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用于橋梁施工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預制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內模和端模;安裝內側外模,在內側外模頂部設置橫橋向的頂梁,頂梁的內端與內側外模內側梁體上的連接座間連接連桿,頂梁的外端形成懸臂,在懸臂上連接內模,安裝外側外模,外側外模的頂部與懸臂連接,外側外模的底部與梁體連接,安裝端模;調節連桿的長度以修正模板系統的垂直度,調整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和內模的標高后在內側外模和外側外模間張拉拉桿并緊固;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后拆除模板系統。本發明結構受力明確,安全可靠,節約加固材料、工期短,操作簡便,而且整體穩定性高,不易爆模。
【專利說明】
一種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用于橋梁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防撞墻是公路橋梁的附屬結構物,它不僅是重要的安全防護物,而且它的線型和表面光潔度也直接影響到橋梁的美觀和質量。但由于它的結構往往不大,思想上容易忽視;目前的防撞墻設計越來越趨向于外觀優美,寶瓶式、懸掛式等等,但隨著城市園林綠化概念及實施步伐的加快,城市立交橋梁防撞墻的設計也出現了較多的嘗試,將安全防護功能與綠化功能合二為一,就形成了一種新的花池式防撞墻。該種防撞墻中空,用來填土綠化。防撞墻的施工一般常用的有支架法、懸挑法等,但一般都采用柔性拉索,剛性支撐,模板加固剛度不高,混凝土澆筑時容易跑模,造成防撞墻線形及表面質量不美觀。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有效防止橋梁防撞墻模型跑位的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l0.預制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內模和端模;
S20.安裝內側外模并臨時加固,在內側外模頂部設置橫橋向的頂梁,頂梁的內端與內側外模內側梁體上的連接座間連接長度可調的連桿,所述頂梁的外端形成伸至內側外模外側的懸臂,在懸臂上連接內模并初步加固,安裝外側外模,外側外模的頂部與懸臂連接,夕卜側外模的底部與梁體連接,在內側外模和外側外模的兩端安裝端模,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內模和端模形成一體的模板系統,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和端模的內部于內模的外圍形成澆筑型腔;
S30.調節連桿的長度以修正模板系統的垂直度,調整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和內模的標高后在內側外模和外側外模間張拉拉桿并緊固;
S40.向澆筑型腔內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后拆除模板系統。
[0005]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和內模均包括面板、若干設在所述面板背側的橫肋和豎肋以及設在面板邊緣的邊肋,所述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和內模在頂部的邊肋上均設置頂框,所述頂框通過若干間隔分布的頂框支座與邊肋固定連接,沿所述頂框設有豎向的第一通槽,沿所述頂梁設有豎向的第二通槽,頂梁和頂框可通過穿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螺栓相連接,調節螺栓可調整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和內模的標尚O
[0006]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外側外模的底部邊肋上設有法蘭,所述法蘭具有與外翼緣和內翼緣,外翼緣和內翼緣上均設有腰型孔,外翼緣可采用穿過其上腰型孔的緊固件與外側外模的底部邊肋相連接,內翼緣可采用穿過其上腰型孔的緊固件安裝可與梁體邊緣連接的角鋼。
[0007]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連桿包括鋼管、設在鋼管兩端管口內的螺母和旋入螺母內的絲桿,鋼管頂端的絲桿與頂梁的內端鉸接,鋼管底端的絲桿與連接座鉸接,所述鋼管的外壁上設有轉動握柄。
[0008]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梁體澆筑時在防撞墻位置的內側預埋一排間隔分布的螺紋鋼,所述螺紋鋼伸出梁體的部分形成所述連接座。
[0009]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還包括步驟Sll.在梁體上綁扎防撞墻的鋼筋
Μ?ι O
[0010]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還包括步驟S12.采用全站儀在梁體上現場測量放出內側外模和外側外模的立模線及檢查線,檢查線離立模線0.5m,并采用墨線標識清
/H- ο
[0011]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步驟S20中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內模和端模均采用吊裝臺架進行吊裝。
[0012]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步驟S40中,重新檢查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及內模的標高、中線位置,滿足要求后澆筑混凝土。
[0013]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步驟S40中,按照安裝的反向順序拆除模板系統并養護混凝土。
[00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先將連桿、頂梁、內側外模組裝,可調節長度的連桿、頂梁、內側外模連接在一起后,形成一個穩定的受力結構,通過與內側外模連接的頂梁形成懸臂承受內模、外側外模的重量,結構受力明確,安全可靠,節約加固材料、工期短,操作簡便,而且型整體穩定性高,不易爆模,能夠節約人工成本,效率高,同時保證防撞墻的外觀及線形優美。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內側外模主視圖;
圖3是本發明內側外模側視圖;
圖4是本發明內側外模的內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外側外模主視圖;
圖6是本發明內側外模側視圖;
圖7是本發明端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參照圖1至圖7,其顯示出了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以下將詳細說明本發明各元件的結構特點,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時,是以圖1所示的結構為參考描述,但本發明的實際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0017]參照圖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包括設于邊緣梁體上的內側外模1、設于內側外模I外側的外側外模2以及設于內側外模I和外側外模2兩端的端模3,內側外模1、外側外模2和端模3在梁體邊緣形成模腔,模腔內設有成型花池的內模4,所述內側外模I與內模4間、外側外模2與內模4間均設有鋼筋籠。所述內側外膜I的頂部設有橫橋向的頂梁5,所述頂梁5的內端與內側外模I內側的梁體間張拉長度可調的連桿6,內側外模I內側的梁體上預埋連接所述連桿6的連接座61。所述頂梁5的外端形成懸吊內模4和外側外模2的懸臂。所述內側外模I和外側外模2上設有正對分布的拉桿座,所述內側外模I和外側外模2在對應的拉桿座間張拉拉桿8。
[0018]其中,所述連桿6包括鋼管62、設在鋼管62兩端管口內的螺母63和旋入螺母63內的絲桿64,鋼管62可米用Φ 48 X 3.5mm圓鋼管或□ 50 X 4mm方鋼管,鋼管62頂端的絲桿64與頂梁5的內端鉸接,鋼管62底端的絲桿64與連接座61鉸接,所述鋼管62的外壁上設有轉動握柄65。連桿6在旋轉鋼管62時絲桿64能同時向里收縮或向外旋出,起到模型加固拉、頂的雙重作用,并通過旋轉鋼管使絲桿旋入或旋出調節連桿長度從而調節模型的垂直度。
[0019]參照圖2、圖3、圖5和圖6,所述內側外模1、外側外模2和內模4均包括面板、若干設在所述面板背側的橫肋和豎肋以及設在面板邊緣的邊肋。面板內表面平整,用于成型防撞墻的墻體表面,橫肋和豎肋則用于提升面板的整體強度,邊肋用于相鄰模板的配合組裝。所述內側外模1、外側外模2和內模4在頂部的邊肋上均設置頂框7,所述頂框7通過若干間隔分布的頂框支座71與邊肋固定連接,沿所述頂框7設有豎向的第一通槽,沿所述頂梁5設有豎向的第二通槽,頂梁5和頂框7可通過穿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螺栓相連接,作為優選,所述頂框7和頂梁5均采用雙拼[10槽鋼,雙拼槽鋼中間有空隙形成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利于調整模型位置,采用螺栓固定,便于調整模板標高,操作簡單可靠,安全性高。
[0020]參照圖4,所述內側外模I的面板前側設有用于成型假縫的內肋11。
[0021]參見圖1和圖6,所述外側外模2的底部邊肋上設有法蘭21,所述法蘭21具有與外翼緣22和內翼緣23,外翼緣22和內翼緣23上均設有腰型孔,外翼緣22可采用穿過其上腰型孔的緊固件與外側外模2的底部邊肋相連接,內翼緣23可采用穿過其上腰型孔的緊固件安裝可與梁體邊緣連接的角鋼24,角鋼24可通過內翼緣23上的腰型孔進行上下調節,外側外模2可通過外翼緣22上的腰型孔進行內外調節。
[0022]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0.預制如上所述的內側外模1、外側外模2、內模4和端模3;
511.在梁體上綁扎防撞墻的鋼筋籠;
512.采用全站儀在梁體上現場測量放出內側外模I和外側外模2的立模線及檢查線,檢查線離立模線0.5m,并采用墨線標識清楚;
S20.采用吊裝臺架安裝內側外模I并臨時加固,在內側外模I頂部設置橫橋向的頂梁5,頂梁5的內端與內側外模I內側梁體上的連接座61間連接長度可調的連桿6,其中,梁體澆筑時在防撞墻位置的內側預埋一排間隔分布的Φ 28_螺紋鋼,所述螺紋鋼伸出梁體的部分形成所述連接座61,避免防撞墻施工時在梁體鑿眼,節約人工,所述頂梁5的外端形成伸至內側外模I外側的懸臂,采用吊裝臺架吊放內模4至防撞墻鋼筋籠,內模4在懸臂上連接后初步加固,采用吊裝臺架安裝外側外模2,外側外模2的頂部與懸臂連接,外側外模2的底部與梁體連接,在內側外模I和外側外模2的兩端安裝端模3,內側外模1、外側外模2、內模4和端模3形成一體的模板系統,內側外模1、外側外模2和端模3的內部于內模4的外圍形成澆筑型腔;S30.調節連桿6的長度以修正模板系統的垂直度,利用檢查線及防撞墻鋼筋籠上布置的標高點,調整外側外模2高度及中線位置,調整內側外模I和內模4的標高后在內側外模和外側外模間張拉拉桿8并緊固;
S40.重新檢查內側外模1、外側外模2及內模4的標高、中線位置,滿足要求后向澆筑型腔內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后按照安裝的反向順序拆除模板系統并養護混凝土。
[0023]當然,本發明創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預制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內模和端模; S20.安裝內側外模并臨時加固,在內側外模頂部設置橫橋向的頂梁,頂梁的內端與內側外模內側梁體上的連接座間連接長度可調的連桿,所述頂梁的外端形成伸至內側外模外側的懸臂,在懸臂上連接內模并初步加固,安裝外側外模,外側外模的頂部與懸臂連接,夕卜側外模的底部與梁體連接,在內側外模和外側外模的兩端安裝端模,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內模和端模形成一體的模板系統,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和端模的內部于內模的外圍形成澆筑型腔; S30.調節連桿的長度以修正模板系統的垂直度,調整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和內模的標高后在內側外模和外側外模間張拉拉桿并緊固; S40.向澆筑型腔內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后拆除模板系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和內模均包括面板、若干設在所述面板背側的橫肋和豎肋以及設在面板邊緣的邊肋,所述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和內模在頂部的邊肋上均設置頂框,所述頂框通過若干間隔分布的頂框支座與邊肋固定連接,沿所述頂框設有豎向的第一通槽,沿所述頂梁設有豎向的第二通槽,頂梁和頂框可通過穿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螺栓相連接,調節螺栓可調整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和內模的標高。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側外模的底部邊肋上設有法蘭,所述法蘭具有與外翼緣和內翼緣,外翼緣和內翼緣上均設有腰型孔,外翼緣可采用穿過其上腰型孔的緊固件與外側外模的底部邊肋相連接,內翼緣可采用穿過其上腰型孔的緊固件安裝可與梁體邊緣連接的角鋼。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包括鋼管、設在鋼管兩端管口內的螺母和旋入螺母內的絲桿,鋼管頂端的絲桿與頂梁的內端鉸接,鋼管底端的絲桿與連接座鉸接,所述鋼管的外壁上設有轉動握柄。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梁體澆筑時在防撞墻位置的內側預埋一排間隔分布的螺紋鋼,所述螺紋鋼伸出梁體的部分形成所述連接座。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Sll.在梁體上綁扎防撞墻的鋼筋籠。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S12.采用全站儀在梁體上現場測量放出內側外模和外側外模的立模線及檢查線,檢查線離立模線0.5m,并采用墨線標識清楚。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0中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內模和端模均采用吊裝臺架進行吊裝。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0中,重新檢查內側外模、外側外模及內模的標高、中線位置,滿足要求后澆筑混凝土。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交橋現澆花池式防撞墻模板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0中,按照安裝的反向順序拆除模板系統并養護混凝土。
【文檔編號】E01D21/00GK106049285SQ201610401970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7日
【發明人】賀對喜, 鄒小衛, 劉學康, 周虹宇, 羅皓
【申請人】中鐵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鐵港航局集團深圳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