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墻板,尤其涉及一種纖維水泥外墻板。
背景技術:
現有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在陽口部位被裁切后難以固定,因而裁切后的板材一般直接廢棄,造成了材料的浪費。纖維水泥外墻板是一種真空高壓擠出成型、蒸壓養護等工藝生產的外墻材料,具有輕質高強、防火、抗震以及安裝方便等特點。其不僅可以作為外圍護結構非承重墻體獨立使用,還可與絕熱材料配合構成外墻外保溫結構體系、復合墻體結構體系或者外墻裝飾體系。另外,其還可用于隧道、地鐵車站等城市地下工程。在安裝纖維水泥外墻板時,尤其是在門窗、洞口等地方安裝纖維水泥外墻板時,會用到一些非標準尺寸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其常用的固定方法是使用自鉆釘進行固定。對于空心系列纖維水泥外墻板,其中空抽孔的上邊沿到板材表面為間距非常小(一般在4mm左右),安裝施工時如果用力稍微大,自鉆釘就容易沉到中空抽孔內。而且,從表面看,安裝自鉆釘的板材表面是一個空孔,即便修補也容易在修補后出現龜裂,影響工程外觀的整體一致性。另一方面,纖維水泥外墻板在用自鉆釘固定后,還須在自鉆釘的表面進行防銹處理工藝,然后采用同材質粉料修補釘孔,并采用砂紙打磨平整,涂與板材相同涂料。這一施工過程工序繁多復雜,且對工序以及施工的精細度要求較高,需要花費較多的人力物力且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纖維水泥外墻板,在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背面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寬度;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寬度為618mm,所述第一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陽口的邊沿相距160-205mm,所述第二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陰口的邊沿相距220-260mm,所述第一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所述第二凹槽的垂直中心線相距 155-200mm。優選地,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兩側邊緣與相鄰中空抽孔的邊沿的距離為10-15mmo優選地,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內部具有中空抽孔,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的左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左側中空抽孔的右側邊沿相距13.19mm,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的右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右側中空抽孔的左側邊沿相距13.82mm,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的左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左側中空抽孔的右側邊沿相距13.82mm,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的右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右側中空抽孔的左側邊沿相距13.19mm。[0010]優選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為T型凹槽。優選地,所述T型凹槽的槽底寬度為18-26mm,槽底高度為4-6mm,所述T型凹槽的槽口寬度為4-6mm,槽口高度為6_8mm。優選地,所述中空抽孔的形狀為方格形。優選地,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有效寬度為600mm。優選地,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厚度為26_。優選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為開口的三角形狀。與有關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其背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通過掛件與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相配合實現對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固定,替代現有技術采用自鉆釘進行固定的施工工藝,避免了采用自鉆釘固定時需要進行修補以及對修補部位進行涂飾等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安裝效率,且不會影響安裝表面的整體外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應用在安裝非標準尺寸的纖維水泥外墻板時不需要使用自鉆釘進行安裝,也就不會出現自鉆釘的修補部位容易龜裂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尤其適用于門窗洞口處的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安裝;此外,其他場合也完全適用,如發現有安裝完成后的纖維水泥墻板出現斷裂、破碎等損壞情況,也可以使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纖維水泥外墻板進行更換,在更換過程中可以通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進行固定,不再使用自鉆釘進行固定。另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寬度為618_,第一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陽口的邊沿相距160-205mm,第二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陰口的邊沿相距220-260mm,第一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第二凹槽的垂直中心線相距155-200mm,通過上述設置,在門窗洞口處安裝纖維水泥外墻板時,可以根據實際收口部位的大小,靈活地裁切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尺寸,并根據裁切情況選擇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進行固定,使安裝更加簡便、靈活,且不會造成裁切后材料的浪費。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纖維水泥外墻板的斷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安裝后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纖維水泥外墻板的T型凹槽的局部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與纖維水泥外墻板配合使用的掛件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0_纖維水泥外墻板,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中空抽孔,14-陽口,15-陰口,21-T型掛鉤,22-L型掛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組合。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纖維水泥外墻板的斷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纖維水泥外墻板10為空心材料,纖維水泥外墻板10的內部具有中空抽孔13,中空抽孔13為方格形狀,中空抽孔沿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長度方向延伸,纖維水泥外墻板10的背部(或者說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安裝面)設置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的槽底寬度大于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的槽口寬度,即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可以為槽底較寬而槽口較窄的T型凹槽。纖維水泥外墻板10的寬度為618mm,即纖維水泥外墻板沿寬度方向從一端邊沿到另一端邊沿的寬度;纖維水泥外墻板10的有效寬度為600mm,即安裝完畢后的可視寬度,纖維水泥外墻板10的厚度為26mm。第一凹槽11的垂直中心線與纖維水泥外墻板10的陽口 14的邊沿相距184.2mm,第二凹槽12的垂直中心線與纖維水泥外墻板10的陰口 15的邊沿相距239.08mm,第一凹槽11的垂直中心線與第二凹槽12的垂直中心線相距176.72mm。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相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連接采用交叉拼接的方法,缺口部分靠近墻體一側的拼接端為陰口,缺口部分朝向外面且不靠近墻體一側的拼接端為陽口。作為可變換的實施例,也可適當調節外墻板寬度以及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在位置,第一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陽口的邊沿相距160-205mm,第二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陰口的邊沿相距220-260mm,第一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第二凹槽的垂直中心線相距155-220mm,在此范圍內都可以滿足生產及施工安裝的要求。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安裝后的剖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纖維水泥外墻板10在陽口 14 一側被裁切后,通過掛件與第二凹槽12配合,從而可以不采用自鉆釘也能將纖維水泥外墻板10牢固地固定的安裝。在實際應用中,纖維水泥外墻板10在陽口 14 一側被裁切后,收口部位(尤其是門窗洞口處)的纖維水泥外墻板10的寬度存在變化,經常使用一些非標準寬度的纖維水泥外墻板。由于本實施例的上述的尺寸設計,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裁切,又不妨礙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固定,如當收口部位寬度較小時,可以裁切寬度較小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同時能使纖維水泥外墻板10保留第二凹槽12,通過第二凹槽12與掛件相配合,從而實現固定;當收口部位板材寬度較大時,使用第一凹槽11進行固定。作為可變換的實施方式,纖維水泥外墻板10在陰口 15 —側被裁切后,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如當收口部位寬度較小時,可以裁切寬度較小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同時使能使纖維水泥外墻板10保留第一凹槽11,通過第一凹槽11與相應的掛件配合,實現纖維水泥外墻板10的固定;當收口部位板材寬度較大時,使用第二凹槽12進行固定。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纖維水泥外墻板的T型凹槽的斷面示意圖。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為尺寸相同的T型凹槽。如圖3所示,第一凹槽的槽底的左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左側中空抽孔的右側邊沿相距13.19mm,第一凹槽的槽底的右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右側中空抽孔的左側邊沿相距13.82mm,第二凹槽的槽底的左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左側中空抽孔的右側邊沿相距13.82mm,第二凹槽的槽底的右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右側中空抽孔的左側邊沿相距13.19mm。上述凹槽的設置既可以減輕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重量、節約材料,同時也能保證纖維水泥外墻板凹槽處的強度,當用掛件將纖維水泥外墻板固定后,不容易在凹槽處出現斷裂。如圖3所示,T型凹槽的槽底寬度為22mm,槽底高度為5.16mm,T型凹槽的槽口寬度為5.28mm,槽口高度為7.44mm。通過這樣的設置,T型凹槽與掛件上的掛鉤相配合后,使得掛鉤很難從T型凹槽脫落出來,因此可以很好固定纖維水泥外墻板。作為可變換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兩側邊緣與相鄰中空抽孔的邊沿的距離為10-15mm。也可按照掛鉤及外墻板的厚度等因素,調整T型凹槽的尺寸,T型凹槽的槽底寬度為18-26mm,槽底高度為4_6mm,T型凹槽的槽口寬度為4_6mm,槽口高度為6-8mm。圖4為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纖維水泥外墻板配合使用的掛件的結構示意圖,其與圖1所示的外墻板配合使用。如圖4所示,掛件包括T型掛鉤21和L型掛鉤22,在安裝時,T型掛鉤21從圖1所示的纖維水泥外墻板端部的第一凹槽11或第二凹槽12推入,L型掛鉤22掛在橫撐龍骨上。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也可以是開口的三角形狀(斷面為某一角開口的三角形),較寬的底邊位于槽底而較窄的開口為槽口。與此相應地,相配套的掛件上包含斷面為三角形的掛鉤,三角形的掛鉤可以與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相配合。綜上所述,以上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可以在實施的形式上及細節上作任何的修改與變化,但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仍須以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纖維水泥外墻板,在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背面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寬度; 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寬度為618mm,所述第一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陽口的邊沿相距160-205mm,所述第二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陰口的邊沿相距220-260mm,所述第一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所述第二凹槽的垂直中心線相距 155_20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其中,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內部具有中空抽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兩側邊緣與相鄰中空抽孔的邊沿的距離為10-15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的左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左側中空抽孔的右側邊沿相距13.19mm,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的右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右側中空抽孔的左側邊沿相距13.82mm,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的左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左側中空抽孔的右側邊沿相距13.82mm,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的右側邊沿與其相鄰的右側中空抽孔的左側邊沿相距13.19mm。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為T型凹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其中,所述T型凹槽的槽底寬度為18-26mm,槽底高度為4_6臟,所述T型凹槽的槽口寬度為4_6臟,槽口高度為6_8mm。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其中,所述中空抽孔的形狀為方格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其中,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有效寬度為600_。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其中,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厚度為 26mm。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纖維水泥外墻板,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為開口的三角形狀。
專利摘要一種纖維水泥外墻板,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背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寬度;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寬度為618mm,所述第一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陽口的邊沿相距160-205mm,所述第二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所述纖維水泥外墻板的陰口的邊沿相距220-260mm,所述第一凹槽的垂直中心線與所述第二凹槽的垂直中心線相距155-200mm。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掛鉤固定纖維水泥外墻板,替代現有技術采用自鉆釘進行固定的施工工藝,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安裝效率,且不會影響安裝表面的整體外觀。
文檔編號E04C2/30GK203160527SQ201320092839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8日
發明者白紀新, 陳媛媛, 趙錚, 崔學彬 申請人: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