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撐平臺,尤其是一種全板材支撐平臺結構。
背景技術:
公知的:為了實現高空作業或者運輸場地中的大型貨物運輸進行中間過渡時需要搭設支撐平臺。對于長期使用的固定的支撐平臺,現有采用腳手架搭設的支撐平臺已經無法滿足長期使用的要求。同時采用腳手架搭設支撐平臺需要工作量較大,搭設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穩定,搭設快速,建造成本低的全板材支撐平臺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全板材支撐平臺結構包括底板、墻板以及頂板;所述墻板兩端均設置有連接頭;所述墻板兩端寬度較寬的兩個對側面上均設置有凸緣;所述頂板上設置有與連接頭匹配的安裝孔;所述底板上設置有與凸緣和連接頭匹配的安裝槽;
所述頂板設置在底板的上方,且所述底板與頂板之間設置有兩組平行的墻板;且所述兩組平行墻板之間具有間距;所述墻板一端的連接頭與頂板的安裝孔配合,且頂板的下表面與凸緣貼合,所述墻板的另一端與底板上的安裝槽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頂板的兩端均延伸出對應墻板的側面;所述頂板兩端與對應的墻板之間設置有支撐筋;所述支撐筋一端與頂板固定連接,另一端插入到墻板內。
進一步的,所述墻板與底板連接的一端上設置有L形鋼筋連接件;所述鋼筋連接件一端插入墻板內,另一端穿過凸緣延伸到底板內。
進一步的,所述墻板內鋪設有加固鋼絲網層。
進一步的,所述每組墻板至少包括兩塊墻板;所述相鄰兩塊墻板之間通過槽口榫結構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全板材支撐平臺結構,在底板和頂板之間通過設置墻板實現支撐,因此結構簡單便于搭設。同時,由于墻板兩端均設置有凸緣和連接頭,通過墻板一端的連接頭與頂板連接,并且通過凸緣與頂板底面貼合實現對頂板的支撐,通過墻板另一端與底板上的安裝槽配合,實現墻板的安裝;因此整個結構穩定性較好,能夠承受較大的載荷,同時安裝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支撐平臺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支撐平臺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支撐平臺的俯視圖;
圖4是圖2中的A-A剖視圖;
圖5是圖3中的B-B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墻板的立體圖;
圖7是圖5中C的局部放大圖;
圖8是圖5中D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標示:1-頂板,11-安裝槽,2-墻板,21-連接頭,22-凸緣,23-加強鋼絲網層;3-頂板,31-安裝孔,4-支撐筋,5-L形鋼筋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全板材支撐平臺結構,包括底板1、墻板2以及頂板3;所述墻板2兩端均設置有連接頭21;所述墻板2兩端寬度較寬的兩個對側面上均設置有凸緣22;所述頂板3上設置有與連接頭21匹配的安裝孔31;所述底板1上設置有與凸緣22和連接頭21匹配的安裝槽11;
所述頂板3設置在底板1的上方,且所述底板1與頂板3之間設置有兩組平行的墻板2;且所述兩組平行墻板2之間具有間距;所述墻板2一端的連接頭21與頂板3的安裝孔31配合,且頂板3的下表面與凸緣22貼合,所述墻板2的另一端與底板1上的安裝槽11配合。
在采用上述結構搭設支撐平臺的過程中;
首先選取墻板1,所述墻板1的兩端均設置有連接頭21;所述墻板2兩端寬度較寬的兩個對側面上均設置有凸緣22。其中寬度較寬的兩個對側面是指:墻板2除了兩個端面外,還具有四個側面,其中兩個側面的寬度較小,剩下的兩個側面即為寬度較寬的兩個對側面。然而,在底板1上設置與凸緣22和連接頭21匹配的安裝槽11;即安裝擦11能夠與凸緣22和連接頭21配合。將墻板2進行吊裝,使得墻板2豎直放置,且墻板2的一端插入到底板的安裝槽11內,與安裝槽11配合。然后在頂板3上根據墻板2安裝的數量和安裝尺寸設置對應的安裝孔31;最后,吊裝頂板3,將頂板3安裝在墻板2的上方,并且使得墻板2的連接頭21與頂板3上的安裝孔31配合。從而實現全板材支撐平臺的搭設。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全板材支撐平臺結構,在底板1和頂板3之間通過設置墻板2實現支撐,因此結構簡單便于搭設。同時,由于墻板2兩端均設置有凸緣22和連接頭21,通過墻板2一端的連接頭21與頂板3連接,并且通過凸緣22與頂板3底面貼合實現對頂板3的支撐,通過墻板2另一端與底板1上的安裝槽11配合,實現墻板2的安裝;因此整個結構穩定性較好,能夠承受較大的載荷,同時安裝方便,便于快速建造,能夠進行長期使用。
如圖1所示,為了增大支撐平臺的面積,同時保證結構的穩定性,進一步的,所述頂板3的兩端均延伸出對應墻板2的側面;所述頂板3兩端與對應的墻板2之間設置有支撐筋4;所述支撐筋4一端與頂板3固定連接,另一端插入到墻板2內。通過將頂板3的兩端均延伸出對應墻板2的側面從而可以增大支撐平臺上表面的面積,增大作業區域的面積。通過在頂板3兩端與對應的墻板2之間設置有支撐筋4;使得支撐筋4能夠支撐延伸出對應墻板2側面的兩端。從而保證結構的穩定性。
為了增強墻板2與底板1之間的連接,同時對墻板2實現定位固定,進一步的,所述墻板2與底板1連接的一端上設置有L形鋼筋連接件5;所述鋼筋連接件5一端插入墻板2內,另一端穿過凸緣22延伸到底板1內。
為了增加支撐強度,所述墻板2內鋪設有加固鋼絲網層23;通過在墻板2內部設置加固鋼絲完成23從而增加墻板2的強度,提高支撐強度。
為了便于搭設支撐平臺的墻板2的運輸和安裝,優選的,所述每組墻板2至少包括兩塊墻板2;所述相鄰兩塊墻板2之間通過槽口榫結構連接。每組墻板2通過多塊墻板2組成,從而可以選擇較小的墻板,通過拼接形成支撐墻體。從而便于墻板2的選材運輸以及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