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術:
:目前的建筑行業中的墻體墻芯經常采用網架板,然后在網架板兩側澆筑 混凝土,形成復合墻體,在網架板制作時,由于結構復雜,操作不便,費時費力,并且在施工過程中還容易出現網架板位移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復合墻體支撐件,它解決了目前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主體和圓盤塑造為一體;在主體的一端有圓盤。
所述的主體,其一端為圓柱,另一端的中間設置有鋼筋縱向卡槽,在縱向卡槽的兩側面上設置有鋼筋橫向卡槽,橫向卡槽的底面與縱向卡槽頂面為同一平面;在縱向卡槽、橫向卡槽內分別穿插鋼筋,兩根鋼筋形成十字結構。
所述的橫向卡槽,其卡槽兩側為槽爪,槽爪的內面為長方形平面,槽爪的側面為三角形平面,槽爪的外面為三角形斜面。
所述的圓盤,其中心設置有圓孔,在圓盤的面上設置有三個插針,三個插針在圓盤2面上均等分布,且三個插針的間距分別為120度。
本實用新型應用時,將三個插針插在中間的保溫板上,圓盤緊靠保溫板,然后在本體的另一端縱橫槽內分別穿插鋼筋,兩根鋼筋形成十字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意義:一是節約了材料,降低了成本;二是由于圓盤中間設置為圓孔,減輕了重量;三是操作方便,提高了功效;四是在施工過程中保證了網架板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圖1為復合墻體支撐件的主視圖,圖中1、主體 2、圓盤 3、插針 4、圓孔 5、縱向卡槽。
圖2為復合墻體支撐件的側視圖,圖中1、主體 2、圓盤 3、插針 4、圓孔 5、6、橫向卡槽。
圖3為帶鋼筋的復合墻體支撐件的示意圖,圖中1、主體 2、圓盤 7、鋼筋。
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是主體1和圓盤2塑造為一體;在主體1的一端有圓盤2。
實施例2、所述的主體,其一端為圓柱,另一端的中間設置有鋼筋縱向卡槽5,在縱向卡槽5的兩側面上設置有鋼筋橫向卡槽6,橫向卡槽6的底面與縱向卡槽5頂面為同一平面;在縱向卡槽5、橫向卡槽6內分別穿插鋼筋7,兩根鋼筋7形成十字結構。
實施例3、所述的橫向卡槽6,其卡槽兩側為槽爪,槽爪的內面為長方形平面,槽爪的側面為三角形平面,槽爪的外面為三角形斜面。
實施例4、所述的圓盤2,其中心設置有圓孔4,在圓盤2的面上設置有三個插針3,三個插針3在圓盤2面上均等分布,且三個插針3的間距分別為12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