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家具技術領域,涉及到一種便于拆裝的密集架柜體結構。
背景技術:
柜體結構由橫梁和立柱組成,橫梁與立柱固定連接,現有柜體結構的橫梁與立柱之間通過鎖緊螺栓固定連接在一起,為了保證柜體結構整體的牢固性和可靠性,橫梁每一端與立柱固定連接時都要用至少兩個鎖緊螺栓,現場安裝螺栓時,需要兩個人配合,一個人拖著橫梁的一端,另一個人在另一端安裝鎖緊螺栓,費時費力,而且橫梁的水平度無法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設計了一種便于拆裝的密集架柜體結構,結構簡單,拆裝方便快捷,省時省力,而且可以更好地保證橫梁的水平度。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便于拆裝的密集架柜體結構,包括橫梁和一組立柱,橫梁與立柱固定連接,關鍵是:所述立柱的前端面上設置有馬蹄口形狀的定位槽,橫梁后端面上與每個立柱相對應的位置都設置有定位塊,定位塊與定位槽卡接形成定位結構。
所述的橫梁上與立柱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穿通厚度方向的螺栓孔,增設鎖緊螺栓,鎖緊螺栓穿過螺栓孔與立柱固定連接形成鎖緊結構。
所述的橫梁與每個立柱相對應的位置所設螺栓孔的數量都是一個。
所述的橫梁包括前梁板,前梁板兩端都向內側彎折形成側梁板,側梁板與前梁板垂直形成槽鋼型結構,側梁板向內側彎折形成后梁板,后梁板與前梁板平行設置且兩個后梁板之間留有大于等于側梁板厚度的間隙,螺栓孔為穿通前梁板和一個后梁板的通孔,定位塊設置在另一個后梁板的外側面上。
同一個橫梁上每個后梁板朝向另一個后梁板的端面上都設置有橡膠條,兩個橡膠條之間的間隙等于側梁板的厚度。
所述的前梁板的內側面設置有橡膠層。
所述的立柱包括前立板,前立板的兩端都向內側彎折形成側立板,前立板與側立板垂直形成槽鋼型結構,側立板向內側彎折形成后立板,后立板與前立板平行設置且兩個后立板之間留有大于等于側立板厚度的間隙,定位槽設置在前立板的外側面上。
所述的前立板內側面上設置有橡膠層,同一個立柱上每個后立板朝向另一個后立板的端面上都設置有橡膠條,兩個橡膠條之間的間隙等于側立板的厚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定位塊和定位槽的插接配合進行卡接定位,省去了拆裝鎖緊螺栓的過程,結構簡單,拆裝方便快捷,省時省力。另外,由于定位槽和定位塊的位置都是設定好的,所以安裝過程中不會由于人為等外界因素而影響橫梁的水平度,可以更好地保證橫梁的水平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橫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橫梁在運輸時的排列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立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立柱在運輸時的排列示意圖。
附圖中,1代表橫梁,2代表立柱,3代表定位槽,4代表螺栓孔,5代表前梁板,6代表側梁板,7代表后梁板,8代表定位塊,9代表前立板,10代表側立板,11代表后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一種便于拆裝的密集架柜體結構,包括橫梁1和一組立柱2,橫梁1與立柱2固定連接,立柱2的前端面上設置有馬蹄口形狀的定位槽3,橫梁1后端面上與每個立柱2相對應的位置都設置有定位塊8,定位塊8與定位槽3卡接形成定位結構。卡接定位,省去了拆裝鎖緊螺栓的過程,拆裝方便快捷,省時省力。由于定位槽3和定位塊的位置都是固定的,所以安裝過程中不會由于人為等外界因素而影響橫梁1的水平度,可以更好地保證橫梁1的水平度。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橫梁1上與立柱2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穿通厚度方向的螺栓孔4,增設鎖緊螺栓,鎖緊螺栓穿過螺栓孔4與立柱2固定連接形成鎖緊結構,使得橫梁1與立柱2之間的連接更加牢固可靠,從而提高柜體結構整體的牢固性和穩定性。橫梁1與每個立柱2相對應的位置所設螺栓孔4的數量都是一個,在保證柜體結構整體的牢固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減少了鎖緊螺栓的使用量,節約了生產成本,另外,鎖緊螺栓用量越少,拆裝時就更加省時省力。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橫梁1包括前梁板5,前梁板5兩端都向內側彎折形成側梁板6,側梁板6與前梁板5垂直形成槽鋼型結構,側梁板6向內側彎折形成后梁板7,后梁板7與前梁板5平行設置且兩個后梁板7之間留有大于等于側梁板6厚度的間隙,螺栓孔4為穿通前梁板5和一個后梁板7的通孔,定位塊8設置在另一個后梁板7的外側面上。運輸時,可以將兩個橫梁1扣合套裝在一起,如圖3所示,減小了占用的空間,方便運輸。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同一個橫梁1上每個后梁板7朝向另一個后梁板7的端面上都設置有橡膠條,兩個橡膠條之間的間隙等于側梁板6的厚度,間隙太大扣合套裝在一起的兩個橫梁1容易晃動而產生磨損,間隙正好等于側梁板6厚度可以使兩個橫梁1卡緊定位,防止它們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磨損,橡膠條的設置可以避免穿插過程中對側梁板6表面造成磨損,而且運輸過程中可以起到緩沖作用。前梁板5的內側面設置有橡膠層,可以避免前梁板5、定位塊8和后梁板7在運輸過程中被磨損。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立柱2包括前立板9,前立板9的兩端都向內側彎折形成側立板10,前立板9與側立板10垂直形成槽鋼型結構,側立板10向內側彎折形成后立板11,后立板11與前立板9平行設置且兩個后立板11之間留有大于等于側立板10厚度的間隙,定位槽3設置在前立板9的外側面上。運輸時,可以將兩個立柱2扣合套裝在一起,如圖5所示,減小了占用的空間,方便運輸。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前立板9內側面上設置有橡膠層,可以避免前立板9和后立板11在運輸過程中被磨損。同一個立柱2上每個后立板11朝向另一個后立板11的端面上都設置有橡膠條,兩個橡膠條之間的間隙等于側立板10的厚度,間隙太大扣合套裝在一起的兩個立柱2容易晃動而產生磨損,間隙正好等于側立板10厚度可以使兩個立柱2卡緊定位,防止它們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磨損,橡膠條的設置可以避免穿插過程中對側立板10表面造成磨損,而且運輸過程中可以起到緩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