻板4,并且在鋪設中間墻板3和下墻板4的同時在兩個中間墻板3和兩個下墻板4之間插入垂直鑲嵌條5即可完成,整個過程不使用膠。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護墻板連接結構,包括墻面(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均為矩形的上墻板(2)、中間墻板(3)和下墻板(4),其中在上墻板(2)和下墻板(4)各自水平方向上的一側均開有臺階槽,而在中間墻板(3)水平方向上相對的兩側均開有臺階槽,并且在上墻板(2)、下墻板(4)和中間墻板(3)的臺階槽中貼近墻面(1)的臺階槽均通過釘子固定在墻面(I)上;另外在上墻板(2)、下墻板(4)和中間墻板(3)各自垂直方向上的至少一側中間開有凹槽,還包括垂直鑲嵌條(5),該垂直鑲嵌條(5)的兩側分別插入相鄰兩墻板上兩個前述的凹槽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護墻板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臺階槽為一級臺階狀,并且臺階槽的厚度為其所在墻板厚度的一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護墻板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水平方向上相鄰兩塊墻板之間 的間距為5-6mm,而在垂直方向上相鄰兩塊墻板之間的間距為2_3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護墻板連接結構。包括墻面(1),其特點是還包括均為矩形的上墻板(2)、中間墻板(3)和下墻板(4),其中在上墻板(2)和下墻板(4)各自水平方向上的一側均開有臺階槽,而在中間墻板(3)水平方向上相對的兩側均開有臺階槽,并且在上墻板(2)、下墻板(4)和中間墻板(3)的臺階槽中貼近墻面(1)的臺階槽均通過釘子固定在墻面(1)上。本實用新型的護墻板可以廣泛應用于別墅、賓館、寫字樓、會所等區域的木質護墻板尤其涉及護墻板的安裝。使用時不采用膠粘和在表面釘釘的安裝方法,改而采用在木飾面隱蔽部位打槍釘的安裝方法,這種結構不會在表面留下釘的痕跡,而且也減少了打膠對環境的污染。
文檔編號E04F13/076GK203080843SQ20132009141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8日
發明者張建春, 田建華, 王上, 馬勝利 申請人:寧夏華泰家俱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