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房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帶孔自動降溫的空氣自循環機房裝置。
背景技術: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一種能量。自然界的閃電就是電的一種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革命,由它產生的動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人對電的需求夸張的說其作用不亞于人類世界的氧氣,如果沒有電,人類的文明還會在黑暗中探索。很久以前,就有許多術士致力于研究電的現象。可是,電塔所得到的結果真是乏善可陳,少之又少。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紀,才出現了一些在科學方面重要的發展和突破。在那時,科學家并沒有找到什么電的實際用途。這要等到十九世紀末期,由于電機工程學的進步,把電帶進了工業和家庭里面。在這個電氣研發的黃金時代,日新月異、連綿不斷的快速發展帶給了工業和社會,難以形容、無法想像的巨大改變。做為能源的一種供給方式,電所具有的多重優點,意味著電的用途幾乎是無可限量。例如,大眾交通、取暖、照明、電訊、計算等等,都必須用電為主要能源。來到二十一世紀,現代工業社會的骨干仍舊依賴著電能源。在可看見的未來,電想必是綠色科技的主角之一。
但是偏遠地區設備落后,只能建設一些簡易的機房,這些機房往往由于散熱不好導致機房內元器件損壞,電是一個可消耗的能源,在偏遠地區供電不足是常見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設置一種可控調節空間大小、自動蓄電并且對機房外觀進行改造能夠自然降溫透氣的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可控調節空間大小、自動蓄電并且對機房外觀進行改造能夠自然降溫透氣的裝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孔自動降溫的空氣自循環機房裝置,解決一種可控調節空間大小、自動蓄電并且對機房外觀進行改造能夠自然降溫透氣的裝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帶孔自動降溫的空氣自循環機房裝置,包括底面、墻面和房頂,三者的形狀均為正方形且邊長一致,底面通過和4個墻面和房頂連接形成一個內部是矩形空間的機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房頂上設置半導體板和柵欄,數量各為2,半導體板為正方形,柵欄為正三角形,兩個半導體板、兩個柵欄和房頂構成一個三棱柱空腔,空腔內設置蓄電池、扇葉、電纜,半導體板和扇葉均通過電纜和蓄電池連接,蓄電池通過電纜和機房內部連接,在所述墻面上設置連接孔并連接通風筒,通風筒由空心圓臺和空心圓柱組成,其中,空心圓臺大口半徑為20CM,小口半徑為5CM,高為30CM并位于機房外,空心圓柱半徑為5CM,高5CM,空心圓柱一端與空心圓臺小口半徑一端連接,空心圓柱另一端與連接孔連接;所述連接孔呈倒三角形排列在墻面上,每扇墻面設置N組倒三角形排列的連接孔,N為自然數,所述通風筒大口半徑覆蓋過濾層,所述墻面包括活動墻面和固定墻面各兩扇,在其中一扇固定墻面上設置門口并左右兩側均連接活動墻面,另外一扇固定墻面與兩扇活動墻面連接并位于門口的對面;兩扇固定墻面內部均為空腔體,在所述空腔體設置軌道并各連接2扇活動板,活動墻面各連接兩側固定墻面的一扇活動板,同理,房頂和底面內部均為空腔體,在所述空腔體設置軌道并各連接2扇活動板,活動墻面各連接房頂和底面的一扇活動板,在門口一側的固定墻面上設置開關,開關控制軌道的走向。偏遠地區設備落后,只能建設一些簡易的機房,這些機房往往由于散熱不好導致機房內元器件損壞,電是一個可消耗的能源,在偏遠地區供電不足是常見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設置一種可控調節空間大小、自動蓄電并且對機房外觀進行改造能夠自然降溫透氣的裝置,本實用新型中在現有機房的建筑中增加了兩塊半導體板和2個柵欄,和房頂構成了一個三棱柱的空腔,在房頂設置這個三棱柱空腔就已經從頂部開始隔熱了,并且不是密封死了的,用柵欄構成兩外兩個面,可以達到通風透氣的效果,并且采用的是半導體板,內部還設置扇葉和蓄電池,這是一個簡易的風能太陽能發電裝置,解決供電不足的問題,半導體板采集光能轉換成電能并通過電纜傳輸至蓄電池;扇葉采集動能并轉換成電能并通過電纜傳輸至蓄電池;蓄電池通過電纜接收電能并傳輸至機房,在結構上做改進,做到自然通風散熱,由于熱氣是向上流動,所以通風筒的排列為倒三角形,通風筒的形狀是入口大,然后進入一段細小的過道最后進入室內,在入口處的氣體是外界溫度一致的,在炎熱的夏季外來的自然氣體也是非常炎熱的,所以設計了一段細小的過道,氣體從寬入窄,會自然的擠壓起到降溫的,將絕大多數熱氣隔離在外界,進入的氣體就是涼爽的,這個室內可以起到自然散熱降溫的效果,在機房內還設置擋板,當季節變化不需要通風時,可以放下擋板就可以遮擋住連接孔,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就是空間大小可自由調節的組合式機房,通過開關控制軌道的走向,以門口位置為中心,左右兩側的活動墻面可以向外拉伸,各自帶動連接的4個活動板依舊構成一個密閉的空間,可以放入設備,這個伸縮的范圍是可以自己調節的。
所述軌道上設置鏈條,活動板的移動方式是鏈傳動。鏈傳動是由兩個具有特殊齒形的的齒輪和一條閉合的鏈條所組成,工作時主動連輪的齒與鏈條的鏈節相嚙合帶動與鏈條相嚙合的從動鏈輪傳動
所述底面底部設置防潮層,防潮層包括隔汽膜、保溫層、防水透氣膜。為了防止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水分進入磚墻而設置的材料層。防潮層包括隔汽膜、保溫層、防水透氣膜。隔汽膜減緩了室內水汽向保溫層排放的速度,并有效的阻止冷凝的形成,使防水透汽膜有效的將保溫層水汽迅速排放出去,保護維護結構熱工性能,從而達到節約能耗之目的。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一種帶孔自動降溫的空氣自循環機房裝置,在房頂設置這個三棱柱空腔就已經從頂部開始隔熱了,并且不是密封死了的,用柵欄構成兩外兩個面,可以達到通風透氣的效果,并且采用的是半導體板,內部還設置扇葉和蓄電池,這是一個簡易的風能太陽能發電裝置,解決供電不足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一種帶孔自動降溫的空氣自循環機房裝置,氣體從寬入窄,會自然的擠壓起到降溫的,將絕大多數熱氣隔離在外界,進入的氣體就是涼爽的,這個室內可以起到自然散熱降溫的效果;
3、本實用新型一種帶孔自動降溫的空氣自循環機房裝置,通過開關控制軌道的走向,以門口位置為中心,左右兩側的活動墻面可以向外拉伸,各自帶動連接的4個活動板依舊構成一個密閉的空間,可以放入設備,這個伸縮的范圍是可以自己調節的。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墻面上連接孔排列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墻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底面,2-墻面,3-房頂,4-半導體板,5-柵欄,6-連接孔,7-空心圓臺,8-空心圓柱,9-活動墻面,10-連接軌道,11-固定墻面,12-門口,13-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至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帶孔自動降溫的空氣自循環機房裝置,包括底面1、墻面2和房頂3,三者的形狀均為正方形且邊長都為6M,底面1通過和4個墻面2和房頂3連接形成一個內部是矩形空間的機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房頂3上設置半導體板4和柵欄6,數量各為2,半導體板4為正方形邊長為6M,柵欄5為正三角形邊長為6M,兩個半導體板4、兩個柵欄5和房頂3構成一個三棱柱空腔,空腔內設置蓄電池、扇葉、電纜,半導體板4和扇葉均通過電纜和蓄電池連接,蓄電池通過電纜和機房內部連接,在所述墻面2上設置連接孔6并連接通風筒,通風筒由空心圓臺7和空心圓柱8組成,其中,空心圓臺7大口半徑為20CM,小口半徑為5CM,高為30CM并位于機房外,空心圓柱8半徑為5CM,高5CM,空心圓柱8一端與空心圓臺7小口半徑一端連接,空心圓柱8另一端與連接孔6連接;所述連接孔6呈倒三角形排列在墻面上,第一排設置3個,而二排設置2個,第三排設置1個,并且三角形為正三角形,每扇墻面2設置2組倒三角形排列的連接孔6,通風筒大口半徑覆蓋過濾層。所述墻面2包括活動墻面9和固定墻面11各兩扇,在其中一扇固定墻面11上設置門口12并左右兩側均連接活動墻面9,另外一扇固定墻面11與兩扇活動墻面9連接并位于門口12的對面;兩扇固定墻面11內部均為空腔體,在所述空腔體設置軌道并各連接2扇活動板10,活動墻面9各連接兩側固定墻面11的一扇活動板10,同理,房頂3和底面1內部均為空腔體,在所述空腔體設置軌道并各連接2扇活動板10,活動墻面9各連接房頂3和底面1的一扇活動板10,在門口12一側的固定墻面11上設置開關13,開關13控制軌道的走向。工作時:在現有機房的建筑中增加了兩塊半導體板4和2個柵欄5,和房頂3構成了一個三棱柱的空腔,在房頂3設置這個三棱柱空腔就已經從頂部開始隔熱了,并且不是密封死了的,用柵欄5構成兩外兩個面,可以達到通風透氣的效果,并且采用的是半導體板4,內部還設置扇葉和蓄電池,這是一個簡易的風能太陽能發電裝置,解決供電不足的問題,半導體板4采集光能轉換成電能并通過電纜傳輸至蓄電池;扇葉采集動能并轉換成電能并通過電纜傳輸至蓄電池;蓄電池通過電纜接收電能并傳輸至機房,因為機房在偏遠地區,無法用空調降溫,所以只能在結構上做改進,做到自然通風散熱,由于熱氣是向上流動,所以通風筒的排列為倒三角形,通風筒的形狀是入口大,然后進入一段細小的過道最后進入室內,在入口處的氣體是外界溫度一致的,在炎熱的夏季外來的自然氣體也是非常炎熱的,所以設計了一段細小的過道,氣體從寬入窄,會自然的擠壓起到降溫的,將絕大多數熱氣隔離在外界,進入的氣體就是涼爽的,這個室內可以起到自然散熱降溫的效果,放入了10臺設備但是由于空間不夠,所以通過開關13的位置控制軌道的走向,以門口12位置為中心,左右兩側的活動墻面9可以向外拉伸,各自帶動連接的4個活動板10依舊構成一個密閉的空間,各自向外伸縮1M,新形成的密閉空間繼續存放設備。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