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一種可調式桌具,具體涉及一種可以安裝和收納的站立板的可調式桌具。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今科技高度發展,人們也從以往農業或工業等體力勞動作業逐漸轉換為辦公室的腦力勞動作業。其中,一般辦公室多半設置有桌具以及椅具供勞動者以坐姿操作設置于桌具的計算機設備,藉此降低勞動者于腦力勞動作業時的體力消耗。但,有鑒于人體在長時間維持坐姿的狀況下會有椎間盤突出、關節柔軟度變差、血糖代謝變差、血管硬化以及容易肥胖等問題,目前亦有廠商研發出站立式辦公桌以供勞動者以站姿進行腦力勞動作業,以避免長時間維持坐姿所帶來的種種危害。
如美國專利公告號第US6418860B1號專利案揭露了一種用于電子數據系統的可調式桌具,其包含有桌板、子板體、支撐件以及伸縮柱。該可調式桌具可透過該伸縮柱、來調整該桌板的高度以及透過該子板體與該支撐件來固定該桌板的位置,令用戶得選擇以站姿或坐姿來使用該可調式桌具。此外,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號第I471109號專利案亦揭露了一種升降桌,其包含上平臺、下平臺、二個樞接組以及二個卡固組。當該升降桌于實際使用時,該升降桌被裝設于一桌面,且該升降桌可透過該二樞接組來調整該上平臺與該下平臺之間的距離以及透過該二卡固組固定該上平臺的位置,如此一來,用戶即可選擇以站姿或坐姿來使用該升降桌。
然而,從上述US6418860B1及I471109專利案的技術內容來看可以發現,由于US6418860B1專利案所述可調式桌具均不具有站立板的設置,故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該可調式桌具時會不了解腳部應站立于何處而可能有站姿不良的狀況。對此,I471109專利案所述升降桌除了具有未設置站立板的問題之外,其更會因在使用上需設置于固定桌面上而有需與其他桌具配合高度設置的狀況。
有鑒于先前技術種種使用上的不便,要如何設計一種具有站立板且能調整高度的可調式桌具顯然成為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調式桌具。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申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調式桌具,它包括,桌具,包括桌板、兩個設置于桌板下的并放置于地面的支撐架,所述的支撐架包括可上下伸縮的升降桿,所述的升降桿具有伸展狀態和收縮狀態,站立板裝置,包括安裝在桌板下的兩個固定桿、上端部分別與所述的兩個固定桿的下端部可轉動連接的兩個擺動桿、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的兩個擺動桿的下端部之間的站立板,所述的可調式桌具具有第一使用狀態和第二使用狀態,當所述的可調式桌具位于第一使用狀態時,所述的升降桿位于伸展狀態,所述的擺動桿朝遠離所述的桌板的方向轉動后使所述的站立板平放于地面;當所述的可調式桌具位于第二使用狀態時,所述的升降桿位于收縮狀態,所述的擺動桿朝靠近所述的桌板的方向轉動后使所述的站立板收納于所述的桌板下。
優選地,所述的站立板的表面設置有緩沖墊。
優選地,所述的升降桿包括上端部連接于所述的桌板下的第一縱向支管、與所述的第一縱向支管相連接的且可相對于所述的第一縱向支管伸縮以改變桌板與地面之間的距離的第二縱向支管。
優選地,所述的固定桿包括與所述的升降桿平行的縱向段、由所述的縱向段的下端部朝遠離升降桿方向延伸的斜向段,所述的斜向段的下端部可轉動連接所述的擺動桿。
優選地,所述的擺動桿在可調式桌具處于第一使用狀態時位于所述的斜向段的延伸線上。
優選地,所述的桌板具有一邊緣,并以該邊緣界定出一垂直于該地面的縱向線,該站立板于該第一使用狀態時超出該縱向線。
優選地,所述的第一縱向支管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的第二縱向支管的長度,與所述的縱向段相鄰桌板的一端界定出一與地面平行的第一橫向線,所述的縱向段遠離所述的桌板的一端界定出一與地面平行的第二橫向線,該第一橫向線至該第二橫向線的距離小于或等于所述的第一縱向支管的長度,且當所述的可調式桌具處于第一使用狀態時所述的第一橫向線至該站立板的距離等于所述的第一縱向支管與所述的第二縱向支管加總后的長度。
由于以上技術方案的采用,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申請透過該第一縱向支管以及該第二縱向支管的伸縮配合以調整該桌板的高度以供使用者以站姿或坐姿使用該可調式桌具,由于該固定桿以及該擺動桿來改變該站立板的位置以令該站立板平放于該地面供使用者站立或收入于該桌板下方以避免阻礙使用者腳部,且該站立板以及其表面的該緩沖墊可供使用者站立以解決站姿不良以及腳部酸疲的狀況,如此即可解決習用結構不具有站立板而造成使用者站姿不良以及需配合其他桌具設置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第一使用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本發明使用時的側視剖面示意圖(一);
圖3,本發明使用時的側視剖面示意圖(二);
圖4,本發明使用時的側視剖面示意圖(三);
圖5,本發明第二使用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其中,1、桌具;11、桌板;111、邊緣;112、縱向線;12、支撐架;121、第一縱向支管;122、第二縱向支管;123、橫向支管2、站立板裝置;21、固定桿;211、縱向段;212、斜向段;213、第一橫向線;214、第二橫向線22、軸件;221、扭簧;23、擺動桿;24、站立板;25、緩沖墊;3、地面;4、椅具。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申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而本申請不受以下實施例的范圍限制。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具體要求做進一步調整,未注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實驗中的條件。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調式桌具,其包含一桌具1以及一站立板裝置2。該桌具1具有一桌板11以及二支撐架12,該二支撐架12裝設于該桌具1并彼此相對,且該二支撐架12是置放于一地面3(例:一般地面或樓地板等任意平面),使該桌板11與該地面3之間形成一定高度。其中,每一該支撐架12均具有一第一縱向支管121以及一第二縱向支管122,該二第一縱向支管121設置于該桌板11面對該地面3的一側,該二第二縱向支管122則分別于其中一該第一縱向支管121連接并置放于該地面3。于一實施例中,每一該支撐架12均具有一設置于該第二縱向支管122的橫向支管123,令該二第二縱向支管122可透過該二橫向支管123而穩定放置于該地面3,如圖1及圖2所示。此外,該二第二縱向支管122可分別于其中一該第一縱向支管121進行一伸縮行程。于一實施例中,該二第一縱向支管121的管徑均大于該二第二縱向支管122的管徑,令每一該第二縱向支管122可分別置入于其中一該第一縱向支管121內以進行該伸縮行程。更進一步來說,該二第一縱向支管121以及該二第二縱向支管122可為圓管、方管或任意形狀之管體。另一方面,該站立板裝置2具有二固定桿21、二軸件22、二擺動桿23、一站立板24以及一緩沖墊25,該二固定桿21設置于該桌板11面對該地面3的一側,該二軸件22分別設置于其中一該固定桿21遠離該桌板11的一側,該二擺動桿23分別樞接于其中一該軸件22,該站立板24樞接于該二擺動桿23之間,該緩沖墊25則設置于該站立板24表面。
進一步地,當本發明于實際使用時,該可調式桌具可操作形成一第一使用狀態(如圖1及圖2所示)以供使用者以站姿使用以及操作形成一第二使用狀態(如圖4及圖5所)以供使用者以坐姿使用。于此,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該二第一縱向支管121、該二第二縱向支管122、該二固定桿21、該二軸件22以及該二擺動桿23等彼此結構相同的構件在使用上均未有差異,因此,后續實施過程將以單一邊的該第一縱向支管121、該第二縱向支管122、該固定桿21、該軸件22以及該擺動桿23進行闡述。
詳細來說,當該可調式桌具操作形成該第一使用狀態時,如圖1及圖2所示,該第二縱向支管122會進行該伸縮行程而由該第一縱向支管121伸出,使該桌板11與該地面3之間形成一第一高度。于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縱向支管121以及該第二縱向支管122可透過銷孔以及插銷的配合以完成固定作業。在完成該第一縱向支管121以及該第二縱向支管122的調整及固定作業后,該擺動桿23則以該軸件22為軸心而朝遠離該桌板11的方向旋動,使該站立板24旋動平放于該地面3,以供用者得站立于該站立板24表面的該緩沖墊25而于該桌板11進行書寫或打字等作業。
于一實施例,每一該固定桿21均具有一縱向段211以及一由該縱向段211朝遠離該支撐架12方向延伸的斜向段212,該縱向段211與該二第一縱向支管121平行,該斜向段212一端則供該軸件22設置,如圖1及圖2所示;在此實施例的使用過程中,該擺動桿23于該第一使用狀態時是與該斜向段212位于同一延伸在線(如圖2所示),且該站立板24會因該斜向段212以及該擺動桿23的斜向延伸而凸出于該桌板11下方。更進一步來說,該桌板11具有一邊緣111,且該桌板11以該邊緣111界定出一垂直于該地面3的縱向線112,而該站立板24于該第一使用狀態時則是超出該縱向線112(如圖2所示),以供使用者站立于稍微遠離該桌板11的該站立板24以方便于該桌板11進行作業。
承上,若使用者在以站姿使用該可調式桌具一段時間后腳部有酸疲等狀況,該可調桌具則可操作調整為得以坐姿使用的該第二使用狀態,如圖4及圖5所示。當該可調式桌具操作形成該第二使用狀態時,該第二縱向支管122是以該伸縮行程而由該第一縱向支管121縮入,使該桌板11與該地面3之間形成一較該第一高度低的第二高度,如圖3及圖4所示。具體來說,該第一縱向支管121的長度大于或等于該第二縱向支管122的長度,令該第二縱向支管122于該第二使用狀態時得收入于該第一縱向支管121內。接著,該擺動桿23以該軸件22為軸心而朝該桌板11旋動,使該第二縱向支管122在碰觸該地面3之后(如圖3所示),該擺動桿23與該站立板24再接續旋動而大致平行于該第一縱向支管121以將該擺動桿23與該站立板24收入于該桌板11下方(如圖4所示)。于一實施例中,該二軸件22均可于周緣設置有一扭簧221以及一可固定該扭簧221的定位機構(圖中未示出),令該擺動桿23可透過該扭簧221以及該定位機構的配合而在該第一使用狀態或該第二使用狀態均能形成固定位置。承此,在該站立板24收入并固定于該桌板11下方后,使用者即得藉由一椅具4并以坐姿而于該桌板11表面進行作業。更詳細說明,該縱向段211于相鄰該桌板11的一端界定出一與該地面3平行的第一橫向線213以及于遠離該桌板11的一端界定出一與該地面3平行的第二橫向線214,且該第一橫向線213至該第二橫向線214的距離小于或等于該第一縱向支管121的長度,令該縱向段211于該第二使用狀態時不致超出該第一縱向支管121底部。此外,在該第一使用狀態時,該第一橫向線213至該站立板24的距離等于該第一縱向支管121與該第二縱向支管122加總后的長度,以使該站立板24得平放于該地面3。
總結來說,由上述技術內容可以清楚看出,本發明是透過該第一縱向支管121以及該第二縱向支管122的伸縮配合以調整該桌板11的高度以供使用者以站姿或坐姿使用該可調式桌具,且該可調式桌具可藉由該站立板24的位置設置避免用戶站立位置偏移而有站姿不良的狀況以及藉由該站立板24表面的該緩沖墊25降低使用者腳部因站立所產生之不適感。再者,該可調式桌具更可藉由該固定桿21、該軸件22以及該擺動桿23來改變該站立板24的位置以令該站立板24平放于該地面3供使用者站立或收入于該桌板11下方以避免阻礙使用者腳部。據此,本發明即可解決習用結構不具有站立板而造成使用者站姿不良以及需配合其他桌具設置的問題。
本申請所述的上下方向是根據使用者在正常使用時的觀測方向來定義的。
以上對本申請做了詳盡的描述,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申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領域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申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申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