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
背景技術:
現有的建筑墻體都是采用鋼筋混凝土澆注完成,但是現有的鋼筋在混凝土中的排列方式為豎直式排列,這種排列方式導致墻面橫向強度較低,當建筑年代較久,很容易造成橫向開裂,從而嚴重影響居民的生命安全。
并且,現在的建筑墻體防水效果不好,容易發生滲透。
另外,現在的建筑墻體,其內墻面都需要進行人為裝修以滿足居住條件,在裝修的過程中,需要將內墻的墻面如保溫層去除,然后涂刷裝修材料如涂料或墻紙,以使得裝修材料與墻面很好的結合。但是這種去除墻面的方式很容易導致去除掉內墻內的防護結構如保溫層和防水層,對整個建筑的性能造成一定損壞,而且在用戶長期使用的過程中也會容易出現房屋保溫或防水性能較差,給用戶帶來生活上的不便。
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做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其強度高,防水和隔音效果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所述墻體包括支撐層、吸音棉層、防水層和裝飾層,
所述支撐層為混凝土層,所述支撐層內設置有多根第一鋼筋和第二鋼筋,多根第一鋼筋平行排列于所述支撐層內,所述第二鋼筋為S型結構,所述第二鋼筋設置于所述支撐層內,且所述第二鋼筋垂直于所述第一鋼筋,所述第二鋼筋均勻穿插于所述第一鋼筋之間;
所述吸音棉層分別位于所述支撐層的兩側;
所述防水層分別位于所述吸音棉層的兩側;
所述裝飾層位于一防水層的一側,所述裝飾層為纖維板。
進一步地,所述多根第一鋼筋呈兩排平行排列,每一排中的第一鋼筋等間隔設置。
進一步地,相鄰的兩排第一鋼筋之間的間距為10-15cm;
每一排中的相鄰的兩根第一鋼筋之間的間距為10-20cm。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鋼筋為一根,所述第二鋼筋的直徑為0.8-1.5cm。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鋼筋為兩根,該兩根第二鋼筋平行排列;
該兩根第二鋼筋之間的間距10-15cm。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鋼筋至所述支撐層的外側的距離為10-15cm。
進一步地,所述吸音棉層的厚度為3-5cm;
所述防水層的厚度為2-4cm;
所述裝飾層的厚度為3-5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其在所述支撐層內設置有多根第一鋼筋和第二鋼筋,能夠增強墻體的縱向和橫向強度。
(2)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其在支撐層外側分別設置吸音棉層和防水層,能夠提高墻體的防水和隔音效果。
(3)本實用新型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其在一防水層的一側設置裝飾層,可防止裝修過程中避免對防水層造成破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在一個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支撐層,2-吸音棉層,3-防水層,4-裝飾層,11-第一鋼筋,12-第二鋼筋,13-第二鋼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此處所稱的“一個實施例”或“實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實用新型至少一個實現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個實施例,也不是單獨的或選擇性的與其他實施例互相排斥的實施例。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其為本實用新型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在一個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所述墻體包括支撐層1、吸音棉層2、防水層3和裝飾層4。
所述支撐層2為混凝土層,所述支撐層2內設置有多根第一鋼筋11和第二鋼筋12,多根第一鋼筋11平行排列于所述支撐層1內,所述第二鋼筋12為S型結構,所述第二鋼筋12設置于所述支撐層1內,且所述第二鋼筋12垂直于所述第一鋼筋11,所述第二鋼筋12均勻穿插于所述第一鋼筋11之間。
所述吸音棉層2分別位于所述支撐層1的兩側。
所述防水層2分別位于所述吸音棉層2的兩側。
所述裝飾層3位于一防水層2的一側,所述裝飾層2為纖維板、膠合板或木板。
所述多根第一鋼筋11呈兩排平行排列,每一排中的第一鋼筋11等間隔設置。
相鄰的兩排第一鋼筋11之間的間距為10-15cm;每一排中的相鄰的兩根第一鋼筋11之間的間距為10-20cm。
所述第二鋼筋12為一根,所述第二鋼筋12的直徑為0.8-1.5cm。
所述第二鋼筋12至所述支撐層1的外側的距離為10-15cm。
所述吸音棉層2的厚度為3-5cm;所述防水層3的厚度為2-4cm;所述裝飾層4的厚度為3-5cm。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其在所述支撐層內設置有多根第一鋼筋和第二鋼筋,能夠增強墻體的縱向和橫向強度。
(2)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其在支撐層外側分別設置吸音棉層和防水層,能夠提高墻體的防水和隔音效果。
(3)本實用新型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其在一防水層的一側設置裝飾層,可防止裝修過程中避免對防水層造成破壞。
實施例2
請參閱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所述墻體包括支撐層1、吸音棉層2、防水層3和裝飾層4。
所述支撐層1為混凝土層,所述支撐層1內設置有多根第一鋼筋11和第二鋼筋13,多根第一鋼筋11平行排列于所述支撐層1內,所述第二鋼筋13為S型結構,所述第二鋼筋13設置于所述支撐層1內,且所述第二鋼筋13垂直于所述第一鋼筋11,所述第二鋼筋13均勻穿插于所述第一鋼筋11之間。
所述吸音棉層2分別位于所述支撐層1的兩側。
所述防水層3分別位于所述吸音棉層2的兩側。
所述裝飾層4位于一防水層3的一側,所述裝飾層4為纖維板、膠合板或木板。
所述多根第一鋼筋11呈兩排平行排列,每一排中的第一鋼筋11等間隔設置。
相鄰的兩排第一鋼筋11之間的間距為10-15cm;每一排中的相鄰的兩根第一鋼筋11之間的間距為10-20cm。
所述第二鋼筋13為兩根,該兩根第二鋼筋13平行排列;該兩根第二鋼筋13之間的間距10-15cm。該兩個第二鋼筋13分別至所述支撐層1的兩側的距離為10-15cm。所述第二鋼筋13的直徑為0.8-1.5cm。
所述吸音棉層2的厚度為3-5cm;所述防水層3的厚度為2-4cm;所述裝飾層4的厚度為3-5cm。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其在所述支撐層內設置有多根第一鋼筋和第二鋼筋,能夠增強墻體的縱向和橫向強度。
(2)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其在支撐層外側分別設置吸音棉層和防水層,能夠提高墻體的防水和隔音效果。
(3)本實用新型具有加強結構的建筑墻體,其在一防水層的一側設置裝飾層,可防止裝修過程中避免對防水層造成破壞。
上述說明已經充分揭露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動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相應地,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范圍也并不僅僅局限于前述具體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