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桁架以及帶式輸送機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桁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桁架以及帶式輸送機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桁架是一種由桿件通過焊接、鉚接或螺栓連接而成的結構。桁架桿件主要承受軸向拉力或壓力,從而充分利用材料的強度,在跨度較大時相比實腹梁能夠節省材料、減輕自重和增大剛度。目前,以鋼管為桿件組成的鋼桁架,因其承載力大、布置靈活的特點,而廣泛用于大跨度和大懸臂結構中。
[0003]如圖1和圖2所示,現有鋼桁架通常由結構柱子1'和桁架2'組成,其中結構柱子1'的一端連接于基礎,另一端連接于桁架2'。這種鋼桁架主要通過桁架桿件來承受軸向拉力或壓力,其桁架跨度與桁架高度相關,使其廣泛應用于帶式輸送機系統(例如管帶機等)中。
[0004]在鋼桁架的實際制造和使用過程中,由于場地/工程量/工藝要求等原因,往往要求鋼桁架在桁架高度一定時具有更大的跨度。然而,現有鋼桁架由于結構自身特點(例如桁架桿件的強度等),無法進行較大跨架空設計。而且,由于現有鋼桁架的跨度較小,使得需要建造更多的結構柱子,從而造成總體工程造價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5]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鋼桁架無法形成較大跨度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鋼桁鋼以及帶式輸送機系統。
[0006]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鋼桁架包括:桁架本體;多個支撐組件,沿所述桁架本體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用于支撐所述桁架本體,所述支撐組件的下端連接在基礎(位于地面上)上,上端越過所述桁架本體后形成結構頂端;多個受拉構件,分布于所述桁架本體寬度方向的兩側設置,且同側的所述受拉構件的一端均連接于所述結構頂端,另一端呈放射狀與所述支撐組件兩側的所述桁架本體連接。
[0007]上述鋼桁架中,所述受拉構件與所述桁架本體連接的一端分叉成至少,分別與所述桁架本體的上弦桿連接。
[0008]上述鋼桁架中,所述支撐組件越過所述桁架本體的高度為2-15m。
[0009]上述鋼桁架中,每個所述支撐組件的兩側的所述受拉鉤件沿所述支撐組件的中軸線對稱設置。
[0010]上述鋼桁架中,每個所述支撐組件的兩側均設置1?η組所述受拉構件< η < 10。
[0011]上述鋼桁架中,所述受拉構件選自拉索或拉桿。
[0012]上述鋼桁架中,所述支撐組件與地面上的基礎連接,所述支撐組件選自兩腿柱或四腿柱。
[0013]上述鋼桁架中,沿所述桁架本體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2?m個所述支撐組件,相鄰所述支撐組件的設置距離為10?100米,10 <100。
[0014]本實用新型同時還公開了一種帶式輸送機系統,包括帶式輸送機和鋼桁架,其中,所述鋼桁架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鋼桁架,且所述帶式輸送機安裝于所述鋼桁架的桁架本體上。
[0015]上述帶式輸送機系統中,所述帶式輸送機為管帶機。
[0016]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0017](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支撐組件和桁架本體之間設置受拉構件,并利用受拉構件抵消桁架本體受到的部分應力,從而使得受拉構件能夠分擔桁架本體的荷載,提高了構件的承載力,進而增加了鋼桁架的跨度。具體而言,使得鋼桁架在結構尺寸不變的情況下,跨度增加至30?50m。
[0018](2)由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鋼桁架的跨度得以增加,使得支架等數量得以減少,從而降低了土建工程施工量、用鋼量及工程成本,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鋼桁架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現有鋼桁架的主視圖;
[0021]圖2示出了現有鋼桁架的左視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提供的鋼桁架的主視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提供的鋼桁架的左視圖。
[0024]附圖標記說明:
[0025]1。結構柱子;2。桁架; 1-支撐組件;
[0026]2-桁架本體; 3-受拉構件;4-基礎。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0028]實施例1
[0029]圖3和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鋼桁架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該鋼桁架包括:桁架本體2;多個支撐組件1,沿所述桁架本體2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用于支撐所述桁架本體2,所述支撐組件1的下端連接在基礎4上,上端越過所述桁架本體2后形成結構頂端;多個受拉構件3,分布于所述桁架本體2寬度方向的兩側設置,且同側的所述受拉構件3的一端均連接于所述結構頂端,另一端呈放射狀與所述支撐組件1兩側的所述桁架本體2連接。
[0030]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支撐組件和桁架本體之間設置受拉構件,并利用受拉構件抵消桁架本體受到的部分應力,從而使得受拉構件能夠分擔桁架本體的荷載,提高了受拉構件的承載力,進而增加了鋼桁架的跨度。具體而言,在一種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沿所述桁架本體2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