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滑保溫瓶。
背景技術:
保溫瓶是用于熱水保溫的主要家居裝置,在部分出房中,房客需要外出購買熱水,熱水在購買完成后,通過保溫瓶進行盛裝,保溫瓶在運載過程中被簡單的擺放在菜籃子內,其防滑性能較差,因此非常容易翻到,導致熱水打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滑保溫瓶,本裝置通過在瓶身的側面設置有卡塊,可以將瓶身固定在菜籃子的側壁上,菜籃子的側壁配裝在卡槽內,此時通過墊塊與菜籃子的側壁形成支撐,進一步增加穩定性,避免打翻。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滑保溫瓶,包括瓶身,所述瓶身的下端設置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軸心位置處設置有調節螺絲,在所述瓶身的內部活動設置有托板,所述調節螺絲與所述托板的下端面相抵,在所述瓶身的內部設置有內膽,所述內膽的下端支撐在所述托板的頂部,在所述瓶身的頂部設置有頂蓋,所述頂蓋的內表面貼合所述內膽,所述內膽的頂部設置有瓶口,所述瓶口延伸至所述頂蓋的外部,所述瓶口內設置有密封塞,所述瓶身外部的靠近頂部位置處對稱設置有兩個旋轉座,兩個所述旋轉座位于所述瓶身的直徑線上,在兩個所述旋轉座之間配合有把手,所述瓶身側面的中部位置處設置有卡塊,所述卡塊的底部設置有卡槽,在所述卡槽內設置有配合所述瓶身用的螺絲,在所述瓶身的側面、位于所述卡塊的下方設置有墊塊。
優選地,所述瓶身的底部設置有環形的防滑墊,所述防滑墊與所述瓶身之間膠合固定,所述防滑墊的厚度為1mm-2mm。
優選地,所述密封塞為木質塞,所述密封塞具有一個圓錐形的外表面,所述密封塞通過圓錐形的外表面與所述瓶口之間形成密封,所述密封塞的頂部設置有受力片,所述受力片安插至所述密封塞內。
優選地,所述墊塊為海綿墊塊,所述墊塊與所述瓶身之間膠合固定,所述墊塊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卡槽的寬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通過在瓶身的側面設置有卡塊,可以將瓶身固定在菜籃子的側壁上,菜籃子的側壁配裝在卡槽內,此時通過墊塊與菜籃子的側壁形成支撐,進一步增加穩定性,避免打翻,同時本裝置將固定內膽用的頂蓋設置在頂部,相比較傳統技術的保溫瓶而言,有效避免從瓶身的底部掉出,使用更加可靠,本裝置的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所示的一種防滑保溫瓶,包括瓶身1,所述瓶身1的下端設置有凹槽101,在所述凹槽101的軸心位置處設置有調節螺絲2,在所述瓶身1的內部活動設置有托板3,所述調節螺絲2與所述托板3的下端面相抵,在所述瓶身1的內部設置有內膽4,所述內膽4的下端支撐在所述托板3的頂部,在所述瓶身1的頂部設置有頂蓋5,所述頂蓋5的內表面貼合所述內膽4,所述內膽4的頂部設置有瓶口401,所述瓶口401延伸至所述頂蓋5的外部,所述瓶口401內設置有密封塞6,所述瓶身1外部的靠近頂部位置處對稱設置有兩個旋轉座7,兩個所述旋轉座7位于所述瓶身1的直徑線上,在兩個所述旋轉座7之間配合有把手8,所述瓶身1側面的中部位置處設置有卡塊9,所述卡塊9的底部設置有卡槽901,在所述卡槽901內設置有配合所述瓶身1用的螺絲911,在所述瓶身1的側面、位于所述卡塊的下方設置有墊塊10。
本實用新型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瓶身1的底部設置有環形的防滑墊11,所述防滑墊11與所述瓶身1之間膠合固定,所述防滑墊11的厚度為2mm。
本實用新型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密封塞6為木質塞,所述密封塞6具有一個圓錐形的外表面,所述密封塞6通過圓錐形的外表面與所述瓶口401之間形成密封,所述密封塞6的頂部設置有受力片661,所述受力片661安插至所述密封塞6內。
本實用新型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墊塊10為海綿墊塊,所述墊塊10與所述瓶身1之間膠合固定,所述墊塊10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卡槽的寬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通過在瓶身的側面設置有卡塊,可以將瓶身固定在菜籃子的側壁上,菜籃子的側壁配裝在卡槽內,此時通過墊塊與菜籃子的側壁形成支撐,進一步增加穩定性,避免打翻,同時本裝置將固定內膽用的頂蓋設置在頂部,相比較傳統技術的保溫瓶而言,有效避免從瓶身的底部掉出,使用更加可靠,本裝置的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適合推廣使用。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