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材加工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建筑板材加工的刀具。
背景技術:
建筑板材中的樓板、墻板、屋面板等材料在考慮到承重、防火、運輸和經濟性等因素,常采用各類粘土或者混凝土預制成型后送入施工現場。這類材料的加工處理不同于金屬板材和木質板材,加工處理這類材料的切割機大多采用鋼絲將坯體切割成所需形狀。這種處理加工的方式不僅切割設備結構復雜,造價高,而且操作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效率較低。另外,為便于施工安裝,這類板材的切割面及各個邊沿需要規則整齊,同時,為了拼接方便,這些板材的切割面邊沿被設置成三角形、矩形和階梯形狀,但是傳統的工藝和設備對于這類形狀的切割較為困難,而且,現有設備和工藝對于對向兩邊呈不同切割面的板材需要多道處理工序,無法做到一次成型,因此處理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適用于建筑板材加工的刀具。
本實用新型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適用于建筑板材加工的刀具,包括刀架和由切割刀頭組成的刀排,刀排固定于刀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排包括左刀排和右刀排,分別固定在刀架的左右兩側的固定座上,任一固定座的長度方向為上下方向,左刀排和右刀排相互平行,其上的切割刀頭分別沿著對應固定座的長度方向間隔一定距離排列,且左刀排上的切割刀頭向右凸出后使其上的用于實現切割功能的切割部朝向右、右刀排上的切割刀頭向左凸出后使其切割部朝向左,左刀排和右刀排之間設有一用于校準切割刀頭安裝精度的校準板,校準板的左側端面和右側端面上分別設有對應左刀排的切割刀頭和右刀排上的切割刀頭的凹陷,其凹陷結構與切割刀頭的切割端一一對應;
任一刀排包括至少兩枚切割刀頭,同排的相鄰切割刀頭間隔一定距離排布,任一切割刀頭的切割部設有具有斜面的刀刃,任一切割刀頭的切割部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用于固定在刀架上的支腳,任一支腳的一端連接切割部,另一端固定在刀架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刀架上設置對向的左、右刀排實現對建筑板材對向兩端的同時切割,節省了加工工序和人工,不同于傳統的單面切割后需要調整板材位置的作業方式,使得切割精度得到提高,且由于設置了校準板,使得兩端的刀排可以一次校準,重復使用,大大增強了產品的使用便利性,提高了生產精度和作業效率。
所述切割刀頭采用便于切割加氣混凝土樓板的切割刀頭,左刀排和右刀排的切割刀頭為同一規格,其切割部為U字形結構的切割部,左刀排的切割刀頭的切割部的U字形結構底邊朝右,右刀排的切割刀頭的切割部的U字形結構底邊朝左,任一切割部的U字形結構的兩個對向側邊的端末通過支腳連接并固定于對應側的刀架固定座上,左刀排的任一切割刀頭的正對向設有一與之對應的右刀排的切割刀頭,兩者相互對應,便于在樓板的對向兩側端面的一角切割出凹槽,從而使相鄰加氣混凝土樓板拼接時在拼接處形成便于澆筑填充物的溝槽。
本實用新型的切割刀頭采用便于切割加氣混凝土樓板的刀頭配置時,當需要進行加氣混凝土樓板的切割時的刀頭設置按下述規則實施:左右兩組刀排為對稱設置;同排的相鄰兩組切割刀頭之間的間隔距離與單塊樓板的厚度相等,且此處的同排的相鄰兩組切割刀頭之間的間隔距離是指前一切割刀頭的U字形結構的上方支腳與后一切割刀頭的U字形結構的上方支腳之間的垂直距離,切割后,切割刀頭的切割部的U字形結構的底邊長度即為樓板的切割槽口的切割深度。通過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切割出的樓板,在安裝時,相鄰樓板拼接后在接縫處形成凹槽,便于向其內澆筑填充物。
所述切割刀頭采用便于切割加氣混凝土內墻板的切割刀頭,其包括左刀排的凹部切割刀頭和右刀排的凸部切割刀頭;
所述凸部切割刀頭用于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內墻板的右側凸槽,其切割部結構如下:其呈U字形結構, U字形結構底邊向左凸出,且底邊的中心位置向左凸出一頂角朝左的三角形尖部,三角形尖部和U字形結構底邊為一體成型,即是說,三角形尖部的上方斜邊的左端和下方斜邊的左端連接后形成頂角,兩個斜邊的右端分別與U字形結構底邊的上半部和下半部連接,連接處均平滑過渡,U字形結構的對向兩側邊朝向右側,且分別通過一所述支腳連接并固定在刀架的右側固定座上,相鄰的所述凸部切割刀頭間隔一定距離排列,至少兩個所述凸部切割刀頭依次排列設置于刀架的右側固定座后組成所述右刀排,相鄰的凸部切割刀頭之間的間隔空檔的寬度即為切割出的板材凸槽的上下寬度,凸部切割刀頭的切割部的U字形結構底邊上的三角形尖部的斜邊切割出板材的對應側的邊角斜邊;
所述凹部切割刀頭用于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內墻板的左側凹槽,其包括凹部切割主刀頭和凹部切割副刀頭,兩者依次交錯設置于刀架的左側固定座上后組成所述左刀排,凹部切割主刀頭的切割部為底邊右凸的 U字形結構,用于在板材上切割出凹槽,凹部切割副刀頭的切割部為頂角右凸的三角形結構,通過三角形結構的兩個斜邊切割出板材的對應側的邊角斜邊,相鄰的凹部切割副刀頭的切割部的頂角之間的距離即為單塊板材的厚度。
本實用新型在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內墻板的對向側的凹槽和凸槽后使相鄰內墻板在安裝時便于拼接配合,凸槽嵌入凹槽后起到板材的防水隔音效果,切割過程一次成型,快捷且精度高,對應不同厚度的板材寬度,通過調整各個切割刀頭的間距實現切割出符合要求的凸槽和凹槽的效果。
所述切割刀頭采用便于切割加氣混凝土外墻板的切割刀頭,其包括左刀排的凹部切割刀頭和右刀排的凸部切割刀頭;
所述凸部切割刀頭用于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外墻板的右側凸槽,其切割部的結構如下:切割部呈U字形結構,U字形結構底邊左凸,且底邊中心位置向左凸出一頂角向左的三角形尖部,三角形尖部和U字形結構底邊為一體成型,即是說,三角形尖部的上方斜邊的左端和下方斜邊的左端連接后形成頂角,下方斜邊的右端與U字形結構底邊的下半部連接,連接處平滑過渡,上方斜邊的右端通過一折角結構與U字形結構底邊的上半部連接,所述折角結構為一朝向左上方的直角結構,其與所述上方斜邊和U字形結構底邊的下半部的連接處平滑過渡,U字形結構的對向兩側邊朝向右側,且分別通過一支腳連接并固定在刀架的右側固定座上,相鄰的所述凸部切割刀頭間隔一定距離排列,至少兩個所述凸部切割刀頭依次排列設置于刀架的右側固定座后組成所述右刀排,相鄰的凸部切割刀頭之間的間隔空檔的寬度即為切割出的板材凸槽的上下寬度,凸部切割刀頭的切割部的U字形結構底邊上的三角形尖部的斜邊切割出板材的對應側的邊角斜邊,而折角結構的設置實現了在板材的一側邊角上切割出直角槽的效果,當切割成型后的板材相互拼接時,邊角接縫處形成一具有止水效果的直角溝槽,便于在外墻拼接成型后使滲入水體的滲入方式由直線滲進轉為折線滲進,增加水體滲透難度,從而增強了拼接后外墻板在填補澆注后的防滲水和隔音的效果;
所述凹部切割刀頭用于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外墻板的左側凹槽,其包括凹部切割主刀頭和凹部切割副刀頭,兩者依次交錯設置于刀架的左側固定座上后組成所述左刀排,凹部切割主刀頭的切割部為底邊右凸的 U字形結構,用于在板材上切割出凹槽,凹部切割副刀頭的切割部為頂角右凸的三角形結構,三角形結構的上部斜邊的長度小于下部斜邊,下部斜邊向左平滑連接支腳后通過支腳固定在左側固定座,上部斜邊的一端連接下部斜邊后形成三角形結構的頂角、另一端連接一朝右上方凸出的直角結構的一端,直角結構的另一端向左連接支腳后通過支腳固定于左側固定座上,通過三角形結構切割出板材的對應側的邊角斜邊,通過直角結構切割出板材對應側邊角處的一處直角槽,而直角結構的設置實現了在板材的一側邊角上切割出直角槽的效果,當切割成型后的板材相互拼接時,邊角接縫處形成一具有止水槽效果的直角溝槽,使拼接后的外墻板具有防滲水和隔音的效果。相鄰的凹部切割副刀頭的切割部的頂角之間的距離即為單塊板材的厚度。
本實用新型在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外墻板的對向側的凹槽和凸槽后使相鄰外墻板在安裝時便于拼接配合,凸槽嵌入凹槽后起到板材的防水隔音效果,切割過程一次成型,快捷且精度高,且在板材一個邊角處通過直角結構切割出的直角槽形成止水槽,增強了防滲水的效果和隔音效果。
任一所述切割刀頭的刀刃斜面的傾斜角度為15度~25度。
任一所述刀排的兩端設有用于切割板材邊角的槽口刀頭,其由不銹鐵、不銹鋼、彈簧鋼材料通過凹凸模具壓制而成,且厚度1mm~2mm,寬度為10mm~15mm。
任一切割刀頭根據實際使用的需要,設置結構相同的精刀頭和粗刀頭,分別用于對板材進行粗加工和精加工,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要。粗刀頭的刀片寬度比精刀頭的刀片寬度小4mm~5mm,在實際切割墻板的時候,粗刀頭進行粗加工,切出的胚體廢料多,而精刀頭的尺寸比粗刀頭寬,故在粗刀頭切割后的基礎上再切4mm~5mm。因切出的胚體料少,從而使得胚體表光滑平整。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對混凝土結構的建材加工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作業難度,使板材一次成型,成型質量好,精度高,適用于加工處理加氣混凝土結構的樓板、外墻板、內墻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對公開實施例或相關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述附圖僅涉及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并非對本公開的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適用于加氣混凝土樓板的切割刀排及其校準板的組配示意圖;
圖3是適用于加氣混凝土樓板的切割刀排的工作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切割成品的安裝示意圖;
圖5是適用于加氣混凝土內墻板的切割刀排及其校準板的組配示意圖;
圖6是適用于加氣混凝土內墻板的切割刀排的工作示意圖;
圖7是圖6的切割成品的安裝示意圖;
圖8是適用于加氣混凝土外墻板的切割刀排及其校準板的組配示意圖;
圖9是適用于加氣混凝土外墻板的切割刀排的工作示意圖;
圖10是圖9的切割成品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闡述。顯而易見的,下述實施例僅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并非本實用新型的全部實施例。基于下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除非另作定義,本公開所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內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義。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說明書以及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并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僅用作區分不同的組成部分。
參照圖1,一種適用于建筑板材加工的刀具,包括刀架和由切割刀頭組成的刀排,刀排固定于刀架上。刀排包括左刀排11和右刀排12,分別固定在刀架的左右兩側的固定座上,兩者之間放置待加工的板材2。圖示上下方向為任一固定座的長度延伸方向。左刀排11和右刀排12相互平行,其上的切割刀頭分別沿著對應固定座的長度方向間隔一定距離排列,且左刀排11上的切割刀頭向右凸出后使其上的用于實現切割功能的切割部朝向右、右刀排12上的切割刀頭向左凸出后使其切割部朝向左。
在切割作業前,需要對左右刀排進行對刀,以調整固定左刀排11和右刀排12之間的相對位置。因此在左刀排11和右刀排12之間設置校準板,通過校準板來校驗調整切割刀頭安裝精度。校準板的左右兩側端面上分別設有凸起和凹陷,且凸起和凹陷的結構和位置分布均與左刀排11的切割刀頭和右刀排12的切割刀頭對應配合;
圖2、圖5和圖8分別為適用于加氣混凝土樓板、加氣混凝土內墻板和加氣混凝土外墻板時的刀排布置和對應的校準板的配合示意圖,對應的設有三種校準板:校準板31、校準板32、校準板33。
任一刀排包括至少兩枚切割刀頭,同排的相鄰切割刀頭間隔一定距離排布,任一切割刀頭的切割部41 設有具有斜面的刀刃,切割部41的兩端分別設有用于固定在刀架上的支腳42,任一支腳42的一端連接切割部41,另一端固定在刀架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刀架上設置對向的左、右刀排實現對建筑板材對向兩端的同時切割,節省了加工工序和人工,不同于傳統的單面切割后需要調整板材位置的作業方式,使得切割精度得到提高,且由于設置了校準板,使得兩端的刀排可以一次校準,重復使用,大大增強了產品的使用便利性,提高了生產精度和作業效率。
參照圖2、圖3、圖4,為適用于加氣混凝土樓板的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切割刀頭采用便于切割加氣混凝土樓板的切割刀頭,左刀排11和右刀排12的切割刀頭為同一規格,其切割部為U字形結構的切割部,左刀排11的切割刀頭的切割部的U字形結構底邊朝右,右刀排12的切割刀頭的切割部的U 字形結構底邊朝左,任一切割部的U字形結構的兩個對向側邊的端末通過支腳連接并固定于對應側的刀架固定座上,左刀排11的任一切割刀頭的正對向設有一與之對應的右刀排12的切割刀頭,兩者相互對應,便于在樓板5的對向兩側端面的一角切割出凹槽51,從而使相鄰加氣混凝土樓板拼接時在拼接處形成便于澆筑填充物的溝槽52。當需要進行加氣混凝土樓板的切割時的刀頭設置按下述規則實施:左右兩組刀排為對稱設置;同排的相鄰兩組切割刀頭之間的間隔距離與單塊樓板的厚度相等,且此處的同排的相鄰兩組切割刀頭之間的間隔距離是指前一切割刀頭的U字形結構的上方支腳與后一切割刀頭的U字形結構的上方支腳之間的垂直距離,切割后,切割刀頭的切割部的U字形結構的底邊長度即為樓板5的切割出的凹槽51 的切割深度。通過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切割出的樓板,在安裝時,相鄰樓板拼接后在接縫處的凹槽相拼接形成溝槽52,便于向其內澆筑填充物。
參照圖5、圖6、圖7,為適用于加氣混凝土內墻板的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切割刀頭采用便于切割加氣混凝土內墻板的切割刀頭,其包括左刀排11的凹部切割刀頭和右刀排12的凸部切割刀頭;凸部切割刀頭用于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內墻板6的右側凸槽62,其切割部結構如下:其呈U字形結構,U字形結構底邊向左凸出,且底邊的中心位置向左凸出一頂角朝左的三角形尖部,三角形尖部和U字形結構底邊為一體成型,即是說,三角形尖部的上方斜邊的左端和下方斜邊的左端連接后形成頂角,兩個斜邊的右端分別與U字形結構底邊的上半部和下半部連接,連接處均平滑過渡,U字形結構的對向兩側邊朝向右側,且分別通過一支腳連接并固定在刀架的右側固定座上,相鄰的凸部切割刀頭間隔一定距離排列,至少兩個凸部切割刀頭依次排列設置于刀架的右側固定座后組成右刀排,相鄰的凸部切割刀頭之間的間隔空檔的寬度即為切割出的板材凸槽的上下寬度,凸部切割刀頭的切割部的U字形結構底邊上的三角形尖部的斜邊切割出板材的對應側的邊角斜邊;
凹部切割刀頭用于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內墻板6的左側凹槽61,其包括凹部切割主刀頭和凹部切割副刀頭,兩者依次交錯設置于刀架的左側固定座上后組成左刀排,凹部切割主刀頭的切割部為底邊右凸的U字形結構,用于在板材上切割出凹槽,凹部切割副刀頭的切割部為頂角右凸的三角形結構,通過三角形結構的兩個斜邊切割出板材的對應側的邊角斜邊,相鄰的凹部切割副刀頭的切割部的頂角之間的距離即為單塊板材的厚度。
本實用新型在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內墻板的對向側的凹槽和凸槽后使相鄰內墻板在安裝時便于拼接配合,凸槽嵌入凹槽后起到板材的防水隔音效果,切割過程一次成型,快捷且精度高,對應不同厚度的板材寬度,通過調整各個切割刀頭的間距實現切割出符合要求的凸槽和凹槽的效果。
參照圖8、圖9、圖10,為適用于加氣混凝土外墻板的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切割刀頭采用便于切割加氣混凝土外墻板的切割刀頭,其包括左刀排11的凹部切割刀頭和右刀排12的凸部切割刀頭;凸部切割刀頭用于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外墻板7的右側凸槽71,其切割部的結構如下:切割部呈U字形結構, U字形結構底邊左凸,且底邊中心位置向左凸出一頂角向左的三角形尖部,三角形尖部和U字形結構底邊為一體成型,即是說,三角形尖部的上方斜邊的左端和下方斜邊的左端連接后形成頂角,下方斜邊的右端與U字形結構底邊的下半部連接,連接處平滑過渡,上方斜邊的右端通過一折角結構與U字形結構底邊的上半部連接,折角結構為一朝向左上方的直角結構,其與上方斜邊和U字形結構底邊的下半部的連接處平滑過渡,U字形結構的對向兩側邊朝向右側,且分別通過一支腳連接并固定在刀架的右側固定座上,相鄰的凸部切割刀頭間隔一定距離排列,至少兩個凸部切割刀頭依次排列設置于刀架的右側固定座后組成右刀排,相鄰的凸部切割刀頭之間的間隔空檔的寬度即為切割出的板材凸槽71的上下寬度,凸部切割刀頭的切割部的U字形結構底邊上的三角形尖部的斜邊切割出板材的對應側的邊角斜邊,而折角結構的設置實現了在板材的一側邊角上切割出直角槽的效果,當切割成型后的板材相互拼接時,邊角接縫處形成一具有止水效果的直角溝槽73,便于在外墻拼接成型后使滲入水體的滲入方式由直線滲進轉為折線滲進,增加水體滲透難度,從而增強了拼接后外墻板在填補澆注后的防滲水和隔音的效果;凹部切割刀頭用于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外墻板的左側凹槽72,其包括凹部切割主刀頭和凹部切割副刀頭,兩者依次交錯設置于刀架的左側固定座上后組成左刀排,凹部切割主刀頭的切割部為底邊右凸的U字形結構,用于在板材上切割出凹槽,凹部切割副刀頭的切割部為頂角右凸的三角形結構,三角形結構的上部斜邊的長度小于下部斜邊,下部斜邊向左平滑連接支腳后通過支腳固定在左側固定座,上部斜邊的一端連接下部斜邊后形成三角形結構的頂角、另一端連接一朝右上方凸出的直角結構的一端,直角結構的另一端向左連接支腳后通過支腳固定于左側固定座上,通過三角形結構切割出板材的對應側的邊角斜邊,通過直角結構切割出板材對應側邊角處的一處直角槽74,而直角結構的設置實現了在板材的一側邊角上切割出直角槽的效果,當切割成型后的板材相互拼接時,邊角接縫處形成一具有止水槽效果的直角溝槽,使拼接后的外墻板具有防滲水和隔音的效果。相鄰的凹部切割副刀頭的切割部的頂角之間的距離即為單塊板材的厚度。
本實用新型在切割出加氣混凝土外墻板的對向側的凹槽和凸槽后使相鄰外墻板在安裝時便于拼接配合,凸槽嵌入凹槽后起到板材的防水隔音效果,切割過程一次成型,快捷且精度高,且在板材一個邊角處通過直角結構切割出的直角槽形成止水槽,增強了防滲水的效果和隔音效果。
任一切割刀頭的刀刃斜面的傾斜角度為15度~25度。任一刀排的兩端設有用于切割板材邊角的槽口刀頭,其由不銹鐵、不銹鋼、彈簧鋼材料通過凹凸模具壓制而成,且厚度1mm~2mm,寬度為10mm~15mm。任一切割刀頭根據實際使用的需要,設置結構相同的精刀頭和粗刀頭,分別用于對板材進行粗加工和精加工,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要。粗刀頭的刀片寬度比精刀頭的刀片寬度小4mm~5mm,在實際切割墻板的時候,粗刀頭進行粗加工,切出的胚體料多,而精刀頭的尺寸比粗刀頭寬,故在粗刀頭切割后的基礎上再切4mm~5mm。因切出的胚體料少,從而使得胚體表光滑平整。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是一種優選的實施例,其目的在于使本領域技術人員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此得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