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模板腳手架體系。
背景技術:
腳手架為在施工現場為工人操作并高處作業而搭設的各種支架,主要在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墻、內部裝修或層高較高無法直接施工的地方。腳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鋼管或合成材料等;目前在部分工程中也將腳手架當成模板使用,此外其在廣告業、市政、交通路橋、礦山等領域中也被廣泛使用。而回到建筑領域中,目前建筑施工方法:傳統的施工方式,是將腳手架升起后,綁扎鋼筋,安裝模板,分二次施工,安全性差,施工成本高。所使用的腳手架主要是采用鋼管、連接卡件及其他部件按照預定的規格進行搭設,無法在搭設的過程中在現有架體上臨時增設所需的固定結構,并且對于架體的不同部位需要使用不同規格的鋼管,造成腳手架材料種類較多,且架體結構復雜,在組裝及拆卸的過程中均需耗費過多的人工,就單個施工人員而言勞動強度大;同時組裝時架體不同部位連接結構的一致性低,進而在組裝過程中由人為因素產生的不確定性也隨之增加,易導致架體存在諸多的安全隱患;因此基于前述問題,有必要針對現有建筑腳手架的結構做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板腳手架體系,包括內墻模板、模塊化腳手架和承重架,模塊化腳手架由模塊化鋼模板、安全防護架、模塊化封閉網和行走平臺組成;模塊化鋼模板上焊有套管,并將安全防護架套在套管內,用雙向螺栓鎖好,鋪好行走平臺,最后將模塊化封閉網鑲在安全防護架內側;
所述模塊化鋼模板與內墻模板相連接;
所述模塊化腳手架坐落于承重架上,并通過螺栓與內墻相連。
所述模塊化鋼模板與內墻模板通過對拉螺栓相連接;螺栓間距 300mm。
所述內墻模板與安全鋼絲和安全內拉桿相連接。
所述承重架個數為3-5個。
所述套管規格為50×70mm的方管。
實用新型的優點
本申請的模板腳手架體系是在當前國家倡導萬眾創新大環境下引進先進國家技術,研發的一種新型模板腳手架體系。它的優勢在于,保證安全,提高施工質量,降低施工成本。按結構尺寸配模的整體全鋼模板,腳手架焊接大鋼模板上,坐落在外墻承重架上,內拉安全桿,外圍全部用模塊化鋼板網封閉,安全可靠,美觀實用,一次工藝完成兩次施工。安裝模板的同時,同時完成架體的安裝,大幅度節約施工成本,且保證施工質量,是未來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實用新型只需一次工藝,完成二次施工。安全、文明、節能、環保。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自接到建筑結構圖紙后,根據結構尺寸,在工廠,模塊化生產,尺寸準確,安裝方便,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在施工實踐中,可達國家建筑規范的施工質量超標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腳手架結構示意圖;
其中:模塊化鋼模板1、安全防護架2、模塊化封閉網3、行走平臺4、承重架5、內墻模板6、安全鋼絲7和安全內拉桿8。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建筑施工剪力墻結構,模塊化施工體系。
模板腳手架體系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現:
承重架5(含承重螺栓),經檢測數據每個承重架可承重10噸,而設計的模塊化模板腳手架體系,設計重量不超過3噸,滿足施工要求。
模塊化模板腳手架體系,是由內墻模板6、模塊化鋼模板1、安全防護架2、模塊化封閉網3和組合式行走平臺4、吊裝環組合成一體,安全可靠。
所有內墻模板6都與相對應外墻模相連接,連接方式,用對拉螺栓式拉片相連接,間距300mm,內墻模板6與安全鋼絲7和安全內拉桿8相連接。
模塊化鋼模板1上焊有套管,并將安全防護架2套在套管內,套管規格為50×70mm的方管,用雙向螺栓鎖好,鋪好行走平臺4,最后將模塊化封閉網3鑲在安全防護架2內側;起到安全防護作用,形成一體。
安裝操作:首先在下一層墻體上,預留承重架位置,尺寸準確± 2mm,用螺栓從內墻穿出與承重架5相連,然后兩端鎖緊,它是本系統的關鍵,每個承重架經檢測可承重10噸/個,每塊模板腳手架體系設置3-5個承重架,然后將模塊化模板腳手架坐落于承重架5上,將承重,5安裝好,然后同時鎖好螺栓,拉好內安全拉桿,調整承重架,使模塊化鋼模板1垂直平整±2mm,即可安裝內墻模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