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椅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折疊椅,包括面料制作的座椅和支架,座椅套接在支架上,支架包括左右互為對稱的一對支架體通過前后兩對交叉桿連接;所述支架體包括靠背桿、前支撐桿、后支撐腿、座椅支撐桿、扶手通過連接件連接而成;前支撐桿為伸縮桿,由外桿和套接在外桿內部的內桿組成,內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站腳,外桿的頂端與扶手的底部通過轉接件連接。該折疊椅采用硬質扶手結構,扶手直接支撐子在地面上,結構穩固,座椅處采用一對平行的硬質座椅支撐桿,套上了軟布制作的座椅后,不會塌陷,折疊方便、舒適度好。
【專利說明】折疊椅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居用品或旅游用品,特別是一種折疊椅。
【背景技術】
[0002]折疊椅自從發明以來,因其結構輕便、可以疊放,便于搬動和收納,獲得了人們的喜愛,從野炊燒烤、休閑垂釣到家居生活,折疊椅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折疊椅的結構也在不斷地在進行改進,從最初的簡易馬扎,到如今的帶扶手,帶靠背的座椅系列。在舒適度,安全性方面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0003]常規的折疊椅,其椅座和扶手部分均采用面料制作。因為折疊的需要,扶手采用了軟性材料對扶手兩端進行連接。人們坐在打開的折疊椅上,軟布扶手會由于受到手臂的壓力而向下彎曲變形,致使椅子的前后向中間收縮,使人們產生一種凹陷的感覺,坐下后感覺并不舒服。
[0004]為解決該問題,座椅設計領域的人員設計出硬質結構的折疊椅,如專利號CN201220694184.2 “一種折疊椅”,它采用了四個交叉連接的收縮底座結構,靠背采用了一對立桿支撐。扶手結構的一端采用了在立桿上滑動的結構,并采用了鎖緊悶蓋固定,扶手的另一端,采用了折疊桿結構,折疊桿的底端支撐在收縮底座的前端連接件上。
[0005]該結構的折疊椅,人們坐在折疊椅上,仍然并不舒服。從其結構可知,其椅座的依靠收縮底座的四個連接件固定,人們坐在折疊椅上,仍然會產生凹陷,致使四個交叉的收縮底座向內收縮,使人們產生凹陷的感覺。另外扶手的前端通常是手臂放置的地方,由于折疊桿的底部僅僅支撐在連接件上,而并沒有落地,折疊桿本身具有一定的彈性,致使扶手前端容易前傾,造成折疊椅不穩定。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具有硬質扶手的折疊椅,結構穩固,折疊方便、舒適度好。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折疊椅,包括面料制作的座椅和支架,座椅套接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左右互為對稱的一對支架體通過前后兩對交叉桿連接;所述支架體包括靠背桿、前支撐桿、后支撐腿、座椅支撐桿、扶手通過連接件連接而成;所述前支撐桿為伸縮桿,由外桿和套接在外桿內部的內桿組成,內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站腳,外桿的頂端與扶手的底部通過轉接件連接。
[0008]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和第三連接件,以及轉接件。
[0009]所述第一連接件為U字型,一水平轉軸穿過兩側的連接孔,將靠背桿的底部、前支撐桿的底部轉動連接;一豎直轉軸穿過第一連接件底部的鉸接孔,將第一連接件和前交叉桿底部鉸接。
[0010]所述第三連接件為長條形,中間為凹槽,該凹槽與靠背桿配合,并通過凹槽的頂端和靠背桿轉動連接,凹槽的一端有缺口,另一端和扶手的后端轉動連接。[0011]所述第二連接件為L型,第二連接件上有四個安裝孔,其中兩臂上各有兩個安裝孔,后支撐腳的上端與第二連接件上的第三安裝孔及第四安裝孔固定連接,靠背桿的中部與第二安裝孔轉動連接,座椅支撐桿的一端與第一安裝孔轉動連接。
[0012]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兩臂夾角為135度。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靠背桿采用傾斜設計,扶手為硬質,且保留了適度的弧度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使用舒適,扶手的通過前支撐桿與地面接觸,結構穩固;座椅采用一對平行的鋁合金管支撐,抗變形效果好,不產生凹陷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本實用新型的外觀圖。
[0015]圖2、折疊椅的支架結構圖。
[0016]圖3、收攏后支架結構的右視圖。
[0017]圖4、第一連接件的結構圖。
[0018]圖5、第二連接件的結構圖。
[0019]圖6、第三連接件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作進一步描述:
[0021]如圖1所示,一種折疊椅,包括面料制作的座椅I和支架。其中支架均為鋁合金管制成,它包括左右互為對稱的一對支架體通過前交叉桿7和后交叉桿6連接;所述支架體包括靠背桿2、前支撐桿4、后支撐腿5、座椅支撐桿8、扶手3通過連接件連接或鉚釘鉚接而成。座椅I上有連接套,連接套套接在靠背桿2的上半部分和座椅支撐桿8上。
[0022]由于座椅支撐桿8為硬桿,套上了軟布制作的座椅后,不會塌陷,穩定性好,坐在折疊椅上感覺舒適,所述軟布包括有海綿內襯。
[0023]如圖2、圖3所示,后支撐腿5與后交叉桿6通過轉接件10連接,扶手的底面和前支撐桿頂部通過轉接件10連接。前交叉桿7的上部和前支撐桿4鉸接。前支撐桿和座椅支撐桿8的側面鉸接。
[0024]前交叉桿7的底部、前支撐桿4的底部和靠背桿2的底部,通過第一連接件11連接,如圖4所示,第一連接件為U字型,兩側壁111上有轉軸孔,轉軸112穿過軸孔,側壁111內部和靠背桿轉動連接,側壁外的轉軸穿過前支撐桿。為防止前支撐桿和第一連接件的側壁直接摩擦,在轉軸上還增加了一個隔離墊圈113。第一連接件的底部也開有鉸接孔114,將第一連接件和前交叉桿7轉動連接。
[0025]如圖5所示,第二連接件12為兩塊對稱的L型夾板,安裝在靠背桿2、后支撐腿5和座椅支撐桿8的兩側。第二連接件上有四個安裝孔,其中兩臂上各有兩個安裝孔,后支撐腿與第二連接件上的第三安裝123孔及第四安裝孔124固定連接,靠背桿的中部與第二安裝孔122轉動連接,座椅支撐桿的一端與第一安裝121孔轉動連接。
[0026]如圖6所示,第三連接件13為長條形,中間為凹槽,該凹槽與靠背桿配合,并通過凹槽頂端的連接孔131和靠背桿2轉動連接,凹槽的一端有缺口 133,另一端的轉軸孔132用于將扶手3的后端和第三連接件轉動連接。當折疊椅完全展開時,凹槽133與靠背桿2相抵,使扶手3穩固。
[0027]前支撐桿4為伸縮桿,它由外桿41和套接在外桿內部的內桿42組成,內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站腳43,外桿的頂端,與扶手3的底部通過轉動件連接。
[0028]如圖3所示,將扶手向上抬起,并將左右兩側的扶手向中央收攏,前支撐桿延伸,座椅支撐桿8歲前支撐桿向上抬起,靠背桿2以第二連接件的第二安裝孔122為圓心轉動,由傾斜狀態變為垂直狀態,實現折疊椅完全收攏。
[0029]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是折疊椅的基本結構上,在該結構的基礎上,亦可包含水杯架、支撐板等附加結構,均屬于現有常規技術,屬于本專利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折疊椅,包括面料制作的座椅和支架,座椅套接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左右互為對稱的一對支架體通過前后兩對交叉桿連接;所述支架體包括靠背桿(2 )、前支撐桿(4 )、后支撐腿(5 )、座椅支撐桿(8 )、扶手(3 )通過連接件連接而成;所述前支撐桿為伸縮桿,由外桿(41)和套接在外桿內部的內桿(42)組成,內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站腳,外桿的頂端與扶手的底部通過轉接件(10 )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件(11)、第二連接件(12)和第三連接件(13),以及轉接件(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為U字型,一水平轉軸(112)穿過兩側壁(111)的連接孔,將靠背桿(2)的底部、前支撐桿(4)的底部轉動連接;一豎直轉軸穿過第一連接件底部(114),將第一連接件和前交叉桿(7)的底部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連接件為長條形,中間為凹槽,該凹槽與靠背桿配合,并通過凹槽頂端的連接孔(131)和靠背桿轉動連接,凹槽的一端有缺口( 133),轉軸孔(132)用于第三連接件和扶手(3)的后端轉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件為L型,第二連接件上有四個安裝孔,第二連接件的兩臂上各有兩個安裝孔,后支撐腳的上端與第二連接件上的第三安裝孔(123)及第四安裝孔(124)固定連接,靠背桿的中部與第二安裝孔(122)轉動連接,座椅支撐桿的一端與第一安裝孔(121)轉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件(12)的兩臂夾角為.135 度。
【文檔編號】A47C7/54GK203493167SQ201320528957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8日
【發明者】趙羽飛 申請人:趙羽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