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236859閱讀:348來源:國知局
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結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



背景技術:

裝配式建筑行業中,外墻板采用預制的方式進行工廠化生產,然后現場組裝,因而能實現標準化,且質量可控,高效快捷。目前,多采用剪力墻結構作為外墻板結構體系,但是,目前剪力墻結構的外墻板結構體系生產率較低,人工投入較大,工人的勞動強度較大,且傳統的防水方式通常是在接縫處打防水膠,不僅施工的工作量大,而且防水膠隨著時間的長久會出現老化,最后導致漏水現象的發生,影響裝配式建筑的防水性能和建筑質量。

綜上所述,亟需開發一種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的外墻板安裝節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的外墻板安裝節點。

上述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包括上外墻板、下外墻板和樓板,所述樓板搭設在下外墻板上,所述下外墻板頂部澆筑有現澆層,所述上外墻板和下外墻板采用灌漿套筒連接,所述下外墻板的縱筋穿過現澆層并伸入所述上外墻板的灌漿套筒內,在所述灌漿套筒中灌入漿料形成鋼筋對接的漿錨連接接頭;所述上外墻板的底端和下外墻板的頂端設有槽口,所述上外墻板和/或下外墻板設有注漿孔,通過所述注漿孔在所述拼接縫中和槽口中灌注有防水漿料。所述樓板可以是預制樓板,也可是疊合樓板,也可以是全現澆制作,當樓板為疊合樓板時,上述在下外墻板頂部澆筑的現澆層即為疊合樓板的現澆層。墻板的裝配過程中,所述下外墻板的縱筋穿過現澆層伸入所述上外墻板的灌漿套筒內,然后在灌漿套筒內灌漿對插入灌漿套筒內的縱筋進行漿錨。當上外墻板和下外墻板裝配完成后,通過設置在上外墻板或下外墻板中的注漿孔在所述槽口中灌注有防水漿料,形成一層豎向防水層,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滲漏至室內,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證,本實用新型在外墻板的預制過程中無需設計企口或其他防水結構,簡化模具,也方便外墻板的運輸,無需擔心防水構件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損壞,提高了裝配式建筑的生產效率和建筑質量。所述槽口可以是在上外墻板預制的過程中預留,也可以是安裝過程中開設,針對保溫外墻板,所述槽口優選設置在保溫層,這樣裝配過程中僅需將上外墻板底部和下外墻板的頂部的保溫層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簡化施工程序,同時降低施工難度。裝配完成后,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墻板和下外墻板的連接處的內、外側采用防水膠封堵。上述防水方式既適用于上外墻板與下外墻板之間的密拼結構,也適用于上外墻板與下外墻板之間預留拼接縫的結構,當采用第二種結構時,優選在所述拼接縫的內側和外側均設有密封件,避免防水漿料沿拼接縫外泄。

進一步,所述外墻板為保溫外墻板,所述保溫外墻板至少包括保溫層。如此設置,有益于外墻板的保溫,且如上所述,可在上外墻板底部和下外墻板的頂部的保溫層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簡化施工程序,同時降低施工難度。

進一步,所述槽口由外墻板的端面延伸至保溫層,所述防水漿料為泡沫砂漿或泡沫混凝土。如此設置,可保證本實用新型的節點中外墻板的熱斷橋功能,避免降低外墻板的保溫功能。

進一步,所述上外墻板與下外墻板之間預留有拼接縫,所述拼接縫的內側和外側均設有密封件,通過所述注漿孔在所述拼接縫中灌注有防水漿料。所述上外墻板與下外墻板之間預留的拼接縫由密封件圍合,上外墻板拼裝完成后,通過設置在上外墻板或下外墻板中的注漿孔在所述拼接縫中灌注有防水漿料,形成一層水平的防水層,阻止室外雨水滲漏至室內,提高防水效果。

進一步,所述上外墻板和/或下外墻板上設有兩個以上的注漿孔。由于外墻板具有一定的寬度,一方面僅設置一個注漿孔很難將上外墻板和下外墻板之間的拼接縫完全填充密實,另一方面設置多個孔可同時注漿,提高施工效率。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注漿孔可以是灌漿套管的灌漿孔,也可以是在上外墻板和/或下外墻板的預制過程中設置的。

進一步,所述上外墻板和/或下外墻板上設有排氣孔。如此設置,注漿過程中有利拼接縫中空氣的排出。

進一步,所述密封件底部涂覆有膠黏劑或設有雙面膠。如此設置,有利于密封件固定在下外墻板上,避免上墻板落位的過程中密封件位置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密封件的密封性。

進一步,所述密封件為矩形框結構,所述密封件的四邊與下外墻板的頂面相匹配。如此設置,施工簡便,同時將拼接縫的四周均圍合,提高密封性。

進一步,所述上外墻板的底面和下外墻板的頂面為粗糙面。如此設置,防水漿料與上外墻板的底部和下外墻板的頂部連接更加緊密。

進一步,所述下墻板頂部設有至少一個盲孔。如此設置,在注漿的過程中,所述盲孔中灌注有漿料,這樣,拼接縫中形成的防水層與下外墻板結構上連接更為牢固。

進一步,所述注漿孔為空心孔或預埋的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孔墻板的預制過程中抽芯形成,注漿孔優選通過預埋空心套管的方式形成,成型更為容易。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墻板安裝節點的剖視圖;

圖2為圖1中所涉及的外墻板安裝節點的立體結構剖視圖。

圖中:

1上外墻板 2下外墻板 3密封件 4注漿孔

5水平防水層 9槽口 10豎向防水層 20保溫層

21結構層 22灌漿套筒 23縱筋 24樓板

25現澆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對本文件中實施例中以及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征進行相應組合。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如下,參照圖1和圖2,一種外墻板安裝節點,包括上外墻板1、下外墻板2和樓板24,所述樓板24搭設在下外墻板2上,所述下外墻板2頂部澆筑有現澆層25,所述上外墻板1和下外墻板2采用灌漿套筒22連接,所述下外墻板2的縱筋23穿過現澆層25并伸入所述上外墻板1的灌漿套筒22內,在所述灌漿套筒22中灌入漿料形成鋼筋對接的漿錨連接接頭;所述上外墻板1的底端和下外墻板2的頂端設有槽口9,所述上外墻板1和/或下外墻板2設有注漿孔4,通過所述注漿孔4在所述拼接縫中和槽口9中灌注有防水漿料。所述樓板24可以是預制樓板,也可是疊合樓板,也可以是全現澆制作,當樓板24為疊合樓板時,上述在下外墻板2頂部澆筑的現澆層25即為疊合樓板的現澆層。墻板的裝配過程中,當上外墻板1和下外墻板2落位后,所述下外墻板2的縱筋23穿過現澆層25伸入所述上外墻板1的灌漿套筒22內,然后在灌漿套筒22內灌漿對插入灌漿套筒22內的縱筋23進行漿錨。當上外墻板1和下外墻板2裝配完成后,通過設置在上外墻板1或下外墻板2中的注漿孔4在所述槽口9中灌注有防水漿料,形成一層豎向防水層10,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滲漏至室內,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證,本實用新型在外墻板的預制過程中無需設計企口或其他防水結構,簡化模具,也方便外墻板的運輸,無需擔心防水構件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損壞,提高了裝配式建筑的生產效率和建筑質量。所述槽口9可以是在上外墻板1預制的過程中預留,也可以是安裝過程中開設,針對保溫外墻板,所述槽口9優選設置在保溫層20,這樣裝配過程中僅需將上外墻板1底部和下外墻板2的頂部的保溫層20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9,簡化施工程序,同時降低施工難度。裝配完成后,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墻板1和下外墻板2的連接處的內、外側采用防水膠封堵。上述防水方式既適用于上外墻板1與下外墻板2之間的密拼結構,也適用于上外墻板1與下外墻板2之間預留拼接縫的結構,當采用第二種結構時,優選在所述拼接縫的內側和外側均設有密封件3,避免防水漿料沿拼接縫外泄。所述的防水漿料可以是膨脹砂漿或膨脹混凝土,也可以是泡沫砂漿或泡沫混凝土,當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防水材料,應當理解為任意可以適用于本實用新型的防水材料。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述外墻板為保溫外墻板,所述保溫外墻板至少包括保溫層20。如此設置,有益于外墻板的保溫,且如上所述,可在上外墻板1底部和下外墻板2的頂部的保溫層20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9,簡化施工程序,同時降低施工難度。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述槽口9由外墻板的端面延伸至保溫層20,所述防水漿料為泡沫砂漿或泡沫混凝土。如此設置,可保證本實用新型的節點中外墻板的熱斷橋功能,避免降低外墻板的保溫功能。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述上外墻板1與下外墻板2之間預留有拼接縫,所述拼接縫的內側和外側均設有密封件3,通過所述注漿孔4在所述拼接縫中灌注有防水漿料。所述上外墻板1與下外墻板2之間預留的拼接縫由密封件3圍合,上外墻板1拼裝完成后,通過設置在上外墻板1或下外墻板2中的注漿孔4在所述拼接縫中灌注有防水漿料,形成一層水平防水層5,阻止室外雨水滲漏至室內,提高防水效果。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述上外墻板1和/或下外墻板2上設有兩個以上的注漿孔4。由于外墻板具有一定的寬度,一方面僅設置一個注漿孔4很難將上外墻板1和下外墻板2之間的拼接縫完全填充密實,另一方面設置多個孔可同時注漿,提高施工效率。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上外墻板1和/或下外墻板2上設有排氣孔。如此設置,注漿過程中有利拼接縫中空氣的排出。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密封件3底部涂覆有膠黏劑或設有雙面膠。如此設置,有利于密封件3固定在下外墻板2上,避免上墻板落位的過程中密封件3位置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密封件3的密封性。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密封件3為矩形框結構,所述密封件3的四邊與下外墻板2的頂面相匹配。如此設置,施工簡便,同時將拼接縫的四周均圍合,提高密封性。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上外墻板1的底面和下外墻板2的頂面為粗糙面。如此設置,防水漿料與上外墻板1的底部和下外墻板2的頂部連接更加緊密。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下墻板頂部設有至少一個盲孔。如此設置,在注漿的過程中,所述盲孔中灌注有漿料,這樣,拼接縫中形成的水平防水層5與下外墻板2結構上連接更為牢固。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述注漿孔4為空心孔或預埋的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孔墻板的預制過程中抽芯形成,注漿孔4優選通過預埋空心套管的方式形成,成型更為容易。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灌漿套筒22的內壁設有鋼瓣。本實用新型鋼瓣的設置增大了灌漿套筒22整體剛度,滿足剛度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減少灌漿套筒22壁厚,節省材料。同時在外徑相同的情況下減少壁厚,增加了灌漿料,使得灌漿更加密實,鋼筋與灌漿套筒22整體的粘結性能更強。此外,灌入的漿體在灌漿套筒22內形成與套筒內空及鋼瓣相匹配的鎖固結構,大幅度提高了鋼筋的錨固可靠性。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鋼瓣上開設過漿孔或導漿槽。過漿孔或導漿槽的設置一方面保證灌漿料向連接端流動時有足夠的流動空間,充實整個灌漿套筒,同時可將鋼瓣之間的間隙中的灌漿料連接成整體,增加灌漿套筒22與灌漿料之間的結合力,灌漿料的整體性更強,進而有效增加灌漿料對鋼筋的握裹力。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過漿孔或導漿槽沿灌漿套筒22的周向設置。如此,通過過漿孔或導漿槽將鋼瓣之間的間隙連通。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