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懸挑腳手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重復使用的懸挑腳手架。
背景技術:
年來隨著民用建筑的快速發展,建筑高度不斷增加,建筑物多為高層建筑,但由于落地式腳手架一次性鋼管、扣件投入量較大,隨著結構層的增高,落地式腳手架不能滿足施工需要;而迫于成本因素,整體提升式腳手架在高層建筑中應用較為有限,目前實際工程中懸挑腳手架是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但由于現有的懸挑腳手架在安裝使用過程中容易因晃動而導致懸挑腳手架的連接處松動,從而影響施工安全,而且不利于懸挑腳手架的重復使用,為此,提出一種可重復使用的懸挑腳手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重復使用的懸挑腳手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重復使用的懸挑腳手架,包括形狀為工字型的懸挑架,所述懸挑架的頂部設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左右兩側均通過長螺栓安裝在地板的頂部,所述懸挑架的頂部和底部前后兩側均貫穿有第二安裝孔,所述懸挑架的頂部中部和底部中部均設有定位孔,所述固定件的內側底部設有插入于定位孔內部的定位塊,所述懸挑架的左側頂部通過螺絲安裝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頂部設有立桿,所述安裝板的左右兩側均設有第一凸起塊,所述立桿的外側連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卡頭和扣件,所述扣件套接于立桿的外側,所述卡頭通過支撐桿與扣件的外側相連接,所述卡頭的左側設有第二凸起塊,所述第一凸起塊的底部與第二凸起塊的頂部相接。
優選的,所述定位孔和第二安裝孔的數量均不少于十個,且定位孔和第二安裝孔均為等距設置。
優選的,所述卡頭的底部右側設有卡槽。
優選的,所述固定件的左右兩側均貫穿有通孔。
優選的,所述立桿的上下兩端均設有安裝板,且安裝板的左右兩側均貫穿有第一安裝孔。
優選的,所述固定件的數量不少于三個,所述長螺栓的外側底部套接有墊片優選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懸挑腳手架通過固定架的設置,使得立桿不易橫向晃動,從而使得立桿不易損壞,調高了腳手架的重復使用次數,通過定位塊卡在定位孔的內部設置,使得懸挑架不易移位,提高了該懸挑腳手架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固定架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固定件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懸挑架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懸挑架、2地板、3固定件、4長螺栓、5墊片、6固定架、7立桿、8安裝板、9卡槽、10第一凸起塊、11卡頭、12第二凸起塊、13支撐桿、14扣件、15第一安裝孔、16定位孔、17定位塊、18通孔、19第二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可重復使用的懸挑腳手架,包括形狀為工字型的懸挑架1,所述懸挑架1的頂部設有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的左右兩側均通過長螺栓4安裝在地板2的頂部,所述懸挑架1的頂部和底部前后兩側均貫穿有第二安裝孔19,所述懸挑架1的頂部中部和底部中部均設有定位孔16,所述固定件3的內側底部設有插入于定位孔16內部的定位塊17,所述懸挑架1的左側頂部通過螺絲安裝有安裝板8,所述安裝板8的頂部設有立桿7,所述安裝板8的左右兩側均設有第一凸起塊10,所述立桿7的外側連接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包括卡頭11和扣件14,所述扣件14套接于立桿7的外側,所述卡頭11通過支撐桿13與扣件14的外側相連接,所述卡頭11的左側設有第二凸起塊12,所述第一凸起塊10的底部與第二凸起塊12的頂部相接。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孔16和第二安裝孔19的數量均不少于十個,且定位孔16和第二安裝孔19均為等距設置,使得該腳手架能夠適合不同安裝長度的要求。
進一步的:所述卡頭11的底部右側設有卡槽9,用于卡在懸挑架1的邊側,提高卡頭11的固定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件3的左右兩側均貫穿有通孔18,用于安裝長螺栓4。
進一步的:所述立桿7的上下兩端均設有安裝板8,且安裝板8的左右兩側均貫穿有第一安裝孔15,使得立桿7能夠安裝在上下兩個懸挑架1之間,提高腳手架的穩定性。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件3的數量不少于三個,所述長螺栓4的外側底部套接有墊片5,使得懸挑架1的安裝更加穩固。
具體的,使用時,首先在地板2的頂部進行鉆孔,用于穿插長螺栓4,打孔完成后將墊片5套在長螺栓4的外側,然后將長螺栓4從地板2底部穿過鉆出的孔中,使得長螺栓4的頂部穿過通孔18,同時將固定件3套在懸挑架1的頂部,使得定位塊17插入于定位孔16的內部,然后通過螺母將長螺栓4擰緊在固定件3的外側,使得固定件3緊緊壓在懸挑架1的頂部,從而使得懸挑架1固定在地板2的頂部;將立桿7放置在懸挑架1的頂部,將扣件14通過螺絲安裝在立桿7的外側,同時將卡頭11底部的卡槽9卡在懸挑架1的邊側,然后將安裝板8外側的第一安裝孔15對準懸挑架1頂部的第二安裝孔19后通過螺絲進行安裝定位,使得立桿7牢牢的安裝在懸挑架1的頂部,此時保證第一凸起塊10壓在第二凸起塊12的外側,從而使得固定架6不易松動;在進行拆卸時,只需要將安裝板8與懸挑架1拆卸分離即可同時卸下固定架6;由于固定架6能夠對立桿7起到扶持作用,防止立桿7傾斜而扭曲損壞,提高了腳手架重復使用的次數,同時通過多個定位孔16和第二安裝孔19的設置使得該腳手架能夠適合不同工作環境的長度要求,從而保證懸挑手腳架在拆卸能后在不同場地進行使用。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