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拖把頭及包含其的拖把。
背景技術:
1、現有的拖把在拖地,臟污會集中在拖把行進方向的前端,造成難以收集該些臟污。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難以收集堆積在拖把行進方向的前端臟污的缺陷,提供一種拖把頭及包含其的拖把。
2、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3、一種拖把頭,其特點在于,其包括:
4、頭部以及連接于所述頭部下方的清潔部,所述頭部包括主體和活動部,所述主體與所述活動部均樞接于同一轉軸上,所述活動部包括相連接的本體和限位部,且所述本體和所述限位部分別位于所述轉軸的兩側,所述主體設有容納腔,所述容納腔用于容納所述限位部,所述主體和所述本體分別連接于所述清潔部的兩端;
5、驅動部,所述驅動部的端部與所述限位部的上表面抵接;
6、其中,當所述限位部未受到所述驅動部施加沿所述拖把頭的前進方向的作用力時,所述活動部位于初始位置,所述本體與所述主體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使整個所述清潔部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7、當所述限位部受到所述驅動部施加沿所述拖把頭的前進方向的作用力時,所述活動部離開初始位置位于工作位置,所述本體帶動所述清潔部遠離所述主體的一端向上翹起,使翹起部分的所述清潔部的下表面和未翹起部分的所述清潔部的下表面所在平面形成不為零的夾角。
8、在本技術方案中,通過驅動部對活動部的限位部施加沿拖把頭的前進方向的作用力,從而使本體帶動清潔部遠離主體的一端向上翹起,使翹起部分的清潔部的下表面和未翹起部分的清潔部的下表面所在平面形成不為零的夾角,從而未翹起部分的清潔部在形成夾角的端部形成堆積臟污的前端位置;再通過在驅動部撤銷對活動部的限位部施加沿拖把頭的前進方向的作用力,從而使本體與主體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使整個清潔部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即,清潔部原翹起的部分下壓至與原未翹起的部分位于同一平面的位置,而能夠將堆積的臟污粘粘至清潔部原翹起的部分,從而便捷地完成收集臟污的有益技術效果。
9、較佳地,所述拖把頭還包括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包括第一限位轉軸、以及與所述第一限位轉軸樞接的限位支架,所述第一限位轉軸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拖把頭的前進方向,所述驅動部的端部套設于所述第一限位轉軸外,且所述限位部穿設于所述限位支架內;
10、當所述限位部未受到所述驅動部施加沿所述拖把前進方向的作用力時,所述限位支架用于限制所述活動部離開所述初始位置。
11、在本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限位機構,能夠為驅動部提供有效支撐;并且能夠在限位部未受到驅動部施加沿拖把前進方向的作用力時,有效限制活動部離開初始位置。
12、較佳地,沿所述第一限位轉軸的延伸方向,所述容納腔的相對的兩個側壁上分別開設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轉軸的兩端分別滑設于兩個所述側壁上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內。
13、在本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一限位槽,能夠限制驅動部的有效運動軌跡。
14、較佳地,所述限位機構還包括與所述第一限位轉軸相互平行設置的第二限位轉軸,且所述第一限位轉軸位于所述第二限位轉軸的上方;
15、所述限位支架包括架體和分別連接于所述架體兩端的兩個連接部,兩個所述連接部的遠離所述架體的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限位轉軸樞接,所述架體套設于所述第二限位轉軸外;
16、當所述限位部受到所述驅動部施加沿所述拖把前進方向的作用力時,所述架體用于限制所述活動部離開所述初始位置。
17、在本技術方案中,通過上述設置,提供一種限位支架的具體設置方式。
18、較佳地,沿所述第二限位轉軸的延伸方向,所述容納腔的相對的兩個側壁上分別開設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轉軸的兩端分別滑設于兩個所述側壁上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內。
19、在本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二限位槽,能夠限制限位支架的有效運動軌跡。
20、較佳地,所述拖把頭還包括彈性復位件,所述彈性復位件安裝于所述轉軸上,且對所述活動部施加一個使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回復力。
21、在本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彈性復位件,能夠為活動部施加一個使其位于初始位置的回復力。
22、較佳地,所述容納腔開設有第一開口,所述第一開口開設于所述主體的上表面,所述驅動部穿設于所述第一開口,且所述第一開口的尺寸大于所述驅動部的運動軌跡。
23、在本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一開口,方便驅動部遠離限位部的一端與外部部件(如拖把桿)連接,從而能夠更好地對限位部施加作用力。
24、較佳地,所述容納腔開設有第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開設于所述主體靠近所述活動部的一側,所述限位部穿設于所述第二開口,且所述第二開口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部的運動軌跡。
25、在本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二開口,方便限位部進入容納腔與驅動部和限位機構配合。
26、較佳地,所述主體朝向所述清潔部的一側開設有第三開口,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開口與所述容納腔連通。
27、較佳地,所述主體的外周側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臺,所述清潔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凸臺的下表面;所述本體的外周側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臺,所述清潔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凸臺的下表面;第二凸臺靠近主體的一側形成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與所述第一凸臺靠近本體的側面配合,用于限制翹起部分的所述清潔部的最大上翹角度。
28、較佳地,所述活動部的限位部的形狀為倒v型,包括分別沿不同方向斜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一端與所述本體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部分連接;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驅動部配合,且所述驅動部的運動軌跡與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交接位置具有間距;
29、所述限位部的第二部分遠離所述本體的一端還設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防止所述驅動部在最后端脫離所述限位部;
30、所述限位部還包括連接于所述第二部分遠離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的尾部,所述限位凸起設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尾部之間,尾部用于限制翹起部分的清潔部的最大上翹角度。
31、較佳地,所述活動部一體成型。
32、在本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活動部一體成型,能夠有效加強活動部整體結構的強度。
33、一種拖把,其特點在于,所述拖把包括拖把桿和如上所述的拖把頭,所述拖把桿與所述驅動部遠離限位部的一端連接。
34、本發明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
35、本發明通過驅動部對活動部的限位部施加沿拖把頭的前進方向的作用力,從而使本體帶動清潔部遠離主體的一端向上翹起,使翹起部分的清潔部的下表面和未翹起部分的清潔部的下表面所在平面形成不為零的夾角,從而未翹起部分的清潔部在形成夾角的端部形成堆積臟污的前端位置;再通過在驅動部撤銷對活動部的限位部施加沿拖把頭的前進方向的作用力,從而使本體與主體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使整個清潔部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即,清潔部原翹起的部分下壓至與原未翹起的部分位于同一平面的位置,而能夠將堆積的臟污粘粘至清潔部原翹起的部分,從而便捷地完成收集臟污的有益技術效果。